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宣治:以绳育人,“跳”出新世界

2021-02-25 07:27梁伟
中华儿女 2021年24期
关键词:七星小林跳绳

梁伟

在中国,跳绳是一项具有时代记忆的运动,不管老人还是孩子,都能跳一跳。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跳绳纳入学校必考科目。中小学生从一年级到九年级,全要参加跳绳考试。也就是说,中国至少有1.54亿人练习跳绳,这还不包括爱好跳绳的成年人。这种普及程度让跳绳成为“国民运动”。在竞技赛场上,跳绳有世锦赛、世界杯,竞速跳绳快到让人看不见绳子摇动,需要通过录像慢速回放,统计最终结果。花样跳绳兼具竞技性、表演性、观赏性、娱乐性,在比赛中结合音乐节奏,瞬间点燃赛场。近年来,中国人屡屡在跳绳赛场上征服世界。

2016年世界跳绳锦标赛,中国队第一次站上世界跳绳团体冠军领奖台;2018年世锦赛,各组别12项跳绳世界纪录中,9项由中国运动员创造;2019年世界杯,中国队拿到85枚金牌,刷新7项赛会纪录……创造这个奇迹的就是广州花都七星小学跳绳“天团”。

他们被誉为跳绳界天花板,而带领这个天团的是七星小学副校长赖宣治。十一年来,他潜心钻研跳绳技巧,带领学生刻苦训练,一次又一次站上世界之巅。2021年11月,赖宣治当选“全国道德模范”。他说:“我教的不只是体育,还教会孩子自信,做一个有理想的人,他们通过一根绳子改变命运,拾起勇气,找到更远大人生目标。”

跑到吐,跑到哭,未停下脚步

1986年,赖宣治出生于广东茂名信宜农村,因为父母在外地打工,他借住在亲戚家,算是最早的“留守儿童”。男孩的调皮、淘气在他身上显得尤为突出,和同学一言不合就动手,完成作业也是家常便饭,成绩排在最后。看见他,班主任就头疼。加上他从小个头就高,所以坐在教室后面的角落,没人关注,也没人关心。

初中后,处于青春期的赖宣治更加叛逆,是老师同学眼中的“问题少年”。他索性破罐子破摔,最终被学校勒令退学。赖宣治说,“家人看到我一筹莫展,这么小的孩子除了读书,也没其他路可走,想办法将我转到华侨中学,一个改变我命运的地方”。

华侨中学创办于1957年,是信宜市“五大优质高中强校”之一,周围同学学习都很认真,赖宣治还是我行我素,老师看着初二个头就有1米7多的他,鼓励他加入学校篮球队。刚刚进队,运球都不行,教练居然让他在一场比赛中替补登场,说让他感受比赛气氛。队友将球传给他,他高高抛向篮筐,“进了”!赖宣治感觉不可思议。

下场后,教练抱着他说,“好样的”。赖宣治说,“那是读书那么多年,第一次有老师夸奖我”。正是这句夸奖,让赖宣治内心倍感温暖,充满动力。他开始刻苦训练,拼命练球。

打球除了技术,还需要体能。那时候,篮球队体能测试是400米跨栏,很多队友都抢着和赖宣治一组,人高马大的他体能是短板,跑得慢。为了练体能,他每天早晨五点半翻过宿舍围墙,绕着操场跑30圈,跑到吐,跑到哭,也未停下脚步。六点半球队集合,队友看着他的惨状,都觉得好笑。可是一个月后,所有人笑不出来了,谁也跑不过赖宣治了。正是凭着这样的毅力和决心,仅仅一个学期,他就成为篮球队队长和主力中锋,并带着球队连续获得市级联赛冠军。

这样的状态持续到高二,赖宣治篮球越打越好,文化课却没有什么起色。身边成绩不错的队友开始规划未来想考什么大学,那一刻,赖宣治也有了“野心”,“我就想拼命干一年,看能不能创造奇迹”。他想创造的奇迹是读一所体育学院。为了鞭策自己,他在书桌上刻个“忍”字,告诫自己不能在课堂上打瞌睡。对于体育生来说,英语是一道坎,赖宣治也不例外,7分的英语试卷让他臊红脸,只得求教“学霸”队友。队友说多背单词就会好,可是拿起英语书,他就想睡觉。为了逼迫自己,赖宣治每天早上把英语书带到体育场,一边跑步一边背,无论刮风下雨,每天五个单词雷打不动。一年多后,他英语能考及格了。他也以全市第二的成绩被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录取。

