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新型主流媒体集团评价关键指标

2021-02-13 09:23皓默烨卢诗琪
绥化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影响力受众

皓默烨 卢诗琪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湖北武汉 43008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基于国家文化安全宏观大局考量,颁布《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要“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集团”,符合新闻领域国家战略规划发展需要。这是党中央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传播社会正能量的重大战略部署,也为媒体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

新闻传播架构起政府政策与百姓呼声沟通的桥梁,是记录世界风云变幻、当代社会变迁的“指南针”。新型主流媒体集团以其强大的舆论引导力,引领社会朝着既定的正确轨道前行。新闻人凭借丰厚的知识技能,把握时代的脉搏,触摸时代热点,捕捉改革进行到深水区的难点,体悟到社会阶层的痛点,预警社会潜在的矛盾与冲突。新型主流媒体集团通过记者深入采访,代表民意“鼓”与“呼”,宣传政府重大决策、政策指示,引导社会走向公正和谐。[1]

影响力是评价新型主流媒体集团的一个重要标准。本文着重探析新型主流媒体集团关键评价指标体系影响力的内在含义与具体操作途径,剖析评价指标多方面影响力,助力“新型主流媒体集团”建设。

一、媒介融合技术打造舆论传播平台“风向标”提升媒体影响力

截至2020年3月,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3%。新型主流媒体集团顺应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大潮,催生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机整合,有效媒介融合。当下新型主流媒体集团旗下的报业与电视积极利用新兴媒介技术,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络,开设微信公众号,开通微博,拥有数百万,甚至千万计粉丝。利用新媒体平台,可以突破原来单一传播的新闻模式,最大限度听取网民的真实想法,汇聚民意,切实展开舆论引导,把公众的期盼和呼声,整合重塑进节目内容,实现节目价值最大化。[2]

新型主流媒体集团打造网络传播平台,提升新闻作品的影响力。互联网迅速普及将当下社会推进到电子信息时代,改变了人们阅读习惯。传统媒体《楚天都市报》当年发行量超过一百余万份,如今大街小巷的保亭逐渐减少,看报纸的人越来越少。当年电视是传统媒体龙头老大,如今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少。智能手机阅读网络新闻资讯,点击之间,信息应有尽有,一览无余。“低头族”成为当下社会一道靓丽风景线。多媒介高度融合,人们从各种各样自媒体平台上,不仅可以快捷浏览自己个性化需要的资讯,而且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见解,成为“公民记者”,极大地扩展了言论自由的空间。芸芸众生,千人千面,情绪化色彩浓厚的信息在网络上传播、转发、下载,信息传播极其复杂。虚假新闻从社会公众平台上发布,误导社会大众,造成不良影响。如果没有新型主流媒体集团适时引导,可能酿成社会事件,危及地区安全。

新型主流媒体集团是国家新闻舆论宣传阵地,需要从海量信息资讯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研判信息来源的动机,鉴别信息是否可靠准确,及时疏导,使舆论导向朝正能量方向发展。社会大众没有专业媒体素养与新闻知识,无法鉴别信息真伪,有时被不良资讯误导,无意识传播负能量信息,这就需要新型主流媒体集团发挥党和政府媒体代言人角色,将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打造思想文化高地,壮大主流舆论。

在互联网将全球融为一体的时代,怎样壮大新型主流媒体集团影响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国家战略发展的大问题。1846年成立的美联社近200年来不断兼并重组,与时俱进,创办网站,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通讯社,在120多个国家设立办事处。路透社也是目前英国最大的通讯社,在128个国家运行。西方通讯社几乎垄断了全世界新闻信息源,威胁我国文化安全。从国际眼光看待新型主流媒体集团新闻传播影响力,意义更为重大。

