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桥深基坑防护施工技术

2021-02-19 03:13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1年23期
关键词:工字钢标高受力

邹 辉

(福建建工基础设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0)

1 工程概况

框架桥为2m~8m 框架小桥,横向桥长32.16m,分3 节,每节框架长10.7m,桥宽18.4m,净高5.5m,为排洪桥。基底标高-3.3m,地面标高3.7m,基坑最大挖深7m。设计上小桥基底和两侧路基采用预应力管桩进行软基处理, 为防止基坑开挖过程中,预应力管桩受偏压倾斜,影响基坑稳定性和施工安全,计划采用钢板桩进行基坑防护。

2 基坑防护方案设计

2.1 方案选定

因为小桥的横桥长度和顺线路宽度都比较大,加上开挖深度比较大,如果用钢板桩将整个基坑一次性围护,则在内支撑的加固上有很大难度,且成本高、不易操作。根据小桥桥身分三节的有利条件,准备对基坑采取分节防护、分节开挖、分节施工的方案,先施工右侧上游节和左侧下游节,最后施工中间节。

2.2 场地处理

为降低施工难度,提高防护安全,计划将施工场地进行处理。为减少开挖深度,将防护范围内地面挖除1m,地面标高降至2.7m。在防护线外扩2m 处开挖0.5m×0.5m 的截水沟,避免地表水汇集到基坑内,保障防护安全。

2.3 防护计算

2.3.1 地质情况

桥位处的地质情况及土力学参数见表1。

表1 地质情况及土力学参数

2.3.2 参数计算

采用SP-Ⅳ型钢板桩,截面模量W=2270 cm3/m,允许弯曲应力[σ]=200 N/mm2,钢板桩长12 m,桩顶与处理后的地面平齐。

γ、ψ、C按12m 范围内的加权平均值计算[1]:

主动土压力系数:Ka=tan2(45°-2.88°/2)=0.904

被动土压力系数:Kp=tan2(45°+2.88°/2)=1.106

2.3.3 确定支撑层数及间距

按等弯矩布置确定各层支撑的间距,则板桩顶部悬臂端的最大允许跨度h,由下式得[1]:

式中:[σ]—板桩的允许弯曲应力;W—板桩的截面模量;γ—板桩墙后土的重度;Ka—主动土压力系数。

2.3.4 确定围檩材料2.3.4.1 土压力计算

基坑6m 处土压力:pD=γhDKa=16.46×6×0.904=89.28kN/m2。

式中:p—土压力;γ—板桩墙后土的重度;h—所计算点离填土面的深度;Ka—主动土压力系数,pD—基坑6m 处的土压力,hD—计算点离填土面6m 处深度。

基坑4.3m 处土压力:pC=γhCKa=16.46×4.3×0.904=63.98kN/m2;基坑2.1m 处土压力:pB=γhBKa=16.46×2.1×0.904=31.25kN/m2[1]。

式中:pC—基坑4.3m 处的土压力。pB—基坑2.1m 处的土压力。hC—计算点离填土面4.3m 处深度。hB—计算点离填土面2.1m 处深度。

2.3.4.2 长围檩按简支梁检算

长围檩按简支梁检算,设6 个支点,间距为4.28m。长围檩计算简图见图1。

图1 长围檩计算简图(单位:cm)

2.3.4.2.1 围檩受力按均布荷载计算

式中:q—荷载;p—土压力;l—长度;qC—在c点处的荷载;pC—在c点处的土压力。

B点处:qB=pBl=31.25×4.28=133.75kN/m。qB—在B点处的荷载。

pB—在B点处的土压力。

2.3.4.2.2 围檩所受最大弯矩

式中:Mmax—弯矩;q—荷载;l—长度;qC—在c点处的荷载。

B点处:Mmax=qBl2/8=133.75×103×4.282/8=306260.7N·m。

qB—在B点处的荷载。

2.3.4.2.3 选用工字钢做围檩,则围檩所需最小截面抵抗矩

C点处:WC=Mmax/[σ]=627015.9/200×10-6=3.135×10-3m3=3135cm3

式中:W—截面抵抗矩;WC—在C点处截面抵抗矩;Mmax—弯矩;[σ]—允许应力。

取1.2 倍的安全系数,则WC=3135cm3×1.2=3762cm3。

Ⅰ56a 工字钢的截面抵抗矩W=2340cm3,使用2 根Ⅰ56a并焊做围檩,则W=2340×2=4680cm3>3762cm3,可行。

B点处:WB=Mmax/[σ]=306260.7/200×10-6=1.531×10-3m3=1531cm3

取1.2 倍的安全系数,则WB=1531cm3×1.2=1837cm3。

Ⅰ40a 工字钢的截面抵抗矩W=1090cm3,使用2 根Ⅰ40a并焊做围檩,则W=1090×2=2180cm3>1837cm3,可行。

2.3.4.3 短围檩也按简支梁检算

短围檩也按简支梁检算,设3 个支点。短围檩计算简图见图2。在围檩四角采用与围檩相同的材料设置角撑,用以加强围檩的强度,并缩短围檩支点间的受力长度。

图2 短围檩计算简图(单位:cm)

