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东垣与傅青主诊疗带下病学术思想比较

2021-02-21 08:36唐旖旎刘文娥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1年1期

唐旖旎 刘文娥

摘要:李东垣在《兰室秘藏》中认为带下病病因以“湿”、“寒”、“虚”为主,采用“温补中焦”之法,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术思想。傅青主在《傅青主女科》中认为带下病病因以“湿”“热”为主,治疗上采用疏肝、健脾、利湿、清火等多种治法。李东垣与傅青主对带下病的认识,均具有强烈的自身特色,在带下病的论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关键词:李东垣;兰室秘藏;傅青主;带下病

中图分类号:R271.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1)01-0010-03

1 《兰室秘藏》论带下

1.1 带下病的成因 李杲,自号东垣老人,金元四大家之一,创立了脾胃学说,其关于妇科的学术思想记录于《兰室秘藏》中。《兰室秘藏·妇人门》中并没有单独论述带下病病因病机,而是与妇人崩漏共同论述。认为妇人带下病、崩漏的成因,多与脾胃虚损、中气下陷及阴火有关。李杲将带下分为白带、赤白带。白带的形成主要是因“脾气虚损,脾阳亏耗”[1],脾气虚损,则清阳不升,湿浊停聚下焦,流注下焦发为带下,脾气虚损进一步发展可致脾失于温运,阴寒内生,阴火可寒化为寒证,出现“腰以下如在冰雪中”等症状[2],突出了“虚”与“寒”的特点;同时带日下久不止,又可致使津亏血枯。而李杲认为“中有赤带者…热明矣”,即赤带的形成主要与“湿、热”相关。

1.2 带下病的治疗 在《兰室秘藏·妇人门》中,涉及到与带下相关的方剂共十一首,其中涉及到白带的方剂有九首,涉及到赤白带下的方剂仅有两首。

在治疗白带的九首方剂中,根据其药物组成,以方测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别:第一类病机主要是脾阳虚损,寒湿困阻。针对此病机李杲喜用干姜,高良姜,附子等药物直接“温补中焦”,同时配合“升阳除湿”“祛风胜湿”“泻寒除湿”之法。如“调经补真汤”,方中运用干姜、高良姜、人参、白术、黄芪温补中焦,补气健脾。升麻、柴胡配合上述诸药以升阳举陷恢复下陷之脾气,鼓舞脾胃之气上行,从而带下自止。佐以独活、藁本、羌活、防风等祛风散寒药,进一步祛风行水,取“风过水干”之意。“助阳汤”中运用高良姜、干姜、温补中焦脾胃,温运水湿,辅以陈皮、柴胡升阳举陷,防风为祛风燥湿。加入郁李仁、白葵花运用其油腻之性滋益津液。“固真丸”中运用炮干姜温补脾阳,柴胡升阳举陷,泻寒除湿,“酒煮当归丸”中茴香、高良姜、黑附子温中散寒,补火助阳,辅以升麻、柴胡升清阳而除寒湿。第二类是白带日久不止,气血亏耗,李杲喜用温补中焦与滋益津液并行:如“补经固真汤”中李杲认为白带日久“本经血海将枯,津液将亡”,因此在治法上不仅强调应当以辛热之猛药补火助阳,生其血脉,还应以辛甘油腻之药滋阴润燥。

治疗赤白带下的方剂中,针对其主要病机是湿热夹杂,李杲依然喜用“温补中焦,补气升提”之法,辅以黄柏清下焦湿热。如当归附子汤中,运用“附子、干姜、高良姜”温中散寒,“升麻、柴胡”升发清阳,又加入黄柏以清下焦湿热。寒热并用,兼顾湿之成因,与热邪的存在。

2 《傅青主女科》论带下

2.1 病因病机 《傅青主女科》开篇即论述带下病,认为带下病主要病变脏腑是“肝、脾”。脾主运化,可将水饮化成津液,脾失健运则水饮无法被正常运化成津液,反成为水湿。水湿困遏脾气,脾气不升,脾阳不振,精微下流则发为“带下病”。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脾胃运化机能,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下克脾土,则加重脾之虚损。

