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是诺奖得主,还培养出诺奖得主的“学渣”逆袭记

2021-02-22 03:14
意林·作文素材 2021年1期
关键词:中微子超新星学渣

玥玥小编

“如果我说自己的大学毕业成绩排倒数第一,一定没人相信成绩如此糟糕的我还能当大学教授吧?”说这话的,正是日本的物理学家小柴昌俊,毕业于东京大学,是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东京大学的荣誉教授。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报道,小柴昌俊于2020年11月12日夜去世,享年94岁。小柴昌俊的一生颇富传奇性:他是一个考入东京大学物理系的学霸,但又是他那一届物理系学生中的倒数第一的学渣;他负责著名的神冈探测器,在退休前一个多月,这个探测器成为首次探测到超新星中微子的两个探测器之一,他也成为全球第一个捕获到超新星爆炸产生的中微子的科学家。2002年,他因为开拓了中微子天文学这一全新天文学领域,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雷蒙德·戴维斯等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不仅自己是诺奖得主,还培养出了获诺奖的学生!由户冢洋二与梶田隆章领导的利用超级神冈探测器证实大气中微子振荡现象的团队,证实了“太阳中微子振荡”现象。2015年,梶田隆章与阿瑟·麦克唐纳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户冢在2008年因大肠癌逝世而失去了分享诺奖的机会。然而,这样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却曾撰写了一本名为《我不是好学生》的自传。相信他这一生传奇的故事,会永远激励着每一个正在努力的你!

名人风范·与物理的相遇

在那里我拼命学习,一直住在研究室里,铺着被褥的长桌便是我的床。在1997年我被授予文化勋章的时候,南部老师不知怎么想起了我当年执着的样子,于是赠予我一幅画。画里一只黑猩猩说道:“我也曾梦想成为一名物理学家。”

——小柴昌俊《幽灵粒子:透视未知的宇宙》

如果说人生有起跑线的话,小柴一定是在负数。小柴昌俊于1926年9月19日出生于日本爱知县丰桥市。因为他的父亲是军人,他从小就确立了考取陆军幼年学校、投身军旅的人生目标。然而不幸的是,在他读中学一年级时,突然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右手残疾,梦想破灭。

然而,多亏了小柴中学的班主任金子英夫老师,给予了此时无助的他很大的力量:“如今金子老師已经离世多年,我却永远不会忘记他,正是他为我开启了物理学习的大门。”在小柴住院期间,金子老师送了他一套《物理学的进化》,“虽然我当时还无法完全理解书中的内容,但这套书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让我不禁感慨,原来世上还有一门这样的学问”。

后来,小柴考入了心仪的旧制第一高等学校,但由于家里不富裕,他不得不打工挣钱,经常要干三四份活。当时,有一位负责组织力学专题研讨会的物理老师对小柴的印象并不好,每当研讨会轮到小柴站在黑板前发言的时候,小柴总会以“我得了小儿麻痹,胳膊抬不起来”为借口逃课。在临近高考的某一天,小柴来学校澡堂洗澡。蒸腾的水汽中,他忽然听到有人在议论自己。“小柴君准备考哪个系?”“他物理不行,所以可能是印度哲学,反正不是物理……”说话的正是小柴的物理老师。这番话无疑触及了小柴的自尊心,于是在此后的一个月内他开始加倍努力学习:“当时要想报考东京大学的物理专业,成绩必须保持在年级前10%。经过一番刻苦努力,我终于考上了。”

素材片段示例·得失

得失之间,淡然处之。物理学家小柴昌俊小时的梦想是当军人或音乐家,但上中学时忽然得了小儿麻痹症,其后遗症造成右臂残疾,致使梦想破灭。然而,就在他住院期间,班主任送了他一本爱因斯坦的书,使他从此走上了物理研究的道路。严重的挫折使他失去很多,然而同时促使他在困境中开辟出创新的道路。

