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中建筑物加固措施分析

2021-02-18 09:19王晓艳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段长闸室边墙

王晓艳

(江西省赣抚平原水利工程管理局,南昌 330096)

1 工程概况

某小(1)型水库兴建于20世纪80年代,总库容142 m3,水库由均质土坝、输水涵 洞以及溢洪道组成,均质坝坝高21.9m,坝顶轴线长75.2m,坝顶宽4m。溢洪道布置于大坝右岸,为开敞式木板闸控制平底宽顶堰,堰净宽8.0m,溢洪道全长31.3m,溢洪道开挖后未衬砌,出口未设消能设施,泄流直归入坝后主河道。输水隧洞位于大坝右侧较陡的山体内,洞身全长31.1m,断面尺寸为1.2m×1.8m的城门洞型,进口设置 φ400mm斜拉磨盘闸门一套。水库运行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由于水库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难以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后期对水库运行管理不当,使得水库存在渗 漏问题,坝体变形严重,加之2020年受项目区地震作用的影响,使拦河坝破坏严重。文章主要从枢纽建筑物现状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各枢纽建筑物出险加固措施进行分析,为该水库除险加固设计施工提供方法和参考依据。

2 工程病险现状

大在水库除险加固前,技术人员对水库进行现场检查、地质查勘、取样试验以及资料收集整理,得到目前水库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大坝:施工过程中无相应的碾压控制指标,也无任何检测手段,坝体填筑料不 均质,辗压质量差,结构松散,坝体透水性较强,施工质量难以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坝基未作防渗处理,存在坝体及坝基异常渗漏问题,坝肩发生绕坝渗漏,坝体不均匀沉陷加剧及产生裂隙,坝体质量进一步恶化。受地震影响,使外坝脚渗水加剧,散浸面积约800m2,坝体出现4条裂缝,拦河坝属中等破坏。经计算复核,大坝下游坝坡除在现状水位不加地震情况下满足规范要求外,其余各工况均不满足规范要求。

2)溢洪道:水库抗洪能力仅达5a一遇,防洪不达标,溢洪道开挖后未衬砌,冲刷严重,泄流能力不足,溢洪道左岸因地质条件影响易坍塌、滑坡,出口未设消能设施。

3)输水隧洞:现状进口φ400mm斜拉磨盘闸由于年久失修,闸门表面最大锈蚀深度达3-6mm,存在漏水,且闸门启闭钢索已损坏,应急能力不足。由于施工质量差异性大,衬砌结构强度较低,及基础存在不均匀变形,在洞身存在纵向及环状裂缝25条,且有多处漏水点。

该水库枢纽工程施工质量差,大坝、溢洪道及输水隧洞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害,经安全鉴定结论,本水库大坝安全分类应为三类坝。现场检查情况见图1。

3 除险加固设计

3.1 大坝除险加固设计

3.1.1 大坝防渗处理设计

1)坝基防渗处理:

为了有效减少坝基渗漏,增强坝基抗渗稳定,设计采用坝基帷幕灌浆处理[1]。

帷幕灌浆设计:帷幕灌浆沿坝轴线布置,灌浆轴线长96m。灌浆帷幕深度,布孔形式根据坝基渗透地质条件,岩体透水率等综合分析考虑,坝基帷幕灌浆采用悬挂式,单排孔沿大坝轴线布置,孔距2.0m。灌浆工艺采用自上而下分段循环式纯水泥灌浆,坝基帷幕灌浆耗灰量根据岩层透水率及泥岩土质特点,设计平均耗灰量为 200kg/m。帷幕灌浆施工前,应进行生产性灌浆试验,根据试验分析结果,对设计参数进行适当调整[2]。帷幕灌浆段531m,检查孔56.3m。

2)坝体防渗处理:

a)设计依据:大坝施工过程中无相应的碾压控制指标,也无任何检测手段,坝体填筑料不均质,辗压质量差,结构松散,坝体透水性较强,不能满足防渗要求,浸润线较高,坝体渗漏面积大。受地震作用使坝体局部产生拉裂。坝体渗透系数均值大值1.92×10-3cm/s,水位1714.12m时,坝体渗流量计算3.713万m3/a。为了减小坝体渗漏,增强大坝抗渗稳定性,设计采用水泥黏土充填灌浆处理。

b)充填灌浆设计:充填灌浆孔段即为坝基帷幕灌浆孔坝体钻孔段,坝基帷幕灌浆验收终孔后,改用水泥黏土浆充填灌注坝体。即为先灌基岩,后灌坝体。设计采用全孔灌注,少灌多复的原则进行,复灌次数5-7次,压力0.1-0.5Mpa,设计耗灰量为 520kg/m,其中水泥用量占黏土干料重的20%。湿法制浆,原浆比重控制在1.25-1.40 之间。坝体充填灌浆也需进行灌浆试验,根据试验分析结果,对灌浆设计参数进行适当调整。充填灌浆段323m,检查孔38m。

3.1.2 坝体结构设计

1)坝顶处理 :

大坝坝顶现状中部沉降较大,达40cm,对大坝坝顶需作补平整修处理,使大坝坝高达到原设计高度。大坝坝顶高程1719.5m,坝顶宽4m,坝顶长75m。坝顶路面采用厚30cm的块石铺筑,下垫20cm厚的砂砾石,上下游路肩采用M7.5浆砌石砌筑,宽50cm,深60cm。

2)上游坝坡处理:

大坝上游坝坡经整形后保持不变,为1:2.73,采用30cm厚的干砌块石护坡,下设 20cm厚的砂砾石垫层,护砌至死水位以下2m,即1712.85m处,设基座以利稳定。

