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甘蔗内生菌B9对不同甘蔗品种生长的影响

2021-02-22 07:31狄义宁李自超谢林艳刘鲁峰谷书杰马豪李富生何丽莲
热带作物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生理指标基因型农艺性状

狄义宁 李自超 谢林艳 刘鲁峰 谷书杰 马豪 李富生 何丽莲

摘  要:為探究甘蔗促生长菌株B9对不同基因型甘蔗品种的促生长效果,本研究采用6个不同基因型的甘蔗栽培种作为研究对象,以接种菌株与否分为处理组及对照组(CK),分别测定各甘蔗幼苗的株高、根长、鲜重、干重、株高、茎径、茎长等农艺性状以及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生理指标。通过综合生理指标及各方面农艺性状分析B9菌株对不同基因型甘蔗的促生长情况。由试验结果可知,在接种B9菌株后,不同甘蔗品种在株高、茎径、叶长、叶片数、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鲜重、干重等农艺性状均显著优于CK;同时处理组中各甘蔗品种叶绿素含量、植株光合指标、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谷氨酰胺合成酶(GS)及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较CK均明显提升,其中‘桂糖11在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Gs)、可溶性糖含量、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等方面促进效果较为显著;对‘粤糖93-159的谷氨酸合成酶活性促进效果最为显著;‘柳城09-182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根系活力等方面相比其余品种增幅最大;‘滇糖01-58中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促进效果最佳。可见,内生菌B9对不同基因型的甘蔗品种均存在一定促生长作用,但促生长效果因基因型不同而存在差异,研究证明了促生菌株B9的普适性,为甘蔗的选种问题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甘蔗;生理指标;内生菌;农艺性状;基因型;促生长

中图分类号:566.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A study was made on the growth-promoting effect of sugarcane growth-promoting strain B9 on different genotypes of sugarcane. In this experiment, six different genotypes of sugarcane were us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experiment was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s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agronomic characters, such as plant height, hypocotyl length, fresh weight, dry weight, plant height, stem diameter and stem length, as well as physiological indexes such as chlorophyll content, root activity, soluble sugar, soluble protein, etc. were assayed. Through comprehensive physiological indicators and various agronomic traits, the growth promotion of B9 on different sugarcane genotypes was analyzed. From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the agronomic characters such as plant height, stem diameter, leaf length, number of leaves, fresh dry weight of underground and above ground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after inoculating B9. At the same time, the physiological indexes, such as chlorophyll content, photosynthetic index, protein content, soluble sugar content, glutamine synthase (GS), glutamic acid synthase (GOGTA) activity and root activity of each variety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mong them, ‘Guitang 11 was found an obvious effect on promoting chlorophyll content, stomatal conductance (Gs), soluble sugar content, glutamine synthetase activity and other indicators, ‘Yuetang 93-159. was found the most significan effect on increasing glutamic acid synthase activity, ‘Liucheng 09-182 was found the most significan effect on increasing the content of soluble protein and root activity, and ‘Diantang 01-58 had the best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Pn) and transpiration rate (Tr) promotion effects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varieties. It could be seen that endophyte B9 had a certain growth promotion effect on sugarcane varieties of different genotypes, but the growth promotion effect was different due to different genotypes. This study would prove the universality of the growth promoting strain B9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selection of sugarcane production.

Keywords: sugarcane; physiological index; endophyte; agronomic trait; genotype; growth-promoting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21.01.021

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隶属于禾本科甘蔗属,是当今世界主要的糖料作物和潜在的能源作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台湾、广西、福建、四川、云南等地[1]。传统甘蔗种植方式严重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如何科学地提高甘蔗产量和品质是甘蔗研究者重要的研究课题。近年来,生物菌肥作为新型功能性环保型肥料,因其含大量的有益活菌物质,能在根区土壤繁殖形成有益生物优势菌群,调节根际营养环境,促进植物对营养的直接利用与吸收,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而植物内生菌又是提供有益微生物的来源之一,因此,积极开展植物内生菌的研究及挖掘其价值具有深远的意义。