2006年9月,赖宣治一个人坐火车到武汉,因为家庭条件不好,一个月只有200元生活费的赖宣治需要打工补助生活,“我在学校勤工俭学,做了好几年保安,也去食堂做助手、发传单、摆地摊,还去酒吧做过兼职歌手,唱粤语歌”。赖宣治说,“对之后最有帮助的兼职是带队训练,上篮球课、游泳課,除了实践意义,我写教案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大学毕业应聘时,我特别从容。”

“你要是搞得会,猪都会上树”

2010年,赖宣治回到广东,应聘广州的学校。在他看来,北上广的中小学软件硬件都不会太差,未来在学校组个篮球队、游泳队也不是难事。广州市花都区七星小学,想想自己小学课本里的《七星岩》,这个学校一定特别漂亮,赖宣治心里充满无数幻想。

校长亲自开车来车站来接他,赖宣治能感到学校对自己的重视。车子从城区往郊外跑,他问“到了没有”,校长答“快到了”。又过半个小时,离城区更远,他又问“到了没有”,校长又答“快到了”。如此问答一个半小时后,赖宣治站在一所荒地旁的乡村小学前,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没刷漆的老旧教学楼、凹凸不平的操场,跟赖宣治想象中一线城市里漂亮的学校相去甚远。

赖宣治说:“特别委屈,有种被骗的感觉,这学校比我上学的村小还要破。校长当时说,学校1963年建立,30年没有招到新老师,我是学校有史以来第一个大学生,也是学校历史上第一位专业体育教师。当时我欲哭无泪,心理落差太大,可是离开这里,我还能找到工作吗?”

学校主任把赖宣治介绍给学校老师时说,“我们学校终于来了一个大学生”。所有人都鼓掌欢迎,主任又补了句“教体育的”,人群里有了“哼哼”的笑声,这无疑极大刺激了年轻的赖宣治,他想在这里发挥特长,打出属于自己的天地。赖宣治说,“体育可以改变一个孩子”。所有人都当笑话听。现实也很残酷,全校只有143名学生,落后的条件让他无法开展体育运动。起初,赖宣治尝试在学校推广篮球、足球、田径等项目,发现资金、场地、器材都缺乏。在这所以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为主的学校里,有的学生连鞋子都穿不上。

英雄无用武之地,那两年,赖宣治特别痛苦。雪上加霜的是2012年,广州花都区教育局开始大力推广跳绳项目,要求所有体育老师进行跳绳基本功测试,一分钟120下,必须达标。身高1米84的赖宣治体重也不轻,跳绳自然不容易,第一次测试拼劲全力,也只有60下,第二次补测成绩略有提升,80下,他成为全区唯一需要再次补测的老师。拼命训练之后,他终于勉强过关。

为了让老师们更好开展跳绳教学,花都区教育局举办了一场跳绳表演比赛。“原来跳绳可以有这么多花样”,观众席上的赖宣治被当时番禺沙涌小学跳绳表演刷新了认知。恰在那时,七星小学重建教学楼,体育课场地更小。赖宣治想,不如训练最不占地的跳绳。于是,他在校园一棵老榕树底下开始了第一堂跳绳课,让所有学生拿着绳子自由活动,自己在一旁观察学生对跳绳的兴趣,这其中就有后来的“光速少年”岑小林、张茂雪等人。当时只有8岁的岑小林拿着绳子根本不会跳,一分钟也就能蹦十多个,而张茂雪不喜欢说话,看着人高马大又严肃的赖宣治就害怕。这帮孩子中,赖宣治选了50个孩子组建跳绳队。听闻全区跳绳倒数第一的老师组建跳绳队,很多人乐了,“你要是搞得会,猪都会上树”。

确实很难,起初,学生们觉得新奇,拿着绳子不放手,上课铃响了,用绳子跳回教室。一两天后,有人喊累退出。很多本地生家长找来,说影响学习,不练了。五十多人很快只剩十二个,岑小林、张茂雪都在其中。

“全是贵州来的学生,父母打工,没有时间管他们。当时岑小林穿得挺破,手和脚都有裂口,学习成绩也不好,问他以后想做什么,他说跟父母卖菜。我莫名心疼,那一双眼睛特别清澈。”赖宣治说。从这些孩子身上,他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成绩一般的学生最后只能留在镇中学读书,将来只能去外地打工,能考上大学的人少之又少。”那时他希望这些孩子能凭借体育特长“跳”出去,找到人生目标。

“做梦都想着跳绳,简直像疯了一样”

就这样,赖宣治带着十二名学生,在跳绳道路上出发了。人高马大的他跳绳不是优势,加上没有经验,到底要怎么教,赖宣治心里没有底,只能找各种跳绳比赛视频看,研究别人的绳子和动作,让孩子们练习。

