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应答分类的小学数学课堂理答策略

2021-02-21 08:36韩奇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策略

韩奇

【摘要】理答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对话,它直接影响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下一步的学习进程,也影响学生对一堂课甚至一门课的学习兴趣与态度.小学数学课堂普遍存在教师理答视角狭隘、策略单一、语言匮乏等问题.本文基于学生应答的七种分类,给出理答的一般策略,有助于教师拓展理答视角,丰富理答语言,构建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小学数学;理答;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阜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教师课堂理答行为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内驱力影响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JK9029)的研究成果.

一、理答的现状

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它通常是一种课堂即时评价行为,但也包括转问、重新组织等其他应对措施.目前,关于理答方面的研究,要么是聚焦于理论性的探讨,要么是基于案例的理答行为分析.理论性的探讨对普通教师来讲过于抽象笼统,很难应用于个人的课堂教学之中.而名师个案的精彩理答更多是课堂生成和教学机智的综合体现,普通教师更是只能膜拜而自叹弗如,缺少实质性的借鉴意义.因此,一些教师虽能意识到他们在理答方面存在的问题,但不知道应该怎样进行理答.课堂评价中充斥着“你真棒!”“你真行!”“你真聪明!”等机械而空洞的表扬,表面上看是教师理答语言匮乏的问题,其实质是教师普遍存在的理答视角狭隘和策略单一的困境.

二、理答的内容

课程标准中虽然没有关于理答的论述,但因为理答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是一种课堂即时评价,所以有关评价的论述同样适用于指导教师进行理答.我们先来看一下课程标准中有关“评价”的论述:“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为依据,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因此,理答内容应体现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而这四个方面具体落实到每一节课中,就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师只要认真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制订详细、合理的三维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提问,理答时关注学生在三维教学目标方面的表现,就不难以此为基础组织理答语言.

三、理答的分类

理答既然是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那么理答策略就应建立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正确分类的基础上.虽然,目前对理答策略的研究比较多,但对学生应答分类的研究比较少.一般都是在讨论理答策略或方式时,顺便提到学生回答的类型,通常分为“回答正确、部分正确、不正确、不应答”这几种情况.这种分类是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正确与否来划分的,建立在这种分类基础上的理答,也会在无形中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略了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运用的思想方法、所表现出的思维品质及个性心理特征.

本文在借鉴吸收以上分类的基础上,把学生的应答扩展为七类:回答正确、回答部分正确、回答不正确、不回答、答非所问、超预期和反问,基本涵盖了学生可能发生的应答情况(一些与问题无关的情形可以归结为课堂管理范畴).新增的三种应答情况更多反映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对其评价的重心已不再是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这样可使分类更加合理、完善.同时,对于某些类型的应答进行不同成因的分析,这样可使问题呈现得更加细致,从而帮助教师实现更精准的理答.

四、基于应答分类的理答策略

下面就学生应答的七种情况给出一般的理答策略.

(一)回答正确

一般讲来,教师觉得最易于理答的就是学生的回答正确.这种情况下教师往往予以肯定并简单表扬.空泛的肯定或表扬是无效或低效的,因为这种表扬缺乏针对性和具体性.答案对在什么地方,好在什么地方,回答者本人和其他学生可能仍是茫然的,回答者甚至会觉得教师的肯定和表扬并不真诚.那么教师的表扬怎样才能具有针对性和具体性呢?这是教师普遍感到困难的地方,因为教师每一节课的提问是不一样的,学生的回答也是不一样的.显然,没有一个万能公式能够通用于所有理答,但我们还是可以根据一些理答内容,提供一些例句,帮助缺乏这方面经验的教师拓展理答思路,从而应对这一场景.

你的计算又快又准,说明你平时就是一个严谨认真的好孩子!(表扬知识技能和学习态度)

你的思路很清晰,这么快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表扬问题解决和数学思维)

你的语气很兴奋,老师也为你正确的回答感到高兴.(表扬情感态度、知识技能)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结合学生回答的具体内容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更具有针对性,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积极情绪和学习兴趣.

(二)回答部分正確

当学生的回答部分正确时,显然问题并没有完全得到解决.教师应当肯定学生回答正确的部分,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或差距.这一方面反映了“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为依据”,另一方面注意到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种情况下,学生回答错误或遗漏的部分多是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教师很容易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理答.

这种情况下的理答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1)肯定正确+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你解题的过程很规范,如果计算再认真点就更好了,老师相信你下次不会再出现类似的计算错误.

(2)肯定正确+引导完善.

你的回答显示你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一定认识,如果时间再充裕些,老师相信你能表达得更加清晰、准确.

