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影响因素研究

2021-02-21 08:17杨思秋侯胜田刘娜娜张若楠王天琦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中医药中国留学生

杨思秋 侯胜田 刘娜娜 张若楠 王天琦

摘要:高等中医药院校留学生教育肩负着培养海外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使命,是推进中医药国际化的有效途径。在高等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和“一带一路”合作背景下,中医药院校留学生教育面临着诸多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海外本土中医教学资源兴起、教育服务质量不高等挑战。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学院的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描述统计和因子分析等方法研究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的影响因素,从而提出中医药对外教育改进策略:提高教育服务质量,重视发挥留学生在中医文化国际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留学生教育投入和政策支持;以产业化理念发展教育服务,建立市场化的专业招生系统等。

关键词:留学生;中国;中医药;影响因素;定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8.9;R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21)01-0048-06

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 185名留学生来华留学[1]。随着中国国际社会地位及影响力的持续提升,来华留学生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且增幅明显,2002-2018年来华留学人数以平均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2]。据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统计,中医药专业的留学生总数在所有学科中位居第二,仅次于汉语语言专业,在自然科学教育中位列第一[3]。然而近年来,海外中医药教育本土化发展迅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医药留学生数量减少。

研究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的影响因素,明确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拉力因素和推力因素,从而提出中医药对外教育的改进策略,有利于我国中医药对外教育突破发展瓶颈,激励更多留学生来華学习中医药,有效促进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1  研究背景

在对留学生选择留学地影响因素的研究中,Mcmahon[4]、Chen等[5]研究发现,政治环境稳定、地理环境优越、经济发达、教育投入高等因素会影响留学生的选择;Mazzarol等[6]研究证实,生源流出国和流入国之间的收入水平差异会促使留学生流动;Liu等[7]研究发现,留学目的国的学校学费和流出国的教育经费支出会影响留学生的选择。推拉理论和引力模型在留学生选择目的国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应用广泛。田玲[8]、杨军红[9]研究发现,稳定的政治环境、经济发展潜力、稳步提升的综合国力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是影响留学生来华留学的重要拉力因素,空间距离则是重要的推力因素。

目前国内学者对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的影响因素研究还十分有限。刘芳彤[10]认为执业医师注册程序繁琐、办学不灵活、招生宣传力度不够是吉林省中医留学生教育的限制因素;丁颖等[11]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对15名中医药留学生的深度访谈,发现文化兴趣、入学机会、家庭影响、发展机会、教育质量等是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的主要因素;李冬梅等[12]通过22个中医药院校2005-2015年共11年的面板数据,从教研人员、成果数、论文发表、科研经费、文化吸引力、居民消费水平6个角度,对影响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规模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发现,目前多数学者主要基于宏观视角,将各个专业的来华留学生作为一个总的群体进行分析,缺少对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影响因素的研究,尚未发现基于留学生视角的定量研究。因此,本研究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调查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的原因,为制定吸引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的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2  资料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与内容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学院留学生,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在参考和借鉴学者们对留学生选择目的国影响因素和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设计本研究调查问卷的初稿,并通过专家访谈和焦点小组座谈的方式,最终确定了包含21个题项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所有题项均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13]评价,其中1分代表该选项影响最小,留学生在选择时几乎没考虑过该因素,5分代表该选项影响最大,是留学生做出决策重点考虑的因素。

2.2  问卷发放与收集

本研究依托在线调研网站“问卷网”发布电子问卷,为方便抽样,通过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学院现场随机拦截和微信转发2种方式收集问卷,调查周期为2019年3-10月。为了保证数据的质量,本研究通过答卷设计和手工剔除2种途径保证问卷的有效性。在答卷设计中设置漏答约束,要求被访者必须答完所有题目才能提交成功;手工剔除一份问卷中相同选项编号连续选择率超过50%的问卷。

2.3  数据处理

本研究通过Excel 2016进行数据处理、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描述统计和因子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共回收电子问卷279份,手工剔除问卷23份,得到有效问卷256份,有效回收率91.76%。

3.1  留学生人口统计学特征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留学生来自亚洲,人数占比高达75.00%,可见受地缘关系影响,亚洲是留学生学习中医最主要的生源地;留学生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8~36岁;64.06%为女性,男性仅占35.94%;超过一半的人没有HSK(汉语水平考试)成绩,在有HSK成绩的留学生中,成绩为HSK1~2、HSK3~4、HSK5~6的人数依次递增;54.69%的留学生目标学历为学士,23.44%为硕士,21.87%为博士;超过九成的留学生留学时间为≥4年;42.19%的留学生为全自费,31.25%的留学生获得了全额奖学金;毕业后打算回自己国家的留学生占比最高,为40.62%;留学前了解和非常了解中医的留学生占比为31.25%,了解程度为中性的留学生占比34.38%,不了解和非常不了解的留学生占到34.37%。详见表1。