跳了一两个星期后,岑小林感觉枯燥、累,每天还要早起,有些不想跳。但看到别人还在坚持,自己放弃,又觉得不好意思。一个月后,每天练完累得不想洗澡、做作业,他又想放弃。张茂雪那时也想退出,但怕被骂。有队员抱怨“好累啊”,赖宣治很凶:“正常,谁不累?”跳绳队在赖宣治督促下,在摸索中前行。

当时赖宣治最大困惑是自己跳不好,没有办法给学生示范。但他从未放弃,而是更加投入对跳绳的研究。他四处收集跳绳比赛视频,观摩其中技巧。为了学习一个动作,他一个视频反复看上百遍,在脑海中不停练习。某天晚上,跳着跳着,绳子断了,他就蹲着跳,居然速度快了很多。就这样,赖宣治发明的“半蹲式跳法”应运而生,极大提高跳绳速度和准度。此后,他发现“半蹲式跳法”还能提速,一遍一遍试跳,找到动作“黄金点”。为了研究交互绳怎么跳,他整整一个月没睡好,“做梦都想着跳绳,简直像疯了一样”。

跳绳比赛不限制绳子材质,掌握技术要领后,赖宣治开始思考如何改进工具。他找来各种绳子,连电线都没放过。有一天,他推着坏了的摩托车去修车档,一条刹车线引起他注意,“摩托车刹车线软硬、粗细适中,是做跳绳的好材料”。赖宣治立刻找来几条刹车线,削竹子做手柄。果然,速度要比往常快许多,从原来30秒单摇70多下增速到100多下。直到现在,七星小学比赛用绳都用改良刹车线组装而成。

有了好的方法、好的工具,剩下的就是拼命训练。赖宣治说,训练时,他会在一旁发出“赖氏狮吼”,大喊“加油加油”。每天魔鬼训练,测表达到目标才能休息。张茂雪经常“身体到极限,也继续跳”。岑小林说自己最累时,一整天都在跳,衣服湿透、换了两三件,钢丝绳都跳断了。队员们有的累得站不起身,有的吐了,还有的脚底发炎、脱皮,走不了路,但谁都没耽误过训练。所有人都明白训练容不得半点马虎,比赛只有30秒,没有认真踏实训练,场上就会失误,一个小小失误,多年训练的苦就白吃了。

在七星小学训练场有一块绿色垫子,上面有一块块黑色的痕迹,“这是队员训练时滴落的汗水形成的”。赖宣治说,“孩子们特别能吃苦,有时候周末加练,他们一句怨言没有”。训练之余,赖宣治也经常和队员们开玩笑、一起玩游戏。孩子们叫他“老赖”、“阿赖”,因为他总是说完“练最后一组”后,耍赖“再练一组”。有时队员们表现好,赖宣治会请他们吃东西。一群孩子涌进校门口小卖部,挑好东西后冲柜台喊“阿赖的”,赖宣治便笑呵呵地去买单。

跳绳队队员父母大都外出打工谋生,长期独居也让队员们非常向往外面的世界,就像当初的自己。所以在刻苦的训练之余,赖宣治会为队员们讲述外面的故事,讲述自己的故事。

七星小学距离广州白云机场十几公里,平均每分钟有一架飞机从头顶飞过。看着天上的飞机,赖昌治笑着说,“只要你们更加刻苦训练,跳得越来越快,就能坐飞机去大城市,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孩子们总是欢呼一片,然后更加卖力训练。其实,当时赖宣治自己也不敢确定,一根小小的跳绳能否跳到外面的世界,他自己也没有坐过飞机。

以繩育人,跳向世界

练着练着,赖宣治感觉队员们水平似乎还不错,想带他们去比赛。在花东镇中小学生跳绳比赛中,七星小学跳绳队犹如一阵旋风,拿下五分之四冠军。其他学校的老师纷纷议论,这个全区倒数第一的跳绳老师到底找到什么秘籍?赖宣治偷偷地乐。紧接着,2014年安徽全国跳绳联赛中,七星小学跳绳队一举拿下36枚金牌、团体总分第一。赖宣治感觉这个比赛比区里好像还要容易,有些不敢相信。

2015年,七星小学跳绳队获得全国总决赛资格,跳绳队的孩子要从广州飞到大连,在飞机轰鸣声中长大的他们,因为跳绳,成为家里第一个坐飞机的人。登上飞机的赖宣治感觉比比赛还紧张,身边的岑小林觉得“恐怖”,张茂雪却“感觉好幸福”。下机后,队员们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

