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模式SWOT分析与社会工作介入的探讨

2021-02-21 08:39曾富生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介入居家养老社会工作

曾富生

摘 要:老年人养老问题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很长时间内必须要面对的难题。居家养老是我国养老的主流模式,是我国大力提倡发展的模式,而且有其自身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社会工作能发挥居家养老的优势,补足其短板。从社会工作的视角来合理配置养老资源、丰富文化娱乐设施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能提高居家养老服务质量。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居家养老;社会工作;介入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01-0111-03

2019年全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17 603万人,占总人口的12.6%。预计到2025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真正成为超老年型国家。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妥善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成为当务之急。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年4月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表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养老服务。按照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养老服务工作的部署,“持续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意见》共提出六个方面28条措施,其中重点“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主要包括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推动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融合发展,持续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纵观国际视野,目前流行的养老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和社区照顾养老。其中,后两种养老模式又被称为“在地养老”(Ageing-In-Place),即通过让老人回归到家庭或者社区等熟悉的居住环境中,把照顾老人的资源设施搬移到家庭或者社区中,针对不同老人的需求提供不同的养老服务,以“活力老化”的方式度过晚年。相对于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是一种相对经济、成效明显且更容易被老龄人乐于接受的养老模式,既能满足“积极老龄化”和“活力老化”的价值要求,又可以减轻家庭和国家公共財政负担。因此,在不同国家的养老实践中,居家养老模式脱颖而出,已然成为养老的主流模式。

一、居家养老模式的SWOT分析

居家养老模式最大的特点是解决了社会养老机构不足的困难,较大程度上缓解了“老无所养”的社会难题,通过合理地将大龄下岗女员工的闲置劳动力和需要照料的老龄人群的养老需求相结合,调动社会和政府的力量和资本建立家庭养老设施,从而形成多享福、同受益的良好模式。为了更好地了解,就此以下通过SWOT模式对居家养老模式予以分析。

1.优势(Strength)。首先,居家养老的真实成本与机构养老相比较低。众所周知的是,机构养老场所通常设施较为齐全、养老模式也较为成熟,但价格十分昂贵,且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不同的是,仍处在发展中国家队列中的中国的老龄化特点是“未富先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新闻发言人赵启正说,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为3 000美元左右,而一般其他国家在人均1万美元左右时候才会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更有甚者经济来源普遍依靠退休金的老年人们更是难以负担得起如此高昂的费用。与此不同的是,社区居家养老恰恰弥补了这一关键性问题,居家养老服务可谓是一种公益性或者准公益性养老服务,贴合一般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比如收费采取优惠价格,甚至是免费或者半免费的。其次,居家养老服务是经济高效的养老服务方式。它依托周边现有的老年公寓、托老所和医疗机构等设施,组织医护人员入户服务,那么与传统的机构养老相比,这样的方式则是节省了修建养老院等基建和配套设施的费用,从而显现出其覆盖面广阔和服务方式灵活等显性优点。最后,居家养老服务是契合中华民族传统家庭伦理观念的养老模式。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不仅适合我国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规则,不再让老年人“背井离乡”搬离自己家庭和社区,从而遵循他们的生活习惯,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居家养老服务可以让一部分家庭经济有困难但又有养老服务需求的老年人得到精心照料,有助于他们安度晚年,从而对稳固家庭、稳定社会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2.劣势(Weak)。其一,居家养老服务面临医养结合的困境。我国当下采用的医疗养老模式普遍只适合于机构养老模式,并不适合九成老人选择的居家养老模式。而且即便是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能够为老龄人口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十分有限,多为日常的健康体检咨询和小微病痛的治疗。其二,居家养老服务面临服务内容和服务需求方面的矛盾。目前来说,养老服务的表象实际上就是具体的服务项目,而供给是否有效,则要看这些服务项目能否恰好满足老年人群的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1]。然而不幸的是,现实生活中社区养老服务却存在两个极为严重的问题,一是项目种类贫乏,二是供大于求,明显属于有效供给不足的状况,对于一些特殊的问题难以解决,比如涉及突发病情等。其三,居家养老服务面临缺乏高素质人才的问题。目前养老服务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专业化知识累积不足,且医护人员资源更为匮乏,很难保证养老护理的安全性和服务的高质量。

3.机遇(Opportunity)。一方面,发展居家养老模式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相关数据显示,90%老人选择居家养老、7%选择社区养老、3%选择机构养老。而我国的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和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数量极其庞大,他们不仅需要生活照料、精神关爱更需要生病医疗服务等,而通过培训的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恰好可以解决此类需求。另一方面,得益于我国养老政策的大力支持,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行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养老政策,如2019年《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和2017年《“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等均提出,要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不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更加明确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养老政策的大力推进,使老年人的养老生活更加有保障。

4.威胁(Treat)。一是对于居家养老服务的普及度、认知度和认同度都较低。囿于对居家养老的宣传力度不足,有关部门对于居家养老的重要性及迫切性认识不足有关[2]。二是居家养老服务的相关制度还不够完善。由于我国还处在养老模式发展的探索初级阶段,相关制度和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导致服务主体功能不够明确。政府过于干预养老服务以及过大的管理力度导致养老服务中心有形无实。现实中政府经常以政代社、政社不分,包揽了许多本应该由社会组织承担的事务[3]。

