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口术后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高危因素及针对性护理疗效分析

2021-02-26 01:41冯伟朱笑丛胡雅芳
河北医药 2021年2期
关键词:造口压疮组员

冯伟 朱笑丛 胡雅芳

压力性损伤又称为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1]。压力性损伤好发于四肢以及骨骼突出部位,比如骶尾部、坐骨结节等[2]。压力性损伤不仅会造成伤口迁延不愈,而且会加重患者感染风险,应及时进行对症治疗。然而,单纯的对症治疗并不能有效缓解压力性损伤,因此明确压力性损伤的产生原因对于压力性损伤的治疗以及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伤口造口患者因造口的影响,可能存在活动不便以及卧床时间较长的情况,极易发生压力性损伤。研究发现,伤口造口患者术后发生压力性损伤的概率显著高于未造口的手术患者[4,5]。为此,笔者分析患者术后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并探究针对性护理措施对压力性损伤患者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压力性损伤的泌尿科伤口造口患者48例以及未发生压力性损伤的泌尿科伤口造口患者50例,分析压力性损伤发生的相关因素。另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发生压力性损伤的泌尿科伤口造口患者8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3例)。2组患者性别比、年龄、创面面积、合并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或者本人知情并同意本研究。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符合第八版外科学[6]中压力性损伤的诊断标准;②入院前未合并皮肤破损;③于我院行造口手术。

1.2.2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皮肤感染;②合并精神及神经系统疾病;③无法配合完成相关护理干预措施;④不遵医嘱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①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②对患者进行饮食宣教,嘱患者清淡饮食,进食易消化的食物;③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指导患者家属拍背排痰;④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

1.3.2 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①成立造口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小组长,并根据近1年来护理人员的护理成绩进行选拔,挑选业务能力及责任心较强的护理人员作为组员。并挑选两名压疮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作为质量监督员,负责护理质量的考核及把关。②强化护理培训:开展皮肤及压疮护理知识培训,由质量监督员带头开展PPT讲课,并由组员进行轮流讨论分析。知识培训每个月进行1次,并由组员轮流提供课件,借助课件的整理及分享进一步强化组员的压疮相关护理知识及技能。③温度是围术期重要的生命体征,随着加速康复外科学的不断深入了解,温度也逐渐成为了围术期第五大生命体征。围术期低体温可能会导致患者术后苏醒延迟、低血压以及术后疼痛的发生。本研究中,护理人员采用保温毛毯对患者进行覆盖,并在术中采取体温监测,时刻关注患者生命体征。术后也应采取相应措施保持病房环境温度适宜,同时对湿度进行监测,防止湿度过大对造口以及压疮造成的不良影响。④定期开展造口以及压疮相关知识培训,让患者了解压疮的形成原因以及日常护理等,避免压疮的加重。同时分享成功的压疮治疗经验,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此外,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家属进行宣教与指导,让患者感受到更多的关怀,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积极监督,增进患者的依从性。⑤整理并分析压疮形成的影响因素,并将其应用于压疮的预防以及护理中。⑥每个月对护理小组工作进行总结以及汇报,分享工作中的良好经验,以便于其他组员更好的提高护理质量。同时将遇到的困难进行分享,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应积极进行分析并制定处理方案。⑦在工作总结中,质量监督员对上个月组员工作质量情况进行汇报,意在指出组员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表扬其优点,以便于提高护理质量并对组员的积极性进行激励。对于部分工作质量较为落后的成员,可以暂停其工作,对其进行培训,并在考核过关后重新投入工作中。⑧加强术前访视:术前积极纠正患者贫血、低蛋白血症及代谢紊乱,避免其对压疮的影响。术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这不仅有利于患者血液循环,而且减少受压部位的压迫时间,有助于降低压疮发生风险。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性别、年龄、创面面积、合并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疗效及护理满意度。

1.5 疗效评价标准[7]痊愈:创面完全愈合;有效:创面缩小≥75%,症状消失;好转:创面缩小≥25%,症状改善;无效:创面缩小<25%,症状无改善。

1.6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患者压力性损伤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2组患者疗效及满意度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及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造口术患者复发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不同年龄、BMI、术中低血压、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护理依从性、低蛋白血症、贫血、高乳酸血症、下床活动次数患者术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性别患者术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造口患者术后压力性损伤多因素Logistic分析 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年龄、BMI、手术时间、护理依从性、低蛋白血症、贫血、下床活动次数与造口患者术后压力性损伤相关(P<0.05)。见表3。

2.3 2组患者疗效比较 2组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压疮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4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主动服务、心理支持、关爱及总体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满意度评价比较 例

3 讨论

压疮是住院患者常见的皮肤损伤,不仅增加患者疼痛,而且创面的迁延不愈极易引起伤口感染,影响术后恢复[8]。研究表明,压疮在老年住院患者中发生率>20%,骨科及长期卧床的患者更高[9,10]。仅仅压疮本身就会平均增加患者5.5 d住院时间,还有感染以及其他并发症。为此,压疮的防治对于住院患者的康复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中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年龄、BMI、手术时间、护理依从性、低蛋白血症、贫血、下床活动次数与造口患者术后压力性损伤相关(P<0.05)。其中:(1)年龄因素一直是影响皮肤护理效果的重要因素,老年患者皮肤菲薄,且结缔组织疏松,受压后易产生压疮[11]。故部分病区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直接进行预防性压疮护理,以减少压疮的产生。(2)BMI过高患者体重较大,长期卧床对于受压部位压力高于BMI正常的患者,等人也在研究中发现BMI过高可能会增加压疮的发生风险[12]。(3)手术时间的延长意味着患者在全麻状态下同一姿势的维持时间延长,这直接增加接触床面及受压的部位皮肤的损伤风险。(4)护理依从性是护理措施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13],部分患者在实施护理过程中不予配合,比如翻身及清洁创面等,严重影响护理质量。(5)低蛋白血症、贫血可能会导致患者血液循环减慢,局部皮肤抗压能力下降,而低蛋白血症更会引起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造成皮肤组织水肿,增加压疮风险。(6)下床活动次数直接反映了患者活动能力,而活动时间的增加(不论是自主活动还是被动辅助活动)有助于减少患者与床面接触部位受压时间,降低压疮风险[14]。2组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压疮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结果表明,针对性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压疮护理疗效,Tubaishat等[15]也在研究中发下造口管理小组的成立有助于改善压疮患者的干预效果,可能与针对性护理措施中护理人员素质得到显著提高,且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有效监督有关,这种监督及反馈有助于护理人员对工作有直接的反馈,并能指导护理工作的更好进行。观察组患者主动服务、心理支持、关爱及总体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结果表明,针对性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Gaur等[16]也在研究中得出相似结论,这不仅能拉近医患关系,从而更好的开展护理工作,而且为患者营造了更好的康复环境,有助于术后的恢复。

综上所述,年龄、BMI、手术时间、护理依从性、低蛋白血症、贫血、下床活动次数是造口患者术后压力性损伤高危因素,针对性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改善压力性损伤患者术后疗效。

猜你喜欢
造口压疮组员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实习护生压疮相关知识及预防态度的调查分析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造口周围皮炎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肠造口病人早期造口并发症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及观察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尿道造口患者宜多饮富含维生素C的果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