大连的比赛,七星小学跳绳队再次闪耀全场,并获得第二年参加亚洲锦标赛资格。赖宣治带着他的12名队员第一次出国,来到马来西亚,横扫日本、韩国,夺得34枚金牌,岑小林更是创下30秒单摇跳单脚106次(原纪录102次)的世界纪录。张茂雪把自己获得的金牌全挂在赖宣治脖子上,说出学跳绳以来的感触:“老师,我很开心。”

那时,一直只有小目标的赖宣治开始有了大目标——世界冠军。这也成为所有队员的目标。从马来西亚回来第二天,所有人又投入到紧张训练中。“大家一条心,就想赢。”赖宣治说。

2016年,赖宣治带着12名队员来到跳绳世界锦标赛举办地瑞典马尔默。看到欧美国家的队员,孩子们特别兴奋,犹豫再三,鼓足勇气学校的大榕树上挂满了不同颜色的跳绳,被学生们称之为“绳树” 要求合影留念。看着这么黑瘦矮小的对手,外国队员笑着走开了,七星小学跳绳队队员们特别失落。那时,赖宣治顾不得这些,他极为紧张,担心这些孩子在世界上的第一次亮相。两天没有睡觉的他出现在4×30秒单摇接力混合组比赛现场,看着别的队登场比赛,他感觉心跳到嗓子眼,而轮到七星小学代表队上场,他反而释怀。结果孩子们以630次的成绩结束比赛,现场一片惊叹。经反复确认,计数无误,打破原608次世界记录,全体起立鼓掌。这一幕,赖宣治没有看见,他在观众席上睡着了。

那次世锦赛上,岑小林30秒单摇跳111次再次刷新世界纪录,七星小学代表队斩获15个单项冠军,打破5项世界纪录,为中国第一次获得世界团体冠军。颁奖仪式上,当国歌奏响、国旗升起时,赖宣治和队员们边哭边唱国歌。“第一次唱国歌那么大声,感觉唱出了那些年的酸甜苦辣,一路走来的艰辛,别人根本没有办法体会。”看着泪流满面的中国队员,外国队员纷纷竖起大拇指,冲他们喊“China,very good”!那些欧美队员一起涌上来要和他们合影,交换队服……

走下领奖台,回到训练场,一切又回到起点,练得更狠。赖宣治说自己被那个場景打动了,“很多人说,你们都拿世界冠军了,为什么还这么努力”?队员们回答:“不再努力,新招的孩子就没机会出国比赛。”2018年世锦赛、2019年世界杯……七星小学跳绳队一次又一次捍卫他们作为世界跳绳梦之队的美誉,从这里走出的世界冠军有33位。除了比赛场上的荣誉,赖宣治还和跳绳队受邀参加G20峰会、香港回归20周年系列庆典、博鳌亚洲经济论坛等活动表演。根据七星小学跳绳队真实故事改编的儿童电影《点点星光》,获得2021年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

七星小学校长张有连说:“跳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让他们更热爱体育、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做什么事都充满干劲。”因为跳绳取得的成绩,队员们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岑小林说,“因为跳绳,我变得非常开心、活泼,喜欢和别人交流,刚开始我不爱学习,后来我也挺爱学习,成绩进步很快”。今天的岑小林、张茂雪已经是花东中学高二的学生,明年他们将参加高考,步入大学。问到以后目标,张茂雪说:“希望做一个赖老师一样的教练。”

在七星小学十一年,赖宣治每天都感受到变化:教学质量上去了,一些科目成绩排到全镇前列;学生人数涨到2400人,教师平均年龄31岁,学校体育测试全广州第一,很多家长想让孩子进跳绳队;环境变好,办学经费、专业老师增多……“以绳育人”被写进办学理念,“跳向世界”的标语高悬于教学楼上,岑小林和其他冠军们的荣誉贴在显眼的位置,成为新队员们的航标。

多年前,赖宣治在校园的老榕树下开始第一堂跳绳课。今天,这棵老榕树上挂满不同颜色的跳绳,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绳树”。他带的跳绳队员有10批,一批批队员因为跳绳走出乡村,看到广阔世界,更自信、活拨。“体育可以改变一个孩子。”赖宣治用自己的经历,履行了当初的诺言。对于未来,他希望孩子们能凭借体育特长“跳”出去,拾起勇气,找到更远大的人生目标。

责任编辑 华南

猜你喜欢
七星小林跳绳
七星瓢虫
为梦孤独
跳绳的起源
高考前与高考后
别来无恙
读句子
NO.10 跳绳
七星瓢虫
七星瓢虫
宝宝鸭跳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