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合理论视角下《看不见的人》主人公自我探索过程解析

2021-02-13 09:23阿依则姆古丽如苏力王业昭
绥化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兄弟会杂合白人

阿依则姆古丽·如苏力 王业昭

(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安徽合肥 230000)

作为一名黑人作家,埃里森的《看不见的人》客观地展示了美国当时的种族问题以及黑人的自我迷失。主人公是一位出生在南方的无名无姓的黑人青年,处处被白人利用、嘲笑。自卑、顺从的他被社会忽略,但他不甘于现实,努力去获取一个能被接纳的身份,所以不断进行自我探索。但最终一切皆枉然,他隐居地下室,成为“看不见的人”。在霍米·巴巴的杂合理论视角下,主人公自我探索的曲折经历得以淋漓尽致体现。

一、主人公身份的杂合性

(一)文化身份的杂合。“文化身份是一个抽象和概括的概念,主要诉诸文学和文化研究中的民族本质特征和带有民族印记的文化本质特征。”[1]“它是某一文化群体成员对其成员即文化归属的认同感,包括自我认同和外部认同。文化身份向世界表明‘我们是谁’,并通过群体成员的所言、所行、所思、所想表现出来。”[2]

混杂文化身份打破了非此即彼的对立局面,新的文化身份产生于两种文化发生矛盾之处。主人公祖父是一位老实黑人,祖父之所以称自己叛徒是因为,作为黑人,祖父一辈子都对白人百依百顺,没有为了民族和自我的命运而奋起反抗。换言之,他的文化身份融入白人的印记,具有混杂的文化身份。祖父希望后代不要跟自己一样当叛徒,劝他们可以在表面上对白人依顺,但实际行动上要毫无痕迹的为自己和民族的未来奋斗,也就是在白人面前演戏,所谓模拟。霍米·巴巴将模拟称之为一种地质殖民策略,被殖民者借助挪用、误用来抵制殖民权威和重塑自己的民族身份,这是反殖民策略中不易被察觉但又具有破坏性的一种反抗方式。被压迫者表面上假装顺从,不张扬自己的真意图,然后借助表演来瓦解其殖民权威。[3]

主人公试图在黑白两种文化融合并冲突的环境中找到“我是谁”的答案。从小接受黑人教育,被教育做人要谦卑,因为这就是黑人民族的生存法则,所以他在学校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时说到进步的秘密在于谦卑,因此很成功。因为演讲成功,他还被邀请在白人头面人物的集会上再次发表这个演说。在主人公内心,他其实并不赞成进步的秘密在于谦卑,只是相信这个说法会得到白人领导的认可。果不其然,他的演说后来深受领导们赞许。

演讲前,他因不愿参与白人所诱导的格斗,而被打的眼青鼻肿。这时,他只好暂且把自己看成是一名未来的布克·塔·华盛顿(美国黑人教育家,主张黑人要逆来顺受,用自己的坚韧努力和一技之长在白人社会中出人头地。)。主人公带着伤痕进行演讲,虽被白人嘲笑,但还是得到了白人赏给他的一份继续学习的奖学金。这就是黑白文化冲突之处:白人文化身处主流,压迫、不尊重黑人文化,而黑人作为边缘黑人文化的继承者也只有在表面上融入并认可白人文化,实则想通过努力改变现状。因此,主人公不管在上学时还是出去打工都积极拼命,想让别人看到他的勤奋。可是他到最后才发现这种反抗不能张扬,因为他带着杂合文化身份,身处白人的世界就应该进行只有他自己一个人知道的无声反抗与奋斗。

(二)社会身份的杂合。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多重身份,比如父母、学生、公民等。人的社会身份随着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所参与的社会活动发生变化。主人公为了证明自己,从黑人生活的南方小镇去了北方纽约哈莱姆区打工,但是从打拼的开始他就一直遭遇不幸。

主人公最终逃到地下室隐居,因此笔者按照地上和地下来分析他社会身份的杂合:地上的阶段又可分为在南方小镇上的黑人学院读书和去北方大城市纽约打工;地下就是最后被迫藏身于地下室。演讲受尽侮辱才得到进入黑人学院念书的机会,主人公万分珍惜,可谓是一个积极上进的好学生。不过因他的“失误”,白人领导看到了黑人生活“黑暗”的一面,因而被黑人校长开除。作为黑人学生,主人公在完成白人领导任务的时候就应该明白自己所充当的角色。他要清楚自己必须顺从白人,但又不能忘了自己的民族使命。去纽约打工时,主人公满怀期待踏上了行程,希望在那能得到尊重。来到“自由”油漆厂打工却遭遇工厂爆炸并受伤,接着参加“兄弟会”进行政治运动反被利用,最后在与黑人民族主义者对峙中又以失败告终。在纽约打工这段期间,主人公经历了从一开始渴望自由并充满希望到自我怀疑,再到最后的失望这一心理变化过程。带着黑人身份来到白人的世界追求自由,他没有想过会如此不顺。这也足以体现虽说黑人获得解放,但实际存在的黑白民族之间矛盾根深蒂固,无法在短时间内消除。

