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与思考

2021-02-22 07:20李鹤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

李鹤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恰当地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改进小学数学教与学的方式.本文针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进行总结,以促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讲,部分知识很抽象且难理解,而信息技术的出现打破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形象思维之间的障碍.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恰当地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改进数学课堂教与学的方式.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情境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创设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者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学习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它可以将静态的信息转变为动态的情境,将难以表达的信息以声音、动画、视频等形式呈现出来,让学习者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效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在讲授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谁先走”这一课时,笔者将教材上小明和小华下象棋的静态情境转化为两名班长争执“谁先执红棋走”的视频情境.根据我国象棋的规则,执红棋的一方先走,而教材上只给出了两名同学下棋的图片,学生根据图片很容易说出执红棋的小华先走,但这不符合本节课的情境问题.因此,笔者将静态情境改为“谁先执红棋走”的视频情境.视频内容如下:两名同学争得面红耳赤,两个人都想执红棋先走.当笔者把这个视频导入课堂时,全班同学都集中精力观看视频情境,思考到底两名同学在争吵什么,进而提出本节课的关键问题——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决定谁先走.本节课将教材上的静态情境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视频情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得更牢固.

又如在四年级讲授“平均数”这节课时,教材给出的情境是“淘气参与了五次记数活动,每次记住多少个数?哪一个数可以代表淘气的记数水平?”.如果直接用教材的静态情境,那么很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因此,笔者将这个情境改为“看谁记得多”活动.笔者利用PPT做出动画,出示一串数字,三秒消失,共出示5次,然后提出问题:“哪一个数可以代表你记数的水平呢?”此时学生的情绪高涨,学生能积极参与本节课“平均数”的学习.

2.利用信息技术,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化认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四大模块之一.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在该模块的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式,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化;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校并不能将每节课所需的模型、学具都准备齐全.信息技术解决了实体模型欠缺的难题.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渐变、旋转、三维动画等功能将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复杂变化过程直观地呈现出来,深化学生对图形内在规律的認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在六年级上册学习“圆柱的体积”时,把圆柱的体积转化为长方体的体积是学生空间想象的一个难点.而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点.我们可以利用动画做出如下效果:将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沿高切开,两份各为8块,然后交叉拼起来,得到的图形有点像长方形;平分的份数越多,拼起来的图形就越像长方形.通过这个动画,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如何将圆柱的体积转化为长方体的体积,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等积变形”思想.在六年级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时,教师也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思考公式是如何得到的;然后借助PPT动画展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加深学生对“转化思想”的认识,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图形是普遍联系的.

3. 利用信息技术延伸数学课堂,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信息化的时代,每个人都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生可以将信息技术作为开展自主学习和问题探究的有效工具.小学高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搜索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法,即指定一个任务,小组分工协作并汇报成果.这样做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信息搜索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数学表达能力.

在六年级学习“百分数的认识”时,笔者在课前让学生自由分组,并发布任务“找一找生活中的百分数,并说一说它们的含义”.学生通过上网搜索、询问家长、查找书籍等方式收集百分数.课上,小组代表汇报并说出这个百分数的含义.学生搜索的百分数源于生活,找的例子真实有趣,这使得学生更加投入学习.在期末复习时,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软件(Xmind等)整理知识,将每单元的知识点都做成思维导图.这种整理方式不受纸张大小的限制,后续增添或删改内容也很方便.思维导图的制作有利于学生了解这个单元的知识框架,并对不同知识点间的联系有清晰的认知.

4.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传统的班级教学中,教师很难顾及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优秀的学习资源不断涌现出,这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分层任务.比如,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布置微课资源,使他们巩固所学;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布置拔高类的任务,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数学习过程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疫情期间,笔者采用微信小程序 “每日交作业”批改学生作业.教师在小程序中可以通过语音、视频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一对一指导.“每日交作业”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单独与教师学习交流

的虚拟空间,同时实现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评价.教师平时还可以通过布置视频作业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总结反思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分析一道拓展题目,讲解一个单元的知识点等.在录制视频作业时,学生会反复琢磨自己的讲解思路和数学语言的准确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都得到提升,这也消除了传统课堂中学生缺乏个性化展示的弊端.

5.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大部分是教师教授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少涉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这导致一些学生产生了疑问:“数学在生活中除了买东西,还有什么用?”而信息技术可以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在四年级学习“三角形”时,笔者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的例子(如自行车支架、钢轨、三角形框架、屋顶等),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地方要应用三角形呢?然后师生通过实验得出“三角形的稳定性好”的结论.接着笔者提问:三角形的稳定性还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呢?学生思考回答完后,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加固板凳、做衣架等).又如在六年级学习“如何画平面图”时,教师可以利用三维动画展示故宫的全景图,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从故宫三维图中抽象出故宫的平面图,让学生利用比例尺的知识在A4纸上画出故宫的平面图.学习完本节课,学生可以测量、生活中其他建筑的数据,画一画它们的平面图(房屋平面图、校园平面图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学生学会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关于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1.教师应学习并熟练掌握常用的信息化教学手段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熟练使用学校现有的信息技术设备和软件,只有熟练应用才能发挥信息技术的最大作用.反之,如果教师不能熟练使用设备和软件,那么教师很可能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出现问题而不知如何解决,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熟练掌握常用的几种信息化教学方法,从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

2.教师要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教学资源不断涌现,但教学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而且网上的资源不一定就适合所有学生.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甄别教学资源,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进行创造性的适用.有余力的教师可以自己开发教学资源,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使学生更有代入感.

3.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恰当地选择信息技术手段

在教育教学中,教学手段、教学多媒体及教学方法都是服务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因此,教师要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然后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确定采用哪些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信息技术到底应用在什么地方?想达到什么教学目标?教师应在备课时想清楚.信息技术手段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酷炫越好.如果高超的技术掩盖了课程内容,那么课堂气氛虽然活跃了,但学习效果不一定好.比如在上一节概念类的数学课程时,如果你使用了很多卡通人物及动画来呈现,那么学生看着很开心,但对概念是否有深入思考就有待商榷了.信息技术应用的原则是:学生觉察不到技术的存在,自然而然地进行学习探究.

4.教师要处理好多媒体与板书的关系

信息技术的出现产生的最直接的变化就是教师的板书少了.传统的粉笔板书能够使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书写保持一致,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本节课的知识脉络.在一节课快结束的时候, 学生还可以看着板书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多媒体的使用虽然丰富了学生的思维,但是很多内容一般都是一行一行出现的,跳跃性较大,学生印象不深刻.因此,教师要配合多媒体使用板书.

5.教师不要过度依赖信息技术,要做到心中有数

目前,大多数教师都会使用PPT上课.有的教师离开PPT就不知道怎么上课,这样是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教师上每节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即使没有PPT也应该对这节课的内容了然于胸.虽然信息技术带给我们很多便利,但是我们不能过度依赖技术,要让技术为我所用,而不是我被技术所用.

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打破了数学课程的抽象性与小学生直观思维之间的屏障,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但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和学習内容有选择性地使用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栾庆芳.数学情境教学对初中生数学情感的影响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6.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利用电子白板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应用分析
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