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储能技术探讨

2021-02-21 03:46刘小龙
新视线·建筑与电力 2021年8期
关键词:储能技术电力系统新能源

刘小龙

摘要:各国工业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全人类的进步。但是我们也在工业的发展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虽然现在各国的工业技术都处于尖端水平,但是随着而来的能源短缺的问题也成为现在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为了改善目前我们出现的能源短缺的问题,许多行业持续的推出了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理念,希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出现的能源短缺的问题。比如,我们现在常见的风能和太阳能。这二者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不仅不会对于周围的环境产生污染,还能保证能源的稳定运输,可以说实现我们使用的比较广泛的清洁能源。但是太阳能和风能都存在不稳定性,不能够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为了我们研究出了一种技术,那就是储能技术。储能技术能够很好的储备新能源,风能和太阳能,从而改变这二者的不稳定性,持续的为电力系统提供能源,保证社会经济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下文我们将针对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进行论述,希望能对其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能源;电力系统;储能技术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对于能源的需求在不断的提高。为了满足社会对能源的需求,我们决定对一些新能源,风能、太阳能、潮汐能进行开发和利用。随着新能源逐渐利用到电力系统中并在电力系统的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目前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供电随机、且在供电期间经常出现间接性,不能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了我们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技术,储能技术。储能技术的出现可以消除新能源的不稳定性,实现对新能源的合理运用,解决现在出现的大规模能源缺乏的问题,从而不断的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除此以外,还可以解决新能源中存在的间歇性、波动性强等特点,使得我们的新能源处于可调、可控的状态中,从而有效的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1、分析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储能技术的应用

1.1分析电化学储能的应用

电化学储能方式与其他方式相比,自身具备良好的机动性,且反应速度与其他方式相比也相对较快。将其应用在一些化学装置上面,都能得到很好的应用。我们对化学储能的方式进行了研究,发现在电化学储能方式中,它可以对锂电池以及铅碳电池进行有效的应用,并在在化学装置中的应用水平在逐渐的提高。但是目前电化学储能方式在我国的应用的范围不是很广泛,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这种技术被国外的公司所垄断,使得这种方式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要想提高对电化学储能方式的利用,我们首先要降低国内锂电池的在化学储能中的成本,从而鼓励我国多多的使用这种方式,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或许会成为储能技术应用中的主流应用。

1.2分析太阳能系统中的应用

一般,我们将太阳能系统在储能技术上面的應用分为两个系统:光伏系统,光热系统。

我们对于这两个系统而言它们都能将太阳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然而对于管热技术而言,它主要是通过供冷以及供热技术上面进行开展,使得化学染料在发电过程中获得合理的应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太阳能起到调节作用,并且可以不受到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实现二者之间的互相平衡,之后通过长期以及短期的应用过程中的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但是这种方式不能通过直接的方式对用户进行满足,只有通过这种间接的方式来满足用户自身的需求。所以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我们要引起重视,通过合理的应用,来保证电气企业自身的经济水平得到发展,从而为更多的人提供电力的供应。

1.3分析不同场所下的储能系统应用分析

不同场所下多需要的电能不同,所以需要具体的场所进行具体的分析。举例来说,当在电力调频调压系统中,我们就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科学的选择和处理,具体是需要对不同电力设备的功率进行调节,因为不同功率下所需要的电能不同,所以要对电能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另外,对于长期和短期的电池也需要进行控制,这样做的目的为了应急供电的时候,可以将其与变流器进行结合,从而在保证电力质量的同时,保证经济效益的优化,为用户提供不间断的供电需求。以上的这些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和稳定的电力供应,从而保证人们的用电需求。

2、储能系统优化配置的措施

工业的发展,导致我国的原本的能源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导致我们周边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相关部门对于这种现象也开始给与高度的重视,决定在相关的能源部门中,设立一个单独的部门,专门用于新能源的科学开发,相关的电力部门也紧跟新能源部门的脚步,帮助其保证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具体我们提出了以下的几种优化措施。

2.1分析系统的组成结构

我们通过电力系统中储能系统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促进一些体积以及密度较高的系统之间形成相应的并网,并网可以在储能的过程中,对存储单元的高密度进行合理的控制,使得微网得到广泛的应用。另外,我们还要对超级电容装置进行合理的应用,因为在对其进行合理应用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有效的改善电能的质量,并对风电场中的功率进行合理的应用,从而帮助我们对相关的原理和结构进行设置,使得结构变的更加的系统化。通过对电容管理以及网络控制之间的融合,可以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控制质量。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对光伏发电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分析混合储能系统的稳定性,就可以对功率进行定型分析,从而实现提高整体使用年限的目的,为以后的电池储能系统做出最优化的完善。

2.2储能需要吸引实现优化配置

我国储能系统的是为了保证我国供电的质量,改善电能的质量,从而抑制能源波动性对供电质量的影响,对我国能源的经济性和技术性进行改善,从而不断的提高内部的质量,实现目前人们对于储能的实际需求。我们可以对储能系统的位置和容量,进行合理的配置,从而满足系统对于技术性的要求的同时,提高能源的经济效益。在新能源使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对新能源的运行过程中进行分析,之后将分析所得的数据对电力系统进行优化,从而使得能源优化系统变的更加的全面,保证电气系统的科学与完善。

