新时代全球治理体系的科学内涵

2021-02-09 02:24胡霞涛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

胡霞涛

摘要: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意味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能够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旧的国际秩序正面临着功能失调、治理失控的困境,全球治理任重而道远。新时代中国有自信有自觉担当起全球治理的引领者与建设者。因此,新时代全球治理体系的科学内涵体现着我国参与全球治理、解决全球问题所提出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信念。新时代全球治理体系蕴含着共商共建共享的价值理念、追求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目标、与时俱进的发展战略,体现着中国的担当,符合世界的期盼和人民的共同呼吁。

关键词:全球治理体系;共商共建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新时代全球治理体系蕴涵共商共建共享的价值理念

当今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整个世界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随着世界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发展,出现的问题愈加突出,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关系变化不相适应的地方越来越多,世界呼唤新的全球治理体系和理念来改变现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分析国际形势的发展演变,为了顺应互联互通的世界大势,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的基本理念和主张。它为破解全球治理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对正在构建的新型国际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倡导合作共赢理念、正确义利观,努力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核心要义是全球治理的各参与方共同商议全球事务,各尽所能地完善全球治理规制,进而使全球治理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所有参与者”[1]。因此,我们需要共商促互信、共建扩互利、共享迎互赢。

(一)共商促互信

共商,即各个国家共同商议全球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和重要决议,彼此沟通有效,面对全球问题时能够集思广益,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当今世界民粹主义与民族主义仍然泛滥,在各个国家尤其是西欧和欧美盛行,不仅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也严重威胁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对国际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恐慌。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更多的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抢占了他们的既得利益,威胁本国的发展,开始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和冲击,各个国家的发展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在此背景下,还有许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退群”行为,增加了国际社会、全球化的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导致国际社会弥漫着不信任的气氛,难以形成持久稳定的国际合作,全球性问题也在增加,逐渐呈现复杂多样的趋势。

我们坚持共商理念,共商体现着公平和包容,意味着参加全球治理的各个主权国家都有着平等的地位。地球村的成员,平等地讨论关于全球治理的方案、规则,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忽略、无视、甚至剥夺他国的权利。在平等的基础上加强彼此间的相互合作,共同面对和处理全球性问题和困难,强烈谴责单边主义与霸权主义的行为,有效制约国际社会中不合理不公正的现象。共商以对话协商解决全球问题,以合作共商应对全球变化,交流互鉴、协调各方利益,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形成利益共同体,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二)共建扩互利

共建即共同建设,各个主权国家按照联合国的章程和宗旨,共同建设关于全球治理新的规章制度,建设新的促进彼此合作发展的国际组织。

当前,全球治理效率低下,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恐怖主义再次出现苗头,有些国家之间甚至出现热战,这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严重影响了治理效率。国家之间需要全球治理来解决这些问题和冲突,但现有的国际秩序根本无法满足这种需要,治理規则机制也是由一些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所控制,因此出现了全球治理规则模糊,效率低下的情况。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主权国家的联系亦在不断加深,但是彼此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依旧是阻碍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今世界的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是各国人民的殷切希望和迫切要求。旧的治理理念和体系已经不适应国际发展的要求,各民族国家和人民呼吁共同建设一个公正、合理、强大的国际新秩序,解决利益与冲突。

“全球治理体系是由全球共建共享的,不可能由哪一个国家独自掌握”[2]。因此,共建的实质就是共同承担责任。全球性问题之所以是全球性的是因为各个国家都是地球村的一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一个国家出现问题大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仅仅依靠一个国家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多方努力,合作解决。因此,需要各个主权国家携起手来,共同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各自承担起应有的责任,秉持着共同的理念,采取共同的行动去建设一个能约束各个主权国家,能够相互尊重共同遵守的全球性规则,形成责任共同体。

(三)共享迎互赢

共享就是各个主权国家能够通过全球治理共享发展成果,世界各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和规则平等,进而实现互赢。