对于内生菌(endophyte),最初的概念是1846年针对病原菌(pathogen)提出[2],随着研究的深入将其定义为对寄生于植物组织中而不引发植物病害的一类微生物的统称。内生菌主要寄生于植物细胞内或细胞间隙[3],在与植物体共生的特殊环境中,一方面植物体为其提供生长必需的能量和营养;另一方面,内生菌又可通过自身的代谢产物或借助于信号传导作用对植物体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内生菌产生的代谢物常包含一些促生长、抗菌的活性物质,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植物抗逆境、抗胁迫和抗病害的能力[4]。对于甘蔗内生菌的研究始于1961年,在Dobereiner[5]证明了甘蔗根部固氮菌拜叶林克氏菌属(Beijerinckia)与甘蔗生长之间的关系后,中外学者便开始了大量的研究,期间从甘蔗根际和根中筛选分离出大量内生菌。我国王丽等[6]从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甘蔗品种‘拔地拉茎部分离得到6个类群16个属共20株内生菌,其中优势细菌种属类群与国外研究不同,可见甘蔗内部内生菌的多样性与地域差异性。我国对于甘蔗内生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广东(广州)、广西与云南,李静等[7]在广州分离到4株甘蔗内生菌,通过回接甘蔗无菌组培苗,发现其具有显著的促生长作用。韦莉萍等[8]同样在广州将内生固氮菌株A01分别接种到6个不同基因型甘蔗品种后发现,菌株不同程度地对甘蔗苗株的固氮酶、硝酸还原酶活性与氮含量有促进作用;魏春燕[9]曾在广西栽培种‘新台糖22号根内分离到克雷伯氏(Klebsiella)菌DX120E,接种固氮菌DX120E可以显著提高甘蔗植株体内的硝酸还原酶(NR)、内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增加硝态氮含量等一系列促生长因素。狄义宁等[10-11]从云南农业大学甘蔗资源圃中分离的甘蔗内生菌B9具有固氮、溶磷等功能,从而促进甘蔗生长,并发现B9菌液浓度为1.0× 106 CFU/mL时对甘蔗的促生长效果最佳。

在甘蔗生产中,甘蔗株高、茎径、茎长是决定甘蔗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12]。为增加甘蔗经济效益,提高产量是生产结构的重要一环,一般认为,甘蔗主茎叶片数越多,甘蔗+1叶越长,甘蔗的叶面积指数越高,光合面积就越大,其达到高产的潜力也就更大。通过前人研究发现,内生有益菌具有分泌生长素(IAA)、赤霉素(GA)等植物激素的能力,这些激素直接作用于甘蔗并促进甘蔗的生长,主要表现于增加甘蔗株高、茎径、茎长、主茎叶片数及根长等[13-14]。内生菌也促进与甘蔗生长有关的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如提高根系活力,植物根系活力是影响植物吸收水分和土壤矿质元素能力的重要因素,是反映植物抗逆性的一个重要指标[15]。除调控地下部分外,内生菌也可促进光合作用。在植物光合反应发生过程中,叶绿素含量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16],而一定程度内较高的叶绿素含量能间接提高植物光合效率以积累干物质,从而提高产量达到更高的经济价值。此外,内生菌还可调节一系列酶进行植株整体的生长调节,例如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等,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17];还能促进植物分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渗透调节物质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减少逆境胁迫对植物的损伤以及生长的影响。虽然内生菌有诸多优点,但内生菌对宿主的促生长作用往往受制于环境因素及宿主基因型[18-19]。这导致同一种内生菌因为环境不同而导致促生长效果不明显、生物学活性下降等现象[9],所以针对当地菌株的研究利用及开发显得尤为关键。目前国内对于甘蔗内生菌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生物学特性及鉴定方面,针对内生菌对云南省不同基因型作物品种的促生长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采用1株实验室前期从云南当地甘蔗栽培种中分离得到的内生菌株B9为试验菌株,通过分析6个云南主栽甘蔗品种接种内生菌B9后的生理生化指标及农艺性状的变化,选出接种B9后具有较好促生长作用的甘蔗品种,对今后甘蔗品种的筛选及提高甘蔗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也为内生菌B9在甘蔗生产中得到充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甘蔗品种  ‘新台糖22‘滇糖11- 728‘粤糖93-159‘桂糖11‘滇糖01-58‘柳城09-182,共6个甘蔗品种,由云南农业大学甘蔗资源圃提供。

