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清曲中扬琴的形制变化

2021-02-22 07:02钱旸
艺术评鉴 2021年1期
关键词:扬琴

钱旸

摘要:扬琴自传入中国起就成为了曲艺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伴奏乐器,而其形制也因为伴奏的需求一直变化不大。然而建国后经过乐器的改革,扬琴的形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独奏和大型民族乐团而改良的现代扬琴,其音量和音色已经不太能适应扬州清曲的需求了,而扬琴形制的下一步变革也正在进行之中。

关键词:扬州清曲  扬琴  形制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1-0017-03

一、清朝曲艺中扬琴的形制

扬琴传入中国的过程,是从一件物品到一种乐器演变的过程。当明末清初“洋琴”传入中国时,它是和其他一些“奇淫技巧”的物品一起传入的,例如当时的望远镜和八音盒等等。因为它的声音以及奏出的音乐十分动听悦耳,被时人称为“靡靡之音”①。一方面,“洋琴”的声音和传统的琴瑟笛箫等古乐器完全不同,它清脆入耳,不仅能适应阳春白雪,进入皇宫殿堂;更能适应下里巴人,为普通百姓所欣赏。但是这和正统的雅乐是互相排斥的。因此,“洋琴”在传入中国以后,一直在乡井市区间备受欢迎,但被文人雅士所抵触。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扬琴基本上自传入中国以来,就依附于曲艺音乐而生存,在建国之前的形制变化都不大。明朝末年至清朝的“洋琴”均为两排码,有七档和八档,样式为梯形和蝶形。从现存的史料和被收藏留存下来的扬琴来看,梯形的扬琴大多出自苏州地区,而广东地区制造的扬琴多为蝶型。

据清朝顾禄的《桐桥倚棹录》记载,在苏州洋琴只有虎丘山塘街吕殿扬一架生产制造,琴作梯形,桐面中空,细桐琴弦四十二条,架在竹码之上,宫商既调,以两个小软竹槌敲击。②因此,苏州制作的洋琴都是梯形形状,和广州产的蝴蝶形平分秋色。现存清朝的梯形扬琴有三处。一是日本岛根县旧藩家收藏的两架扬琴,是道光十八年(1838年),由中国册封使林鸿年带到琉球的。林鸿年是一个音乐狂热者,他把扬琴带到琉球并留在那里,足以证明当时扬琴的受欢迎程度。扬琴作为外来乐器,在曲艺音乐中以及乐器合奏中的使用已经非常广泛了,也因此,扬琴的制造业也开始发展起来。二是河北易县后部村的十番会,也保留了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的梯形扬琴。这架小扬琴有两排码,琴体内侧有一个小抽屉用来放置调音锤。还有就是背景密云县提辖庄的一架梯形八档扬琴,因其体型较小,音量也比较小,因此推测是为曲艺音乐伴奏所用的一架扬琴。

根据《广州市志》记载,明朝末年有一位姓黄的艺人在广州濠畔街开设了金声馆乐器作坊,主要从事专门的弦乐器制作,到了道光末年,又陆续开了八间乐器分作坊。琴体面板用桐木所做,用骨雕音窗来装饰,弦用铁弦制作。③现存最早的广州制造蝶形扬琴于2012年在旧金山现身,琴体上的商标注明“本号在粤东省城濠畔街本馆并无分支别店”可以推测出,这架扬琴是在道光末年(1850)金声馆乐器作坊开分作坊之前制作的。左侧的弦钉是八角铜钉,右侧的弦轴是四角铜钉,琴盖画有鸳鸯和莲花,面板上饰以象牙龙雕音窗,琴体的内侧有一个精致的抽屉用来放置调音铜锤。这和扬州清曲名家王万青遗物中金声馆制造的两排码七档蝶形扬琴相似,除了琴盖上的花纹,形制上基本上是相同的。此外,还有广东佛山粤剧博物馆收藏的恒生馆制作的七檔蝶形扬琴,琴盖上画有牡丹和喜鹊等花鸟,还有龙形骨雕音窗;北京乐器收藏家白亚平收藏的正声馆(金声馆分作坊)制作的蝶形扬琴,骨雕为梅花图案等等。

二、各代扬州清曲所使用的扬琴形制

清代的扬琴通常都放在桌面或者高脚架上演奏,这是为曲艺音乐所伴奏用的扬琴特有的放置方式。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扬琴体积比较小,另外一方面,扬琴在曲艺伴奏中处于中心位置,而中心位置都是摆放有桌子或者茶几之类的摆放物,所以老一辈曲艺艺人都称扬琴为“打琴”或者是“桌琴”。

