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一万个小时成天才,是真的吗?

2021-02-22 06:58汪洋
现代家长 2021年1期
关键词:磷脂世界级高手

汪洋

“练习一万个小时成天才”,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已经达成共识:所有的顶级高手都是练出来的。就是说,除某些体育项目对天生的身高和体型有特殊要求外,神秘的天生素质并不存在,人人都可能成为顶级高手。

但是长时间苦练,就一定能达到世界级水平吗?答案是否定的。想达到世界级水平,关键不是练习的时间,而是练习的方法。科学家系统调研了各行各业的新手、专家和世界级大师的训练方法,发现了其中的共性,并总结出一套统一的练习方法。

这就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有四个特点:在“学习区”练习,大量重复训练,持续获得有效的反馈,精神高度集中

目前,“刻意练习”理论已被广泛接受,其特点如下——

1.在“学习区”练习

科学家们考察了运动员的训练,发现在同样的练习时间内,普通运动员喜欢练早已掌握的动作,而顶尖运动员则更多地练习各种高难度动作;普通爱好者打高尔夫球,纯粹是为了享受打球的过程,而职业运动员则集中练习在各种不舒服的位置打不好打的球。就是说,真正的练习不是为了完成运动量,而是持续地做自己做不好的事。

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层层嵌套的三个圆形区域:最内一层“舒适区”,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最外一层“恐慌区”,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二者中间则是“学习区”。只有在学习区里练习,人才有可能进步。有效的训练必须是受训者在“学习区”内进行的。

2.大量重復训练

从不会到会,秘诀是重复。美国加州有个“害羞诊所”,专门帮助那些不敢和异性说话的人克服害羞心理。这个诊所不相信心理暗示疗法、童年回忆法,只相信练习。怎么消除对异性的恐惧?做法是设计各种不同难度的场合,从在房间内集体对话到直接到大街上找陌生异性搭讪,安排接受治疗者在一个疗程内先后跟130个异性说话。

这个办法也是MBA课程的精髓。商学院的学生每周要面对20个真实发生过的商业案例,首先自己研究,提出解决方案,最后老师给出实际的结果并做出点评。学习商业决策的最好办法,不是观察老板怎么做决策,而是自己每周做20次的模拟决策。

在体育和音乐训练中,比较强调“分块”练习。先把整个动作或者整首曲子过一遍,然后把它分解,一块一块地学习掌握。这种训练强调要慢,只有慢下来才能感知技能的内部结构,发现自己的错误。

美国最好的一所小提琴学校,甚至禁止学生把一支曲子连贯地演奏,规定如果别人听出你拉的是什么曲子,那就说明你没有正确地练习。

而职业的体育训练往往是针对技术动作,而不是比赛本身。一个高水平的美式足球运动员只有1%的时间用于比赛,其他时间都在进行各种相关的基础训练。

3.持续获得有效的反馈

在体育训练中,你的动作做得好不好,最好旁边有教练随时指出并纠正。如果训练得不到反馈,只是应付了事,你不但不会变好,还会对好坏不再关心。某种程度上,刻意练习是以错误为中心的练习。练习者必须建立对错误的极度敏感,一旦发现自己错了,立刻着手改正。

John Wooden是美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大学篮球教练,他曾率领UCLA队在12年内10次获得NCAA冠军。为获得Wooden的执教秘诀,心理学家曾全程观察他的训练课,并记录下他给球员的每条指令。统计结果表明,在他下达的指令中,6.9%是表扬,6.6%是不满,75%是纯粹的信息,就是做什么动作和怎么做。他最常用的办法是:先演示一遍正确动作,接着演示一遍错误动作,然后再演示一遍正确动作。

与我们的想象不同,好教练从不发表激情演说,只给队员即时反馈,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而获得反馈的最高境界是自己给自己当教练。高手训练时,会以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自己,找出错误并不断寻求改进。

4.精神高度集中

“刻意练习”没有寓教于乐的成分。有个著名小提琴家说,如果你练习手指,那练一整天都没有问题;如果你练习脑子,那每天练两个小时就不错了。一般的高手练习,每次最多练习1~1.5小时,每天最多练习5次,没人受得了更多。因为高手练习,要求精神高度集中。

科学家们曾调查一个音乐学院。他们把这里的学生分为好、更好、最好三个组。这三组学生都从8岁左右开始练琴,现在每周进行的音乐练习时间也大致相同,最后发现,真正决定学生音乐水平高低的不是全班一起上的音乐课,而是他们的单独练习:最好的两个组,学生平均每周单独练习24小时,而最不好的组只有9小时。

同时研究者发现,到了18岁,如果更好的组跟最好的组一样努力,也为时已晚。就是说,要想达到世界级水平,就一定要尽早投入训练。

不练肯定成不了高手,但练了也未必就能成高手。能否取得最后的成功,关键看兴趣,因为兴趣能让人心甘情愿地在某个领域内持续苦练

人的任何技能,都是大脑内一系列神经纤维传递的电脉冲信号的组合。解剖表明,拥有不同技能的人,其大脑的神经结构非常不同,比如出租车司机大脑内识别方向的区域就特别发达。就是说,人对技能的掌握是在大脑硬件层次上实现的。

最近有科学家认为,髓磷脂是技能训练的关键,它的作用就像用胶皮把电线包起来一样,把人脑中的神经纤维给包了起来,通过防止电脉冲外泄而使信号更强更快更准。不管练习什么,其实我们都是在练习大脑中的髓磷脂,这就好像把一堆杂乱无章的电线排列整齐变成电缆一样。

人脑中分布着大量自由的髓磷脂,它们观测脑神经纤维的信号发射和组合,哪些神经纤维用得多,它们就把哪些神经纤维包起来,使得其中的信号传递得更快。

为什么习惯一旦养成就不容易改变?因为髓磷脂一旦把神经包起来,就不会自动散开——改变习惯的唯一办法是形成新的习惯。为什么年轻人学东西快?因为年轻人的髓磷脂长得更快。

看了钢琴家郎朗的传记后,很多人质疑是否真有必要让孩子受那样的苦。事实上,顶级运动员大都是穷人家的孩子。不练成不了高手,但练了也未必就能成高手。能否取得最后的成功,就看兴趣了,因为兴趣能让人心甘情愿地在某个领域内持续苦练。

不论如何,“刻意练习”是一种科学的训练方法,我们完全可以把它运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编辑:杨子】

猜你喜欢
磷脂世界级高手
“世界级服装产业集群先行区”虎门镇:从全国优秀向世界领先迈进
“变脸高手”等十二则
认识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河池娃问鼎世界级机器人大赛 等
玉米油脂和玉米磷脂的提取与分离研究
画与话
利用活动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高手的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