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艺:赋予《诗经》新活力

2021-02-09 08:19阿春
新青年 2021年12期
关键词:器皿古风诗经

阿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诗经》中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句,在你的脑海里,会把它想象成一幅怎样的场景呢?“90后”插画师呼葱觅蒜就把这个场景画了出来。呼葱觅蒜,本名王晓艺,是一位“90后”超人气画师,在微博上坐拥粉丝百万。

前不久,她的新作《绘诗经》独创一种插画风格——“钵山图绘”,把山川和“无脸小人”放入“钵”中,将传统文化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

王晓艺1992年3月出生于北京,从小受父母影响,爱上画画。

古风,已成为当今社会流行元素,但凡和古风沾边的事物都很受年轻人喜爱。而在古风绘画圈里,王晓艺是最有特点的“无脸”画家。无论是《大话西游》中的至尊宝与紫霞,还是近年来热播剧中的花千骨、若曦、允贤,她笔下的人物全都“不要脸”,但你却能从人物身上的其他细节分辨出画中人是谁。王晓艺的古风画并非凭空臆想,她对于古代的服饰花纹也有一定研究,诸如衣服不能左衽、皇帝龙袍上的纹路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她表示:“这些细节上的考究是基础,颜色上也会追求传统色。”

“無脸古装群像”“无脸人”是王晓艺的一贯画风。不过,刚开始她是画脸的,但总感觉那些仙气、缥缈的人物,画了五官就俗气了,显得不高冷。后来,干脆就不画脸,将留白放在脸部。脸部虽有弱化,但她着重刻画人物动势、发丝、衣服飘动、手势起合等,同样可以表达感情,且更加含蓄。正如王晓艺所说:“这样让看画的人自由想象,更能带入个人情感,引发共鸣。”

2019年,王晓艺着手用图画诠释《诗经》中的世界。“就像在体验神奇的造物者一样,我会沉迷创作山水、怪石、竹林、小桥,画它们有一种自己装修园林的感觉。”

王晓艺花费两年时间绘制近200张图,用细腻的笔触展现《诗经》中动人的生活情感。在人物描绘上,继续过去无脸小人的风格。不过,在整体画作创意上,她独创一种全新形式——钵山图绘。

在王晓艺看来,“钵山”类似中国古代文人喜欢赏玩的盆景,蕴含着一种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情趣。“当时受到一组盆景图片的启发,感觉若是能生活在这样一方小天地该是何等惬意,于是,想到利用各种中国传统器皿,来诠释千百年前的诗经故事。”王晓艺说。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王晓艺的笔下,《关雎》里的一对青年男女分别身处于两个青色大碗中,遥遥相望。碗中有潺潺流水、青色的小草、微露水面的石头。背景是青色的天,白色的云,赭色的山,氤氲的水汽,浪漫缥缈的气息扑面而来。《关雎》讲的是男子爱慕追求女子,内心焦虑、相思入骨的故事。因此,王晓艺在创作时,选择了两个器皿,分别将男女主角画在其中, 来表达男子单向的爱慕。而女子所在的器皿又向男子所在的器皿倾倒。“我的用意在于表达这首诗中一个开放的结局:也许我爱的她,心中也对我有些许的好感呢。”王晓艺说。

2021年9月7日,王晓艺新作《绘诗经》分享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她花费2年时间创作的,近200幅以《诗经》中的精华——《国风》为主题的“钵山图绘”系列。画作中的杯盘碗盏里装的不再是美食,而是周朝整个社会的缩影。

在谈及选择钵山图绘形式进行创作的原因,王晓艺表示,自己算是效仿古人进行的创作,“钵山”类似中国古代文人喜欢赏玩的盆景。钵山图绘的形式,不仅给画面添加了特殊的趣味性,也增加了空间 上的无限可能。在描绘一些画面时,“钵”就成了一个分割,“钵”内是一个世界,“钵”外是一个世界。这个分割可以是空间的分割,也可以是时间的分割,这就增加了画面情节的复杂性。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两千五百年传诵不衰。王晓艺取材于这部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以钵山图绘的形式来诠释《诗经》,在创造碗中小小天地的同时,也表现出《诗经》中古人的真实生活和浪漫的情感。

如今,《绘诗经》以钵山图绘的形式重新打开《诗经》,那些唯美的句子顷刻间跃然纸上、呈现于画中,画与诗的美融为一体,这大概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另一番境界。王晓艺画作“无脸有魂、古风不古、藏情于器”,绽放出新的光芒,将古老的诗篇照亮。

短短几年,王晓艺通过自身努力,成长为坐拥百万微博粉丝的高人气画师。其代表作品有“无脸古装群像”系列、“钵山图绘”系列等,已出版绘本《旧时书》《一生所爱》《万夜聊斋》《浮生绘梦》 《朝暮集》等古风画册。她着力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并用古今结合的思维,将传统文化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

(编辑·李军)

猜你喜欢
器皿古风诗经
古风二首
古风两首
基于竹材料在当下日用器皿中的应用研究
彝族器皿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古风三首
玉雕器皿价值低估受关注
睡在古风里的那些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