在油漆厂受伤后,主人公在街上碰到驱逐房客事件,即一对黑人夫妇被收回租房,房间里所有东西也被扔到街上。于是他带头和其他黑人一起帮这对夫妇把扔出来的物品搬回去。主人公带头进行这次小型游行活动,这时他已被油漆厂解雇,心中带着对黑人校长布莱索的憎恨,但当在街上遇到这样的不平事时,主人公还是勇敢地为受害者抱不平,也懂得利用自己擅于演说的优点去带其他人帮助那一对黑人夫妇。正因为他刚开始进入社会,所以还依旧像学生时期那样单纯善良,富有同情心。此时的主人公具有南方黑人、学生以及刚失业的社会工人这三重社会身份。

主人公在街上为黑人夫妇打抱不平而进行演说时,“兄弟会”领袖杰克也在场,短时间内说服听众的演讲能力吸引了他。杰克是白人,作为领袖他能说会道、学识渊博、擅于辩论。他告诉主人公“兄弟会”不分种族,其使命是为全体人民的美好未来工作,黑人和白人都是同心同德的兄弟。通过一番对话,主人公被说服并自愿加入“兄弟会”。加入“兄弟会”后,杰克不断强调纪律的重要性,让主人公一定要时刻服从纪律,该怎么演讲一定要听委员会的决定。规矩的主人公按照“兄弟会”的安排行事,可还被诬陷。最终,当一名黑人成员因错打白人兄弟而被枪杀时,他才意识到自己一直处在一个被利用的状态,而之前白人黑人友好的场面也都是假象,他们都是被白人利用。为黑人兄弟举办葬礼之后,主人公在街上跟着黑人游行示威,最后在警察的追捕中不小心掉进了一个打开盖子的煤窖里。遭遇了以上种种后,主人公已经认清自己身份,决意留在地下室。他也渐渐意识到,在杂合社会身份中,自己的的确确是无形的,再怎么努力也不会被人尊重。

二、杂合身份下的“第三空间”

霍米·巴巴认为在两种文化接触的地方存在一个“第三空间”,文化间的差异在这个空间内发生作用。第三空间的产物即为文化杂体,它兼具两中文化的性质。在巴巴看来,这个第三空间“既非那个也非这个,而是之外的某物”[4]正如巴巴所述:“某个文化的特征或身份并不在该文化本身中,而是该文化与他文化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存在的模拟空间。这个空间既不全是该文化又不全是他文化,而是两者之间接触交往的某一个节点,这个非此非彼,亦此亦彼的‘第三空间’中。”[4]在《看不见的人》中,主人公的混杂身份让其创造了自己的“第三空间”,并在其中不断探索。

在美国历史上,同时存在黑白两种文化价值观,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冲突。一方面,白人由于自己优于黑人的社会地位和强大政治权力,其文化在冲突中一直居于上风,占据绝对的主导支配地位,并利用各种残忍手段来达到对黑人文化的统治;另一方面,作为弱势种族,黑人为了生存不得不接受白人文化的主宰。这种文化冲突中的统治与被统治最终导致白人社会中黑人个性和自我的丧失,最终沦为“无形人”。主人公在黑人学院被黑人校长开除,拿着黑人校长给他的“推荐信”(信的内容是黑人校长劝用人单位不要聘用他)进入社会找工作。从知道推荐信真实的内容开始,主人公便更加坚定地想证明自己,成为“看得见”的人,所以去纽约追求自由。他决定开始追求真正属于自我的身份,做一个对自我充满信心的人,告诫自己不可以丢弃自己的黑人身份,不能漠视黑人文化。