2.3.4.3.1 围檩受力按均布荷载计算

C点处:qC=pCl=63.98×4.5=287.91kN/m

B 点处:qB=pBl=31.25×4.34=135.63kN/m

2.3.4.3.2 围檩所受最大弯矩

C点处:Mmax=qCl2/8=287.91×103×4.52/8=728772.2N·m

B点处:Mmax=qBl2/8=135.63×103×4.342/8=319334.1N·m

2.3.4.3.3 选用工字钢做围檩,则围檩所需最小截面抵抗矩

C点处:WC=Mmax/[σ]=728772.2/200×10-6=3.644×10-3m3=3644cm3

取1.2 倍的安全系数,则WC=3644cm3×1.2=4373cm3。

Ⅰ56a 工字钢的截面抵抗矩W=2340cm3,使用2 根Ⅰ56a并焊做围檩,则W=2340×2=4680cm3>4373cm3,可行。

B点处:WB=Mmax/[σ]=319334.1/200×10-6=1.597×10-3m3=1597cm3

取1.2 倍的安全系数,则WB=1597cm3×1.2=1916cm3。

Ⅰ40a 工字钢的截面抵抗矩W=1090cm3,使用2 根Ⅰ40a并焊做围檩,则W=1090×2=2180cm3>1916cm3,可行。

围檩布置图见图3,图中B 层、C 层对应图1 中的B、C位置。

3 内撑计算

在围檩的支点处设内撑,内撑布置见图3,内撑按受压杆件计算,计算简图见图4,取纵向内撑进行受力计算。

图3 围檩及内撑布置图

图4 内撑受力简图

3.1 围檩受力按均布荷载计算

D点处:qD=pDl=89.28×4.5=401.76kN/m

式中:q—荷载;p—土压力;l—长度;qD—在D点处的荷载;pD—在D点处的土压力。

C点处:qC=pCl=63.98×4.5=287.91kN/m

B点处:qB=pBl=31.25×4.34=135.63kN/m

3.2 支点反力计算

RC=(qD×1.7+qC×2.2)/2=(401.76×1.7+287.91×2.2)/2=658.2kN

式中:R—內撑支点反力;q—荷载。

RB=(qC×2.2+qB×2.1)/2=(287.91×2.2+135.63×2.1)/2=459.1kN

取2 倍的安全系数,则RC=1316.4kN、RB=918.23kN。

3.3 选用材质为Q235钢的φ529、壁厚1cm 的钢管做内撑,以C 层内撑进行检算

长细比:λ=l/i

式中:λ—內撑的长细比;l—內撑长度;i—內撑材料截面的回转半径。

式中l=21.4-0.56×2=20.28m;i=0.35×(0.509+0.529)/2=0.182。则λ=l/i=20.28/0.182=111.43。

稳定系数ψ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附录C 的规定:

式中:λn—换算长细比;λ—内撑的长细比;fy—钢材的屈服强度;E—钢材的弹性模量。

式中:ψ—稳定系数;λn—换算长细比;a2、a3—系数查表得a2=0.986 ;a3=0.152。则ψ=0.666。

受压稳定性N/(ψ·A)≤f

式中:N—轴心力;ψ—稳定系数;A—毛截面面积;f—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N/(ψ·A)=1316.4×103/(0.666×π×0.2652)=8.959×106N/m2=8.959MPa <215MPa,稳定。

其余内撑检算均能满足要求,且与上述方法相同,不再叙述。

3.4 支撑系统加强措施

支撑系统加强措施:1)为消除基坑顶部的施工荷载,增强基坑稳定性,在钢板桩顶部增加一道围檩和内撑,材料和数量与第二层一样。2)在围檩四角采用与围檩相同的材料设置角撑,用以加强围檩的整体受力稳定性。3)在钢管内撑与围檩的接触面加设14mm 的钢板,用以加大钢管的端头受力面积,避免钢管端头受力后变形。4)在钢管内撑的交叉点设置钢箱,一是便于钢管内撑安装,二是加强受力的传递。

