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西历史地图集》的设计与编制

2021-02-15 07:53上官楠
经纬天地 2021年6期
关键词:图集山西符号

上官楠

(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院,山西 太原 030001)

0.引言

编纂出版《山西文华》丛书,是建设文化强省的标志性工程,是抢救整理、传承保护山西古籍文献的具体举措,对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山西文华》丛书拟分为“著述编”“史料编”“图录编”三编。《山西历史地图集》(以下简称为《图集》)为《山西文华》“图录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图集的编制是在地学原理引领下,运用信息论、系统论、区位理论,遵循总体设计原则,经过对各种现象与要素的分析与综合,形成具有一定数量地图的集合体[1]。目前,历史类地图集编制的主题和结构都已经程式化,一般以专题为单元,综合反映各历史时期的政治、自然、人口和民族、经济、文化、军事等。由于山西历史文化脉络清晰,框架完整,史料丰富,根据《山西文华》编纂委员会的要求,《图集》定位于以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历史现象为主的普及性版本。因此,在《图集》的编制上所体现出来的不仅是积累,更重要的是创新。

本文从《图集》的选题设计、表示方法、色彩整饰和印刷装帧等方面对《图集》的设计与编制等工艺流程和编制方法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类似图集编制提供借鉴与参考。

1.选题设计

地图集的选题原则是选择最具代表性且紧扣地图集主题的内容,同时要科学合理调配各类专题所占比重,使其具有较强的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2]。《图集》编制的目的是反映、传承、丰富和发展山西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图集》选题内容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不仅反映山西的历史和近现代史发展状况,而且反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发展成就。

为体现各个历史时期山西各项事业的发展变化,《图集》以已经出版的《山西省历史地图集》《山西省近现代史地图集》为基础,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相关资料,以年代为轴,时间上从石器时代开始,到《图集》开始编制的2017年。

1.1 选题内容

《图集》是对山西五千年历史的概述,是一个普及性版本。因此,在选题结构上打破了历史地图集传统的细分专题、细化朝代的方式,按历史发展规律和朝代兴衰的过程,参照相关历史教材,合并经济、文化等专业内容历史发展状况相近的历史时期,综合反映各历史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历史发展变化,并根据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需要增加了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

1.2 结构编排

《图集》在结构编排上,共分为序图、文明起源、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辽金元时期、明清时期、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每个时期基本上按照政区、军事、经济、人口民族、文物文化、城镇的顺序,删减了综合性历史地图集中常规表示的专业性较强的自然部分。

1.3 内容选取

政区部分。政区基本全选,对部分年代较短的朝代进行了简化,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政区则选取了建国初期实行区村制的1951年(1949年资料不全)、实行小乡并大乡后的乡村制的1957年、撤并县及人民公社化的1958年、恢复县的1961年、吕梁地区成立后政区趋于稳定的1973年、社队制改为乡(镇)村制的1983年、太原行政区划变更较大的1997年和最新的2017年等特征年份。

军事部分。选取了每个历史时期的主要战事和对政权格局或对后期历史和军事有重要影响的重点战役。

经济部分。按照三个产业的顺序和产业发展特点,先农业后工业,交通作为第三产业放在工业后。考虑到新时代发展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增加了大的工业体系和新型工业等经济发展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经济发展的内容有所增加。

人口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人口处于稳定增长期,只选一幅。其他朝代按人口历史发展特点选取。

文化部分。以出土文物和古建筑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增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村落。

城镇部分。历史时期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历史名城的主要文化要素变化不大,改为11地级市城区。太原作为省会城市,根据资料情况和城市发展特点增加了1949年、1961年、1971年、1984年、1995年、1997年、2005年的太原城区。

2.整饰设计

地图集整饰设计通常包括图集的装帧设计、版面设计、符号设计、色彩设计、注记设计等,其目的是提升地图集的艺术性和美观性。《图集》开本按照《山西文华》图录志的统一要求,采用小8开,单页尺寸260×370mm,展开页520×370mm。

