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郭店楚简《老子》的典型楚简书风
——质朴平实的“写经体”

2021-02-27 06:30朱友舟南京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1年1期
关键词:楚简竹简字体

◆朱友舟(南京)

一、郭店楚简《老子》概述

《老子》作为道家的经典著作,一直被各界关注。自郭店楚简出土问世以来,便引起了各界的巨大反响。其中也以《老子》甲、乙、丙本最为出名。对其基础的文本分析也是众说纷纭,个人比较倾向徐复观、陈鼓应等人的观点。徐复观认为《老子》是老聃的专著,而非多人编纂而成,陈鼓应在其书中也支持这种观点①,他这样说郭店楚简《老子》:“我们能目睹这一世界最古老的《老子》抄本,何其有幸!”。②因此,郭店《老子》作为最早的《老子》传抄本,即使其文字内容只有今本的五分之二,也为研究中国的哲学史、思想史、古文字学、简册制度等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称其为“改写中国思想史的典籍”③。关于书写者,黄钊氏认为三组《老子》本的字体和风格一致,应该是同个人的笔迹。④而彭浩和裘锡圭认为“甲”、“乙”成于一人之手,“丙”和“甲”“乙”虽然书法风格非常接近,则是另一书手。⑤不管是否为一人所书,三组应该都是当时楚国的通行手写体。通过仔细比照“甲”“乙”“丙”的书法风格,在用笔方法、造形上虽然有微妙的差异,不过还没有达到可以断定为不同书手的确切证据,因此这里还是将它们分为一类。再《老子》丙和《太一生水》两篇(竹简的)形状、编线的间距完全相同。《老子》甲和乙中金文里经常看到的圆点使用频度都占总字数的4%,而《老子》丙和《太一生水》则一个都没有使用。后两篇在书法风格上也类似,因此,不妨看作成于一人之手。⑥

《老子》属于典籍类竹书,近于日常文书一类的平实风貌。《老子》《太一生水》是源自楚地的竹书,应为楚地原生态文献,其典型楚文字特征比较明显。此类典籍书写非常认真,字形秀丽典雅,字间距基本一致,应当是由当时的书法高手抄写的,书体属于当时的“写经体”⑦。

楚简书法风格多样,而《老子》属于朴质、平实之美,既非雄强的阳刚之美,亦非秀媚飘逸的阴柔之美,其朴素的美感比较中庸、平淡。学者或评《长沙子弹库帛书》则圆润宛劲,《老子》《太一生水》则整饬典雅,《唐虞之道》《语丛》则纵横飘逸,《忠信之道》又雄秀才辣,其他如《信阳简》《仰天湖简》等皆各具特色,不一而足。昔康有为论魏碑有十美,楚系简帛又何止十美!总体而言,“楚系简帛书法风格是阴柔的、浪漫的、抒情的。”⑧笔者以为整饬典雅之评似欠准确,《老子》的风格应该归为平实一路。楚简中大部分的文书类竹简属于质朴简约一类风格,包括了早期发现的遣策、卜筮祈祷记录、法律文书,同时也包括文献类竹简中内容明确属于楚国文献的,如郭店楚简的《老子》《太一生水》,清华简中的《楚居》《系年》等等。这一路起笔收笔简约,字形或长或扁顺其自然,极少有刻意追求装饰的用笔,在楚简之中属于最质朴平实的一种。⑨

包山楚简与郭店竹简的年代相当,是楚国当时各级地方政府汇报给左尹的公文档案,由于来自各地,抄写出自众手,字形结构不免略有参差。这类手写的公文档案字体中,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是春秋晚期晋国的侯马盟书。细看三者的用笔,都是“头粗尾细”,与《汲冢竹书》“科斗文”颇觉类似,而迥然有别于青铜器铭文或石刻文字的矩折规旋,含蓄端整。侯马盟书的时代比包山楚简、郭店竹简约早两百年左右,一般以之为春秋晚期的日常应用字体的最佳范例,为先秦时代草率快捷字体的典型。包山楚简的隶书与郭店竹简的第一类字体,不仅延续了侯马盟书的风格,也明显反映了三百年间这种手写应用字体在书法方面的大趋势。⑩

