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重庆大宗淡水产品产销形势分析

2021-02-26 00:50何忠谊,李虹,朱成科
农家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淡水鱼交易量淡水

水产品是优质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水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2019年全国水产品产量保持在6450万吨左右,与2018年基本持平,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5050万吨,增长1.0%。2019年,重庆养殖水产品总量52.41万吨,其中大宗淡水产品(草鱼、鲫、鲢、鳙)产量38.48万吨,占养殖水产品总量73.42%。2020年水产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平稳。

一、生产及消费情况

2020年1-11月,重庆市水产品总产量50.05万吨,其中养殖产量为49.54万吨,捕捞0.51万吨。重庆市场销售的大宗淡水产品为地产鱼和外地调入的“长途鱼”,地产鱼约占总消费量的75%,“长途鱼”占约占25%。“长途鱼”主要来自湖北、湖南、江苏等。

从重庆最大的淡水鱼交易市场——重庆井口水产品批发市场2020年的数据来看,1-11月,该市场共交易8.58万吨,其中“长途鱼”占80%。2020年5-8月的交易量逐月上升,8月创该市场开业以来的单月交易量新高。9月份开始逐月下降,主要原因是气温下降后,部分“长途鱼”直接在区县市场交易所致。近两年该市场交易量变化情况见表1。

二、价格运行情况及成因分析

2020年重庆大宗淡水产品价格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另一方面呈显著季节性波动特点(见图2)。

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市场流通受到极大限制,消费减少,水产品销售数量大幅萎缩。新冠病毒疫情发生后,实施隔离等措施,生产作业减少,市场消费受到抑制,水产品捕捞量大幅萎缩。二季度,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水产品市场消费逐渐恢复。从井口市场交易量看出,5月份开始,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水产品生产、流通与消费基本恢复,市场交易量稳步回升,水产品出现量增价升,井口市场交易量逐月上升。三季度依然保持供销两旺。到7月份,全国、湖北及重庆井口大宗水产品批发均价环比、同比均出现较大幅度上扬。9月份后,因气温下降,运输成本下降,主产区水产品规模进入重庆,导致鱼价回落。

从往年的鱼价波动规律来看,1-4月份低位运行,从5月份开始,随气温升高,活鱼运输成本增加,从外地调入重庆市的淡水产品数量下降,供应减少,鱼价格开始上涨至9月中旬。之后及10月份,随着气温下降,运输成本下跌,“长途鱼”涌入,鱼价开始出现小幅下跌。(图2为2020年1-11月重庆大宗淡水产品各监测价格走势。)

水产品品种多,目前全国监测的海、淡水产品有49种。大宗水产品与名特优水产品之间的替代作用明显。随着养殖品种的优化调整,大宗淡水鱼占养殖产量的比例将逐渐减少。

三、2021年春节期间水产品价格保持平稳

当前,人民群众对水产品的消费始终保持旺盛。12月份大宗淡水产品继续捕捞上市,气温下降又利于活鱼运输,大宗淡水产品供应充足,在不出现极端天气的情况下,大宗淡水鱼价以稳为主,涨跌幅度不大。预测:2021年春节期间我市大宗淡水产品价格保持稳定。

四、政策与技术建议

1.加强消费引导。加大水产科普知识的普及力度,宣传吃鱼的好处,激发消费意愿,拓展消费时空。2020年经历疫情后,消费者对健康、安全、营养的产品需求更高。要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健康饮食理念,持续性宣传大宗淡水产品,展示水产品健康养殖模式及水产品质量监测情况,普及大宗淡水产品营养健康知识,化解人们吃淡水鱼的顾虑,提升城乡居民大宗淡水鱼消费量。

2.优化产销对接,畅通产品供销渠道。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优化大宗水产品的供销链条,大力建设电商平台,改善大多数养殖户由于产销信息不对称,处于弱势的状况。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养殖生产提供信息服务。建设水产养殖信息化、智能化示范基地,提升养殖各环节的信息化水平,搭建电子信息平台,促进水产品流通业发展。及时为渔民发布市场需求、价格信息。充分利用现代销售手段,促进水产品在各地市场的畅销,努力提高水产品价位,实现渔民增产增收。

4.抓好冬季渔业生产。一是加快池塘生态化、标准化改造建设。按池塘“一改五化”要求,加快池塘生态化、标准化改造建设。充分利用冬闲时间,统筹规划,细致安排,认真抓好由浅改深、由小改大,建设尾水处理设施,加高、加宽、加固池(堤)埂,提高抗灾能力。

猜你喜欢
淡水鱼交易量淡水
淡水鱼类育种和人工繁殖技术关键点分析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北方高寒地区淡水青虾孵化育苗试验
携手院士剑指淡水鱼育种业!渔美康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少军达成合作意向
淡水鱼健康养殖及病害的防治技术
跳到海里喝淡水
当冷盐水遇见温淡水
大中华区私募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