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20年外贸关键词

2021-02-22 02:54齐力
中国对外贸易 2021年1期
关键词:中欧外贸疫情

齐力

2020年,对于中国外贸是跌宕起伏的一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紧接着,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我国经济面临诸多不利因素。

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中央及时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0年底,在全球贸易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显著下滑的大背景下,我国外贸数据呈现先抑后扬、超预期增长的态势。纵观2020年,本刊特梳理出中国外贸的五大关键词。

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

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成为即将迈入2021年前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

据新华社报道,国家主席习近平2020年12月30日晚在北京同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视频会晤。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习近平强调,中欧投资协定将有力拉动疫情时期世界经济复苏,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中欧两大市场的重要贡献。

中欧双边投资协定(BIT)又称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旨在构建中欧双边投资制度安排。协定谈判于2013年正式启动,至今经历了35轮谈判,历时7年达成协定。协定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四方面:(1)保证相互投资获得保护,尊重知识产权,确保补贴透明性;(2)改善双方市场准入条件;(3)确保投资环境和监管程序清晰、公平和透明;(4)改善劳工标准,支持可持续发展。商务部条法司负责人表示:“中欧投资协定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着眼于制度型开放,是一项平衡、高水平、互利共赢的协定。”

平衡主要体现在,一是双方作出开放承诺的同时十分注重保留必要的监管权;二是双方既注重促进双边投资合作,也强调投资需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高水平主要体现在,双方致力于促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达成了高水平的谈判成果。协定涉及领域远远超越传统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成果涵盖市场准入承诺、公平竞争规则、可持续发展和争端解决四方面内容。

互利共赢主要体现在,双方都拿出了高水平和互惠的市场准入承诺,所有的规则也都是双向适用的,将为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惠及中欧双方企业乃至全球企业。

市场准入方面,协定采取的是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模式。中方首次在包括服务业和非服务业在内的所有行业以负面清单形式作出承诺,实现与《外商投资法》确立的外资负面清单管理体制全面对接。欧方也在协定中对我承诺其较高的市场准入水平。

据欧盟统计局数据,2020年前8个月欧盟与中国进出口总额达3747亿欧元,同比增长2.5%。中国历史上首次跻身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据中国海关统计,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自欧盟27国进口集成电路、生物技术产品、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分别增长12.4%、35.7%和11.8%,中国消费者的强大购买力也为高质量的欧盟产品提供了廣阔市场,中国自欧盟进口农产品同期大幅增长29.8%,化妆品、服装等商品也保持强劲增势。

尽管目前欧盟与中国互为各自重要贸易伙伴,但在双边投资方面水平依然较低。中欧投资协定无疑将进一步促进中欧双边投资。有分析师表示,协议签署后,欧盟企业将有更多机会进入中国的运输设备、采矿和能源开采、化工、食品和饮料制造、金融和保险以及通信和电子设备等行业。与此同时,协定也将增加中国在欧盟国家的投资机会。

当然,正如冯德莱恩就此次协定达成发表声明所言,此协定将为欧盟企业在中国市场提供“前所未有的准入机会”,带来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并且“重新平衡”中欧经贸关系,相信欧洲议会也会审时度势,批准此协定。

外贸数据“转正”

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3.12万亿元,同比增长0.7%,实现2020年以来外贸进出口累计增速首次转正。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出口总值、进口总值均创下季度历史新高。2020年前三个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分别为6.57万亿元、7.67万亿元和8.8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5%、-0.2%和7.5%,呈现“一季度大幅回落、二季度止跌企稳、三季度全面反弹”的逐季回稳向好态势。从地区及国别上看,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对东盟、欧盟、美国、日本、韩国进出口分别增长7.7%、2.9%、2%、1.4%、1.1%,其中东盟占我国外贸总值14.6%。在细分产品上,机电产品出口增速由负转正,防疫物资出口增长较快。

