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山》中女性自我意识的演进探析

2021-02-23 01:13尹晓琳温格格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女性意识演变

尹晓琳 温格格

摘 要:21世纪以来,日新月异的都市文化风景成为众多当代作家小说叙述的话語中心。在私人化叙事,个体生命经验的叙事方式备受追捧之时,山西当代文坛执着于乡村书写的葛水平成为一处独特的风景。她用一支笔,为时下乡村女性代言,为她们悲凉的命运哀叹,为她们的坚韧感动,在葛水平的一系列乡村小说中,《喊山》中的红霞所经历的从“失语”到“言说”,体现了底层女性对生命之力的追求与女性自我意识的发现。

关键词:《喊山》 女性意识 演变

伴随着女性写作的繁荣,私人经验的叙述以及城市化新女性的书写,这一时期,大器晚成的山西女作家葛水平的乡村写作成为文坛异样的风景。她自觉地远离都市,为乡村女性谱写赞歌。她笔下的女性,坚强且善良,她们经受生活的种种磨难与打击,发出对生命的呼喊,她们有着坚硬又柔软的心灵,散发着人性的魅力,神性的光辉。《喊山》的故事发生在太行山的一褶,讲述了一位被拐卖到大山深处的女性逐步寻回自我的故事。小说的女主人公红霞在男权夫权的重压之下,隐忍沉默,变成了哑巴;她又在在乡民质朴的关怀中,获得解脱,开始说话。本文通过对红霞精神世界的关注与剖析,可以发现其从“失语”到“言说”这一经历背后的悲剧性因素及其生命之力的坚韧。

一、女性自我意识的缺失

几千年来,在传统男权文化的藩篱下,女性的自主意识几乎消失殆尽。女性的屈从,不仅仅是因为在社会和经济地位方面处于弱势地位,而是不自觉地对男权文化有着微妙的认同,她们的“女性意识”自主地服务于男权社会。正如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所写:“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这句话正是对《喊山》的女主人公命运沉浮的最好诠释。从懵懂天真的小女孩到盗墓贼的妻子,红霞的人生充满着无法言说的伤痛。

小说主人公红霞最开始是以哑巴的身份出场,直到她的丈夫腊宏去世之前,她都处于一种“失语”状态。在这里,“失语”不仅仅是指话语的言说方式,而是没有基本的人权,她的话语权利被剥离,自我意识被禁锢。哑巴跟随丈夫腊宏从四川辗转到山西太行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岸山坪,并从此定居下来。初来乍到,腊宏就指着老婆告诉岸山坪的人说:“哑巴。你们不要逗她,她有羊角风病,疯起来咬人。”这时,小说向我们呈现的哑巴是通过其丈夫的描述来传达的,至于哑巴是先天还是后天因素的造成,是否真有羊角风病,我们都不得而知。但是,随着故事情节的一步步发展,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哑巴不是天生的哑巴,哑巴的失声承载着命运的残酷和男权的压迫。哑巴在小说中一出场,她的形象是岁月静好的。虽然哑巴走了远路,攀了高山,从四川到了山西,但是,脸蛋白净,衣服平展,看不出旅途的尘迹。“岸山坪的人们想,这个哑巴看上去干净利索的,要不是有病,要不是哑巴,她肯定不嫁给腊宏这样的人。”而腊宏是什么模样呢?干巴精瘦,瓦刀脸,人才不行。时间久了,这里的人还了解到,腊宏为人懒散,腿脚也不勤快。在靠地吃饭的大山沟里,勤劳是可以解决温饱的。然而,腊宏家却常常顾不住嘴,每逢节日,腊宏外出乞讨。哑巴出门的时候很少,要出门也是自己家门口门墩上坐着,“两年下来,靠门墩的墙被磨得亮汪汪的”。哑巴的人身自由、精神自由被禁锢在石板屋内。腊宏还常常打老婆,打得凶狠,边打边叫:“你敢从嘴里蹦一个字出来,老子就要你的命!”村里人若是出言相劝,腊宏一下就黑了脸:“谁敢来管我们家的事情?我们家的事情谁敢来管?”从腊宏动辄打骂和语言的攻击威胁中可以看出,他把哑巴当作自己的所有物,而非独立的人。在这种极端化的男女两性地位的差距下,哑巴的生命意识、性别意识被无情剥夺。

因此,这一阶段,哑巴的女性自我意识始终处于缺失状态。“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它包括人对自己存在的意识和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腊宏生前不许哑巴与村民交往,腊宏死后,余威犹在。哑巴在浑浑噩噩中度日,她的自我意识在腊宏的毒打下早已消失殆尽,甚至对自己的外貌都没有清晰的概念:“好久了不知道自己长了个啥样,好久了自己长个啥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挨了上顿打,想着下顿打,眼睛盯着个地方就不敢到处看……”