1.1.2  供试菌剂  云南农业大学甘蔗研究所提供甘蔗内生菌B9。促生长菌株B9是从云南选育品种‘云蔗99-91根内部分离得到的内生有益菌,通过传统方法与16S rRNA 等看家基因片段测序对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经鉴定B9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研究發现菌株B9具有产生生长素、赤霉素等植物激素和嗜铁素的能力,并具有固氮、溶磷、解钾等生物学特性[10],能提高甘蔗对水分和土壤中矿物质元素的吸收能力,同时经过试验验证,菌株B9能有效定殖于甘蔗根、茎、叶中,并对根部有更强的偏好性,是作为研究促进甘蔗生长机制的理想菌株。

1.2  方法

1.2.1  蔗茎浸种、催芽、盆栽与菌株接种  (1)蔗茎的浸种与催芽处理。选择生长良好、无病害的蔗茎,根据蔗芽位置选取同位芽并用手锯切割成单芽茎段,用2%石灰水浸泡24 h进行表面消毒后洗净,成排放入催芽盘进行浸种催芽。设置处理组和对照组(CK)。处理组用浓度为1.0× 106 CFU/mL[11]的B9菌液进行浸种催芽;用同等体积的无菌清水浸种催芽作为对照组,每组设置重复数大于9。

(2)甘蔗盆栽与菌株接种。甘蔗幼苗移栽:甘蔗浸种催芽结束后将甘蔗苗移入育苗盆(30 cm×28 cm)中进行盆栽培养,每盆基质总质量为5 kg(基质为云南农业大学甘蔗资源圃按红土∶草木炭=1∶1比例进行混合),每盆栽3棵甘蔗种苗。待蔗苗顺利出芽,新芽长至距盆栽土壤10 cm左右,采用灌根法接种菌株。

菌株处理:将B9菌株在LB培养基(胰蛋白胨10 g/L,NaCl 5g/L,酵母浸出粉5 g/L,pH 6~8)37 ℃下培养3 d后,12 000 r/min离心8 min后得到去培养基菌体,采用无菌水重悬,将悬浮液浓度调至108 CFU/mL,置于4 ℃冰箱备用。

菌株接种:每20 d进行灌根接种1次(每次接种量为1 L,保证菌株浓度为1.0×106 CFU/g),对照组采用同体积的清水浇施替代。每个处理设9次重复,管理措施与常规甘蔗栽培一致。60 d后,观察甘蔗苗长势,测量甘蔗的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测定生理指标的取材部位为+1 叶,+1叶为甘蔗顶端第1片完全展开的叶片)。

1.2.2  甘蔗农艺性状的测定  (1)甘蔗鲜重、干重的测定。将甘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清洗并用吸水纸擦拭苗株表面,去除表面土粒及多余水分,用剪刀将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分离,采用电子天秤称量各部分,记录鲜重;干重则采用烘干法测定,在105 ℃下杀青,65 ℃下烘干24 h,待苗株无明显水分,用电子天平称量,记录苗株干重。