首先,新型主流媒体集团要转变新闻传播观念:改变传统说教灌输式传播方法。传统媒体“一家独大”时代一去不复返。传统媒体主体地位受到新媒体疾风暴雨式冲击。传统媒体时代对突发事件通告式报道方式很难引起社会大众的共鸣。新兴媒体平台让广大人民充分享有民主自由,进行平等信息交流,深受网民爱戴,一旦某一事件引爆网络,瞬间便可以演绎成为舆论热点。因此新型主流媒体集团从高高在上的神坛上走向民间,倾听受众心声,关注受众焦点问题,用服务至上的观念,体恤民意民情,解读受众关心的各种问题,才能吸纳受众,从而开拓媒体市场。

其次,新型主流媒体集团互动与整合:拓展核心竞争力的影响面。在互联网时代,官方、媒体、受众三方关系不再是上下级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而是目标用户平等关系。例如中央电视台在新浪注册微博,在腾讯注册微信公众号。在网络平台上,央视虽然是新型主流媒体集团核心成员,但对于新浪与腾讯而言,仅仅是其中一个目标客户而已。新型主流媒体集团打造网站,建立平台,与受众互动,信息沟通,发挥新型主流媒体集团内容优势,才能扩大新闻资讯影响力。

二、从吸引力、依赖感、公益性、引导力四个指标考量影响力

新型主流媒体集团影响力是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等传播平台,交相融合,联合发声,传播官方发布的具有权威性的信息资讯,对媒体受众、网络用户进行认知熏陶,并改变受众行为的影响程度。新型主流媒体集团影响力首先表现在受众对于新闻报道的控制力;其次表现在政府公共权威对社会大众的公信力,彰显新闻资讯的效果。

其一,新型主流媒体集团新闻信息需要吸引力。资讯报道要有现场的温度与思想高度。新型主流媒体集团应该多在民生新闻上动脑筋,才能让普通百姓去关注与欣赏信息资讯,提升新闻报道吸引力。媒体记者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深入社会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央电视台策划“幸福在哪里”“新春走基层”等系列报道,取得良好社会效应与传播效应。湖北媒体“信义兄弟”成功策划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转播,改变“黑心包工头”固有形象,深深感动亿万观众。2009年腊月二十六,武汉黄陂人孙水林决定赶在雨雪封路前将农民兄弟工资年前送到,不幸发生重大车祸,一家五口全部遇难;弟弟腊月二十九将26万元工钱含泪上门发放工钱。敏感的记者发掘兄终弟及、感人肺腑、可歌可泣新闻故事,2月21日《楚天都市报》拿出几个版面对于兄弟生死接力的深度长篇报道。连续两天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广为宣传。《人民日报》与新华社同时刊发。湖北日报及其子网等全国数百家网络转发。“信义兄弟”成为网络热词。中国儒家五常思想推崇仁、义、礼、智、信。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昌。信是诚实,不欺骗,不怀疑;信是信任,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义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信仰;中国古代倡导“舍生而取义”。“信义兄弟”是儒家伦理在新时期有力传承。2月25日《湖北日报》在头版刊发全景式长篇通讯《超越生命的承诺》和评论《千秋万代信义为本》。当晚八点,百度与谷歌搜索“信义兄弟”相关网页达五十万以上,让无数网民感动得落泪。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一些人追求金钱至上享乐思想,谎言与欺诈陷阱,让人望而生畏。“信义兄弟”横空出世,让世人感到久违的温情,有力地彰显了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扩张了社会正能量,弘扬了社会主旋律。此新闻稿获得当年全国新闻一等奖。诚信感动中国。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策划深度报道,有力昭示了新闻的吸引力与影响力。