从小说后半部分可以得知,哑巴最开始不是哑巴,她叫红霞。她在小时候被拐子拿糕团子诱惑,卖给了腊宏,腊宏比红霞年长二十岁,并有一女,名大。某天晚上,红霞不小心偷听腊宏母亲与腊宏的对话才得知,腊宏的老婆是被他打死的,在内心极度震惊之余,不小心触碰到墙角的东西被发现,从而遭到腊宏的毒打。“腊宏说:‘龟儿子,你听见什么了?红霞说:‘听见你娘说你打死人了,打死了大的娘。腊宏说:‘你再说一遍!红霞说:‘你打死人了,你打死人了!腊宏拿一把老虎钳,撬开她的嘴,拔掉了红霞的两颗牙。腊宏说:‘你还敢叫?我问你听见什么了?红霞满嘴血沫子说不出话来。”时间久了,常年的寡言少语,以及在腊宏时不时的打骂威胁中,红霞就变成了哑巴。红霞从女孩儿到女人的过程,为腊宏残暴的夫权所压制,年纪尚小之时被迫成为他的老婆,并为他生儿育女。红霞的女性气质不是天生的,而是环境造就的。在红霞的一方天地,殴打是家常便饭,即使腊宏临死之际也歇斯底里地对哑巴进行生的威胁。腊宏被炸没了两条腿,被韩冲背回屋子后,拿着手里的斧头就照着哑巴砍了过去,嘴里还叫着:“龟儿子你敢!”直至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害怕杀人的秘密被泄露,以暴力压制,不许哑巴发声。所以,即使腊宏死后的一段时间内,她的内心仍然惊恐不安,“觉得腊宏是死了,又觉得腊宏还活着,惊惊地四下里看了一遍,她的思维在清明和混沌中半醒半梦着”。哑巴的天空布满腊宏织就的乌云,无尽的折磨使她恐惧、沉默。

二、女性自我意识的萌芽

随着父系制对母系制的取代,宗法家族制在中国渐渐形成并成为社会的根基。世纪转型之初,在太行山的一褶,虽时代变迁,但是传统的宗法制观念仍然留存。韩冲误炸了腊宏,山里人不报案,选择私下找中间人解决的处事方式。过去是找长辈说和,如今是村干部出面。山里人讲究实际,“人都死了,还是以赔为重”。人死如灯灭,活着的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个人情大于法理的大山沟里,哑巴作为受害者家属,接受与村干部的沟通。在与村民的交流和来往中,“哑巴”逐渐变回了“红霞”。红霞对自己的存在有了感知,同时能够从自己的角度洞悉外部世界,红霞曾经丢失的自我被逐渐找回。

刚得知腊宏死亡时,红霞“打了个机灵”。那个折磨她数年之久的男人就此消失了,她难以置信又满心荒芜,长久的压迫令她无法细想也不知从何处想。习惯了失语状态,也不懂如何为自己争取利益。所以,当村干部王胖孩语带威胁让她不要去报案时,她惊讶却也无法反驳,她明白自己的境遇,但无力改变。直到王胖孩让韩冲赔钱时,红霞在纸上歪歪扭扭地重复写着“不要”。这是她第一次坚定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她知道韩冲热心善良,是他给她们房子住,在腊宏打她时拉劝,给她们送粉浆饼。在腊宏强权之下的红霞是无声的,而今的红霞会哭会笑会表露内心的想法了。红霞的笑,是对外界的回应方式,是对失语的挣脱,是自由的象征。韩冲给红霞送米面,红霞拉过孩子站在墙角看着韩冲笑,这是对韩冲善意的感激。帮韩冲磨粉时,尝到粉浆的味道发笑,是内心的愉悦。韩冲教她做饼子时她的泪水不是因为腊宏的死,而是没有人对她这么好。红霞的精神世界不再浑浑噩噩,她开始主动接纳靠近岸山坪的一切,会走近村民听他们说话,做粉浆饼感谢琴花。红霞的自我意识悄然萌芽。

三、女性自我意识的成长

葛水平说:“乡村女性的命运,是面对无限寂静,而被定型的。她们过日子最坚实的那部分,感染了我,而最最感染我的总是那些躬下身卖力地吆五喝六的女人们, 在克服男人的同时也克服了自己……”哑巴红霞人性的光辉正在于此,面对苦难,她顽强如石。“生命意识是女性对人的生存权利的认识”,同时也是女性自我意识的基础,哑巴的生命意识则是在先后两次喊山中觉醒的。