3.2  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21个题项的平均得分情况是:得分最高的题项是对中医感兴趣,为4.22;得分最低的是有利于未来的职业发展,为3.23;按照平均得分的高低进行排序,前6位的影响因素依次为:对中医感兴趣、中医专业声誉好、获得学历比较容易、学校知名度高、杰出的师资条件与父母和朋友的建议,杰出的师资条件与父母和朋友的建议平均得分都为3.95(见表2),可见中医文化本身的吸引力和中医教育的权威性还是影响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的最主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并列第5位的父母和朋友的建议,大多数留学生由于家人从事或曾受益于中医药,从而影响了他们留学专业的选择[11],可见口碑传播仍为目前中医药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排在第7~10位的影响因素分别为学校奖学金的可及性、生活成本较低、中国经济状况良好及中国政府提供奖学金,说明经济因素在留学生选择来华学习中医的决策中也占据了重要位置。

3.2.2  因子分析  为了分析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影响因素的基本结构及其合理度,本研究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将回收的问卷数据录入SPSS统计分析软件,首先运用方差最大旋转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初步的因子分析,从变量相关矩阵中提取公因子,使每个因子上具有最高载荷量的变量数量最少,而每个因子涵盖关系最密切的变量。因子分析的初步结果显示,部分变量的共同度偏低。因此,将共同度低于0.5的2个变量(分别是有利于未来职业发展和申请比较容易)删除后进行第二次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剩余的19个变量集中在5个因子中,KMO值为0.717,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2 712.750,自由度df=171,P=0.000<0.001,变量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67.058%,而且每个变量在其所属因子的载荷量都超过了0.5,而在其他因子的载荷量则低于0.5(见表3)。

本研究的第一个公因子在两国政治关系和谐、两国经贸互利共赢、两国地缘关系较近、中国经济状况良好和中国政治环境稳定上有较大载荷,这5个因子均为影响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的宏观环境方面的因素,因此称为“宏观环境”因子;第二个公共因子在中医专业声誉好、学校知名度高、获得学历比较容易、杰出的师资和对中医感兴趣有较大载荷,这5个变量集中体现了中医的教育质量,因此命名为“中医教育”因子;第三个公共因子在留学中介机构的宣传、父母和朋友的建议、母国对中医的认可度、学校的招生宣传和配套设施好有较大载荷,这5个因子主要为留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医的途径,因此称为“了解途径”因子;第四个公共因子在学费较低和生活成本较低有较大载荷,这2个因子主要为留学成本因素,因此称为“留学成本”因子;第五个公共因子在中国政府奖学金和学校奖学金可及性有较大载荷,因此命名为“奖学金”因子。

对5个公因子的均值进行计算(见表4),留学生认为来华学习中医的影响因素最重要的仍为中医教育(4.106),中医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只有在中国才能学到正宗的中医日益成为留学生的共识;其次是奖学金(3.885)和留学成本(3.860),留学生在选择留学目的国时会考虑学校学费问题和目的国政府对留学生教育的重视程度[14]。现阶段来华留学生年平均成本约为10万元,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的年平均成本分别为40万元、40~50万元、20~25万元、15~20万元和14~17万元[2],可见来中国留学、学习中医的性价比是比较高的。

了解途径(3.656)和宏观环境(3.524)因素位列第4位和第5位。在了解途径中,父母和朋友的建议及被学校的招生宣传吸引平均分高于主成分因子的平均分,而母国对中医的认可度平均分较低,与很多学者认为留学生流出国对中医的认可度在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结论不相符,在本研究中可能是由于毕业后打算回自己国家的留学生占比较低(40.62%)。在宏观环境因素中,中国经济状况良好和中国政治环境稳定的均值高于生源国与中国之间政治、经贸和地缘关系的和谐。