4 基坑防护方案实施

4.1 钢板桩施工

使用专业打桩设备将长12m 的钢板桩打入土中,桩顶与地面平齐,位置在框架承台基础边外扩1.5m 处。

4.2 围檩和支撑施工

4.2.1 第一层围檩和支撑施工

第一层支撑采用工字钢焊成钢梁作为围檩:①先将顶部1.5m 厚土挖除,露出钢板桩,进行标高抄平,将围檩下部的牛腿焊上,用以支撑围檩的质量。②用钢板将2 根Ⅰ40a 工字钢平焊成钢梁,作为围檩,用吊车将围檩吊装到牛腿上。③在围檩四角,用和围檩相同的材料焊成内角撑,以加强围檩的整体性。④内撑采用Φ52.9cm 钢管,在现场将横向内撑和连接钢箱事先焊接好。在围檩安装完后,用吊车将横向内撑按设计位置安装好,然后安装纵向内撑钢管,并将纵向内撑钢管与连接处钢箱焊接好,每处内撑与围檩连接处设顶板。

4.2.2 第一层围檩及内撑安装加固好后施工

第一层围檩及内撑安装加固好后,用长臂挖机从内撑空间中挖土,使整个基坑标高均匀下降,避免不均匀开挖造成偏压。挖机挖不到的地方,如内撑正下方及围檩下方,用人工将淤泥挖出到挖机工作面,再用挖机挖出。

4.2.3 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施工

在基坑标高降至第二层牛腿处,即暂停基坑开挖,按设计将第二层围檩及内撑安装好,安装方法与第一层相同。在围檩及内撑安装好后,才能继续进行基坑开挖。相同作业循环,直至第三层围檩及内撑安装加固好后,才能将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

4.3 围檩和支撑拆除

4.3.1 底层围檩和支撑的拆除

在承台混凝土施工完后,用C15混凝土将顺线路方向承台与钢板桩之间的空间回填,作为台背回填的一部分,在混凝土与钢板桩之间用2cm 厚的泡沫板作为隔离板,避免混凝土将钢板桩咬死。在承台混凝土强度达设计的60%以上横桥向上用Φ10cm 圆木撑在钢板桩和承台之间,用以传递受力,木撑间距1m。在回填混凝土达到60%以上强度且木撑全部安装好后,拆除底层围檩和支撑。

4.3.2 第一、二层围檩和支撑的拆除

底层围檩和支撑拆除后,进行框架底板施工。在底板混凝土施工完后,用C15 混凝土将顺线路方向底板与钢板桩之间的空间回填,作为台背回填的一部分。在混凝土强度达设计的60%以上后,将顺线路方向的钢管内撑拆除,保留横桥向的钢管内撑。框架身施工完后,再将横桥向的钢管内撑和围檩全部拆除,并将钢板桩拔出。

4.4 施工控制要点

施工控制要点有6 个 :1)严格按方案设计中的高度安装围檩及内撑,确保防护安全受控。2)严格遵循“先防护,后开挖”的原则,在内支撑未安装加固好的情况下,决不允许土方超深开挖,避免土压力过大造成钢板桩变形。3)同一层牛腿顶面标高必须一致,避免围檩和内撑不在一个平面上受力,造成支撑框架扭曲,危及施工安全。4)围檩和内撑安装好后,必须将围檩与钢板桩、围檩与牛腿、内撑与围檩之间的空隙全部用工字钢、钢板或木块塞紧、焊死,以利于受力及荷载的传递。5)设置观测点,观测钢板桩的位移和内撑的变形,如变形过大,立即停止施工,采取加固措施。6)派专人进行安全防护巡查,对每一个钢件焊缝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有脱焊、焊缝开裂的情况,立即补焊。

5 结语

该防护方案的计算结果用迈达斯软件复核通过,安全系数储备充足。在实施过程中,笔者现场跟班作业,亲自指导和监督技术人员和专业工人严格按防护方案要求进行作业。通过精心组织、严格管理和参建人员认真细致地工作,该框架桥安全地在计划工期内施工完毕。在这个防护方案设计计算中笔者采用简单明了的受力模型、使用常用公式,计算步骤清晰、结果可证,所选防护材料的型号、参数与计算结果一一对应,结论严谨,对类似工程的支护结构计算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猜你喜欢
工字钢标高受力
书记讲党史 “亮”出新标高
办公楼楼面装饰标高控制流程及注意事项
矿用工字钢棚支护计算及应用
关于满堂支架受力验算的探讨
安庆铜矿主井提升机系统反转/过卷故障分析与处理
底排药受力载荷及其分布规律
EBZ160型掘进机过工字钢便桥跨老巷的研究
工字钢支护巷道中防倒装置的改进及应用
基于ANSYS对工字钢力学与疲劳损伤的研究
纵向钢筋上标示标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