(2)株高、茎粗、主茎叶片数、茎长、+1叶叶片长的测量。采用钢卷尺测量甘蔗苗株,最高可见肥厚带与地面的距离为植株株高;拉伸+1叶,测量叶枕到叶片顶端的距离为+1叶叶长;从地面到最上部1片展开叶片的基部叶枕距离为茎长;茎粗采用游标卡尺直接测量。

1.2.3  生理指标的测定  叶绿素含量:采用叶绿素试剂盒测定。

光合指标: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Li-COR,美国)测定处理组与对照组主要光合指标,包括净光合速率(Pn)、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

根系活力:参照朱秀云等[20]的方法,采用TTC法测定。

谷氨酰胺合成酶活力:参照王小纯等[21]的方法测定;谷氨酸合成酶活力:参照郑朝峰[22]的方法测定。

可溶性蛋白含量:参照蔡庆生[23]的方法,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

可溶性糖含量:采用可溶性糖试剂盒测定。

生理指标测定所采用的试剂盒均购于南京建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苏州科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  数据处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统计试验数据,采用SPSS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进行数据分析,利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接种内生菌B9对不同基因型甘蔗催芽的影响

在甘蔗生产的早期,若提高萌芽数量,以及萌芽生长速度,则能有效提高甘蔗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甘蔗的生产,对甘蔗的质量和产量有很大的应用价值[24]。同时,生长旺盛的幼苗能增强其抗逆性,保证了成活率,节约了生产成本。在接种B9后,对不同基因型甘蔗的芽长及种根长度均有促进作用,但各有差异,其中以‘滇糖11-728表现效果最佳。在接种B9后,除‘滇糖01-58外,‘柳城09-182种根长度与CK差异显著,其余品种种根长度与CK差异极显著;除‘柳城09-182外,其余品种芽长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表1)。

2.2  接种内生菌B9对不同基因型甘蔗农艺性状的影响

接种内生菌B9后,不同基因型甘蔗的地下/地上部分的鲜干重与CK相比均有明显的增加,但各品种表现不一,其中对甘蔗品种‘滇糖11-728的地下部分鲜重促进效果最佳,处理比CK增加95.51%;对‘粤糖93-159的促进效果较差,处理比CK增加29.84%。对‘滇糖11-728的地上部分鲜重促进效果最佳,处理比CK增加90.39%;对‘新台糖-22的促进效果较差,处理比CK增加38.25%。地下部分干重中对‘滇糖11-728较CK增幅最高,增加76.42%,对‘粤糖93-159较CK的增幅较低,增加41.75%。地上部分干重中,对‘滇糖11-728增幅最大,增加68.04%,对‘新台糖-22较CK的增幅相对较低,达31.22%(表2)。

接种内生菌B9后,对不同基因型甘蔗的农艺性状均有明显的促进效果,其中对‘滇糖11-728的促进效果最佳,株高较CK增126.7%,茎粗较CK增52.59%,+1叶长较CK增107.2%,茎长较CK增67.95%,叶片数增加2片;其次对‘粤糖93-159和‘柳城09-182的促进效果较好;‘桂糖11‘滇糖01-58和‘新台糖-22的促进效果差异不明显(表3)。

接种B9菌后,不同品种甘蔗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4个指标表现各有差异。从净光合速率角度观察,各个处理组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增加幅度较大的为‘滇蔗01-58,施加B9菌株后净光合速率增加了78.13%,极显著高于对照。其余增加范围均在14.4%~24.4%之间。从气孔导度对比中也发现,各品种处理组均大于对照组,其中‘滇蔗01-58增长幅度较为明显,其次为‘柳城09-182‘粤糖93-159,‘桂糖11极显著优于对照组;对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柳城09-182在外源施加菌株后有明显的增幅,处理組较对照组增加了105.17.%,其次为品种‘滇糖01-58‘新台糖22‘粤糖93-159。蒸腾速率中,‘滇蔗01-58处理组测定值最大,达到(4.79± 0.21)mmol/(m2·s),其余品种均优于对照组,同时发现B9菌对‘滇蔗01-58较为敏感,上述指标中,处理组与对照组差异较大(表4)。