傅青主认为湿是带下病核心的病理产物,即“带下病总责之于湿”,并解释此病之所以称之为“带下病”,是因为带脉不能维系约束所致。同时,除了湿邪外,热邪也是重要病因。强调青带核心病机是“肝经郁火,下焦湿热”,赤带核心病机是“肝阴亏虚,肝不藏血”,黄带核心病机是“肾阴虚火旺,任脉虚损”,黑带核心病机是“火热之极”。因此带下病病机可总括为“脾气之虚,肝气之郁,湿气之侵,热气之逼”。

2.2 治疗 傅青主论治带下病时,从分类上沿袭了巢元方于《诸病源候论》中带下的五色分类法[3],即根据带下颜色将其分为“青带、赤带、白带、黄带、黑带”。巢元方将带下五色与五脏病变相联系,认为肝之虚损,带下夹青色;脾之虚损,带下夹黄色;心之虚损,带下夹赤色;肺之虚损,带下夹白色;肾之虚损,带下夹黑色。但傅青主独树一帜,批判了巢元方在论著中提及的“带下之色随脏不同”的观点,抓住了各色带下病的核心病机,更为灵活地辨证论治[4]。

白带,特点是“色白,如涕,如唾,不能禁止,甚至臭秽”,其核心病机是“脾虚肝郁,湿盛火衰”。究其火衰之因,是肝郁过于下克脾土,以至于脾土受损,不得正常运化水液,以致其成为“水湿”,由阴门直下,发为“白带”。治则以补脾胃之气为主,稍佐以疏肝之药。方选用“完带汤”,方中用白术、山药、人参大补脾胃之气,陈皮理气健脾,苍术燥湿化痰,车前利水渗湿,佐以柴胡疏肝解郁,白芍养肝柔肝,黑芥穗止帶。体现了“补脾祛湿为主,疏肝为辅”,抓住了病机的根本特点。

青带,特点是“绿如绿豆汁,稠黏不断,其气腥臭”,其核心病机是“肝经郁火,下焦湿热”。肝郁克脾,脾虚则易生湿,湿欲下,肝气欲上,两相牵掣,停于中焦而走带脉。肝郁日久化火,湿郁日久化热,下注带脉,发为“青带”。因为湿热之成,实乃肝气郁结所致,故其治则以疏肝解郁为主,清下焦湿热为辅,方选用“加减逍遥散”,方中柴胡疏肝,白芍柔肝,加入茵陈,栀子清利下焦湿热。

赤带,特点是“色红,似血非血,淋漓不断”,其核心病机是“肝阴亏虚,肝不藏血,火重而湿轻”。肝阴血虚而化火,火热使血妄行以致肝不藏血,肝火又克脾土,脾失健运而生湿,血与湿俱下,故发为“赤带”。因为肝阴血虚化热实乃主要病因,而湿热只是次要病因。因此治则以滋阴柔肝疏肝为主,清湿热为辅,方选用“清肝止淋汤”,加入白芍、当归、生地等滋补阴液之品,达到补血则制火之功。脾气不受木克,则脾土自得运化,不需单独再加入健脾药物。黄带特点是“宛如黄茶浓汁,其气腥秽”,傅青主没有套属简单的五行归属,认为黄带是脾经湿热所致。而是认为其核心病机是“肾阴虚火旺,任脉虚损”。肾之虚火,灼伤任脉,任脉虚损,以至于无法使口中之津液化为精,反化为湿也,因此方选用“易黄汤”,以山药、芡实“专补任脉之虚”,黄柏、车前“清肾火”。