名人风范·大学里的垫底“学渣”

我想以自己为例来鼓励年轻人,只要认真地做某一件事,即使在校成绩不佳,最终也能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我们在上大学期间学习的知识大部分都需要理解和认知,可以说这是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大学毕业后,当我们进入研究生院或者步入现实社会时,自己提出问题并独自寻求解决办法的主动学习则成为主流,这也是人类的一种区别于被动认知的能力。也就是说,学校的成绩并不能左右人的一生。

——小柴昌俊《幽灵粒子:透视未知的宇宙》

←小柴昌俊的成绩单

1948年,小柴考上了东京大学的物理专业后,依旧像高中时那样打工凑学费与生活费,因此经常缺课。小柴直言:“听起来这貌似是一个正当的理由,为我大学时期糟糕的成绩找到了合理的借口。”小柴在他的《幽灵粒子》一书中,向读者展示了自己的成绩单:除了物理学实验一、二这两门课之外,没有一门优;连物理实验学——研究实验的学问,而不是做实验——都只是及格(“可”)。

临近大学毕业的时候,小柴依旧没有明确的人生规划,在找工作和做研究之间纠结不已,但最终,他选择继续深造:“由于当时很难找到工作,所以我向山内恭彦老师提出请求,希望他的研究室可以收留我。”在这期间,大学毕业成绩垫底的小柴还不小心让山内老师“丢了面子”。出于对学生的关心,山内老师询问小柴读研究生的学费是否有着落,是否想要奖学金。“当然了老师,如果能的话我当然想要。”小柴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等到下一周我们又在走廊相遇的时候,山内老师这样说道:‘小柴,你可真是让我丢面子呀。‘怎么了?我不解地问道。他回答说:‘我不了解你的学习成绩就开口为你申请奖学金,大家都笑话我呢。”结果自然与之前一样,小柴继续着一边上课一边打工赚钱的生活,而这些生活上的困难,从来没有成为小柴在物理研究上的障碍。

1953年,小柴昌俊在东京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申请到奖学金,来到罗彻斯特大学读博士。丰厚的奖学金为小柴昌俊专心做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另外,一事无成的紧迫感也驱动他专心治学。1955年,小柴昌俊获得博士学位,前后只用了两年。

素材片段示例·不以“分数”论英雄

接受的教育、获得的知识、经历的成长,从来不会以“分数”来展现。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小柴昌俊,在大学期间,一度被认为是“差生”:学习不好、没有奖学金,甚至毕业成绩单里,16门科目,只有一两门是优。这个一度让老师“丢面子”的差生,却在之后获得博士学位,甚至斩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正如他所说:“学校的成绩并不能左右人的一生。”“我想以自己为例来鼓励年轻人,只要认真地做某一件事,即使在校成绩不佳,最终也能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

名人风范·幸运的人,也是有所准备的人

总之,我们想尽各种办法以减少背景干扰,最终在1987 年1月成功地完成了对相关实验设备的改造,使其具有了能捕捉到相当清晰的太阳中微子信号的能力。完成改造工作的一個多月后,在大麦哲伦云内发生了一场超新星爆发。

——小柴昌俊《幽灵粒子:透视未知的宇宙》

←发生在大麦哲伦云内的超新星爆发

返回日本后的小柴将目光投向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中微子。宇宙中充满了中微子,但它与其他粒子几乎不发生反应,中微子非常难以观测到,被称为“幽灵粒子”。若能查明宇宙里中微子的真实面貌,就能极大丰富扩展人们对宇宙整体环境、星体的诞生和演化这一类信息。要捕捉“幽灵粒子”,必须要有高灵敏的探测器。为了构建一个这样的探测器,小柴来到了神冈的一个地下废弃砷(砒霜)矿井。有位美国科学家观其实验装置后曾私下说:像这样的废弃砒霜矿井,按美国环保标准,污染严重超标,是不许人进入的。而小柴竟在这样的环境下,坚持了20年。