外贸增速转正首先得益于我国率先实现复产复工。2020年3月底,除湖北等个别省份外,全国其他省市复工率均超90%。2020年5月底,全国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和职工复岗率分别达到99.1%和95.4%,全国中小企业复工率达91%。2020年3月以来,制造业PMI持续保持在荣枯线上方,企业生产经营保持扩张状态。我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复产复工,为履行外贸订单等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有效弥补了全球供应缺口。其次,由于世界各国重启经济,全球经济恢复,外需逐渐回升。与此同时,印度等部分新兴国家受疫情所累,供应链受到较大冲击,导致外贸订单大量转向疫情已有效控制且产业链完整的中国。另外,国外疫情引发对防疫物资的旺盛需求,口罩、医疗器材和药品出口大幅增长。

路透社分析称,中国外贸整体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在全球需求萎缩、全球防疫与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中国外贸逐月改善,展现出口的韧性。美联社称,尽管美国提高了部分商品关税,但中国2020年9月对美国出口增长20.5%至440亿美元,而进口的美国商品增长24.5%,至132亿美元。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中国2020年1—9月对美国进出口总额为2.82万亿元,同比增长2%。

外贸“新基建”

2020年不少外贸企业感叹,现在外贸的玩法已经变了,想要做外贸,必须懂得数字化。2020年初是整个外贸行业的迷茫期,不光是线上,4月开始,外贸业务稳步回升。有接受采访的外贸企业表示,出口唯一的难度是受制于原来的旧外贸方式,在没办法通过线下获客的情况下,如何将商品、供应链转移到线上。2020年的外贸企业面临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的问题。

中美贸易战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外贸人认识到,数字化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能力。2003年的非典提供了在线交易习惯养成的外部环境,进入2020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之下,线上交易进一步进化,线上营销比重激增,全球范围内的采购更加倚重线上。很多外贸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线上渠道,通过直播、社群等线上渠道破局。比如,买卖双方都可以通过各种平台与渠道,找到自己所需的产品或者买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海外买家的购买决策更加依赖线上渠道的充分考察与交互,特别是当全球市场整体呈现供大于求的态势时,作为供应方的外贸企业不得不转向以成交为目的、以数据驱动业务增长的营销销售策略。外贸“新基建”是帮助企业重构营销与销售体系,串联起营销和销售的业务流与数据流,打通数据孤岛,以成交为导向搭建起一整套营销一体化的增长体系。企业逐渐意识到,原先的营销方式和管理工具已不再满足需求,管理者迫切需要转换思路。

外贸“新基建”是数字贸易赖以发展的基础。2020年,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跨国贸易更加便利,尤其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外贸“新基建”促使它们越来越能承受各类国际贸易成本,因此有能力承接来自世界各地的个性化小规模订单。可以说,以数字化为基础的新外贸将成为下一步出口井喷的基础。

RCEP正式签署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2020年临近尾声时正式签署。15个成员国,覆盖总人口共22.7亿,域内GDP达26万亿美元,出口总额达5.2万亿美元,这一连串数字意味着全球最大自贸区自此诞生,也预示着国际贸易版图将迎来巨变。

2020年,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国家关闭了边境并实行旅行限制,令跨境贸易和供应链出现中断。RCEP重申了地区对于开放贸易和投资的坚定承诺,支持基于规则的国际贸易体系。RCEP成员国之间减少了内部竞争,对外更具备竞争力,可以凭借独立的姿态和实力,与欧盟、北美展开竞争与合作。

RCEP所覆盖的域内国家既有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发达国家,也有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于发达国家主导的协定,RCEP更加灵活宽泛,实现了高质量和包容性的统一。协定并没有纳入国有企业、劳工标准和环境标准等易于引发争议的条款,凭借着这种灵活性和协商机制,使得各成员国可以更好地寻找适合自身比较优势的产业链位置。

依托区域统一市场,RCEP将释放巨大的潜力。中国的庞大产能和市场,日本的国际资本和高端科技能力,韩国的电子、化工和汽车产业,东盟各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以及快速增长的产业化需求,加之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铁矿石、乳制品等,将共同塑造覆盖整个东亚及西太平洋的经济板块和完整产业链。