2.2.1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系统中的优化位置

由于新能源自带的波动性和间断性,导致我们无法向对传统电能那样对其进行调整和控制,为了不断的改变这个缺点,我们需要不断的对并网系统中的位置进行优化,从而提高新能源在系统中的稳定性。

根据相关的文献指出,我国的许多学者都在研究如何提高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稳定,从而实现对新能源的不断优化。我们在抑制能源波动的方法中提出,可以通过定义它自身的功率来实现我们抑制能源波動的方法。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铜鼓对电池储能系统中功率的容量以及需求,对其进行合适的配比,从而优化储能系统中的容量。总之,我们在满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可以不断的优化配置,从而尽最大的可能提高新能源系统的经济性。

2.2.2配电网中的优化配置

微电网中首要的任务就是保证功率的平衡,因为我们储能系统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保证电力系统可以稳定的运行,从而有效的帮助我们改善电能的质量问题。在综合考虑了供需平衡的要求,可在生能源波动抑制的要求外,我们也应该将电能的质量问题考虑进去,因为我们发现储能系统对于配电网电压的质量有提升作用,所以我们将电压的指标作为我们的技术标准。

2.3分析储能系统控制措施

储能系统需要在电力完成供应后,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电气供应的补偿效果,其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整个系统的优化,便于我们进行控制。总之,在系统设置完成后,设计并进行高效的补偿效果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整个电力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我们需要对储能大功率进行全面的控制,从而合理的应用放电的特点,从而不断的对并网变流器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保证系统自身复合能力的稳步提高。除此之外,还要保证电网的稳定性,在电网中安装储能的控制装置,从而不断的提高储能系统内部的自控能力,在运行的过程中生成电流补偿,保证储能系统的不断加强。在多方面的管理下,我们全面的提高电网的自控能力,从而可以更加积极的调控好各方面的问题。

为了提高储能系统在改善系统运行稳定性的效果,有关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他们提出了通过改善并网风场暂态稳定性的超导磁储能装置策略,来实现有功、无功功率的解耦。在超导储能系统中不同控制信号的选取上面,则是采用分上层控制与底层控制两类对超导储能系统控制策略进行研究,从而分析其中的自适应控制。

另外,我们还对超级电容装置在改善系统电能质量的应用中进行了研究,我们研究他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点,并在研究后提出了网级控制和超级电容量管理的控制策略,这种方式可以降低风场对于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由于新能源的稳定运行需要储能系统兼备高功率、高密度以及高能量的特点,所以我们研究出了一种电容器相结合的储能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储能系统对于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目标十分的多元化,所以我们在选择控制策略的时候,要考虑到实际的需求,比如经济需求、可行性需求以及有效性需求等因素,以免设计出的产品不符合实际的需求。

3、储能技术的研究方向与展望

随着新能源发电的应用日益广泛,以及电网系统对于自身稳定性提高以及电能质量改善的迫切需求,使得储能系统的变的越来越重要,可以说它已经成为现在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此可见,在不久的将来,电能的应用会更加的广泛,且其中发挥额度作用也更加的重要。在未来研究的热点方向,我们在下文进行了论述。

首先,就是储能技术在未来会成为兼备高功率密度、高能量避免的多元化的储能系统。且是新能源电网系统的必然选择。因为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将蓄电池与超级电容进行结合后形成了一种复合的系统,这种复合的系统远比之前我们所使用的要优秀的多。在未来,我们的优化配置和合作运行会成为储能技术额度热点问题,且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

其次,就是在未来我们会对储能系统在新能源并网中的应用以及多元复合储能系统进行研究,这时的控制策略就会变得更加的重要。它不仅可以为我们解决系统的干扰问题,还能帮助我们适应参数变动储能自适应控制策略,并将成为未来发展的热点。

最后,就是电能系统中各能量之间的转换。我们在进行能量转换的过程中必须要解决其中存在的容量小、速度慢,等问题,我们需要的是大容量、快速、高效的转换技术,这也将成为未来我们研究和发展的重点。

4、总结

综上所述,上文主要论述了如何全面的开发新能源的储能技术,让其可以代替传统的能源为我们稳定的提供电能。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只有全面的提高和创新方面的研究,才能保证新能源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保证电力企业的发展。我们通过对新能源功率波动、供电不稳定等夜店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其目的就是为我国社会主要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从而保证为人们提供稳定的电力,国家给该给与大力的支持,从而推动储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婕.探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J].电气传动自动化,2020,41(05):57-59.

[2]陈钰慧.浅谈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J].科技经济导刊,2020(01):55.

[3]陈名玉.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研究[J].通讯世界,2020,99(18):129-130.

[4]张静晖.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99(19):20.

[5]赖泽荣.储能技术在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中的需求和应用[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0(02):3-6+9.

猜你喜欢
储能技术电力系统新能源
储能技术在现代供暖中的应用
平抑风电出力波动储能技术比较及分析
“储能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
浅谈能源互联网储能节能技术发展及应用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信息时代的电力系统信息化经验谈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绿色新能源
貌似冰雪的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