其二,新型主流媒体集团为赢得更多的社会影响力和话语权,就需要赢得信任,强化依赖感等方面下功夫。[3]当媒介受众接受作品剧情,结合自己的价值关系,受控于信息指引产生的一种特殊感觉,即依赖感。新闻传播作品需要增强剧情的依赖感。当今报纸连载某一文学作品或其他有影响作品,受众无意间看了其中一篇,往往会生发继续阅读的心理需求。犹如古代长篇章回小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一部作品一个月连载阅读完毕,读者情不自禁对这份报纸产生特别的好感,产生依赖心理,成为这份报纸忠诚读者。当电视台热播某种影视力作,引人入胜的剧情很快吸引观众,每天在固定时段欣赏下去。现代科技发明机顶盒,开发了回放功能,更助长这种观众依赖感的养成。《还珠格格》根据台湾女作家同名小说改编的清装宫廷剧,赵薇、林心如凭借此剧走红影坛,真假格格互换身份后与五个阿哥、福尔康、乾隆发生离异曲折的剧情,迅速吸引了亿万观众,最高收视率达62.8%。为了舒缓观众依赖感,满足亿万观众欣赏需求,第二部诞生,最高收视率达65.95%。接着第三部继续上演,“小燕子风暴”成为当时社会观众依赖感显著表现。

当今社会进入改革深水处,比如高房价、看病贵、教育资源不公、土地公积金提取等等一系列民生问题,国家层面政策文件需要新型主流媒体集团跟踪报道,解读与宣传,让广大人民持续关注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新闻资讯,从而依赖新闻作品指引,而做出符合自己需要的决策,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

其三,新型主流媒体集团需要注重媒体公益服务性。公益服务性从广义上说,新闻信息资讯本身就是为广大人民提供生活与生产基本服务。公益服务性从狭义上讲,传媒单位新闻报道为普通大众解决自己遇到某一问题急需使用的非商务活动无偿提供的资讯,即专门性新闻。比如为了出行方便,交通广播实时播发路况资讯,回避堵车路段;教育频道服务上学、升学招生等相关信息提供;百家讲坛服务矢志求学、积极进取之士;少儿频道经常播放动画片,深受小朋友欢迎。互联网带来了分众化时代,媒体需要针对特定目标人群,提供相关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服务,才能巩固并扩大媒体市场。

普利策新闻奖当初设置二项大奖之一公众服务奖,一直延续至今,仍然作为该奖第一项大奖,突显了新闻媒体公益服务性,被誉为“新闻界的诺贝尔大奖”,每年4月由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宣布。普利策1878年31岁创办第一份报纸《圣路易快邮报》便有意识肩负起新闻服务社会大旗。普利策厌倦战争,抨击丑恶,倡导社会改革,针砭时弊,很快赢得读者喜爱。三年后《圣路易快邮报》成为当地发行量最大报纸。这也是普利策奖始创之初仅仅设立“公共服务成绩优异奖”与“新闻奖”原因所在。直至今日,普利策媒体公益服务性的新闻理念被全世界新闻实业界奉为圭皋。新闻正因为服务社会,为公众谋福利,受众市场才会日益扩大,影响力相伴市场而扩大。

其四,新型主流媒体集团更需要加大公众舆论引导力。这是新闻信息资讯影响力最重要表现之一。在互联网时代平民意识得到最大限度张扬,在社会热点、民生话题事件基础上各自表达自己的立场观点看法。网络传播速度惊人,短短数小时可以有数以几十万计,几百万计网民共同参与讨论。这样一来,公众舆论自然生成。公众舆论是“公众的意见和网络传播媒介相结合的产物。”[4]公众舆论是大众意见集合。舆论状态天然便是色彩纷呈的。舆论引导就是要“把那些与己不同的舆论转化为与己相似的舆论”。[5]

三、新型主流媒体集团社会、经济、文化影响力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持续不断改进,新型主流媒体集团加速促进传统媒介与新媒介之间交互性,这是媒介市场未来大趋势。新型主流媒体集团把握这种大趋势,就能让新闻信息资讯扩大其社会、经济、文化影响力。