二、郭店楚简《老子》质朴简约的风格特点

注释:

①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2016年5月第一版,第13页。

②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2016年5月第一版,第3页。

③王祖龙:《楚书法史》,湖北美术出版社,2013年10月第一版,第295页。

④黄钊:《竹简〈老子〉的版本归属及其文献价值探微》,《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⑤1998年5月,在美国罕布什尔州达特茅斯大学召开的“郭店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中所指出。参见艾兰•魏克彬编《郭店《老子》:达特茅斯大学国际研讨会会议录》。

⑥横田恭三:《郭店楚简的书法风格特征》见《全国楚简帛书法艺术研讨会暨作品集/论文集》湖北省书画研究会、华中师范大学楚学研究所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7页。

⑦由专门的人抄写,大部分书写认真,风格典雅,特别是其中的《语丛》(一二三)、《老子》(甲乙丙)、《五行》等几篇,书写的规范化与程序化的特点非常突出。饶宗颐曾把马王堆帛书《老子》《周易》等典籍的字体称为“儒、道之写经体”,“与十六国以降敦煌所出释道之写经体,足以后先媲美。”李学勤先生认为马王堆帛书是由专门雇佣的“写经手”抄写的。那么在《郭店楚简》出土后,两位先生的观点同样也适用于《郭店楚简》,应当是当时楚地典型的“写经体”,自然应当属于正体。

⑧胡长春:《楚系简帛文字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见《全国楚简帛书法艺术研讨会暨作品集/论文集》湖北省书画研究会、华中师范大学楚学研究所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13页。

⑨《光明日报》2016年8月7日,第011版。

⑩周凤五:《朋斋学术论文•战国竹书卷》台大出版中心2016年12月初版,第39页,《楚简文字的书法史意义》。

⑪李松儒:《郭店楚简字迹研究》吉林大学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吴振武、冯胜君教授,2006年,第37页。

⑫参阅西山尚志:《关于郭店楚简〈老子〉三本、〈太一生水〉的抄者——字形种类的统计分析》,简帛研究网站(http://jianbo.sdu.edu.cn/admin3/2009/xishanshangzhi001.htm),2009年8月1日。【按】日文版名《郭店楚简<老子>三本•<太一生水>における抄者の关系について——字形的バリエーションの统计学的考察》,《郭店楚简の思想史研究》第6卷,2003年2月刊行,第33—49页。

⑬⑭⑮朱友舟:《郭店楚简〈性自命出〉流媚的草篆研究——论鸟虫篆及草化对楚简的影响》,2020年《中国书学》,第99-113页。

⑯李松儒:《郭店楚简字迹研究》吉林大学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吴振武、冯胜君教授,2006年,第39页。

⑰㉑李松儒:《郭店楚简字迹研究》吉林大学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吴振武、冯胜君教授,2006年,第40页。

⑱周凤五:《朋斋学术论文•战国竹书卷》台大出版中心,2016年12月初版,第8页。

⑲《成之闻之》《尊德义》《六德》《性自命出》四作最长简皆为32.5厘米,两道编距皆为17.5厘米,而且,四书简端皆呈梯形。《缁衣》《五行》两作最长简皆为32.5厘米,两道编距皆为12.8-13厘米,两书简端皆呈梯形。以上六书以及《老子》甲本均为郭店楚简最长简,为儒家经典典籍。梯形简端则是儒家“子思学派”经典的主要形式特征,在郭店中最为重要。见周凤五《朋斋学术论文•战国竹书卷》,第6页。

⑳下文暂时搁置丙本,不做比较。参考程鹏万《简牍帛书格式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第35页将简端的修治分为三类:平端、梯端、圆端。

㉒以下表格郭店《老子》甲本简称为甲本,郭店《老子》乙本简称为乙本。

猜你喜欢
楚简竹简字体
竹简和毛笔
读曾侯乙墓竹简、望山楚墓竹简杂记
字体的产生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楚简制作技艺
楚简“ ”即“免”的字形依据浅析
竹简倒水
楚简二则校读
组合字体
楚简《武王践阼》三札
竹简十八罗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