2.3  接种内生菌B9对不同基因型甘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接种内生菌B9后,不同基因型甘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较CK均有明显增加,但各品种间表现存在差异,其中接种B9对‘桂糖-11总叶绿素含量促进效果最佳,对‘滇糖01-58促进效果不明显。接种B9后不同基因型甘蔗总叶绿素含量同CK相比增幅排序为:‘桂糖-11>‘新台糖-22>‘滇糖11-728>‘粤糖93-159>‘柳城03-18>‘滇糖01-58(图1)。故说明接种内生菌B9 能有效提高甘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进而增强光合作用,促进甘蔗生长。

2.4  接种内生菌B9对不同基因型甘蔗根系活力的影响

接种内生菌B9后,不同基因型甘蔗的根系活力较CK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不同品种反应不一,其中对‘柳城09-182根系活力的促进效果最佳,表现为极显著。接种B9后不同基因型甘蔗根系活力同CK相比增幅排序为:‘柳城09-182>‘滇糖01-58>‘滇糖11-728>‘桂糖-11>‘粤糖93-159>‘新台糖-22(图2)。说明内生菌B9可能是通过提高甘蔗的根系活力, 进而促进甘蔗对所需营养物质的吸收,促进甘蔗的生长,提高甘蔗的抗逆能力。

2.5  接种内生菌B9对不同基因型甘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接种内生菌B9后,不同基因型甘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较CK均有提高,接种B9对不同基因型甘蔗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同CK相比增幅排序为:‘柳城09-182>‘桂糖-11>‘滇糖01- 58>‘滇糖11-728>‘新台糖-22>‘粤糖93-159,其中接种B9对‘柳城09-182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促进效果最佳,对‘粤糖93-159促进效果不明显(图3)。研究结果表明,接种B9后不同基因型甘蔗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CK,接种B9对不同基因型甘蔗葉片可溶性糖含量同CK相比增幅排序为:‘桂糖-11>‘滇糖11-728>‘粤糖93-159>‘滇糖01-58>‘柳城09-182>‘新台糖-22,其中接种B9对‘桂糖-11可溶性糖含量的促进效果最佳,对‘新台糖-22促进效果不明显(图4)。故甘蔗内生菌B9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甘蔗的抗逆能力。

2.6  接种内生菌B9对不同基因型甘蔗叶片中GS和GOGAT活性的影响

Kusano等[25]和Miflin等[26]证实,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植物的氮同化和氨代谢。由图5、图6可看出,在接种内生菌B9后,不同基因型甘蔗叶片中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成酶活力较CK均有上升趋势,但因甘蔗品种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效果,接种B9对不同基因型甘蔗叶片谷氨酸合成酶活力同CK相比增幅排序为:‘粤糖93-159>‘滇糖01-58>‘滇糖11-728>‘新台糖22>‘桂糖-11>‘柳城09-182,其中接种B9对‘粤糖93-159谷氨酸合成酶活力提升效果最佳。接种B9对不同基因型甘蔗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力同CK相比增幅排序为:‘桂糖-11> ‘滇糖11-728>‘滇糖01-58>‘粤糖93-159>‘新台糖-22>‘柳城09-182,其中接种B9对‘桂糖-11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活力提升效果最佳,对‘柳城09-182叶片的谷氨酰胺合成酶及谷氨酸合成酶活力虽有一定的提升效果,但差异不显著。故可猜测接种B9能促进甘蔗的氮素代谢,促进甘蔗生长,从而间接影响甘蔗产量。