3)下游坝坡处理:

下游自上而下,修整铲除杂草灌木,平均清挖厚度60cm。高程1719.50-1710.50m 范围,维持原坝坡1∶2.6不便,坑凹部分用石碴填平并夯实;高程1710.50m处设5m宽的戗台;高程1710.50-1700.5m,采用石碴料培厚坝体,老坝体与新坝体之间,选 择碴料较细的部分作为过渡带,坝坡为1∶3.0,中间设宽1.2m的踏步,便于至坝脚监测,下游坝坡采用草皮护坡。

4)新建堆石棱体:

高程1701.75以下设顶宽2.5m、高3.5m的堆石棱体,棱体与坝基、老坝体和新坝 体之间采用厚60cm的反滤料过滤连接,堆石棱体外坡1∶2.0,棱体表面采用30cm厚的干砌块石护面。

5)坝面排水设施:

下游坡与岸坡接触处设0.25m×0.3m的排水沟,戗台内侧及棱体内侧设 0.25m×0.3m的纵向排水沟,棱体外侧设0.3m×0.3m的纵向排水沟,均用C15混凝土浇筑。

大坝标准横剖面见图1。

3.2 溢洪道改造设计

根据工程总体布置和方案比较,溢洪道布置于大坝右岸山体上,保持原溢洪道轴 线不变,经调洪演算设闸门控制,拆除旧闸墩,扩建闸室[3]。溢洪道全长52.5m,溢洪道组成如下:

1)进口引渠段:

引渠段长5.5m,边墙采用圆弧曲线与闸室段连接,左、右边墙圆弧半径5.5m,中心角90°,边墙高由2.0m渐变至3.0m,底宽由22.4渐变至11.4m,底板采用0.30m厚C15素混凝土衬砌,边墙采用M7.5浆砌石衬砌。

2)闸室段:

闸室段长12m,底板高程1715.04m,底坡i=0.0,底宽11.4m,边墙高5.0m,底 板、边墙厚1.0m,均采用C20钢筋混凝土衬砌,闸室段上设长11.4m,宽3m的工作桥,桥板厚0.2m,梁断面为0.25×0.3m,栏杆高0.9m,全段面采用C20钢筋混凝土。

3)泄槽段:

泄槽段长26.87m。底坡i=1/1.5,底宽7m,边墙高2.0m,底板及边墙厚0.4m,均采用C20钢筋混凝土衬砌,共设4个深1.5-2m,底宽0.6m的齿槽以抗滑。

4)挑流消力段、护坦段:

挑流段长 5.13m,挑角为 25°,反弧半径 5m,最大挑距 22.7m,护坦段长3m, 为防止小流量淘刷挑流鼻坎齿脚而设置。

图1 大坝准横剖面图

3.3 新建输水涵

1)布置:根据水库现状地形条件,现有已建灌溉渠道布置于右岸,故右岸是新建输水隧洞的唯一选择,进口底板高程为1710.82m,设拦砂井至死水位1714.82m控制。

2)输水隧洞体形设计:输水隧洞总长76.35m,由进口引渠段、拦砂井段、闸室段、无压洞身段、消力池段等组成。

a)进口引渠段:

引渠段长15m,喇叭型进口,断面尺寸为底宽6m渐变至1.2m,衬砌形式底板采用厚30cm的C15混凝土,边墙采用顶宽40cm的M7.5浆砌石重力式墙。

b)拦砂井段:

拦砂井段长11.4m,矩形断面,高4.0m,净宽1.6m,底板高程1710.82m,底坡i=0.0,在进口处设置叠梁槽,随着隧洞进口淤沙高程的增加放入预制叠梁。采用C20钢筋混凝土衬砌,底板厚60cm,边墙厚60cm,设2.0m×1.2m拦污栅一道,前后各设一个深1.6m,底宽0.5m的齿槽。

3)闸室段:

闸室段长4.4m,C20钢筋混凝土衬砌,底坡i=0.0,内设0.8m×0.8m的工作铸铁闸门一 道,方形闸室,排架启闭塔,在启闭机房内设置手电两用LG—10T螺杆式启闭机一套。

4)无压洞身段:

无压洞身段长27.05m,底坡i=1/100,断面尺寸1.2m×1.8m城门洞形,底板下设0.3m×0.3m碎石排水沟,采用0.3m厚C20钢筋混凝土衬砌。

5)消力池段:

消力池段长8.5m,池深0.8m,底宽1.2m,边墙高2.1m,底板、边墙厚0.5m,C20 钢筋混凝土衬砌,底坡i=0,下设1.5m深齿墙。

4 结论及建议

本次除险加固中安全鉴定结论得到大坝防洪能力不达标,结构自身不稳定,大坝渗漏严重;输水涵洞渗漏严重,洞身产生变形缝,洞体不稳定;溢洪道泄洪能力不足,结构不安全等问题。只有通过除险加固,采取适于本工程病险现状的加固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坝安全问题,否则,水库一旦溃坝,将对下于游1万人口,333hm2农田耕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猜你喜欢
段长闸室边墙
施工期面板坝挤压边墙破损对填筑质量的影响
消力池贴坡式混凝土边墙稳定复核
重力式衬砌闸室墙的刚体极限平衡法分析
有压泄洪洞出口闸室滑移原因分析及修复设计
浅谈挤压边墙混凝土施工方法
跌坎式底流消力池边墙突扩宽度对池长的影响研究
测斜段长在井眼轨迹计算中的影响
截钢筋
探析水利水闸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与设计
尾水洞出口闸室大断面连系梁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