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1-02-22 07:30漆雪薇
工业设计 2021年1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课程改革

漆雪薇

关键词:产教融合;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改革

1 产教融合概述

为深刻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列为现今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随着时代的发展需求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始采取各项产教融合的改革举措。产教融合即引导企业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将课程设置、专业设置以及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与企业需求相融合,以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于高校人才培养之中,达到切实服务于地方经济,实现工学结合,协同育人,合作共赢的目的[1]。因此,为更好发挥企业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各个环节的重要作用,专业课程教学需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导向,引导企业深度参与到高等院校教学实践改革之中,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教学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培养出面向设计、生产、管理等一线的高素质、高层次设计应用型本科人才。

2《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概述

《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进行居住空间设计及表达能力,要求学生能将学科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整合,从而完成设计任务的策划与表达。《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是一门应用型课程,若无法直接对接于实践生产需求,或者设计成果无法真正的满足于实际项目需求,将会造成教学活动与工作实践脱节。因此,课程教学改革的任务是大趋所向[2]。本文通过对《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进行分析,探索新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措施,从而建立起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

3《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的存在问题

3.1 教学形式与实际脱节

国内普通本科高校学科型教育对于设计人才的培养主要偏重于设计原理、设计方法规律以及设计管理等方面,而地方应用型高校目的在于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的技术型人才。传统的学科型教育往往以教材理论知识点内容为基础,依照单元教学流程单向式授课,缺乏对实际工作流程的思考与产教融合的理念,从而使得教学与实际脱节严重。

设计专业课程本身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若对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不在课程教学设计之中,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将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提升。学生作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在完成设计方案时更倾向于理想化的设计,过于追求形式,忽略了工程技术因素,也失去了居住空间设计是为人而服务的本质意义。这一类课程教学形式最终结果都会导致设计成果流于表面,学生就业应对市场岗位需求时缺乏核心竞争力。

3.2 教学内容的陈旧

《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面较为广泛,是对前期设计基础课程知识内容的全方位整合,其中就包括设计造型美学的掌握、工程装饰材料的应用、基础设计软件的应用等等。无论是行业新技术的开发、审美倾向的转变、工程装饰材料的多样化还是设计软件的不断迭代升级,无不具有时代的流行趋势特点与地方性文化特色。单一的教学课程内容无法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新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得不到体现,加之教材本身也具备一定的时效性,学生设计成果的时代性与创新性难以得到保证。

3.3 课程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

在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之中,教师作为评价主体通常以学生的考勤情况、平时作业与考核作业的权重比例作为最终成绩的评价依据,这种单方面的评价方式不能有效地凸显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针对不同学生个体相应的改善其薄弱环节,取长补短,做到对高素质人才的全方面培養。课程考核机制的评价内容不应该只限制于方案设计成果本身,而更应该考虑各个方面的内容,例如团队协作能力、应变能力等等。课程考核评价中的主体也不应该只限制于教师,学生本身以及企业导师也可以作为评价成员,开放的评价机制以及多元的评价主体才更有利于课程考核机制的完善。

3.4 教学成果转化路径单一

课程教学设计成果由于缺乏实际应用的因素,往往只能单方面作为教学成果的内容,缺乏转换为“商品”的必要条件,课题本身的虚拟以及自拟型导致了课题无法继续深入到本质问题,以及对课题的方案设计进行深化与调研,所以无论是居住空间造型设计还是空间内部的家具产品设计,其成熟性与创新性都还是远远不够的,也无法达到专业性设计比赛的要求。课程教学成果若能面向市场需求,就可以实现教学与产业、行业、职业的同步发展,探索出一条从作业到产品的产学研一体化道路。

4 产教融合背景下《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4.1 以实际项目为驱动并成立企业植入式工作室