王万青老先生(1899-1967)是扬州清曲传承人之一,在清末明初就开始学习清曲和昆曲,并擅长扬琴、二胡和琵琶等乐器。他的清曲唱腔被称为“王派”风格,纳百家之长,独树一帜。而他在清曲演唱中,就是边弹奏扬琴边唱,完美呈现出了扬州琴书作为全国其他琴书音乐及曲艺文化源头的风采。从王万青遗物中那一架保存最完好的蝶形扬琴来看,王老先生在所有形制的扬琴中最中意的还是广州濠畔街金声馆造的蝶形扬琴。蝶形扬琴也是现代留存下来最多的扬琴,可见在以扬州清曲为源头的现代曲艺中,蝶形扬琴的使用最为普遍,也最为受欢迎。

建国初期,从留下来的图像资料来看,扬州清曲中所使用的扬琴已经不再是清朝时期的梯形或蝶形小扬琴了。此时乐器改革正在进行之中,扬琴的琴体两边被加上了琴盖,将弦钉和弦轴遮盖了起来。而其体积无论是长和宽,还是厚度,都比清朝的小扬琴大了许多。琴体的扩大带来的必然是共鸣的增强和音量的变大。但是,这时候的扬琴还是放置于桌面演奏,据此推测音窗还是置于琴体上侧,因此音量的变大范围还是有限的。而唯一不变的是扬琴在乐团中的位置还是在最中间,居于主要地位。

扬州清曲中的扬琴伴奏使用了改革后的初代“401型”扬琴。401扬琴采用的是可以转调的四排码,有50个以上音位,音域拓宽到四个八度。琴体无论是厚度,还是长和宽,都比清朝的扬琴大了许多。且现代扬琴都使用琴架来放置琴体,其音窗都开在了琴体下方,从而使得共鸣更大,音量更响。这种形制变化为了适应现代扬琴作为一个独立乐器的独奏和专业化需求。但是与此同时,现代扬琴对扬州清曲的伴奏也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地方。

扬州清曲艺人张寿宏在2004年接受王小龙采访时提到扬琴时说,“这是打琴,这个好,扬琴不好,扬琴在清曲中不适合的,太响了。三弦,打琴,还有个小盘子”④。从这里可以看到,老一辈清曲艺人认为清曲伴奏中的打琴和现代改良过后的扬琴根本不是同一种乐器,有着最本质的区别。他们认为扬琴不适合清曲的演奏,太过于响亮,这就直接否定了现代扬琴在清曲伴奏中的作用。但是,从扬州清曲现如今近乎失传的局面来看,为扬州清曲重新来改良清朝时期的“打琴”似乎也不太现实,并且清朝时期的扬琴不论是音色还是音域都无法和现代扬琴相比。因此,唯一能解决的办法就是从现代扬琴的一代代改良中寻找最适合扬州清曲伴奏的扬琴,为抢救扬州清曲贡献力量。

三、作为曲艺伴奏扬琴改革的道路

现代扬琴为了解决古扬琴音域窄、音量小、不能转调的缺点,并适应独奏和大型民族乐队的合奏,将琴码排数和码数增加,音域拓宽。首先出现的是“小转调”扬琴,增加一排琴码变为三琴码,并首次出现了变化音。这样扬琴演奏者就不需要在演奏时临时调音来获得变化音了。然后出现的就是“大转调”扬琴,又增加了一排琴码,高音码条从10个音位增加到12个音位,因此,又被称为“大型变音扬琴”。然后就是“401型”扬琴的诞生,再次增加了音位,后面现代最常用、最普遍的“402型”扬琴,比“401型”扬琴相比在演奏上更加方便,共鸣变得愈发宏大,音色也愈发具有个性化特点。这就使得中国扬琴往个性化方向发展,适应了各种传统、民族和现代独奏曲的需求,在大型民族乐团里也很好地生存了下来。

