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强党密码: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四维特质

2021-02-28 02:04谢鹏俊
老区建设 2021年24期
关键词:七一特质中国共产党

[提 要]伟大建党精神是对建党历程的凝练和升华,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先驱者凝聚的精神源泉滋养着后继者由幼稚走向成熟,从挫折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从建党走向强党的精神密码也就蕴藏在伟大建党精神之中。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有着独特的出场背景,探寻蕴含其中的强党密码需要追溯相似历史场景的文本。通过对15篇“七一”纪念文本的重点分析,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容要素在认知、实践、意志、情感的维度下辩证运动、均衡发展,突显出思维、行动、风貌、要求的四维特质。而思维指引行动,行动展现风貌,风貌体现要求,这就揭示出中国共产党螺旋上升的强党密码。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强党密码;建党精神;特质;“七一”纪念文本

[作者简介]谢鹏俊,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四川成都 610207)

[基金项目]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年专项研究课题“百年青春密码:中国共产党青年属性的三维向度——以历次‘七一’纪念文本为分析重点”(MYQY2021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高度凝练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容要素,以此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逻辑基座。伟大建党精神从“七一”纪念文本出场,探寻伟大建党精神的四维特质,揭示中国共产党百年强党的精神密码,离不开对“七一”纪念文本的考察与分析。“七一”作为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生日,始于全面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1日,周恩来在《十六周年的中国共产党》中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传统和几个重要历史教训。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1]。自此以后,建党纪念活动逐步实现常态化,在每年“七一”尤其是逢五、逢十周年前后发表各式各类的纪念文本。而以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人署名发表的“七一”纪念文本,在回顾党史、总结经验、理论判断等方面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价值性。根据公开报道,以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人署名发表的“七一”纪念文本共计15篇,其中抗日战争时期4篇,分别为:《十六周年的中国共产党》(1937年)、《英勇斗争的二十二年》(1943年)、《清算党内的孟什维主义思想》(1943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纪念共产党二十二周年与抗战六周年》(1943年);解放战争时期1篇,《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2篇,分别为:《刘少奇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1951年)、《刘少奇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61年);改革开放新时期6篇,分别为:《胡耀邦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81年)、《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91年)、《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1996年)、《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篇,分别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5篇“七一”纪念文本赓续着伟大建党精神的红色血脉,以“认知、实践、意志、情感”的维度传递出思维指引行动,行动展现风貌,风貌体现要求的精神特质,道出了中国共产党成就百年丰功伟绩的密码。

一、思想“总开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突显认知维度的思维特质

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总开关”。在15篇“七一”纪念文本中,“真理”出现39次,“理想”出现55次。认知是行为的先导,中国共产党在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探索与坚持中不断认清前进的方向,让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落地生根,从认知的维度回答了“为什么做”的问题,突显了其求真务实的思维特质。

(一)建党之向:中国共产党在理论探索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方向决定道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们在众多主义中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寻到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毛泽东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八周年之际,比较了俄国人寻找革命理论的艰难过程,认为“先进的人们,为了使国家复兴,不惜艰苦奋斗,寻找革命真理,这是相同的”[2]。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有着各式各派寻找救国真理的人物,但无一例外都走向了失败。毛泽东指出:“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2]。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探索救国之道,正如刘少奇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十周年的讲话中所述:“我们的党从若干个别的马克思主义的小组开始”[3]。在新民学会从一个青年学术团体到共产主义组织的转变中,蔡和森不仅“猛看猛译”马列著作,而且积极同无政府主义、社会改良主义展开斗争。尽管蔡和森同萧子升有着非常深厚的友谊,依然與萧子升主张的无政府主义“温和派”展开辩论。蔡和森在坚持真理的道路上宣称自己是“极端马克思派”[4],极端主张唯物史观、阶级战争和无产阶级专政。1921年1月,陈独秀在广州公立法政学校演讲中,也对无政府主义、共产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工团主义、行会社会主义进行了综合比较,引导人们认定俄国革命的道路。正是蔡和森、陈独秀等先驱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在1921年的新民学会新年大会上,大多数人赞同“布尔什维克主义”,促使新民学会逐渐成为了共产主义组织,从这里走出了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罗章龙等杰出共产党员。回顾建党前夕,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在艰辛求索的过程中,对各种主义综合研判后,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造世界的良方,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志气坚守共产主义理想。正如1920年《共产党》月刊短言中所述:“一切生产工具都归生产劳动者所有,一切权都归劳动者执掌,这是我们的信条”[5]。