共建是共享的基础,只有各个主权国家在共同建设全球治理体系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全球治理体系的成果由各个主权国家共同享受。共享是共建的目的,共享是为了各个国家之间能够获得互利和互赢,在国际社会上能够公开发表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只有通过共同建设公正、合理、强大、具有约束力和规范性的国际新秩序,彼此相互协商、共同参与,才能实现这些成果的共享。但是,贸易壁垒、单边主义这些阻碍全球化发展的政策理念依旧阻碍着世界的发展和进步,造成国家与国家、国家与地区、国家与组织之间的冲突和对立。经济发展不平衡,新兴市场国家正在兴起,发达国家经济呈疲软式发展,保护主义盛行,这些都是造成全球发展失衡,引发全球危机的原因。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片面追求一国利益的最大化是不可能的,我们在追求自己本国利益的同时,应该注意将本国利益与全球利益相结合,实现利益的共同发展,共享发展成果。

二、新时代全球治理体系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目标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们对全球治理提出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是我们追求的共同目标。2017年10月,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3]。展望未来,我们期待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既是人类共同的理想,也需要世界人民同心协力努力建设。

(一)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全球秩序

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时期,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多重挑战;冷战思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阴霾不散,地区动荡、恐怖主义、难民潮等问题层出不重穷,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不可测的因素在增多,世界范围内的安全问题也难以解决,对世界的发展、全球治理提出了挑战。安全问题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关注和聚集的焦点,世界70多亿人口,我们共同渴望和平、怀揣希望。我们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携手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

坚持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全球秩序,必须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共同安全,即不管国力的强弱还是人口的多寡,我们要保障和尊重每一个主权国家的安全,共同处于安全的位置,不能有的国家安全而有的国家不安全,更不能因为一些国家为了谋求持久的安全而损害他国的安全。综合安全,就是要统筹和维护多方面的安全,包括军事这种传统安全,也包括恐怖主义、经济危机和环境污染这类的非传统安全,我们既着力解决当前突出的安全问题,又统筹谋划应对各类潜在安全威胁。合作安全,就是我们要通过协商对话合作为方式,共同维护本国和他国的安全,来解决各种争端和矛盾,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可持续安全,就是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聚焦发展主题,积极改善民生,缩小贫富差距,不断夯实安全的根基。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使各个国家处于安全的国际位置中,减少一些冲突和矛盾,增加彼此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处在同一片和平安全的国际环境中,这既是全球治理的目标,也是全球治理的基础,是每一个世界人民心中的美好愿望。

(二)共同繁荣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改革开放70多年来,我国不仅实现了民族独立,还实现了国家富强的目标。我国从闭关锁国到半封闭式的开放再到改革开放,历经了一个漫长但又充满希望,最终实现愿望的过程,所取得的成就也是任何一个国家所不能比拟的。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稳居全球前列,国际地位愈加提升,但同时也引起了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的忌惮和敌对,使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发达国家遏制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在国际社会中造成了极大的不平衡,使全球經济治理体系与国际经济格局不协调。新兴市场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迅速提升,它们强烈要求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而西方大国仍然对全球经济治理霸占主导地位,对于国际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一些弱小的国家的利益受到损害。由此暴露出当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机制的不完善。同时,国际金融市场动荡,通货膨胀等一系列国际经济问题正强烈诉说着目前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习近平总书记说:“人类发展进步大潮滚滚向前,世界经济时有波折起伏,但各国走向开放、走向融合的大趋势没有改变”[4]。因此,需要世界各国一起携手共议方案,共同制定新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机制规则,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挑战也是机遇,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我们应该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目标,以平等、开放、合作为核心,广大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与发达国家应该携起手来,追求的是给全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创造更多的红利,让世界人民生活在一个能够满足基本物质需要,同时还更加开放繁荣的经济环境。正如习近平所言:“各国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人类战胜困难的手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作出正确选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人类更加光明的未来”[5]。

(三)开放包容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

随着美苏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信息多样化正在深入发展,互联网空间在国际社会中的比重日益增加。我们要明确互联网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贡献,但也能给国际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和麻烦。互联网自出现之日起,也经历了多重变革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简单说现在人类的生活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不仅能够给我们生活、生产等带来种种便利,但更为重要的是它的复杂性、多元性、实效性对于国际竞争与合作起到了推进或阻碍的作用。互联网空间逐渐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国家技术发展的重要指标。因此,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的变革和建设至关重要。