1.新型主流媒体集团扩大社会影响力。新型主流媒体集团以强大经济实力,进行媒介融合,新媒体让广大网民有了充分话语权,深刻改变以往传统媒体居高临下的社会信息传播方式,深刻影响了社会结构层次与社会关系。互联网产生以前,新闻资讯被官方垄断,即使因为某个部门出于政绩需求,数字造假,百姓无从知晓,更无权加以评论。社会关系简单到领导与服从的最低层次。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媒体信息平台建立,“公民新闻”时代随之来临。任何人不仅是新闻信息资讯消费者,更是参与者与生产者,人人都可以在虚拟网站空间发表信息言论,成为“公民记者”。任何公众都可以对官方发布的新闻进行点评,或赞扬,或抨击,各抒己见,并通过琳琅满目的自媒体网站进行社会舆论监督,让新闻事件有基层民众的声音,才更接地气。社会不同阶层借助互联网平台,整合成传播者与受众双向社会关系网。新型主流媒体集团因为不同群体的共同诉求,通过网络信息平台聚合在一起,加强有机联系。例如中国最早的失独家庭抱团取暖网站“失独者之家”,建立QQ群,开设话吧倾诉、社区热点、失独者之家志愿者服务。这是失独家庭的精神家园,受到中央领导高度重视。2016年终于迎来人口生育领域的春天。独生子女计划生育30年政策被废除。2015年12月27日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被全国人大通过,失独老人部分权利得以维护。新兴媒体在老龄化时代通过多媒介手段,推动了中国人口政策改变,社会影响自不待言。

2.新型主流媒体集团提升经济影响力。在传统社会,纸媒曾经一马当先,媒介市场供不应求。当国家发生重大事件,国民广泛参与,报纸销售一空。比如1976年中国可谓多事之秋,朱德、周恩来、毛泽东三巨人相继离世,唐山大地震几十万人葬身废墟。当时中国人万人空巷,争读新闻,举国同悲。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个人化需求越满足,目标用户越多,越能带来滚滚财源。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作为互联网时代三架马车,作为新型主流媒体集团的重要成员,分别利用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社交平台,积聚全国人民经常使用。单单一个百度年营业收入相当于当年全中国所有官方媒体营业收入总和。三巨头决胜关键在于大数据容量,满足亿万网民个性化需求。双向交流的互动平台,信息浏览量越大,经济价值就越大。新兴媒体带来经济影响无可估量,这是互联网时代之前无法想象的经济收入,也为中国税收做出巨大的贡献。

浙江联手东方资产尝试“新闻+服务”案例,便是新型主流媒体集团提升经济影响力,又一成功试水。2017年4月11日在中国(浙江)新金融高峰论坛上,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和东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打造互联网投资理财平台“钱都金服”举行上线仪式,上线首款产品屡受秒杀,且上线仅仅九天,平台成交量突破了1000万元大关,吸纳社会小散闲置资金。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新闻发布会指出:“互联网金融有助于实体经济,但要注意风险”。而“钱都金服”致力于风险技术甄别与管控。[6]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从单一新闻资讯向综合文化服务商转变,这是新型主流媒体集团提升经济影响力,结出又一硕果,把新闻传播影响力推向纵深发展。

3.新型主流媒体集团彰显文化影响力。新型主流媒体集团顺应传媒市场,以强大的资本实力兼并、收购、重组,将网络新媒体草根市民特质与传统媒体资讯权威性有机融合,取长补短,形成规模效应。融合文化应运而生。媒体制作的新闻传播作品要接受媒体消费者检验,双方不可避免存在碰撞与交锋。传播者与受众彼此改变,交相融合,共同改变文化运行方式。网民随时随地在自媒体平台抒发时政感受,畅谈社会舆论事件,文化深层活力被最大限度激发出来。中国幅员辽阔,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新型主流媒体集团所在地域有别,分别展现草原文化、中原文化、高原文化、海洋文化,由此形成多元化文化格局。媒介融合促使不同文化去粗取精,使得传统文化登上世界舞台。[7]美国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梅儒瑞在中国演讲主题:多元文化融合与多样性,是有力证明。

目前全国高等学府创办的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已达1000余所,这是新闻实业界文化影响显著体现。正是因为移动媒体技术飞速发展,带来新闻传播文化产业高度繁荣,为传媒业巨大变革输送源源不断高质量人才。新媒体、自媒体勃兴,媒介融合文化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猜你喜欢
影响力受众
让激情更具影响力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太极拳,风縻世界的影响力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天才影响力
融合时代的受众画像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