3  讨论

3.1  内生菌对宿主植物的促生机制

植物内生菌大多从植物的各器官中分离得到,在与宿主植物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与之形成了互惠共生的关系,宿主为内生菌提供充足的营养和适合的生长环境,内生菌可增强宿主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促进其生长[27]。其功能类似于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及提高植物抗逆性的作用[28-29]。其促进机制主要有以下两方面:(1)直接促进。活化土壤养分,即通过固氮、溶鳞、解钾及铁螯合等作用,提高土壤中植物可利用的N、P、K及Fe等元素[11];分泌促生长物质,如IAA、GA以及CTK等植物激素,直接促进植物生长[30];改变植物根系周围的土壤环境来缓解非生物压力,如分泌胞外多糖来改变土壤结构和土壤空隙,提高植物根系对环境的适应性,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31]。(2)间接促进。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调节植物体酶的浓度和活性[32];与病原菌竞争营养和空间来抑制病菌,提高植物抗病能力,如水稻内生放线菌OsiLf-2分泌铁载体抑制稻瘟病菌[33],或直接产生拮抗物质,提高植物抗虫、抗病能力[34];通过分泌可溶性糖等活性物质调整宿主植物的渗透压,提高植物抗逆性,间接促进植物生长[35]。

3.2  B9菌株对不同基因型甘蔗品种的影响

研究发现接种B9菌株后表型发生明显变化,并且6个供试甘蔗品种间存在性状差异。这可能与B9产生生长激素IAA有关,IAA能促进植物组织生长,促进器官和组织分化等[36],同时也促进甘蔗的根系发育、从而促进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在甘蔗生长周期中,氮、磷、钾对甘蔗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是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决定因素[37]。其中,氮素是甘蔗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主要营养元素,在叶片中的积累分配率最多,适当的氮素可促进叶片中的叶绿素合成和延缓叶绿素的降解[38],在接种B9后,不同甘蔗品种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较CK均有明显上升,可增大其光合效率,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成酶活力较CK均有上升趋势,这可以为甘蔗提供更多可利用氮素,促进有机物的积累。本研究中,不同甘蔗品种在接种B9后其根长、茎径、茎长均明显优于CK,但这种促进作用因甘蔗基因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39],推测B9菌株具有产生有机酸的能力,土壤中可供甘蔗直接利用的磷钾增多,促进了甘蔗生长,磷能促进甘蔗幼苗的生长、根系的发育、分蘖和节间的伸长,对促进甘蔗干物质及植株体内氮、钾素的积累有重要作用,而钾在甘蔗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中也同样起重要作用,能促进植株机械组织的发育,使抗逆性增强,并能协调氮素,促进甘蔗生长,增加产量[40],也能促进甘蔗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合成[41]从而调整甘蔗的渗透压,增强其抗逆性。一系列研究也发现,氮、磷、钾元素是甘蔗与固氮内生菌联合固氮系统形成的重要调控因素,对促进甘蔗中调控氮代谢的酶有重要作用[42],同时内生菌能提高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等植物氮代谢关键酶的活性来促进甘蔗的氮代谢,通过影响氮代谢促进甘蔗生长发育[43]。

本研究选择甘蔗催芽时期以及幼苗时期对甘蔗进行生理指标及农艺性状的测定,从单个生理指标来看,每个品种均具有不同表现,但研究发现B9菌株处理后,催芽时期和幼苗时期的处理组均比不接菌对照组有着很大的生长优势。云南由于气候差异大,坡地多,导致各地区甘蔗品种间存在差异[44]。故本研究通过对云南省主栽品种进行研究,检测接种B9对不同基因型甘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内生菌B9对不同基因型的甘蔗品种均存在一定促生长作用,接种B9后‘新台糖22‘滇糖11-728‘粤糖93-159‘桂糖11‘滇糖01-58‘柳城09-1826个不同基因型的供试甘蔗品种的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表现均优于CK,但各甘蔗品种则因基因型差异表现出不同效果。本研究对种植品种的选择及增加甘蔗经济效益有重要作用,同时扩大了菌株的广谱实用性以及验证了菌株的促生长能力,也为甘蔗内生菌B9在生产上得到充分运用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班权伦. 甘蔗种植现状和发展对策浅议[J]. 南方农业, 2016, 10(15): 29-30.