“互联网治理早已不仅是技术方面的事物,而是一个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于一体的多维系统”[6]。当前的全球互联网治理存在严重问题,互联网治理体系中各个国家发展的速度和实力不同,形成了巨大的差距,不平衡的发展严重威胁着整个国际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同时,网络违法犯罪问题和网络恐怖主义等问题也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以及公民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困扰。基于此,我们要对当前的全球网络体系做出调整和变革,推动互联网空间在国际社会上发挥积极的作用。互联网使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跨越了时间、空间而变得更加紧密和友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与理念,打造互联网空间命运体。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加强信息之间的流通与发展,不断缩小不同国家、地区、人群间的信息隔阂让信息资源充分涌流,进而不断开辟各国发展的新境界,实现共同繁荣发展。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是建立在各个国家相互依存,相互信赖的基础之上的。大家生活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之中,早就成为利益共同体,彼此的利益与发展方向的总体趋势是一致的。随着利益的深入发展,大家成为利益链条的一节,无论哪一环的发展都不能有任何一环的脱节。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中,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实现全球互联网治理从互联互通到共治共享的目标。“只有以技术创新、合作沟通、制度和秩序建设为路径,才能走出互信共治之路,推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建设”[7]。

(四)清洁美丽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建设清洁美丽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是处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所有人民的共同愿望和美好憧憬。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是要求世界各国以共同体的理念来考察和思考全球生态环境气候问题。气候问题不是一国或几个国家自己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国家或者几个国家联合起来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整个世界所要面临的共同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能推卸责任,我們都应该共同承担责任,一起面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问题。我们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携手共商清洁美丽、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气候治理的理念,共建关于气候治理的规章制度和机制,一起享受干净清新的世界环境,不断推进全球治理朝着清洁美丽的方向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全球治理危机情况下提出来的一个关于全球新秩序的美好目标。当今世界的发展充满着不确定和不稳定的因素,身处其中的我们难免会产生疑问:今后的我们,今后的世界该何去何从。在这个时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化解了疑惑、确定了目标,更为我们今后的发展,全球治理体系的重构和变革提出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它要求我们处在同一片天空下、呼吸同一片空气,有责任和义务去化解彼此的冲突和争端,让我们携手共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全球秩序;共同繁荣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开放包容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和清洁美丽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正如习近平主席2015年9月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指出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8]。

三、新时代全球治理体系的发展战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世界发展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增加,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的挑战。这些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国家单独或几个国家抱团可以解决的。精准判断世界发展大势,旧的国际秩序已经难以解决和处理现在国际社会中的种种疑难杂症。各国应该携起手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对旧的国际秩序进行创新改造,积极参加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使之能够更好地反映国际格局的变化,反映出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利益和意愿。这无疑是一个困难和复杂的任务,这就需要我们携手并进追求公平正义、凝聚共识满足发展需求、与时俱进顺应国际变化,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这也是世界各国的普遍期待。

(一)携手并进追求公平正义

当前,一些国家仍然在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家治理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实行“双重标准”,进行贸易保护和单边主义,这是极其不公平的;还有一些国家不顾联合国的宪章宗旨,为了谋取自己国家的私益,擅自干预别国的事务,损害别国的主权和利益,这种违反国际道义的行为是极不正义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交通工具的更新换代,各个国家的距离越来越近,彼此相互依赖,不能分离的程度也在加深,我们处在同一个利益共同体之中。只顾眼前利益而损害他国的利益是非常短视也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的。我们要坚持公平正义的原则,按照平等的原则将资源公平的分配到每个社会成员的身上。将它放在全球治理体系上就是说,我们不能因为国家的大小、强弱、贫富去判断他们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参与程度,每一个主权国家都有权利平等地参与全球治理的决策之中,共同履行义务。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各个国家之间要相互尊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9]。我们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就是以公平正义为原则,要让更多的国家参与到全球治理的过程之中,让他们享有争取自身权益的公平机会。只有世界各国和各国的人民携起手来,我们彼此相互尊重,增加互信,让我们心连心、命连运,共同应对和处理国际事务中的难题,选择有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优方案。我们的地球就会越来越好,人民也会越来越幸福!

