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画笔描绘乌兰牧骑精神图谱

2021-02-24 09:42王鹏瑞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乌兰牧骑中国画油画

王鹏瑞

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回信,勉励乌兰牧骑队员在新时代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人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乌兰牧骑是诞生在内蒙古草原上的一支红色文艺宣传队。60多年来,这支草原上的“红色嫩芽”不断成长,在内蒙古遍地开花。广大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以蓝天为幕布,以大地为舞台,深入农村牧区为人民群众演出,为农牧民服务,为基层群众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为丰富农村牧区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一面旗帜。

长期以来,乌兰牧骑所坚持的先进文化方向,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树立了榜样,同时也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了大量以乌兰牧骑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为社会主义文艺园地增添了绚烂的色彩。以美术作品为例,早在1963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就出版了何逸梅的年画《草原上的文化队》,作品描绘乌兰牧骑队员乘坐马车深入草原准备为牧民演出的情景,草原上牛羊兴旺、蓝天碧草,远处的浩特与淖尔依稀可见,一派生机盎然。上世纪70年代初,有思沁的中国画《踏遍草原送赞歌》和贾方舟的中国画《草原盛开文艺花》等表现乌兰牧骑的作品。《踏遍草原送赞歌》描绘乌兰牧骑队员正在为两位牧民演出,艺术地再现了乌兰牧骑建立的初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内蒙古地区人口分散,交通不便,有不少牧区走上百里路才能碰到一两个蒙古包。为了丰富农

牧民的文化生活,一种装备轻便、组织精悍、人员一专多能、便于流动的小型综合文化工作队——乌兰牧骑,在锡林郭勒草原诞生了。随后,乌兰牧骑深入草原,无论是定居点还是放牧点,只要有一个牧民,他们就演出,受到了牧民的衷心欢迎。《草原盛开文艺花》表现一支乘着骆驼的乌兰牧骑队伍正行进在草原上,人物与骆驼生动朴实,辽阔的草原起伏有致,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作品情景交融地表现了乌兰牧骑的精神主题。70年代中期,著名画家金高完成了两件表现周恩来总理会见乌兰牧骑队员的油画《周总理与乌兰牧骑》和《难忘的晚宴》,表现了周恩来总理对乌兰牧骑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作者充分发挥油画的表现力,主观化的色彩处理恰当地表达了主题。《周总理与乌兰牧骑》运用对比色,色彩亮丽而温暖,在单纯、明净的色彩中追求一种装饰趣味、一种年画的感觉,从而使作品具有了民族特色,也很好地表现了其乐融融、欢乐幸福的场景。《难忘的晚宴》运用淡雅的同类色,营造了一个美好祥和的氛围,表现了人民总理与乌兰牧骑心心相印的情境。70年代末,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吴迅、宋显瑞的年画《心随总理唱延安》,作品表现的是周恩来总理会见乌兰牧骑时与队员们一同唱歌的故事。作者充分调动年画的特点,尽力营造欢乐幸福的感觉,成功地塑造了周总理的亲切形象,受到群众欢迎。2013年,在内蒙古重大历史文化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周宇和程非完成了油画《乌兰牧骑》,作品描绘了乌兰牧骑队员乘着马车奔驰在草原上,画面欢快热烈,充满勃勃生机,很好地再现了那个时代。

