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茶大苗培育试验

2021-02-25 12:58于宏达邓荫伟李钧潘磊杨钧钰
中国林副特产 2021年1期
关键词:盖膜压条大苗

于宏达,邓荫伟,李钧,潘磊,杨钧钰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金花茶(CamellianitidissimaChi),是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植物,是世界珍稀濒危的观赏植物,属国家一级保护物种[1-2]。金花茶开花的花瓣为金黄色,常被称为“植物界大熊猫”“茶族皇后”[3]。金花茶通常能够生长在海拔高度低于700 m的丘陵和平原,适宜生长在年平均气温20.5~22.3 ℃、年均降雨量较多的地区。金花茶虽然是热带性树种,但不能忍受阳光的直射,光照适度、湿度大的生态环境最为适宜,因此人工栽培需要保证适度的遮阳和湿度[4]。金花茶的花、叶含有非常丰富的总黄酮、茶多酚、茶多糖等多种有效成分[5],还含人体所必需的锗、硒、钼、锌等多种微量元素[6],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功效。近年来广西桂南的贫困地区在林下经济发展方面,采用金花茶在林下栽培获得成功,并取得一定经济效益,为了满足林下经济发展需要,培育大批量的金花茶大苗,通过多年试验与研究,采用金花茶芽苗砧嫁接、扦插、高空压条的3种小苗培育出抗性强、生长快、成林早的大苗。其相关技术措施与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端,北部湾东北岸,北海市合浦县石康镇,地处109°18′E、21°44′N,属地势平缓的沿海平原地区,气候为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降水量大,平均日照总时数为1920 h,无霜期358 d,年平均气温22.4 ℃,最高温度37.7 ℃,最低温度-0.8 ℃,年总积温为8233 ℃[7]。年均降雨量达1500~1800 mm[7],平均相对湿度为79 %。海拔高度为23 m,土地坡度为8 °~15 °,土壤为砂壤,土质偏酸性,pH4.5~6.5。主要植被有:丁香蓼(LudwigiaprostrataRoxb)、地桃花(UrenalobataL.)、凹头苋(AmaranthuslividusL.)、黄花棯(SidaacutaBurm. F)、棒头草(PolypogonfugaxNees ex Steud)、桃金娘(Rhodomyrtustomentosa)、野莴苣(Lactucapulchella(Pursh)DC)、牛筋草(Eleusineindica(L.) Gaertn)、金丝草(Pogonatherumcrinitum(Thunb.) Kunth)、大青(ClerodendrumcyrtophyllumTurcz)、藿香蓟(AgeratumconyzoidesL.)、鸡眼藤(Morindaparvifolia)、白背叶(Mallotusapelta(Lour.)Muell.-Arg)、鬼针草(BidenspilosaL.)、桉(EucalyptusrobustaSmith)、海金沙(Lygodiumjaponicum(Thunb.)Sw)、芒萁(DicranopterisdichotomaBernh)等。

1.2 试验材料

采用金花茶芽苗砧嫁接苗、扦插苗2种小苗,高25~30 cm,高空压条小苗,苗高35~45 cm,品种均为普通金花茶,来源于广西合浦德顺种养有限公司;无纺布营养杯,杯规格为口径12 cm、高15 cm,营养土为沙土和钙镁磷肥;粘根剂采用广东植物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根太阳”。

1.3 试验方案

本试验设6个处理。处理1:芽苗砧嫁接苗遮阳、盖膜保湿培育;处理2:芽苗砧嫁接苗遮阳、不盖膜喷水培育;处理3:扦插苗遮阳、盖膜保湿培育;处理4:扦插苗遮阳、不盖膜喷水培育;处理5:高空压条苗遮阳、盖膜保湿培育;处理6:高空压条苗遮阳、不盖膜喷水培育。按照试验方案将苗床设置成面积为6.0 m×1.0 m,每块苗床摆放植苗营养杯苗240株为1个处理,6个处理为6块苗床,每个重复1440株,重复4次,共计5760株。详见图1。