(3)肯定+指出不足(引导完善)+表扬进步.

虽然你的回答还不够完美,但你能积极回答问题,说明对数学比以前感兴趣了,也更有信心了,老师相信你的数学成绩会越来越好!

(三)回答不正确

学生的回答不正确一般出于以下两种原因:一是没有正确理解问题的含义或要求;二是使用了与问题不匹配的知识技能、方法、程序.

对于第一种情况,主要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有关.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过渡性问题或进一步的解释,引导学生重新解决问题,这要结合具体问题来理答.

对于第二种情况,主要与学生的记忆有关,往往是学生混淆了概念、公式、定理等使用条件、对象或范围.教师可以通过反问、追问等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明晰相关概念、公式、定理.

针对以上两种情况,一般不建议教师直接转问其他学生,因为这不利于学生形成对问题的正确认识,而且会让学生产生挫败感,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甚至影响其今后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若因问题过于简单或时间紧迫而不能给学生继续作答的机会,教师也要适当用语言过渡一下.

注意听一下××是怎么回答的,一会儿我还要找你来回答哟!

除了结合具体问题进行理答外,教师可以借机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对错误、失败的正确认识.

错误仅仅表明我们没有把知识正确地运用在合适的问题上.知识是螺母,问题是螺丝,我们总会为每一个螺丝找到至少一个适合的螺母.

(四)不回答

学生不回答的原因一般有三种:一是确实不知道如何回答;二是平时发言不够大胆,缺乏自信,虽然对问题有一定的看法,但是害怕回答错误;三是对教师有抵触情绪而拒绝回答.

针对这三种不同的情况,教师应区别对待.

(1)对于不知道如何回答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有梯度的问题降低难度;或通过探问,了解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哪一环节、步骤出现障碍,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在多次启发无效后,教师可以采取学生回答不正确时的策略,转问其他学生.

(2)对于因缺乏自信不敢回答的学生,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帮助其恢复信心.在学生回答后,无论正确与否,教师仍应以鼓励和表扬为主.

这么精彩的回答,远处的学生听不到,真是一种遗憾,可不可以再大声地说一遍?

(3)对于对教师有抵触情绪而拒绝回答的情况,教师处理的第一原则是不能激化矛盾.这种抵触情绪往往在课堂上短时间内难以化解,最好放到课后予以解决.

(五)答非所问

这种情况可能是最令教师头疼的.学生的回答似乎与所提出的问题风马牛不相及.

正如佐藤学先生所说,无论什么样的学生的发言或行动,都有他自身的“逻辑世界”.因此,当遇到学生似乎“答非所问”时,教师要耐心了解学生回答背后的“逻辑”,这是最好的理答策略.

(六)超预期

超预期是指学生的回答超出教师的预期.这种情况和“答非所问”是有所区别的.学生“答非所问”时,教师的判断是学生的回答与所提出的问题似乎没有丝毫联系.而“超预期”的回答则反映的是学生的回答虽然超出了教师的预设,但教师仍然能判断出回答是合理的.

学生能够对问题给出超预期的回答,反映了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因此,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思维品质方面给予学生评价.我们知道,数学思维品质主要有灵活性、广阔性、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批判性六种.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形,从思维品质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理答.

你的方法很特别,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想到的吗?

你真是个眼光独到的好孩子,能够发现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七)反问

反问比较少见,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对问题不理解而提出反问;二是就问题的条件或要求的结论有所疑虑而提出反问.

对于第一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启发、进一步解释、设置过渡性问题予以解决.

对于第二种情况,如果是题目本身确实存在问题,那么反映了学生具有良好的批判性思维品质,应予以表扬.

你真是一个特别细心严谨的孩子,居然发现了连老师都没有发现的问题.

课堂上师生之间的问答不仅是对知识的探求,而且是一种情感交流.在进行语言理答的同时,教师应综合运用语气、语速、語调、神态、表情、肢体动作等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和物理距离,营造亲近而又彼此尊重、宽松而又井然有序、信任而又坦诚以待的良好氛围,这样可以大大增强理答的效果.

无论什么样的理答策略,都应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根本理念.虽然我们强调对学习或表达有困难的学生以鼓励为主,但这并不代表无视错误或问题的存在,教师在理答时仍应真诚地指出其存在的错误或缺点.空洞且浮夸的表扬是对学生和教师本身尊严的一种伤害,也有悖于数学精神.在理答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习得知识技能的同时,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感悟数学的精神和价值,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职责和使命所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佐滕学.静悄悄的革命[M].李季湄,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