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中福贵宁静超然的生命美学分析

2021-02-18 03:46王开凡
文学天地 2021年11期

王开凡

摘要:《活着》是余华对苦难的理解,也是他对生命的诠释。对于常人所难以忍受的生存之苦,“福贵”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坚韧”与“宽容”让人不禁动容,他回想的苦难剥离了生活的触目惊心,取而代之的是夕阳中慢悠悠耕作的老牛与垂暮白叟置身事外的超然。在他的身上有一种坚韧、安静而深刻的生命力,宁静祥和,庄严肃穆,其实彰显着生命美学的魅力。

关键词:《活着》;生命美学:精神守望

An Aesthetic Analysis of Fu Gui's Tranquility and Transcendence in Living.

Abstract:Living is Yu Hua's understanding of suffering and his interpretation of life. For the ordinary people's unbearable suffering of survival, "Fu Gui" shows "tenacity" and "tolerance", which makes people feel moved. His recollection of the suffering stripped the shocking life, and replaced it with the detachment of the old cow plowing slowly in the sunset and the old man staying away from the sunset. There is a tough, quiet and profound vitality in him, which is quiet and peaceful, solemn and solemn, and in fact shows the charm of life aesthetics.

Key words: Living; Life Aesthetics: Spiritual Watch.

《活着》通过福贵对戏弄他的命运的顽强抗争,见证底层小人物坚定而顽强的生活意志。初读《活着》,只觉得福贵一生经历了太多苦难,哪怕他曾经犯过错,曾经混蛋过,可在他幡然醒悟之后,岁月给他的惩罚未免太重了些。然而在拜读了很多次作品之后,我看到的却不是死亡,不是苦难,而是温情,是希望,是生命的力量。福贵所经受的苦难并没有让他跌倒,反倒是让他以坚韧和温暖来拒绝苦难,也让这个角色呈现出熠熠生辉的生命力量。年轻的福贵贪图享乐、沾染恶习,受苦后的福贵却知道如何向他人伸出援手。他反对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福贵宽恕了间接夺走有庆生命的春生,他宽容、善良,因为懂,所以富有同情心。这是福贵这个角色彰显出来的第一层生命之美,是人性之美。第二层生命之美来自福贵自己,在他生命的暮年,他送走了所有的亲人,只剩下“福贵”与他相依为命,但他没有痛苦怜悯,没有恐惧哀戚,有的只是宁静祥和、庄严肃穆,这是更深层次的生命之美。

一、苦难与温情

《活着》的故事就是福贵在田间闲话自己的一生,活得那么一往情深, 那么精彩绝伦。在生命的暮年,他不是那种麻木混沌的状态,而是无比快乐、满足、幸福、激动,享受着人生的最大恩赐和荣耀,也以最虔诚、最崇敬、最努力的心态在人世间献出自己,在身心的歌舞之中礼赞生命,享受生命的狂欢。正是在这种生命狂欢的感染下,读者才能去承担《活着》中人物的命运,才能去接受那原本让人窒息的苦难。读者渐渐懂得,命运是生命的历程,是应该感激的,苦难就是生命本身,也是应该感激的。福贵的亲人们一个个地离他而去,最后只有福贵自己一个孤独的老人。当妻子家珍死时,小说中写到:“家珍死得很好,死得平平安安,干干净净,死后一点是非都没留下。”生离死别,没有痛苦与哀伤, 因为生前的生命是那么值得,其他的一切都已不重要了,苦难只是生命的一种形式,被生命所同化了,不再与生命相对立,生命的力量超越了一切。“活着”是平静的,苦难像大海无边无际,深不可测;“活着”是感动的,在大海的深处才蓄积着无比强大深沉的力量。在每一次的苦難之后,沉积下来的是深深的感动,是活着的幸福感,是生命的狂欢。