企业植入式工作室教学是符合时代需求的教学模式,它强调教学过程与实践学习相结合,由企业深度参与教学过程,重在打造产教融合的平台,注重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与自主能动性的培养。工作室依照实际项目的开展与需求进行课程设计,实行“任务驱动式”教学。学生在实践项目的过程中由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双向辅导,整体课程设计安排直接对接于企业实际项目,或者是社会委托项目以及网络招标项目,单个项目划分为子模块,每个子模块之中又划分出具体任务,每个任务需要解决相应的问题[3]。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工作流程以及行业规范,为学生的专业技能掌握与岗位素质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以实现所培养学生的能力与未来岗位所需能力无缝对接。

教师根据居住空间设计岗位工作流程要求,主要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六个模块:项目接洽、前期调研、布局规划、设计构思、深化表达、施工设计,每个教学模块都是理论与实践的综合锻炼,其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素质以及职业技能。对于应用型院校本科生的培养会侧重于创新型思维与逻辑型思维的训练,这是不同于一般高职类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他们需要有对项目的整体把控能力以及领导力,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作用。

4.2 采取PBL 混合式教学与更新教学知识体系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潜能,也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环境设计专业的开设本质上是为了解决人居环境的问题,居住空间的设计发展至今,更倾向于关注人的内在精神与情感需求,而非单方面的某种风格需求。因此,课程教学知识体系应当适当的向其他学科延展,关注社会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也让学生接触最前沿的行业知识,以顺应时代的潮流发展与未来市场导向的需求。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优质资源日益丰富,教师可以有目的的引导学生拓展眼界,教授他们学习如何利用资源,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在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中,可以考虑将PBL 教学、网络平台教学以及课堂讨论教学相结合,在每个子任务开展前设置相应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利用网络平台上传各类资料以及优质的资源作为学习引导,要求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功课。每个项目小组积极讨论对本次任务问题的思考,确定发言的内容,通过这种子任务设问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居住空间设计的理解与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4.3 引入企业评价机制且完善课程评估体系

通过产教融合引入企业与市场主体作为教学评价参考之一,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师评价模式,导入行业、产业、职业标准以及企业评价标准,使得课程评价体系更为全面以及客观,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质素能力。新的评价体系不同于以往以最终方案设计为依据的考核模式,实施项目全程式考核。考核人员主要包括教师、企業导师、客户、项目组长、项目成员,考核成员都可以对该课程提出相关的改善建议与意见,以利于今后产教融合课程不断的完善与发展[4]。

课程评估体系主要包括任务考核(40%)、成果考核(40%)、综合能力考核(20%)。任务考核包括考勤情况、子任务完成的质量水平以及时效性;成果考核包括调研报告内容、方案施工图与效果图设计、提案文本编排设计;综合能力考核包括职业态度素养、表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设计管理能力等。

4.4 依托项目制课程改革及构建教学成果转化体系

通过项目制教学所完成的教学成果可以根据其应用性以及成熟度划分为不同层级,再通过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多种渠道、多个层面完成由作业到商品的转化与利用,形成良好而有效的成果转化模式。优秀的作品可以参加业内的专业性比赛,学生通过比赛积累经验,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提升学生对专业比赛的积极性与参与度。项目制课程可结合地方性产业优势,相对于较为成熟的作品可以直接作为企业的采取方案或者储备方案,纳入设计方案资源库。作品转换为商品的过程既创造了经济效益,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设计能力,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更好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发展。设计成果还可以转化为设计专利。例如居住空间设计中家具的多功能化设计或者结构外观设计,在设计成果得到导师的评选与认可之后,可以就其创新性申请为专利,保护学生的知识产权,推动设计教育的创新性发展[5]。

5 结语

深化产教融合是我国当今应用型高校的立足之本,为适应国家经济发展需求,高校应当建立长久有效的产教融合机制,以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教学与生产有效融合的基础需要从课程层面着手,只有转变教学模式,更新知识体系,建立起企业参与机制,才能真正的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增加学生对专业课程的浓厚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开展产教融合的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也为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设计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课程改革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