2.1 装帧设计

图集的印刷装帧,即地图集的造型设计,可以让地图从简单的测绘成果升级为有艺术价值和个性魅力的出版物。一般包括开本确定、纸张选择、封面材料选择、封面装帧设计与版式设计、装订方法以及印刷和制作方法的确定等。装帧的首要任务是表达图集的内容要旨和保护图集,通常依次包括前封(封面)、封里(封二)、扉页、版权页、目录、图例、正文、封底里(封三)、封底(封四)等部分。常见的图集装帧大致可以分为平装、精装和特殊装三大类[3]。

(1)《图集》装帧设计首先服从《山西文华》的总体要求,成一个系列,其次服从于《图集》的精神内涵,服从于《图集》的整体效果,从而表现出《图集》的风格与特点。由于地图编制的特殊性,除正文部分外,《图集》装帧使用《山西文华》统一格式,即锁线精装,硬装封面并加封套。

(2)纸张选择。胶版纸和铜版纸是制作地图集常选的纸张,经过综合比较两种纸张的特性以及实际需要,《图集》选用128克进口亚光铜版纸,既有助于地图色彩的精美表现,又有利于长期保存。

2.2 版面设计

版面设计需同时兼顾单幅图特性和图集整体的统一协调性,需综合考虑图集的主题、用途,包括版边设计、版心设计、图面设置以及图片、文字等的合理分布。《图集》为了使地图尽可能大,根据山西南北长的形状特点,版式条设计在左右两侧。左侧使用装饰性的花纹按图组设色标示图组名称,右侧使用古地图并按图组分色标示图集名称和页码,左侧的图组名称和右侧的版式条色彩形成对应关系。为使读图方便,版面配置全部采用竖版地图。地图版面的排版以单页为主,根据地图幅面的大小进行科学的排列组合。

2.3 符号设计

地图符号包括地理底图符号和专题要素符号两大类。地理底图是专题要素地理空间分布的基础,符号采用统一的符号系统,使其具有系统性和一致性。专题要素符号力求形象直观、通俗易懂、富于联想,尽量采用专业符号或习惯符号。无特定要求的,以象形符号为主,与三维立体符号、平面几何符号等相结合,形成相对统一的符号系列。

2.4 色彩设计

色彩是提升地图表现力的重要要素。《图集》根据地图内容,色彩设计以突出专题为目的,底色按照内容不同进行区分,大致分为:(1)底图部分,以灰棕色表示;(2)序图部分,按专题不同,各有不同;(3)政区部分,以常用四色区分;(4)军事部分,以象征和平的浅蓝色为底色;(5)农业部分,以象征农作物的浅绿色为底色;(6)工业部分,以象征发展的浅紫色为底色;(7)人口部分,以传统的暖色为底色;(8)交通部分,以浅蓝绿色为底色;(9)文化部分,以象征传统文化的浅桔黄色为底色;(10)城镇部分,以象征土建的浅棕色为底色。各专题要素根据专题特征使用不同的色彩。

此外,色彩设计时充分利用了色相和饱和度的对比。《图集》中的面色大量使用了复色,而点、线符号较多使用饱和度较高的纯色和间色。复色的面色能够从整体上体现山西历史文化的厚重,饱和度较高的点、线符号又能增强对比度,三种类型的色彩有机搭配既能突出专题要素,又能使图面层次清晰。

2.5 注记设计

地图注记是用来弥补地图上不能用常规符号表示的信息,是地图上不可缺少的一种符号形式,在图集中最常见的地图注记有名称注记和数字注记。《图集》为表达历史性,地名采用古今对照的方法表示,其他注记按照专题内容、等级分别采用不同的字体、字号和色彩。

3.图集编制

3.1 地理底图编制

地理底图是专题内容地理空间分布和定位的基础,《图集》地理底图使用最新山西省标准地图相近比例尺缩编,并按照各要素的最新资料进行了更新。

(1)数学基础。数学基础主要是确定地图集的地图投影和比例尺。同一本地图集要应尽可能采用相同投影,以方便阅读比较。根据山西省所处地理位置、经度范围以及主要的资料情况,确定《图集》采用西安80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中央经线定为山西省中部的112.5°,使变形最小,并保持山西整体的正南北方向。山西省地图系列比例尺按照成品尺寸、专题内容的重要性和载负量确定为:1∶220万、1∶250万、1∶300万、1∶350万和1∶400、1∶500万,区域图根据版面选用不同比例尺。