二、生存与意志

福贵经历了各种各样惨无人道的生存考验,面对一幕幕各种惨死的人间悲剧,他亲身感受到存在的艰难、斗争的荒谬、战争的残忍。但福贵是生存的强者,他努力战胜他惶恐不安的内心,思想意识中坚定活着的信念,以努力生存为目标而不懈挣扎,最终获得自己的本质,一次又一次的现实打击和摧毁没有击垮他,他依然以活着为最终目标而生存。正如余华在小说序言中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1]在《活着》中,福贵每次都以隐忍宽容的方式面对命运魔爪的戏谑,无论是他吃喝嫖赌败光所有家产,还是他在战场上经历的伤痛、失火、厮杀等厄运都没能使他升腾出自杀之念,我们不难发现他身上内蕴的强大的生存意识。活着不是为了哀悼死去的人,不是为了忍受悲伤和凄凉。因为生命是如此神圣,如此让人激动不已,所以活着就是幸福,就是欢乐,要全身心投入到生命活着的状态之中,要去体会那忘我的心灵的震颤。在小说结尾, 作者描写福贵在田里劳作的情形,吆喝瘦弱的老牛,喊着“有庆”“二喜”“家珍”“凤霞”“苦根”这些他离去的亲人的名字。福贵唤得深情亲切,仿佛他们就伴在他的身边,与他互相应答。福贵和他们似乎都超越了死亡,永生不朽,没有痛苦怜悯,恐惧哀戚,有的是宁静祥和,庄严肃穆。在《活着》中,生命的狂欢体验是内在的、个体的,福贵在孤独中与生命共舞。[2]只要活着,就要让生命显出尊严和价值,释放内心的能量,做好自己想做的事。

作品中余华借老全之口说出:“老子死也要活着!”这似乎是矛盾的,但是对于老全和福贵这种底层人民来说,所有崇高的信念和理由都是不现实的,不能作为生活的基础。单纯地“活着”仅仅是对生命的执着和对生存的渴望,它本身就是一种力量。[3]

三、精神世界的生命守望

活着是支撑主人公福贵毕生的信念,他的一生映射了当时荒诞的社会,人的性命就好像草芥,很轻易就可以连根拔起,但活着的意义却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余华作品《活着》的生命意识,有力告诉了我们活着是生命的体验,活着是乐观的态度,活着是坚韧的品质,活着是人生价值的最好诠释。读作品《活着》,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于生命的思考,看到人物对生死的选择。主人公福贵对生命始终采取一种超然的态度,一度以为,在福贵的亲人全部离去之后,他可能会随之而去,但活着的信仰成就了他坚韧的性格,使他在苦痛生命的面前,能够坚韧、勇敢的活着,选择与“福贵”老牛相依为命。岁月的确残忍,却也温柔,它拿走一些东西,也会补偿一些东西。活着充满挑战、悲喜交加,却也不会有真正的绝望,活着就有希望,就需要乐观顽强的精神和面对生死的勇气。幸存者孤独地在沉痛凄惨的生存环境中不断承受命运对他的肆虐打击,却依然保持人性的美好,用执着的忍耐之心默默地承受生命的苦难,体现生命力的顽强。

“只要人活着,什么都好”,这就是人的本能。当这种肉体生存的本能上升到理性高度和精神层面,便是一种精神,一种高昂的生命精神,是人对于生命的责任和承担,是人对于生命的持守与执着。虽然生命的状态卑微,虽然生活的质量低劣,但是这种精神却在最大程度上超越了现实的局限,产生了“活着”的意义,昭示了人生命的光辉,这便是徐福贵高昂的生命精神——对生命的守望与执着。福贵所持的面对苦难而活着的生存态度,不仅是一个农民的生存体验,更是具有人类普遍性的面对苦难的生存态度或生命哲学,是一种超乎寻常的生命尊严。

参考文献

[1]余华.活着[M].作家出版社,2008:06.

[2]程丽英.余华小说作品中的生命信念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12):34-35+41.

[3]梁嘉欣.逸闻主义视域下余华《活着》的生命意蕴[J].内蒙古电大学刊,2020(01):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