4  讨论

4.1  提高教育服务质量,重视发挥留学生在中医文化国际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中医文化的吸引力、中医教育资源和权威性是吸引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的最主要因素,只有将资源转化为能力,明确中医留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15],强化留学生教育部门的服务意识,完善留学生教育服务体系,创造更多条件让留学生深入体验中医文化的魅力,不断提升教育服务水平和质量,才能提高留学生对中国中医药教育质量的满意度和认可度,从而形成中医药国际竞争优势。留学生是中医走向国际的传递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医药的海外传播。因此,要发挥留学生在中医文化国际传播中的重要作用,让更多的留学生将中医文化带到世界各地,讲好“中医故事”,从而形成积极的口碑传播,推动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

4.2  加强留学生教育投入和政策支持

在中医药国际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留学生的教育投入和政策支持,这将有利于优化高等中医药院校留学生教育基础设施和师资配置,降低师生比,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教师队伍,从而保证教育质量;其次,有利于推动中国与其他国家在中医药领域的合作,增加教育合作机会,加大教育出口规模;最后,能够提高留学生奖学金力度和覆盖面。研究发现,留学成本和奖学金因素也是影响留学生选择留学目的国的重要因素。尽管近幾年中国政府提供的奖学金数量在不断上升,但与留学生数量增长情况相比,能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占比仍然较低。加大教育尤其是专项奖学金的投入,有利于吸引其他国家优秀人才到中国学习中医,培养海外中医药人才,不断推动中医药文化跨国传播。

4.3  以产业化理念发展教育服务,建立市场化的专业招生系统

中医药留学教育作为一种服务贸易,可以按照商业模式进行运作并带来可观的利润。中医药留学教育是中国的优势教育专业,具有教育出口的产业性与效益性。发达国家在制定教育战略时通常会引入一定的市场观和产业观,中国在发展中医药教育服务贸易时同样应该引入产业化的发展理念,同时加大对教育产业观和市场观的宣传推广。要加大中医对外教育招生宣传力度,告别单一的依赖口碑传播的宣传模式,建立市场化的专业招生系统。首先要加强国内高等中医药院校与中医孔子学院、海外中医药中心的战略合作,将其作为中醫文化展示的重要平台,注重趣味性和有效性,实现有效的资源联合;其次,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的展示和远程沟通功能,建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全方位招生机制,以提高留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度,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中国学习中医。

5  小结

中医文化历史悠久,中国的综合国力稳步提升、政治环境稳定、经济运行良好,这些因素促使来华留学生中医药教育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尤其在传统医学地位回归、“全球中医热”及中医药不断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和科学价值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来中国接受中医药高等教育。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中国接受来华学习中医的留学生数量和接收院校数量都有大幅度的增加,接收能力明显增强。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中医药教育国际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积极应对,不断提高中医药教育服务质量,加强对中医药留学生的教育投入,以产业化理念发展教育服务,建立市场化的专业招生系统,推动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年来华留学统计[EB/OL].(2019-04-12) [2019-12-20].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 201904/t20190412_377692.html.

[2] 秦奕斐.中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问题研究[J].西部金融,2019(8):92-97.

[3] 李洁.我国高等中医药对外教育发展的现状及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5):857-859,887.

[4] McMahon M E. Higher education in a world market: An historical look at the global context of international study[J]. Higher Education, 1992,24(4):465-482.

[5] CHEN T M, Barnett G A.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student flows from a macro perspective: A network analysis of 1985, 1989 and 1995[J]. Higher Education, 2000,39(4):435-453.

[6] Mazzarol T, Soutar G N. The global market for higher education: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strategies for the new millennium[J].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2003,22(6): 650.

[7] LIU D, WANG J. The determinants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 mobility: an empirical study on U.S. data[J/OL]. Master Thesis Paper, 2008.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 29753368_The_determinants_of_international_student_mobility_An_empirical_study_on_US_Data.

[8] 田玲.中国高等教育对外交流现象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9] 杨军红.来华留学生构成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S1):103-107.

[10] 刘芳彤.影响吉林省中医类留学生教育的限制性因素及其未来发展方向[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5(6):56.

[11] 丁颖,何清湖,易法银,等.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的原因及激励对策研究[J].中医杂志,2018,59(12):1078-1080.

[12] 李冬梅,游蓉洁.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5-2015年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医教育,2019,38(2):70-76.

[13] 孙丽娟,杜红俊,周健.基于微信的PBL和TBL教学法在眼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0,34(2):214-216,220.

[14] 左江涛.留学生来华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开封:河南大学,2017.

[15] 张红霞.外国人学中医—— 一项跨文化视角的个案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

(收稿日期:2020-01-21)

(修回日期:2020-05-18;编辑:魏民)

猜你喜欢
中医药中国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