(2)地图底图要素的选取。地理底图要素选取除基本的定位外,还与表达的专题内容有关。《图集》主要选取县级以上行政界线和主要水系,居民地一般选取县级以上,部分图幅根据专题内容需要增加了乡、村级居民地。

(3)地理底图色彩。地理底图色彩使用传统历史地图编制的棕色系,以利于进行古今对照,突出专题要素。

3.2 专题地图编制

按照图集选题和内容分析,梳理所用图型,确定表示方法。《图集》专题内容复杂,许多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复合图型,编制时充分考虑了专题内容的分布特点、互相之间的主次关系和内在联系,进行了层面划分。专题内容色彩和符号的层次感较强,清晰地反映了专题内容地理空间分布的特征。《图集》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政区图。政区图是一种既特殊又普遍使用的图型。常规用四色区分表示政区范围。《图集》中政区图较多,内容主要为历史行政区域。原《山西省历史地图集》中一般以今山西为主区进行分色,体系较乱。如秦代以郡设色,但主区外的郡没有区分;三国魏既有政权分色,又有以郡设色,等级不明确;唐、清等以道设色,山西境内统属一个道,只用界线区分,影响主区表达效果;北周和后唐无邻区资料,没有分色。本次以主区内行政最高级别设色,主区内表示有两个以上政权的,以政权设色,同一个政权的,以下一级的郡、府设色;主区属于同一个道(省)的,以下一级的府、县设色。这样既突出主区,又体现了和周边行政区域的地域关系;

(2)线划图。线划图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线划一般表示道路、街道、水系和境界等内容,通常用不同粗细、形状和色彩的线划表示;动态线划一般表示战事、战役中军队进攻或撤退、逃跑以及人口迁徙等事物运动或发展的路线,通常用运动线法表示。《图集》中一般用红、橙等暖色调表示正方或我方或进军路线,用蓝、紫等冷色调表示反方或敌方或撤退路线,用绿表示第三方、中间方或敌方。如,用红色表示红军、八路军、解放军;绿色表示国民党军,蓝色表示日军;

(3)分布图。分布图主要是表现一些散列现象空间分布位置与范围的图。根据专题内容的特点,分布图有点状分布、线状分布、面状分布3种类型的组合分布,通常用符号法和范围法表示。一般来说,点、线分布和小面积的面状分布色彩饱和度高,大面积的分布色彩饱和度低。《图集》中的分布图类型主要有矿产、文物、戏曲等经济、文化内容;

(4)统计图。统计图是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某种现象的统计数据在地图上的表达,表示方法有点值法、定位统计图表法和分级统计图法。一般是用几何或其他图形按照统计数据绘制的组合符号。《图集》主要在人口分布与密度图中使用统计图地图,以便读者能直观地了解各个时期人口的分布情况;

(5)城镇图。城镇图也是一种常见图型。一般用线划表示街道,面色表示建成区和空地、水域等,点状符号表示主要机构或单位。《图集》中历史古城和11个设区市的城区均属于城镇图。历史古城色彩多用棕、墨绿、土黄等复色或灰色、黑色,表示历史的沧桑感(如图1所示):

图1 城区图

3.3 地图集的统一性

地图集的统一性指同一部地图集中相关联的内容表达的一致性。这种一致,不仅是同一要素要一致,而且有内在联系的要素也要一致。如,地形与河流、土壤与植被、地质与矿产等。《图集》除地理底图保持一致性外,相关的专题要素也保持了一致性,主要有同一要素在不同图幅地理位置和表达方式的一致性;同一类型地图在不同历史时期表达的一致性;各专题地图的地名、境界、河流及等级和各历史时期的一致性;各历史时期专题内容在不同图幅符号和色彩的一致性。同时,兼顾了部分专题要素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发展的逻辑性。

4.结束语

《图集》是一部以普及历史知识、传承历史文化、歌颂劳动人民、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为主要特色的专题地图集。编制体例和年代划分有所创新,形成了既与已出版的《山西省历史地图集》《山西省近现代史地图集》相关联,又自成体系的历史文献。

猜你喜欢
图集山西符号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学符号,比多少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世界抗疫图集
“+”“-”符号的由来
现场图集
变符号
动物打呵欠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