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从神经衰弱开始

2021-02-22 03:14徐则臣
意林·作文素材 2021年1期
关键词:夕阳恐惧日记

徐则臣

往回数,让我觉得跟写作有点关系的事,应该是高二时的神经衰弱。

那时候心悸,一到下午四五点钟就莫名其妙地恐惧,看到夕阳就如履薄冰,神经绷过了头,失去了回复的弹性,就衰弱了。完全陷入了糟糕的精神状态中,没法跟同学合群。那种自绝于“人民”的孤独和恐惧长久地支配我,睡不着觉,整天胡思乱想,恍恍惚惚的,经常产生幻灭感,于是,写日记成了发泄孤独和恐惧的唯一方式。

從高二开始,一直到一九九七年真正开始写小说,我写了厚厚的一摞日记,大概就是在日记里把自己写开了。日记里乱七八糟,什么都记,想说什么说什么,怎么好说怎么说。后来回头看看,很多现在的表达,包括形式,在那些日记里都能找到差不多的原型。

高二时写过一个几千字的短篇,接着高三,压力大,情绪更加低落,看张爱玲、苏童解闷。好像又写了一个中篇、一个短篇,还给一家杂志寄去一个,当然是石沉大海,眼巴巴地盼了一些天,就老老实实去看书了。

我一直想当律师,高考的志愿一路都是法律,只在最后的一个栏目里填了“中文”,填得很随意,觉得若是落到了这个地步,学法律大概也没什么意思了。哪壶不开提哪壶,就这么一个“中文”,还是进来了,所有的“法律”都不要我。进了中文系我颇有点悲壮,整天往图书馆跑,看了一大堆小说,但到底想干什么,心里没数。小说也写,那更多是习惯,觉得应该写点东西而已。

正儿八经开始写小说是在大一的暑假,一九九七年七月。那个夏天,我读完了张炜的长篇小说《家族》,穿着大短裤从宿舍里跑出来,很想找个人谈谈。我想告诉他,我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了——我要当作家。

当时校园里安静得只有树上的蝉在叫,宿舍楼周围的荒草里飞出来很多小虫子。夕阳半落,西天上布满透明的彩霞,水泥地上升起看不见的热气,这个世界热烈但安宁。如果当时有人看见我,一定会发现我的脸和眼睛都是红的,跟晚霞没关系,我激动,非常激动。

当作家竟如此之好,他可以把你想说的都说出来,用一种更准确、更美好的方式。

刚开始读《家族》,我就发现我的很多想法和书里的很像,读到后来,越发觉得这本书简直是在替我说话。一个作家竟然可以重现一个陌生人,我感到前所未有地神奇。这个行当突然对我充满了不可抗拒的诱惑。为什么不当作家?

就这么简单,一九九七年夏天我有了明确的未来,此后的十二年里不曾中断和放弃。现在回头想那个黄昏,也许不乏矫情,但你若能理解一个心高气傲的年轻人像困兽一样失去方向地绕了一年的圈子,并且一直摆脱不掉梦想破灭的失重感,你就能理解他在获得一种深深地契合他的方向时的激动和真诚。

【素材运用】一个黄昏,一本书让“我”走出了青春期的迷惘,明确了未来人生的方向。青春期的我们渴望理解世界,却往往发现不被世界理解。从热血沸腾到神经衰弱,我们深深陷入孤独且无奈的网。写作让“我”的情绪得以宣泄,学着振作,重塑人格。在自己写作和看他人写作的路上,我们寻得方向,慢慢长大。

【速用名言】

1 .真实的创作灵感,只能来源于现实生活。——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 邓拓

2.笔乃心灵之舌。——西班牙小说家 塞万提斯

【适用话题】写作与成长;迷惘与方向;读书与共鸣;情绪表达

(特约教师 刘志新)

猜你喜欢
夕阳恐惧日记
这里的“夕阳”别样红
浪漫夕阳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夕阳的见面礼
恐惧更奇怪
恐惧
恐惧的对立面
为让夕阳更美好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