黑带,特点是“甚则如黑豆汁,其气亦腥”,傅青主认为黑带核心病机为“火热之极”也,是胃火与命门、膀胱、三焦之火合而煎熬而成,并强调患者之所以还未发狂,是因为肾水、肺金之滋润。因此方选用“利火汤”,方中黄连、石膏、知母、栀子苦寒直折火热之邪,与大黄相合,更添泻火之力,又在方中加入王不留行、刘寄奴、车前清热利湿,辅以白术健脾益气,茯苓淡渗健脾。

3 小结

《兰室秘藏》中未将带下病单独论述,而是分散在“经漏不止三论”、“半产误用寒凉之药论”中。主要将带下分为白带、赤白带下。并认为“中有白带者,脉必弦细,寒作于中。中有赤带者,其脉洪数疾,热明矣”。《傅青主女科》则是将带下病放于全书首篇,并沿袭“带下五分法”,将带下分为白带、青带、黄带、黑带、赤带,但在治疗上却不拘泥于先贤五脏论治五带,而是结合自身的经验,根据五色带下的成因,辨证论治。

在病因病机上,李杲与傅青主均认同“脾”为带下病主要病变脏腑,“湿”是带下病核心病理产物。但李杲更侧重论述白带,在涉及到带下的十一首方剂中,有九首与白带相关。强调白带的主要病机是“脾气虚损,脾阳亏耗”,突出了“虚”、“寒”。而傅青主则不仅强调脾虚,同样重视肝之病变,如肝之郁热可致使导致青带、肝阴虚化火,肝不藏血导致赤带等。并且更侧重于论述热邪与湿邪在带下病合并致病:如青带为肝经湿热,黄带为任脉湿热,黑带为火热之极夹湿,并将其对带下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总结为脾虚,肝郁,湿侵,热逼。因此傅青主是在继承李杲以脾胃论治带下病的基础上,强调了带下病为“肝脾失调”所致以及濕热之邪在带下病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治疗上,李杲开创了其独具特色的治疗思路。针对白带,“温补中焦”,同时配合“升阳除湿”“祛风胜湿”“泻寒除湿”之法。针对赤白带下,治疗时采用温中驱寒之法的同时,与知母、黄柏等清下焦虚火之药合用。寒热并用,兼顾湿之成因,与热邪的存在。傅青主却不只是单治“脾”脏,而是针对病机,方证对应,随证治之。如白带核心病机为脾虚肝郁,则大补脾胃之气为主,少佐疏肝、柔肝之品。青带核心病机为“肝之郁火湿热互结”因此以疏肝、柔肝为主,辅以清利湿热之药。黄带核心病机为“任脉虚损,肾阴虚火旺”,因此以清肾中虚火,补任脉虚损为主。赤带核心病机为“肝阴血虚化热,血与湿俱下”,因此以补肝之血为主,而不是加用大补脾胃之品,即“平肝正所以扶脾尔”。黑带核心病机为“火热之极之变”,因此以清泻火热为主,辅以清热利湿。不是一昧健脾除湿,而是精析病因,辨证论治。对带下病认识趋于完备。其组方严密,灵活多变。

李杲与傅青主对带下病的认识,均具有强烈的自身特色,在带下病的历史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从病因病机、治疗治法方面分析,二者观点并无冲突,而是论述侧重点不同,在病机上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傅青主继承发展了李杲以“脾胃”论治带下病的学术思想,又强调了“肝”、“湿热之邪”在带下病中的重要地位,其认识趋于完备,理论更为系统化。

参考文献:

[1]何广益,田杨,张诗晗,等.李东垣《兰室秘藏》妇科学术思想与用方用药探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3(6):861-864.

[2]刀双婷,郝霞,杨丽娟,等.李东垣从脾胃辨治带下病的学术思想探微[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9):278-280.

[3]徐丹,周惠芳.傅青主女科带下病五色辨治内在逻辑关系与临床意义探讨[J].四川中医,2015,33(11):5-7.

[4]周丽,赵文娟,屈丽媛,等.《傅青主女科》疏肝解郁法临床应用浅析[J].四川中医,2016,34(7):9-11.

(收稿日期:2020-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