遮阳、盖膜保湿区保 护 区保护区135351135513保护区遮阳、不盖膜喷水区保护区246462246624保护区保 护 区

1.4 操作方法

1.4.1 移栽前准备与移栽时间。在移栽前要对苗圃内土地进行松土15~20 cm,将土壤耕耘至细软不板结的程度,再平整地面。营养土的配制方法:每1.0 m3的沙壤土中加入0.3 kg的钙镁磷肥,将土壤再次翻整直至土壤与钙镁磷肥充分拌匀。将已配制好的营养土装入无纺布营养杯内,避免装入营养土过多而在淋水时溢出营养杯,所装的营养土至营养杯口相距约0.5 cm。将营养土装杯完毕后,按照试验方案把营养杯排列到试验区的苗床上,用细土填补营养杯与杯之间的空隙。在苗圃上架设遮阳棚,棚高2.2 m,棚支架为水泥桩竖直埋设在苗床边,间距为4.0 m×4.0 m,采用遮阳率为90.0%的遮阳网覆盖遮阳。移栽时间:2018年5月20~28日。

1.4.2 小苗移栽。先将“根太阳”稀释成1000倍液再与黄土混合调成糊状,对所移植的金花茶小苗进行浆根,浆根后栽到营养杯内分别摆放相关处理区内,营养杯内所栽的金花茶小苗若出现倾斜,必须及时扶正。在试验方案中对金花茶苗进行盖膜培育的苗床上架设拱棚,拱棚呈倒“U”型固定,拱棚高度为0.7 m,并用白色农膜覆盖在拱棚上;对不进行盖膜培育的金花茶苗床,不设拱棚,只是正常喷水。

1.4.3 小苗移栽后的管理

(1)水肥管理:移栽后用水淋透营养杯内营养土,淋水后待金花茶叶面稍干无水珠时,立即喷施50%的多菌灵600倍液,而后盖膜培育的金花茶小苗需要立即盖膜,并用土压实农膜边缘严封;不盖膜培育的金花茶小苗则不需要进行盖膜处理。每周定期检查一次,发现问题需及时解决。经过30 d左右,对盖膜培育的金花茶小苗揭开农膜淋水,待金花茶叶面稍干无水渍时,立即喷施600倍的百菌清液,而后将农膜回复盖上、并严封四周;对不盖膜培育的金花茶小苗移栽后保持苗床湿润,苗木出现缺水时及时淋水,间隔15 d左右喷施600倍的百菌清液。经过50~60 d后,金花茶苗木开始长出新根、抽梢、长叶,盖膜培育的苗床上可将覆盖的农膜逐渐揭开、除去,而后的管理与不盖膜培育的管理方法一致。

在金花茶苗木的培育过程中,必须加强水肥管理,保持苗床湿润,苗木长出新根后间隔15 d左右追施0.6%的硫酸钾复合肥(规格:15-15-15)液1次,连施5~6次。

(2)松土、除草:营养土的肥力和适宜的水分,在促进金花茶生长的同时,也同样有利于杂草的滋长。松土能使土壤松散,促进金花茶苗木根部的呼吸与养分的吸收,苗床的营养杯内土质板结和杂草过多时必须立即进行松土除草。

(3)病虫害防治:蚜虫。蚜虫在常温、干燥的环境下容易大量繁殖,吸食金花茶苗木的芽叶,在春、秋季节是蚜虫的活动高峰,因此需要及时做好防治措施,保持苗床清洁干净、无杂草丛生,清除蚜虫的滋生环境;杀虫剂可选择75%的乐斯本1200倍液喷洒。

介壳虫。介壳虫常群聚于金花茶的枝叶,刺吸金花茶表皮汁液,使金花茶干枯、病弱。介壳虫排泄的蜜露还易诱发煤污病。防治措施:在金花茶小苗的移栽、定植过程中要留意介壳虫是否附在苗木上,如发现虫害可采用50%的杀螟硫磷稀释成1500倍液进行喷施。

赤叶枯病。半知菌类叶点菌属真菌开始寄生在金花茶的叶片上,在叶片上出现浅褐色的小点斑,小斑逐渐变大、颜色变深,最后覆盖整个叶面导致叶片枯萎。引起该病状的病菌可通过空气、水分传播。防治措施:尽量避免金花茶苗木种植的间距过小,减少感染范围;做好对金花茶的水肥管理,促进苗木生长旺盛,增强苗木的抗逆性;如发现病害,可用40%的灭菌丹700倍液进行喷施。