二、社会工作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必要性分析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老龄人口常住的房屋为核心基础,以房屋所在的社区为辅助依托,加之以第三方专业服务,从而为居住在家的老龄人口提供多方面的养老社会化服务,如日常生活照料、生病医疗服务和精神慰问关爱等。第三方专业服务可以是经过专业化培训的养老服务人员上门为老龄人口提供养老照料服务,抑或是社区创办的老龄人口服务中心,以日托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目前存在着“服务覆盖面小、服务项目单一、服务水平不均”等问题,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可以借鉴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养老模式的实践经验,将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模式,发挥其服务主导、资源链接、社会倡导等重要作用,具体来说可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丰富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就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现状而言,服务内容和方式都较为简单,服务质量处于较低水平——为数不多的服务从业人员只能为老龄化人口提供日常照料服务,他们需要医学、护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和指导,从而满足老年人复杂多样的需求,如除了日常的日间照料外,还包括医疗健康服务、心理安慰和精神陪伴等高层次的需求。当然,仅仅依靠现有服务从业人员是无法完成和实现的,更无法链接和利用周边医疗服务等资源开展服务。而通过社会工作介入,派遣一批训练有素、素质有佳的社会工作者能够充当多种角色,服务的提供者、资源的链接者和政策的反馈者,从而不断丰富居家养老服务内容。

2.提高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社会工作者作为高素质、高水平的团队,不仅具备社会责任感和专业的能力素养,还能够真诚接纳老人的问题、尊重老人的自决性、关注老人内心世界[4]。因此,在社会工作介入下,在社会工作者的帮助下,以专业的理念、专业的方法和专业的技巧,了解他们真实的内心需求,遵循特殊化、尊重化等基本原则,根据不同特征的老年群体,以“个案、小组和社区”三种方式循循善诱,设计定制化的服务方案,实现老龄化人口的自我幫助,形成“行为自觉”,从而提升幸福感、归属感,也进一步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养老服务的成本。

三、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模式的对策建议

面对日趋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02年的第二届联合国老龄问题会议上提出了应对此问题的指导性建议——“积极老龄化”(Active Ageing)。要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不仅仅是在物质保障上,也不仅仅是保持体力活动和参与劳动,而是可以使老龄化人口持续参与社会、经济、文化、精神和公民事务。社会工作的介入可以在如下方面推进积极老龄化。

1.合理配置养老资源,提高社会认可参与度。首先,通过政府主导合理配置资源,从资金和政策上给予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持续支持,更要注重完善社区和居家养老的配套服务设施。同时号召爱心组织和各界社会力量参与其中,丰富服务内容。其次,加强对外宣传,提高人们对于居家养老服务的认可度和支持度。囿于居家养老服务是一种新出现的新型养老方式,社会各层对于其还存在一定的陌生性和排斥性,因而社会工作者在进行居家养老服务的同时,也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各种活动载体,比如说媒体活动、社区周边宣传等,将居家养老服务较其他养老模式的优势所在(如具体的服务内容多而广、低收费、便利性等)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5],让老龄化人口逐渐接受居家养老模式。最后需要畅通渠道,保障居家养老服务资金来源。就目前来说,制约居家养老服务的最大瓶颈是服务资金的匮乏。笔者认为,政府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对于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投入,同时对于社会工作人员,要让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在养老服务产业中有所投入,需从各个渠道来增加资金流入[6]。

2.丰富文化娱乐设施,建构社会关系网络。现有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偏重于满足老龄化人口的基本生活所需,购物、餐饮、生活照顾及医疗照护,然而却忽视了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性。相关经验表明,文化娱乐活动是相当一部分健康的老龄化人口退休生活的每天必做之事,他们通过群体的文化娱乐活动一方面消除孤独感和提升幸福感,另一方面通过活动来建构新的社会关系网络,寻找到自己在群体里的存在感和认同感。因此在提高居家养老服务质量方面,需要更加重视和向老龄化人群提供合理合适和多元化的文化娱乐设施活动,同时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区举办的各种社交活动,协助形成邻里互帮互助的良好关系网络。积极的文化娱乐和社交活动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精神和身体健康水平。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服务保障能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强国战略强调,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在居家养老服务未来的发展和完善中更需要专业性强、服务素质高、知识体系全和社会责任感强的人才,需要建立一个服务人才供应体系。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予以提升:其一,针对高校人才,高校可以开设相关培育专业,加强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其二,针对已就业的社会工作者,要加大培训力度、扩充知识面,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提升他们的服务能力;其三,针对社会志愿者,要积极鼓励他们参与居家养老服务行列中,从而缓解服务者和需求者的结构性缺失问题。

参考文献:

[1]  郝姗姗.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7):89-90.

[2]  陈雅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探索及思考——以广州市为例[J].社科纵横,2011,(6):51-54.

[3]  谢志强,周平.社区建设中的社会组织作用研究——以上海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26-132.

[4]  廖鸿冰,李斌.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4,(6):121-124.

[5]  成伟,刘海鹰,张宇奇.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方案探索[J].理论与现代化,2013,(1):56-61.

[6]  张姝.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问题研究:基于甘肃省兰州市的服务实践[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8,(7):59-63.

猜你喜欢
介入居家养老社会工作
试析金华市社区养老问题
试析金华市社区养老问题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养老政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