(二)凝聚共识满足发展需求

全球治理本身就是一种基于对全球性问题认识的基础上,在同一种理念和规则的支配下解决问题的行动,体现的是大家的共同意识。然而身处在世界各地的主权国家,有着不同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历史传统,行为处事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我们的价值理念也天差地别。但是全球性问题复杂多变,涉及各方、牵扯甚远,如果我们按照本国的方式规章解决国际问题,就会违背解决问题的初衷。这就需要我们凝聚共识,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即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离不开理念的引领”[10]。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把我国的利益诉求和国际社会的需要结合了起来,将各个国家的文明和治理理念融合在一起,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处,为全球治理找到了最大的公约数。

凝聚共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当前全球治理还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和问题,主要体现在:现有的治理体系不符合当今世界发展需要;全球治理体系的一些章程规则不符合公平正义的原则,治理效率低下;世界各国在全球治理的责任和目标上尚未形成共识。面对贸易保护主义、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问题使世界各国对全球治理的需求提高,我们要强化各国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促进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治理规则。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我们都要紧紧拧成一根绳,要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要听见他们的声音。世界的发展缺少不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参与,我们必须凝聚共识,开展多边合作,既注重大国之间的合作也要重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的合作,国际组织和民间组织的合作。在全球治理过程中,我们既面向当前,也着眼长远,既要看到本国的利益发展需要,更要看到世界向前迈进的步伐,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凝聚奋斗!

(三)与时俱进顺应国际变化

虽然当前全球治理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隐患,环顾全球,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为各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更多机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势头不可逆转,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注入强劲动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理应在国际事务中享有更大的发言权和影响力。全球治理体系是一个以多中心交叠的框架,不同国家,不同发展水平,不同的行业、新兴产业、传统产业,不同的地区之间都有着差别,但是国际形势的总体大方向是不变的,和平、发展和治理仍然是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和我们应该及时处理的问题。面对国际发展的变化,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建立以合作为特点的管理模式,世界各国各地区和各个组织之间应该以对话协商化解冲突矛盾,以合作共赢代替竞争破坏。

当前,世界发展不平衡程度加剧,各个国家对国际形势变化和发展方向的关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面对这种情况,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发展、拥有广阔市场的发展中国家,勇敢地站出来,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携手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目标,发出“一带一路”的倡议,涉及中亚、南亚、东南亚、中东、非洲和欧洲之地,串联起一条海上和路上交相呼应的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沿线国家经济的发展、帮助沿线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还促进了沿线国家的文明交流互鉴,增加彼此的信任互助,促进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深化南南之间的合作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促进互信互惠、传播经验、分享能力,增加独立能力,是发展中国家融入世界经济、参与国际治理的有效手段。发起成立亚投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倡议,激励国际金融体系变革,打破旧的国际金融体系一言堂的格局,构建互信互利、互惠互通的新格局,与时俱进、着眼未来,共促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正义、合理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毕秋.“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的理念创新与实践推进[J].延边党校学报,2017,33(6):41- 44.

[2]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N].新华网,2014- 06- 28(1).

[3]習近平: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N].新华网,2017- 10- 18.

[4]习近平.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讲话[N].新华网,2018- 01- 02.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286.

[6]马建青,李琼.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全球互联网治理范式演进和中国路径选择[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9,(10):33-42,108.

[7]张爱丰.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系列党课之四十三[J].党课参考,2018,(23):35- 50.

[8]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J].中国投资, 2015,(11):20- 22.

[9]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党的文献,2016,(4):3- 10.

[10]习近平.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更加合理为我国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有利条件[N].人民日报,2015- 11- 14(1).

猜你喜欢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治理新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代表着中国外交未来的方向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了中国的历史担当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容、价值与作用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中国言说的路径与民族国家电影实践及其走向
“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时代性观照下理想社会的现实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