白绢病。多在金花茶苗期频发,发病前期在金花茶苗木近地面的根茎出现浅褐色的斑点,后期扩展成深褐色的病斑,病斑处可滋生出白色菌丝,若不及时治理会使病斑处腐烂,直至金花茶苗木倒伏、死亡。防治措施:及时通风、排水,使棚内的湿度、温度下降,避免病菌滋生;此病菌可通过土壤传播,可用0.3%的高锰酸钾溶液对种植的苗木进行消毒;对已沾染病菌的苗木移除。

1.5 统计分析

保存率=(成活植株数/移栽植株数)×100%;

各处理、重复分别随机抽样100株测量苗高、地径、成活株数。数据取其平均值,运用SPSS进行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018年11月中旬检查试验结果,按照各处理设样区分别检查苗木保存率、测定苗木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分析结果如下:

2.1 不同处理方法的苗木保存率分析

从表1分析可知,在金花茶大苗培育中苗木的平均保存率盖膜保湿与不盖膜喷水相比有显著差异,其中保存率较佳的是嫁接苗、扦插苗盖膜保湿的,保存率分别是98.25%和99.05%;其次是高空压条苗盖膜保湿的,其保存率为93.33%,最差的是高空压条苗不盖膜喷水保湿的,其保存率仅69.59%;平均苗木保存率之间不显著的是嫁接苗不盖膜喷水与扦插苗不盖膜喷水,其值分别是81.12%和82.58%。

表1 金花茶大苗培育苗木保存率分析表

2.2 不同处理方法苗木的苗高、地径生长量分析

从表2分析可知,高生长最佳的是高空压条苗盖膜保湿处理,其平均苗高生长达105.37 cm;其次是高空压条苗不盖膜喷水处理,其平均苗高生长为86.16 cm;生长量低的是嫁接苗、扦插苗不盖膜喷水的,其平均苗高生长分别为37.96 cm和55.78 cm。

表2 金花茶大苗培育苗高生长量分析表

从表3分析可知,地径生长最优的是高空压条苗盖膜保湿和高空压条苗不盖膜喷水的两种处理,其平均地径生长分别为1.64 cm和1.52 cm,显著高于其他4个处理;最低的是嫁接苗、扦插苗不盖膜喷水的,其平均地径生长分别为0.73 cm和0.86 cm。

表3 金花茶大苗培育地径生长量分析表

3 结论与讨论

3.1 从保存率分析认为以盖膜保湿的扦插苗和嫁接苗为佳,其苗木保存率达98%以上;其次是高空压条苗盖膜保湿的,苗木保存率为93.33%,最差的是高空压条苗不盖膜喷水保湿的,其保存率仅69.59%。

3.2 从生长量分析认为,以高空压条苗的2种处理最优,高空压条苗盖膜保湿和高空压条苗不盖膜喷水处理处理,其平均苗高、地径生长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3.3 在培育金花茶大苗过程中,采用高空压条苗方法,虽然平均苗高、地径生长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采用盖膜保湿处理保存率达93.33%,但该方法在小苗培育时是从成年母树上选取健壮枝条,枝条长50 cm左右、径粗1.5 cm左右,育苗材料浪费大,大批量培育高空压条苗,不适宜采用。

3.4 综上所述,培育金花茶大苗采用培育的芽苗砧嫁接苗和扦插苗,苗高25~30 cm,进行移栽于大规格的营养杯后,通过遮阳与盖膜保湿培育,经过6个月的精心管理,其苗木高度达60~70 cm,大苗保存率达98%以上,适宜于大批量地规模化培育金花茶大苗。

3.5 在同一自然环境下,在金花茶大苗培育中盖膜培育比不盖膜培育的保存率高、生长势好;盖膜,保持了拱棚内的温度和湿度,适宜移栽金花茶苗木的生长环境;不盖膜喷水处理的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不稳定,影响金花茶苗木的根部生长发育,如喷水时间过长造成土壤缺氧,根的呼吸作用受到阻碍,导致苗木根系生长受影响,生长势差。因此,在苗木移栽过程中采用盖膜保湿培育方式能够大大促进金花茶苗木的成活率及苗木的生长。

猜你喜欢
盖膜压条大苗
背负式盖膜器与人工盖膜田间对比试验
更正
如何提高猕猴桃压条上架枝的自养能力
提高油松大苗栽植成活率的探讨
母亲“送礼”
保鲜膜能保几成鲜
浅谈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早辣椒大苗避雨栽培技术试验研究与应用总结
两种调节剂对葡萄空中压条生根效果的试验
论玉米地膜覆盖播种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