当红霞真正意识到自己此前的生存状态,开始审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生存环境时,她的内在精神世界也在逐步成长。腊宏送葬后,哑巴第一次出门便去了腊宏的坟墓,在坟堆前,哑巴向过去的自己告别,这一段哑巴的哭腔葛水平描写得惊心动魄,“哑巴哭够了对着坟堆喊,一开始是细腔,像唱戏的练声,从喉管里挤出一声‘啊,慢慢就放开了,唢呐的冲天调,把坟堆堆都能撕烂,撕得四下里走动的小生灵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往草丛里乱钻”。长久以来哑巴连哭都是奢侈的,无声无息地活着,人如草履。哑巴的哭是对自己悲惨命运的嘶吼,是对腊宏恨意的宣泄。坟前的痛哭是哑巴生命权回归自我的呐喊。

哑巴的第二次喊山是在岸山坪村民敲锣喊山的刺激之下进行的。古时山上多有猛兽出没,秋天到了开始祸害百姓的粮食。如今虽然没有了野兽,但是喊山习俗被保留了下来,给夜晚的行人壮胆。听到对面甲寨上有人喊山,哑巴也心动了,哑巴拿着一个新洋瓷盆走上山开始喊叫,“啊啊啊——”“哑巴在喊叫中竭力记忆着她的失语,没有一个人清楚她的伤感是直达心脏的。她的喊叫撕裂了浓黑的夜空……”喊山之后,哑巴的内心变得轻松,有一种幸福的小芽在冒出。

身体的发声从喊山起始,哑巴精神的发声则是出于对韩冲的热爱。韩冲误炸死腊宏后,干部出面,让韩冲赔哑巴两万。哑巴不要,她想要的是韩冲照顾她们母女三人。韩冲为人勤快善良,在哑巴的眼里,韩冲就是好男人。韩冲给她粮食,教她做饭,养蚕,让女儿大上学。在韩冲竭尽所能照顾哑巴的过程中,二人互生情愫,哑巴的爱情在心中发芽。正是因为韩冲,哑巴的性别意识才被唤醒,开始关注自己的外在,主动接纳韩冲。在与韩冲的交往中,哑巴完成了从“失声”到“发声”的转变。警察来岸山坪抓盗墓的腊宏,无意中得知韩冲炸死了腊宏,并要带走韩冲,哑巴在内心的撕扯下,发出了真正的声音,“不”。韩冲爹去看守所看儿子,韩冲捎话回去,“回去安顿哑巴,就说我要她说话!”在小说结尾,哑巴教孩子说话,“爷爷”。从红霞到哑巴,再从哑巴变成红霞,她的苦痛与挣扎无法直言。红霞最终勇敢地打破精神的枷锁迎接爱情、迎接新生,做回了自己。

四、结语

葛水平对乡村女性有著入乎其中的了解,她在精神上与她们融为一体,她深刻入微地洞察底层女性的心理动态。葛水平在山神凹成长,钟情乡村,乡村的生活经历使葛水平书写乡村充满灵性;同时,身为女性的生命体验,让她不自觉地把目光投向乡村底层的女性。“父亲是祖先的使者,母亲是日子的气息”,葛水平笔下的女性拥有各样的性格,百种的姿态,然而,都逃不过“生活”俩字。在葛水平的创作中,她从不直言她的女性立场、女性观,也不会把女性放置于狭小的格局中,而是从历史的宏阔天空,在生活的苦难历程中,观察女性所遭遇的复杂。她笔下的女性,没有接受高等的教育,甚至不具备现代女性应有的素养,但是,在生的挣扎与死的威胁下,她们人性的光辉、生命之力使人热泪盈眶。葛水平留恋传统,又批驳传统,正是这样矛盾的笔触,使她笔下的女性形象区别于此前的女性书写,坚硬如石,柔软如水。她的女性观是对中国传统女性的赞扬,她的女性自我意识,深藏在笔下充满韧性与野性的女性之中。

参考文献:

[1] 吴庆宏.弗吉尼亚·伍尔夫与女权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 葛水平.我和我小说中的乡村女性[J].名作欣赏,2010(10).

[3] 葛水平.写作是我另外一生的开始——自述[J].小说评论,2011(4).

[4] 郭剑卿.葛水平的乡村想象与草根文化认同[J].小说评论,2010(3).

[5] 赵春秀.缘于对男权话语的认同——葛水平小说女性悲剧探因[J].文艺争鸣,2012(9).

作 者: 尹晓琳,中央民族大学文学博士,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民间文学、民族文学;温格格,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 辑:水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

猜你喜欢
女性意识演变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
《红楼梦》宝黛诗词与女性意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