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循环经济模式下农业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21-02-16 13:28杨睿
南方农业·中旬 2021年12期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信息网络在急速推进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作用下成为重要推动力。同时,信息化在日益普及的网络作用下,渗透社会各个领域,因此在农业经济增长中,农业信息化成为必经之路。为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研究乡村循环经济模式下农业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分析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从基础设施、服务体系、人才、利用率4个方面分析现存问题,提出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服务体系、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总结先进经验并发展农业信息技术4项对策,加快乡村循环经济模式下农业信息化发展。

关键词 乡村循环经济模式;农业信息化;信息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5.068

在乡村循环经济模式下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可以有效开发利用传统农业资源,通过科学的资源分配,确保资源结构与生产发展相匹配,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农业发展,对于乡村农业的蓬勃发展和乡村环境的保护都起到了积极作用[1]。因此,乡村循环经济模式下农业信息化发展是乡村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农业信息化发展涵盖了当前乡村经济发展的诸多方面,需要各个行业一起努力实现。

乡村循环经济模式下农业信息化是传统乡村经济与新时代经济的结合,将市场经济与农业发展联系到一起,不仅有利于科学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还对乡村劳动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2]。

阐述乡村循环经济模式下农业信息化的普及发展程度,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集中探讨,并积极探索发展策略。

1 农业信息化发展

1.1 内涵

农业信息化发展指将微机技术、数据库等各类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合理引入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达到将各类农业信息及时收集起来并处理、传播、利用的目的,最终完成传统农业创新,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升,使科学管理等任务得以落实,对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行大力推动。农业信息化内涵主要有5个方面,即农业资源氛围、农业先进技术、农民日常消费、农业生产规划及农业基本配备。农业信息化内容主要有信息和知识成为新型能源,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断提升支撑农业生产的能力。信息将无形因素和有形因素同时呈现出来,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对农业投入的替代效应,将更为突出的功能展现出来,显著压缩农业生产成本,将能源和物质节省下来。资本、劳动力、土地等因素要想将强大作用发挥出来,就必须融合信息化。

1.2 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已经取得累累硕果,农业信息网络规模逐步扩大,并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了2 200多个农业网站。同时,全国多地成立了农业信息中心,农业专家系统、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也随之“安家落户”[3]。截至目前,已有超过7 000个乡镇成立了信息服务机构,这些都标志着农业信息网络在不断趋于成熟。随着广播电视及通信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乡村居民享受到现代通信的便利,而这对于农民获取市场及农业的生产信息产生积极影响。

虽然我国农业信息基础建设初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不够完善,并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我国乡村循环经济模式下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规模难以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提并论,我国大多数乡村地区和城市地区之间依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数字鸿沟”,这些对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转型将产生严重的阻碍。

2 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薄弱,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在乡村信息化发展方面的投入较少,乡村基础设施严重落后。在乡村循环经济模式下,农业信息化发展属于非营利性活动,不能获得实际收益,更需要各级政府扶持,但是各级政府扶持力度不足,导致运转链断裂,乡村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并不理想,技术研发落后,乡村信息收集缓慢,乡村信息化发展受阻,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2.2 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

互联网大数据网已经普及到乡村,但如何使信息进入村庄和家庭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4]。大部分农村家庭获取信息的来源仍旧是广播、电视、乡里之间的互相传播。虽然广播、电视在乡村普及,但是覆盖面有限,能够观看到的地方电视台有限,获取的信息也不够全面、及时,不能很好地解决乡村的信息收集问题。单一的信息渠道使得农民获得信息时效性落后,不利于乡村经济的发展。

即使部分乡村地区建设了有关农业信息的网站,但网上的综合信息多为专业信息。这些网站发布的简单信息多、专业信息少,重叠部分多、具体特征少,再加上数据更新不及时,导致无法精准掌握农业发展现状,对于农业发展趋势定位不明确。这样就导致了这些农业信息并没有起到作用,对乡村的生产经营没有指导作用。

2.3 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1)现在我国乡村地区十分缺少网络信息人才。乡村基础条件短板明显,发展空间有限,且投入与收入不成正比。要想建立乡村网络,需要技术人才投入大量精力,然而这些技术人才却难以获得高回报,甚至会有村民阻挠,因此网络技术人才不愿在乡村就职。另外,信息收集、信息识别、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反馈和预测分析的能力欠缺一直限制着乡村信息化的发展[5]。

2)没有建立乡村农业信息的服务网站持续发展的机制。乡村没有信息化技术人才岗位,使得许多人才流失,岗位轮换频繁,很多具备信息化技术的人才不能安稳的留在乡村发展。乡村门户网站缺少人才,影响服务网站的维护和发展[6]。