油画《草原上的乌兰牧骑》 张可扬/作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给乌兰牧骑队员的回信,进一步激发了美术工作者创作乌兰牧骑主题作品的热情。内蒙古自治区组织美术工作者深入基层乌兰牧骑体验生活,搜集素材,集中创作这一主题的作品,产生了许多可圈可点的优秀之作。中国画《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是老画家王玉泉的倾心之作。由于作者成长的年代见证了乌兰牧骑从诞生到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加之其深厚的生活积累和成熟的表现技能,作品生动地再现了乌兰牧骑这个“一辆马车上的文化工作队”在草原上的情景,洋溢着欢快而美好的氛围。哈斯朝鲁的中国画《草原放歌》以山水画的形式表现乌兰牧骑主题,独具匠心。作品构图宏大,视野开阔,大面积的绿色将盛夏草原的绿浪滚滚描绘得淋漓尽致。草原上鲜花盛开,牛羊遍野,一派生机盎然。远处一辆乌兰牧骑的大巴车正在穿越草原腹地,点明主题。同样是表现乌兰牧骑深入草原,胡德尔的中国画《演出路上》与前者不同,作者通过文学性的情节表达主题:乌兰牧骑的马车遇到坎坷的路况,几个队员正在奋力推车。作品构图跌宕起伏,人物动态夸张生动,充分表现了乌兰牧骑不畏艰苦、服务基层的可贵精神。中国画《草原文化轻骑兵》《蓝色之韵》《候场》《吉祥乌兰牧骑》等几件作品都是通过表现乌兰牧骑队员在演出之前候场的情景来弘扬乌兰牧骑精神的。林旺的《草原文化轻骑兵》采用工笔重彩的形式语言和群像的方式,在仪式化的构图中,深入细致地描绘了六位乌兰牧骑女演员的形象。作品人物塑造十分成功,女演员们不但美丽端庄,而且精神饱满、淳朴自信。要红宇的《蓝色之韵》则洋溢着一种纯洁、高贵、欢快的气息,与前者有异曲同工之妙。经冠一的《候场》采用水墨写意的形式,表现乌兰牧骑队员演出之前候场的情景。作品感情真挚,风格朴实,人物塑造结实有力。要红霞的中国画《乌兰牧骑到嘎查》没有从正面表现乌兰牧骑的演出与生活,而是通过对乌兰牧骑所用的演出场景、设备和道具的描绘,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乌兰牧骑的主题,体现了画家独特的视角和构思的巧妙。王永鑫的中国画《暖春》也是一件视角独特的作品,作品情景交融,内容丰富,生活气息浓郁,比较成功地表现了新时代乌兰牧骑的生活。

中国画《草原文化轻骑兵》 林旺/作

在油画作品中,青年画家张可扬的《我的乌兰牧骑》《草原上的乌兰牧骑》《新时代的乌兰牧骑》是三件优秀之作。三件作品都从正面表现了新时代乌兰牧骑在草原上为牧民演出的情景,但构图不一,各具特色。《我的乌兰牧骑》构图大胆,主体突出,画面正中以近景特写的形式描绘了一位正在舞动着的乌兰牧骑女演员形象,女演员纯朴美丽,身着大红色的蒙古袍,宽大的裙摆占了大面积的画幅,非常突出和醒目,鲜艳的红色很好地烘托了主题。作品参加“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览”,受到广泛好评,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随后,作者为“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创作油画《草原上的乌兰牧骑》,作品在新落成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展出,并被永久收藏;为“红色百年内蒙古——大型主题油画、雕塑创作工程”创作油画《新时代的乌兰牧骑》,被内蒙古美术馆收藏。两件作品都采用大场面的叙事方法,人物众多,场面热烈,色彩亮丽,阳光灿烂,乌兰牧骑队员翩翩起舞,牧民们充满喜悦,成功地表现了新时代乌兰牧骑在总书记回信精神的鼓舞下,满怀激情深入基层为农牧民服务,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张项军的油画《草原天韵》学习借鉴中国传统壁画的风格特点,探索主题性绘画形式风格的多样性。文胜的油画《乌兰牧骑系列——红色歌舞》是一个大场面,作者采用装饰化与程式化的形式语言,表现了新时代乌兰牧骑演出时的盛况。李喜成的油画《草原上的白云》采用象征手法,描绘了几位正在翩翩起舞的乌兰牧骑队员形象,姑娘们淳朴、纯洁、热情欢快。此外,孟显波的油画《姐妹》、刘建平的油画《乌兰牧骑下苏木》、田存波的油画《乌兰牧骑之歌》、萨其日拉图的雕塑《总书记回信了》、石玉平与苏力德的雕塑《到人民中去》也都各具特色,是比较优秀的作品。

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在内蒙古草原上诞生的乌兰牧骑和乌兰牧骑精神,曾经鼓舞了几代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大量优秀的乌兰牧骑主题美术创作,不但为各民族守望相助、团结一心跟党走,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今天的主题性美术创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当前,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继承和发扬乌兰牧骑优良传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思想性、主题性、艺术性俱佳的优秀作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好地凝聚精神力量,无愧于时代赋予美术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猜你喜欢
乌兰牧骑中国画油画
一张油画
中国画
油画《塬下》
油画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乌兰牧骑进校园
玛奈乌兰牧骑
光荣的乌兰牧骑
《岁月长又长》(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