但是与此同时,扬琴的重量增加了,加上琴架,十分不利于便携。与此同时,各家扬琴制造厂家在追求音色的同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唐山贵军乐器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潘贵军在2002年研制出了高音扬琴,比“402型”扬琴高八度,后来调整了弦号以后和402型同度,称之为便携式402型扬琴⑤。在不影响音色的情况下,琴体大为缩小,而琴架也设置成了三只脚的样式,在琴体下方有三个螺纹孔可以将琴脚旋进去,方便携带。而琴体的缩小带来的是音量的控制,这点正好能适应曲艺音乐的伴奏。此外,近年来唐山贵军乐器有限公司还制造了更小的便携式四排码和五排码扬琴,还有四排码微型扬琴。

还有就是2017年由李玲玲设计,粤升乐器实业有限公司制造的二排码迷你小扬琴。这种小扬琴比清朝的蝶形扬琴还要小,可以放在桌子上或者琴架上进行演奏,适合随身携带。但是这种迷你小扬琴的音域窄,音量也不够大,适合自娱自乐的边弹边唱,而不适合在曲艺音乐中作为伴奏乐器之一进行合奏。

扬琴是依附于民间曲艺音乐中生存和发展的,它长期在乡井市区之中传播,因此近代以来曲艺音乐中修习扬琴的大部分为业余艺人。而现代生产的扬琴是根据专业扬琴的需要而研制的,音域非常广。最具广泛及普遍的402扬琴音域从E到a3,横跨了四个八度。因此,这对于大部分自娱自乐的业余扬琴艺人来说,首先是学习难度过高,每到半音换一排琴码,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其次,琴码上半音过多,虽然转调方便,但是对于大部分曲艺音乐来说,基本调只有一到两个,不需要如此多的半音用以转调。最后,曲艺音乐的伴奏音域大部分都在中音区两个音域之中,并不需要四个八度的跳跃。所以为曲艺音乐专门制作扬琴是非常有必要的。

现如今在全国各个扬琴厂也根据需要开始研究并定制曲艺专用扬琴。唐山贵军乐器有限公司在2020年为山东琴书专门定制了曲艺专用的扬琴,只有三排码,低音码为7个音位,高音码为8个音位,是根据山东琴书的基本调和音域定制的。扬州清曲的音域在两个八度到三个八度之间,因此如果根据需要定制扬州清曲专用扬琴,和山东琴书定制扬琴相似,也只需要三排码,根据基本调定音,去除琴码上过多转调需要的半音,这样减小了琴面面积,既方便携带,又能方便艺人演奏,减轻弦数过多带来的不便。目前扬州清曲的传承青黄不接,学习清曲的年轻一辈非常少,而专门为清曲伴奏的乐器艺人也越来越少。为扬州清曲专门定制专用扬琴非常有必要,可以让退休后对清曲感兴趣的老年人和年轻一辈学员更快地学习简易版曲艺扬琴,以便于进行排练和演出。

扬琴的一代代改革和新式扬琴的出现都需要时间,而扬州清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濒临绝境。扬州清曲的现代发展已经无法再现清朝时期的扬州曲艺的盛况了,而器乐伴奏里除了扬琴,其他的乐器也经过现代化改革后不太能重现清曲的原汁原味。扬州清曲中最有特色的乐器“酒杯”和“瓦碟”,也不再是以前独具特色的粗瓷酒杯和瓦碟了。因此,扬州清曲的保护和发展除了要保护其曲牌、曲目和独特的唱腔,更是要思考乐器形制上的变革,从更新换代的乐器之中找寻最适合扬州清曲的形制,在继承中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翠兰.稀见清代洋琴史料二题[J].中国音乐,2006(03):55-58.

[2]张翠兰.存见清代洋琴考述[J].人民音乐,2007(12):50-52.

[3]郑世连,张翠兰.广州濠畔街樂器作坊遗存洋琴辑考[J].艺术百家,2009(S1):167-173.

[4]王小龙.扬州清曲音乐稳态特征研究[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5]杨佳.扬琴中国化研究[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3年.

[6]王杰.广西文场扬琴音乐曲牌类型及来源研究[J].大众文艺,2016(06).

[7]秦枫,桂梅.贵州扬琴与黔剧声腔[J].民族艺术研究,1993(05):36-44.

猜你喜欢
扬琴
评述扬琴在中国的流变
浅谈当代扬琴艺术的发展概况
浅析中国扬琴乐器改革历程
浅析杨琴在戏曲伴奏中的作用
扬琴演奏基础教学法研究
古老的世界性乐器之花绽放于今日中国之大地
402型变音扬琴的音位排列特点及应用价值
浅谈中国平均律扬琴
我的扬琴学习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