3)乡村电子商务人才短缺。缺乏具有农业和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知识的复合人才,特别是缺乏合格的农产品形象包装和销售人员已成为限制乡村循环经济模式下的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4 农业信息利用率低

我国农业信息具有较为狭窄的采集范围、相对落后的处理方式,同时涉及农业的信息存在资源分散、质量低下、实用性较差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3个。1)涉及农业信息的资源具有较低的共享程度,特别是垂直系统之间具有极为低下的横向联系。2)城乡结构之间涉及的农业信息较少,大部分信息从业者为城镇人口,农村的农村信息化程度较低、掌握信息技术的农业从业者更少。因此,城乡结构信息化不对称严重,对涉及农业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造成了显著制约。3)获取信息途徑中,网站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却较少有网站涉及农业信息。大部分农业信息网站的设立者为政府,主要服务于决策,极少有网站专门将信息提供给农业从业者。

3 发展策略

3.1 加大扶持力度

强化“一带一路”倡议,设立专门用于发展乡村循环经济模式下农业信息化的资金,设置“农村信息化进村进户”试运行、政务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进村综合示范地,并利用示范点建设成果,支援农业信息化发展。把握“互联网+”农业发展的机遇,合理规划农业项目,并通过项目创建、政府支持、财政扶持,推荐项目发展。工信局和财政局还应加快完善以宽带为重要内容的电信项目的普遍奖励系统,使得农村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3.2 加强农业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

乡村电子商务是乡村循环经济模式下农业信息化的新目标。乡村循环经济模式下,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农村经济,摒弃农村信息不发达、经济效益低下的现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互联网+”已成为乡村循环经济模式下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引导线。

政府要以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为出发点,制造出独特的农产品,使得农产品外销路径多元化,增加农产品销售量,创新新模式下农产品宣传手段,建立起互联网和实体店中相结合的农作物出厂销售模式。鼓励富裕地区,创建农业信息化先行试点,大力宣传电子商务平台,促进农民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促进示范地所带来的辐射引领影响。应用电子商务等技术,加大力度宣传,培育特色农产品,创建具有不同特色的、规模构建明显的乡村循环经济模式下农业信息化的市场体系。

3.3 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创建农业信息化先行试点和农业电力产业试點,并引进对应的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其福利待遇,更好地带动产业发展,发挥乡村循环经济模式下农业信息化在农业生产、销售、理财及服务中的功能,推动乡村循环经济模式下农业信息化发展。完善专业人才服务体系,推进服务体系及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信息化与现代农业的相辅相成的作用。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充分展现农业电子商务的榜样和导向作用。

3.4 总结先进经验、发展农业信息技术

总结世界各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经验,对这些国家的成功做法进行主动学习和借鉴,特别是在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将发达国家的先进信息技术充分利用起来,推动我国农业信息发展,并依据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特征,尽可能快地发展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具有突出特色的农业信息化建设之路。此外,政府应随时掌握农业信息化发展情况,保证农业发展决策的准确性。应用农业信息技术,保证农业决策、农业生产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有效落实,内容主要涉及政策制订、决策更新、方案制订及粮食安全预警等。建设农业生产技术信息数据库的内容主要涉及世界农业资源变化、农产品价格波动、农业资源及农业生产等,需确保收集的农业信息资源的完整性及准确性,并及时研发和应用各类资源,在现代信息分析手段、多媒体技术等辅助下,将农业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大胆创建起来并不断完善,以提高农业信息利用率。

4 结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乡村循环经济模式下农业信息化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十分明显,农业信息化已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我国乡村循环经济模式下农业信息化发展刚起步,实战经验不足。乡村循环经济模式下农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部分问题,这些问题是发展路上的一大磐石,亟待解决。

为促进乡村循环经济模式下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提高农民采集信息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创建农业信息化网络,提升乡村循环经济模式下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发挥各级行政单位在乡村循环经济模式下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作用,对于推动我国乡村经济建设、促进农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俊娜.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国市场,2020(19):70-71.

[2] 杜娟,刘磊.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21,41(1):49-51.

[3] 许泉.农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南方农机,2021,52(6):10-11.

[4] 王松娟.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析[J].农家参谋,2020(17):13.

[5] 张怀友.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发展策略探析[J].商讯,2020(12):191.

[6] 庄宿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策略[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6):42-43.

收稿日期:2021-11-13

作者简介:杨睿(1988—),女,山东烟台人,硕士,研究方向为农村发展。E-mail:332997795@qq.com。

猜你喜欢
农业信息化
基于本体的农业知识建模研究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探析电商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与促进
辽宁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研究
农民农业信息化意识现状调查研究
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