可作为在南方小镇长大的黑人,当主人公去北方拼命努力的时候反而被周围人嘲讽甚至利用,这些经历慢慢磨灭了他追求自由的梦想。小说中主人公多次提到自己的身份。首先是在油漆厂受伤进医院,“我听见在活动着的手的上方传过来一个人的亲切的说话声……可是它们的意义仍然淹没在茫茫的白色之中,而我自己也在这里面消失了。”[5](P239)这时主人公刚受伤神志不清醒,所以连自己的名字也想不起来,甚至为自己的身份发愁。从医院出来之后,好心黑人妇女玛丽跟主人公谈话,说她希望主人公能为黑人种族增光,并相信他一定也会这么做。小说里,主人公只要遇到什么或者与人交谈,事后他都会思考自己的处境和身份。“以前我尽量去做那些仅仅是别人指望我去做的事情,而不去做我自己希望做的事情,这样做的结果,我已经丧失了什么,又丧失了多少呢?”[5](P266)来到纽约之后,主人公不断探索自己的身份并试图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事。加入“兄弟会”是主人公自愿的,在这里他有了新的名字和身份,开始所谓的为人民工作。领袖杰克说纪律很重要,所以老实的主人公刚开始绝对服从组织安排行事,可到后面发现杰克总是在向他隐瞒一些事情。在“兄弟会”的第一次演讲结束之后,主人公的新名字被很多人熟知,也愿意与他握手,于是他觉得自己有两个自我,“一个是旧我,这个我每天晚上只睡几个小时,有时梦见我祖父、布罗克韦和玛丽,这个我不长翅膀就想远走高飞,结果从高空一头栽到了地上;另一个是公共场所出现的新我,这个新我代表兄弟会发言,而且正在变得比那个旧我显要得多,以致于我觉得自己在跟自己赛跑。”[5](P389)在“兄弟会”中,主人公的身份发生变化,在从南方黑人变成一个能在纽约出头的黑人公民,这使得他很自豪,甚至幻想自己以后会成为大人物。

“兄弟会”给予主人公一个新的角色和身份。因为绝对服从,主人公也在其中出色“工作”。但在“兄弟会”的黑人成员克里夫顿被杀之后,他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身份:“从今天晚上起,我的外表变样了,感情也变样了。究竟怎么变,我也不清楚,我不可能再回到过去的我了—过去的我算不了什么—可是为了过去的那个我,我付出的代价太大了。我身上一部分也随着克里夫顿死去了。”[5](P485)主人公开始自认在“兄弟会”找到自己的定位。但当他走上街头,结果却无人认出,他意识到自己一直是一个“看不见的人”。在台上演讲时由于舞台灯光观众看不清他的脸。这一点说明主人公处在一个杂合身份中,自己却一直没发现,因此直接影响他对自己身份的正确判断。现在他发现这一点,也渐渐意识到自己就是“看不见的”,于是打算按照自己的计划伪装顺从兄弟会。“这不是自杀,而是谋杀。委员会筹划的。而我出过力,我是个工具。正在我自以为是自由的时候,我成了工具。我假惺惺地表示同意,却不知这等于已经确实同意了,因此我应该对在街头蜷缩的那具尸体负责,烈焰和枪火把他照的清清楚楚;我应该对那些在夜色下正在走向死亡的人负责。”[5](P563)看到黑人伙伴被害死、看清兄弟会隐藏的本质以及组织雇佣自己的意图之后,主人公细思极恐,甚至对兄弟会充满了恐惧和仇恨。于是,他找到纯黑人组织的领导揭开“兄弟会”的真面目,结果却得来“叛徒”的“罪名”,因为黑人们也不相信他了,也对他视而不见。地面上的这一切让主人公思绪混乱,最后决定安心留在地下室,因为这里安安静静,他能心平气和的思考问题。杂合身份中的自我探索也因此告一段落,主人公身份在变,而他却对此反映迟钝,自己认识到时身份已进入下一阶段,他的认知永远落后客观事实。当确定自己的看不见的黑人身份时,一切都已发生,他已无法改变,只能隐居地下室。

结语

霍米·巴巴的混杂性理论强调要打破固有身份的束缚,建立属于自己的空间——第三空间。面对文化冲突和身份危机问题时,黑人只有找到自己的身份归属,即超越民族种族、兼具黑人传统文化和白人主流文化特征的混杂性文化身份,才能在社会立足。作为黑人,主人公去白人的地盘跟他们一起工作,想以此证明自己能被“看得见”。但是,他一开始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杂合身份,没有找到正确的自我定位,所以不管是在学生生涯还是进入社会后,他一直被周围的白人当成玩弄的工具。经历了坎坷与打击之后,主人公才慢慢意识到自己的杂合身份,并认清自己永远只能是个“看不见的人”,最终无耐隐居地下。

猜你喜欢
兄弟会杂合白人
白人的暴行是如何将昔日被奴役者在重建时期争取到的进步变革一手粉碎的 精读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统不育系材料选育中常见的育性分离及基因型判断
新西兰杀戮事件凸显白人极端主义在全球影响之广
影史上第一个黑人与白人接吻的镜头,是他剪辑的!
聋人家庭及高危夫妇耳聋基因筛查分析和生育指导
浅析英语文学汉译中杂合现象的成因
在美国读书,我为何加入兄弟会
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变形归类例析
曾子墨夜探兄弟会
我所了解的美国兄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