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的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索

2021-02-21 08:30林荔香
考试周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新课改

摘 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针对我国小学数学课堂,必须要积极应用创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全面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从而有效实现新课改提出的新教学目标,即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对基于新课改的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提供可靠的指导思路,为其做好教学工作,真正落实教育改革,实现素质教育,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开展应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且有意识的引导小学生充分发展主体作用,有效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达到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但这并不代表我国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已经足够完善,恰恰相反,在实施新课改理念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在进行角色转变的过程中,都发生了不适应、无所适从的现象,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成了局外人,不知道该怎样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而缺少教师的引导,小学生对数学学习也感到非常茫然,不知道该如何学习,进而严重影响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针对新课改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的各种问题,必须要积极采取必要措施予以解决,这对我国加强基础教育建设,提高小学教学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合作学习,不仅对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对促进师生角色转换,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落实新课改理念,达到新课改提出的教学目标,都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基于新课改对小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加强对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索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新课改下对我国小学教育发展建设做出的重要实践,对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具有極为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 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

合作学习是一种基于现代教育理念而形成的新型学习模式,基于新课改的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合作学习方式,必须要明确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充分利用合作学习的优势功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要对合作学习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使合作学习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合理分组能够有效兼顾每个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使每个小学生都能够在团队中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得到成长,提高学习水平。反之,如果分组不合理,很可能会造成部分学生被排除到小组学习之外,无法真正实际合作学习,进而导致合作学习的作用无法被充分发挥出来,还会对部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由此可见,合理分组是合作学习得到有效实现的重要前提条件。如果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过程,没有任何计划和安排,或者规划安排不合理,任由小组成员随意发表看法,每个人都只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思考别人的意义,就会导致小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知道该听谁的,合作小组也会变得一团散沙,很难团结一致,合作学习的目的也无法有效实现。为了在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中不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必须要合理规划学习小作,同时还要对小学生的组内分工工作做出科学合理的指导,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小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合作学习,达到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进行分组时,教师就可以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个人兴趣爱好、数学学习水平等,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在小组成员数量方面,以每组3到5名学生为佳。注意,在进行分组时,为保证分组的科学性,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不仅要考虑小学生的数学成绩,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性别、性格、数学基础等多方面因素,从而使合作学习能够帮助每个学生得到有效的成长和发展。

除此之外,合理分组,对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还具有另一方面的重要影响,即有利于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就要对组内成员的职责进行科学分工,根据小组成员的实际情况,选出一名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责任心及协调能力的学生,作为小组的组长,主持小组有序开展合作学习,并根据组员实际能力及个性特长,进行合理分工,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二、 引导小学生有效掌握合作技能

在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更快速地抓住合作学习的关键要点,理清思路,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或意见,并且所用的表述时间较短,不会影响小组讨论的整体历程。但是,部分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由于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进行思考和组织语言,因此往往难以在有效的讨论时间内,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义。这就导致小组讨论两组分化,好的更好,糟的更糟。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必须做好应对计划和方案,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要向学生详细讲解合作学学习的规则,确保每个学习都能够理解、明白合作学习的规则,根据合作学习的规则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倾听别人的看法,充分理解别人的观点,并且能够做到汲取他人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完善自己的学习思维。还要引导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对自己和他人的意见做好总结归纳。特别是针对一些学习能力较为薄弱的学习,教师要多给予鼓励,同时对小组分工合理规划要给予科学指导,使学生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也能够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作用。这不仅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能够有效坚定小学生的自信力,强化小学生的意志力,从而有效克服困难,提高学习能力。这些都是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应掌握的合作技能,通过对这些合作技能的学习及掌握,既能够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因此,在安排小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小学生需要掌握和已经掌握的合作技能,再根据组长安排,引导小学生有序地表达思想观点,让小学生认真倾听后再进行讨论,最终形成全组成员都认可意见。通过这种方式,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够学会思考和表达,促进小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 指导小学生正確把握合作时机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要有效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必须要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即通过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实现优势互补,做到取长补短,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成长和发展,这也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合作学习的核心价值所在。

在小学数学课堂应用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要知道并不是所有数学知识内容,都适合应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开展教学的。因此,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就成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关键要点之一。通过正确选择数学知识内容,正确把握合作时机,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也是关键要点所在。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要深入研究小学数学课程,充分了解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深入理解教材中的新理念以及数学内涵,从而科学选择适合应用合作学习这种方法的知识内容。一般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探究性、讨论性和开放性的数学内容,都比较适合应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

例如,在《梯形面积计算》这一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梯形,然后向学生讲解这个梯形的长度和角度。之后让小组成员自己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哪些知识是与图形面积极计算有关的,并让小组成员进行内部讨论,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整理,然后运用这些知识,自主计算梯形面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进行合作,集思广益。有的提出可以将梯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矩形,然后分别运用三角形和矩形面积计算方法,再将两者相加,从而得到梯形面积。还有的学生提出可以将梯形补充成一个矩形,而后用这个大矩形的面积减去里面的小三角形的面积,从而得到梯形的面积。通过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对答案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并且探索出了多种不同的计算梯形面积的方法。在合作探索过程中,学生找到并理解了梯形面积的计算规律,自己推导出梯形的计算公式。通过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

四、 教师在小学生合作学习中必须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要显著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可缺少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合作学习的主体,必须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因此教师的教学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被压缩,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提高教学能力,利用有限的空间给予小学生必要的指导,还要主导小学数学课堂,高效高质的完成合作学习活动。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承担着更重要的教育职责,其教学压力也大大提高。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要对课堂现场进行详细的观察,而且要能够有效介入到各个小组之中,对小学生的合作学习给予科学指导,必要时要能够及时且有效的引导小学生的思路,促进小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从而使其有效完成对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使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够在合作学习中,充分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完成学习任力和学习目标,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当数学合作学习出现问题时,教师必须要及时针对问题进行处理,还要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存在未及时弄清任务,对此,教师必须要及时进行讲解,使小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充分完成合作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掌握相应的知识,使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让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讨,如何将一张长方形的纸折成一个立方体。在围绕这一问题探讨的过程中,有的小学生就提出,立方体有六个面,而且每一个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还有的小学生提出可以找一个立方体的纸盒,将其拆开从而充分了解立方体的构造。通过合作讨论,小学生的思维得到极大的发散,每个人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在实践中得到了有效的验证。在合作过程中,对不同的观点、想法、思路进行了实践验证以及整合之后,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小学生终于找到了将长方形的纸张折成立方体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充分认识到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加深了对图形的认识,更提高了学习效率。

五、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合作学习,要显著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深刻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同时,对小学数学教学也要形成更深刻的认识,从而能够有效促进两者实现有机结合,使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为推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进步,提供重要的原动力。

参考文献:

[1]杜希荣.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J].软件(电子版),2020(1):111.

[2]刘晓艳.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人文之友,2019(24):148.

[3]王苏云.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版),2019(9):72.

[4]王艳飞.谈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J].文渊(高中版),2019(8):197.

作者简介:

林荔香,福建省莆田市,莆田市城厢区第一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新课改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