短期内,RCEP对地区贸易和收入的贡献将相当有限,这主要是因为东盟内部超过70%的贸易已经实现了零关税,所以RCEP规则下新的关税削减幅度并不大。但长远来看,RCEP可能会重塑亚洲乃至世界贸易的未来。RCEP最重大的影响,是推动域内各国沿着亚太自贸区路线图前进了一大步。中日韩自贸谈判始于2002年,因为大国博弈等政治原因,至今未能突破。RCEP协定在整合现有区域内自贸框架的基础上,首次构建了中日与日韩之间的自贸伙伴关系,解决了中日韩自贸协定的许多基础性问题,已为三国对接更高标准的自贸协定划好了合作基准线,或将加速推进中日韩自贸协定的签署。

一直以来,在东北亚和东南亚之间,缺少一个全面覆盖的自贸框架,RCEP的签署使得亚太自贸区轮廓初现。以RCEP签署为契机,各方将进一步拓展自由贸易网。当前,《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也在推进中,如果未来RCEP能和CPTPP打通融合,亚洲经贸合作将达到新高度。可以说,RCEP的签署将加快近几十年来全球经济重心不断向东转移的趋势。世界其他国家也应顺势而为,重振自由、开放、透明和包容的贸易和投资体系,帮助区域和全球经济克服疫情影响,在未来几年实现强劲复苏。

线上会展

线上会展成为2020年中国会展机构和企业面对疫情的破局之举,而且这一做法正成为全球趋势。广交会被视为中国外贸的风向标和晴雨表。2020年是广交会举办63年以来第一次转线上,让中外客商足不出户下订单,做生意。“线上的优势在于能够突破时空限制,运用技术手段实现精准的贸易匹配,助力全球客商发现商机、寻找贸易伙伴;而线下的优势在于能够通过面对面互动交流,检验和体验产品,看样洽谈成交,有利于供采双方资信考察和建立互信,高效达成交易。”广交会新闻发言人徐兵说。

商务部表示,在网上举办广交会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努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的创新举措,有利于帮助外贸企业拿订单、保市场,更好地发挥广交会全方位对外开放平台的作用。网上广交会的举行,背后技术支持是重点。据悉,腾讯作为该届广交会的技术服务商,全程为广交会网上举办提供整体技术支持、平台研发服务与云资源支持。未来广交会也将继续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疫情之下,线上举行展会已成行业风向。2020年3月23日,北京线上展会发展联盟发起成立,随后,中国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北京国际环卫与市政设施及清洗设备展览会,以及北京科技防疫物资出口线上展3个展会项目通过联盟举办线上展会。2020年4月13日,商务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展会服务模式,培育展览业发展新动能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出,要积极打造线上展会新平台,推进展会业态创新,积极引导、动员和扶持企业举办线上展会,充分运用5G、VR/AR、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举办“云展览”,开展“云展示”“云对接”“云洽谈”“云签约”,提升展示、宣传、洽谈等效果。2020年4月14日由中国贸促会举办的“中国—拉美(墨西哥)國际贸易数字展览会”开幕,此次展会在线上举行,为期15天,吸引2000多家国内企业参展、5000多家海外采购商观展。

线上办展日渐兴起之际,线上线下融合办展,成为办展常态。国内会展行业首家上市公司米奥会展多年来独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会展模式。2020年3月31日,公司高管在其2019年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多年的持续创新发展,米奥兰特线下与线上双线办展模式的战略布局已越来越清晰,并在2020年疫情期间,完成了“深圳数字外展”“苏州数字外贸”“金华数字外贸”“江西数字外贸”等9个省市的数字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未来仍将继续开拓国际市场的“线上线下”展会服务模式。9月举行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新模式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云上服贸”,2020年服贸会官方网站浏览量720万,官方APP浏览量805万,共有境内外5372家企业搭建了线上电子展台,其中3D展台2037个;共举办32场纯线上会议和173场线上直播会议,线上发布项目1870个,发起在线洽谈55万次,其中境外14.5万次,占26.4%。

猜你喜欢
中欧外贸疫情
我国外贸进出口连续14个月同比正增长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5月出口超预期中国外贸为何如此抗压
70年外贸大事记
中欧班列运营及发展情况
建筑师行迹中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