但令人遗憾的是,在这20年间,他并没有如预期的那样探测到质子衰变事例。不过,“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小柴在经过长期努力中得到了一些“副产品”,1987年,神冈探测装置与美国、苏联的探测装置同时探测到了来自大麦哲伦星云的超新星爆发的中微子信号。这是一颗注定名垂青史的超新星,因为它是此前近400多年来距离地球最近的超新星,它与地球的距离仅17万光年。事实上,直到2020年,人类还没有发现比它更近的超新星。在这颗超新星被观测到之后,天文学家持续观测这颗超新星,并从理论上研究了它的辐射性质。这些研究表明,它爆炸前的质量大约为20个太阳,是典型的大质量恒星。小柴昌俊负责的神冈2探测器与其他两个探测器首次证明证实了“星星如何爆炸为超新星”的理论猜想,而小柴昌俊公布神冈的结果时,距离他退休的时间只剩下20天。

很多人评价说他获得诺奖有一部分幸运在,然后,回望他的一生,早在中学时期,他就已经与物理结下不解之缘。浩瀚宇宙,人很渺小,若非热爱,何以将17万光年前宇宙中的那一瞬变为永恒?

素材链接·唐孝威与诺奖擦肩而过

1978年1月,46岁的高能所科学家唐孝威带领一个中国科学家小组,到德国汉堡电子同步加速器中心参加丁肇中领导的Mark-J实验组的工作。而51岁的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当时也来到汉堡,参加了另一个实验组的工作。两人在汉堡认识以后,因对质子衰变实验都有浓厚兴趣,开始谈论实验方案。1979年9月,唐孝威回国,小柴昌俊也回到日本。此后,两人经过多次通信联系,建议中日两国合作建造大型水切仑柯夫探测装置,以探测质子衰变事例。据介绍,如果探测到粒子物理大统一理论所预言的质子衰变事例,将是粒子物理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成果;如果探测不到质子衰变,这个大型探测装置用于宇宙线研究,也会有许多“副产品”。

要寻找是否有质子衰变的稀有事例,探测装置必须放在地下。由于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岛国,缺少高山,而在中国西部,几千米的高山随处可见。因此,两人共同建议实验在中国进行,中方负责寻找山洞并建设深洞实验室,配备水电运行条件。唐孝威遂向中科院提出申请,但最终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能够进行下去。

于是,小柴昌俊在日本神冈开始独自进行实验。1987年,神冈探测装置与美国、苏联的探测装置同时探测到了来自大麦哲伦星云的超新星爆发的中微子信号。没有建造探测装置的中国,则错失了人类历史上首次记录到超新星爆发中微子的机会。“诺贝尔奖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中国人有好的物理思想,好的实验方案,好的高山深洞地理条件……”曾经是唐孝威助手的何景棠这样感叹。

素材片段示例·坚持的意义

从来到神冈的一个地下废弃砷(砒霜)矿井建立神冈探测器,到探测到了来自大麦哲伦星云的超新星爆发的中微子信号,小柴昌俊就是在这个被美国科学家认为“污染严重超标”的地方驻守了20年。“想尽各种办法以减少背景干扰,最终在1987年1月成功地完成了对相关实验设备的改造……完成改造工作的一个多月后,在大麦哲伦云内发生了一场超新星爆发。”小柴昌俊公布神冈的结果时,距离他退休的时间只剩下20天。有人说这是他最幸运的事,但是若非小柴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怎有这样令人震撼的结果?

猜你喜欢
中微子超新星学渣
超新星大爆炸之康坎
超新星大爆炸之·罗淑欣
超新星大爆炸之罗淑欣
从“学渣”逆袭成“网红”
“学霸”“学渣”有话说
第三类中微子振荡的发现
——2016年自然科学一等奖简介
发现中微子振荡从而证实中微子具有质量——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简介
我是学渣千秋叶工作室
我的第一颗超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