刘淑芬, 韩宝坤. 植物内生菌研究综述[J]. 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 17(2): 15-20.

Ryan R P, Germaine K, Franks A, et al. Bacterial endophytes: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applications[J]. 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 2008, 278(1): 1-9.

康慧颖, 王  伟, 刘佳莉, 等. 两株具促生作用的苜蓿内生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J]. 微生物学通报, 2015, 42(2): 280-288.

Dobereiner J. Nitrogen-fixing bacteria of the genus Beijerinckia Derx in the rhizosphere of sugar cane[J]. Plant Soil, 2015(3): 211-216.

王  麗, 张剑亮, 王继华, 等. 甘蔗茎部内生细菌的分离及分子鉴定[J]. 热带作物学报, 2013, 34(11): 2227- 2232.

李  静, 周国辉. 4株甘蔗内生细菌分离鉴定及其对甘蔗脱毒组培苗的促生作用[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382.

韦莉萍, 吴凯朝, 邢永秀, 等. 接种内生固氮菌A01(Pantoea agglomeras)对甘蔗伸长期固氮生理特性的影响[J]. 南方农业学报, 2016, 47(1): 18-23.

魏春燕. 内生固氮菌DX120E与甘蔗互作的生理和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D]. 南宁: 广西大学, 2016.

狄义宁, 刘鲁峰, 胡一凡, 等. 甘蔗内生菌B9的鉴定及其促生长机制和定殖能力的研究[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9(3): 186-193.

刘鲁峰, 狄义宁, 何丽莲, 等. 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9促生长效果及产吲哚乙酸(IAA)能力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0, 35(2): 227?234, 275.

谭秦亮, 朱鹏锦, 程  琴, 等. 不同甘蔗品种(系)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品质比较[J]. 作物杂志, 2019(3): 49-54.

Nita Patil, Milind Gajbhiye, Sangeeta Ahiwale, et al. Optimization of indole 3-acetic acid (IAA) production by Acetobacter diazotrophicus Ll isolated from sugarcan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1, 2(1): 295-302.

李海碧. 甘蔗根际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甘蔗的促生作用[D]. 南宁: 广西大学, 2017.

李鸿伟. 水稻覆草旱种的根系活力研究[J]. 现代农业, 2019(11): 45.

张守仁.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意义及讨论[J]. 植物学通报, 1999, 16(4): 444-448.

余佳玲, 朱兆坤, 张振华, 等. 不同供氮条件下谷氨酰胺合成酶与谷氨酸合成酶对油菜氮素再利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4(6): 81-85.

姚领爱, 胡之璧, 王莉莉, 等.植物内生菌与宿主关系研究进展[J].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7): 1750-1754.

Bulgari D, Casati P, Quaglino F, et al. Endophytic bacterial community of grapevine leaves influenced by sampling date and phytoplasma infection process[J]. BMC Microbiology, 2014, 14(1): 198.

朱秀云, 梁  梦, 马  玉.根系活力的测定(TTC法)实验综述报告[J]. 广东化工, 2020, 47(6): 211-212.

王小纯, 张浩然, 韦一昊, 等. 玉米不同组织器官谷氨酰胺合成酶同工酶表达差异及聚合方式[J]. 作物学报, 2017, 43(9): 1410-1414.

郑朝峰. 植物的谷氨酸合成酶[J].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6(3): 5-12.

蔡庆生. 植物生理学实验[M].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3: 210.

罗亚伟, 覃振强, 梁  阗, 等. 不同种茎处理对甘蔗萌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 热带作物学报, 2019, 40(3): 455-459.

Kusano M, Tabuchi M, Fukushima A, et al. Metabolomics data reveal a crucial role of cytosolic glutamine synthetase 1; 1 in coordinating metabolic balance in rice[J]. Plant Journal, 2011, 66(3): 456-466.

Miflin B J, Habash D Z. The role of glutamine synthetase and glutamate dehydrogenase in nitrogen assimilation and possibilities for improvement in the nitrogen utilization of crops[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2002, 53(370): 979-987.

何  珊, 田志宏. 植物內生细菌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学通报, 2020, 26(4): 20-23.

Prieto P, Schilirò E, Maldonado-González M M, et al. Root hairs play a key role in the endophytic colonization of olive roots by Pseudomonas spp. with biocontrol activity[J]. Microbial Ecology, 2011, 62(2): 435-445.

Khan Muhammad Aaqil, Asaf Sajjad, Khan Abdul Latif, et al. Plant growth-promoting endophytic bacteria augment growth and salinity tolerance in rice plants[J]. Plant Biology, 2020, 22(10): 1-13.

Shabanamol S, Divya K, George K T, et al. Characterization and in planta nitrogen fixation of plant growth promoting endophytic diazotrophic Lysinibacillus sphaericus isolated from rice (Oryza sativa)[J]. Physiological and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 2018, 102: 46-54.

姚领爱, 胡之璧, 王莉莉, 等. 植物内生菌与宿主关系研究进展[J].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7): 1750-1754.

丁绍武, 张  鹏, 刘梦铭. 植物内生菌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11): 132-134.

曾夏冬. 水稻内生放线菌OsiLf-2的分离、鉴定及其抗稻瘟病研究[D]. 长沙: 湖南大学, 2016.

Constantin Maria E, de Lamo Francisco J, Vlieger Babette V, et al. Endophyte-mediated resistance in tomato to Fusarium oxysporum is independent of ET, JA, and SA[J].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19(10): 979.

Ullah Abid, Nisar Mohammad, Ali Hazrat, et al. Drought tolerance improvement in plants: An endophytic bacterial approach[J].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19, 103(18): 7385-7397.

朱振华. 施用吲哚乙酸对不同玉米品种幼苗镉吸收和生理生化的影响[D]. 昆明: 昆明理工大学, 2018.

韦剑锋, 韦冬萍, 韦巧云, 等. 氮磷钾施用量对甘蔗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9, 47(15): 161-162, 171.

袁  丹. 不同施氮水平对不同甘蔗品种叶绿体结构和GS表达的影响[D]. 南宁: 广西大学, 2017.

林阿典, 陈雪雯, 黄  莹, 等. 甘蔗磷营养研究进展[J]. 甘蔗糖业, 2018(6): 51-56.

谢金兰, 李长宁, 李毅杰, 等. 钾肥施用量对甘蔗产量、糖分积累及其抗逆性的效应研究[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9(2): 133-138.

汤雪莲. 新植蔗不同水钾配比互作效应研究[D]. 南宁: 广西大学, 2011.

黄晓财, 胡浩南, 李欣欣, 等. 氮、磷、钾胁迫对甘蔗生长及固氮酶活性的影响[J]. 甘蔗糖业, 2019(3): 23-29.

欧阳雪庆, 罗  霆, 杨丽涛, 等. 甘蔗内生固氮菌液浸种对甘蔗生长前期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 广西农业科学, 2010, 41(5): 416-418.

郭家文, 张跃彬, 余凌翔, 等. 云南蔗区气候资源的分布特征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28(4): 1798-1802.

责任编辑:谢龙莲

猜你喜欢
生理指标基因型农艺性状
成熟度和生长调节剂对不同基因型观赏向日葵种子休眠期的影响
浅谈分枝法在解决遗传学题目中的应用
烯效唑对小麦种子成苗的影响
不同香樟品系嫁接苗的生理指标测定
智能穿戴设备监测数据的分析及研究
从一道高考题看自交与自由交配的相关计算
从农艺性状及化学成分测定分析远志药材商品品规和良种选育的合理性
基因型、表现型种类数的快速求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