(二)强党之魂:中国共产党在思维能动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思维主要指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6]。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的思想基础,也是强党的思维之魂。在15篇“七一”纪念文本中,“马克思主义”一词出现224次。刘少奇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二周年时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马列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7],强调最重要的一个经验就在于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问题,认为过去党遭遇的不应有的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假马克思主义者的存在,要求广大干部在实践中辨别真假马克思主义者,肃清机会主义残余。王稼祥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纪念共产党二十二周年与抗战六周年》中首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标明中国民族解放的正确道路。刘少奇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运用的马列主义理论,对农业的改造运用了“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工农联盟的理论和农业合作化的理论”[8],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运用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对资产阶级采取赎买政策的思想”[8]以及“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采取国家资本主义政策的思想”[8]。胡耀邦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六十周年大会上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路线作为六十年经验的集中要点。由此来看,15篇“七一”纪念文本对党史的回溯与总结都将马克思主义视为不可脱离的成功密码,并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灵活运用与创造性发展。中国共产党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实事求是的真理,不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词句当做教条,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大党领导一个大国,也必须要有自己的理论创造。

二、赶考“指南针”:“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突显实践维度的行动特质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就有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赶考”的历史重任,并在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真理,逐步实现共同的理想。在15篇“七一”纪念文本中,“初心”出现15次,“使命”出现29次。初心和使命既是建党时期先驱者的共识,也是中国共产党走向强盛的赶考之规,蕴含着笃实践履的实践自觉,从实践的维度回答了“做什么”的问题,避免了行动的盲目性,凝聚着“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行动特质。

(一)建党之基:中国共产党在建党活动中“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15篇“七一”纪念文本都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艰苦奋斗。胡耀邦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深刻缅怀了党的诸多创始人,没有他们的艰苦创业,中国共产党就难以在1921年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正是在建党活动中高举马克思主义真理旗帜,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筹建共产党,建立党组织,将初心和使命付诸于实际行动中。1918年,蔡和森北上途经洞庭湖,以意气风发的少年志气写下了“凭舟衡国变,意志鼓黎元”[4]的革命诗篇。随后,五四运动促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孕育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条件逐渐成熟。1920年8月,蔡和森作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坚定支持者和新民学会的领导者,在给毛泽东的信中认为“中国于二年内须成立一主义明确,方法得当和俄一致的党”[4],主张按步骤地“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4]。在毛泽东的组织下,长沙出现了早期共产党组织,新民学会的诸多骨干也转变为共产党的坚强战士。不仅是新民学会的转变,在1920年前后,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在海外,张申府、周恩来等在巴黎建立了早期共产党组织。这些共产党早期组织一经成立,就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肩负起救国救民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方面率先垂范,走在了同时代人的前列。王沪宁在纪念李大钊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李大钊同志是坚守初心、为民造福的表率”[9],也是“勇于担当、敢为人先的表率”[9]。在1921年3月,李大钊认为需要“急急组织一个团体”[10],形成“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10],与世界各地的共产党相呼应,使中国产生彻底的社会变革。此时的中国共产党虽然还没有诞生,但是其初心和使命已经在这一批新青年身上得到了体现,在各地逐渐燃起了星星之火。

(二)强党之规:中国共产党在奋进赶考中“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将初心和使命付诸于行动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由弱小走向强大的必备要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前夕,毛泽东强调中国共产党是要进京赶考,“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绝不退回来。七十多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对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6],回应了毛泽东的“赶考”命题。“赶考”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自觉与自我加压,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为着共产主义目标而奋进赶考。在15篇“七一”纪念文本中,“社会主义”出现625次,“共产主义”出现59次,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理想目标的一贯坚守。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进史的主题概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奋进赶考的初心和使命,成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强党之规。中国共产党在赶考过程中有其必然的规矩,对初心使命的践行与担当就成了最好的试金石。江泽民回顾党的七十年历史时,将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历史成就概括为三件大事,并指出未来的庄严使命在于“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1];胡锦涛将“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12]视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95周年的讲话中以8个“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激励全党同志“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13]。中国共产党正是对初心使命的践行与担当,才能创造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这由胜利走向胜利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接力奋斗,始终坚定做“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14],勇于面对时代绘出的考卷,奋进接力答卷,接受人民的阅卷。

三、奋斗“稳定器”:“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突显意志维度的风貌特质

意志是体现认识、调节行为的重要精神力量。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有着数不尽的风险挑战,离不开意志的坚定支撑。在15篇“七一”纪念文本中,“牺牲”出现35次,“斗争”出现228次,中国共产党为保革命的前途事业付出了难以想象的牺牲与斗争。由革命英烈形成的烈士文化也感召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先辈使命。毛泽东强调“部分的暂时的牺牲(不保存),为了全体的永久的保存”[1],中国共产党的奋斗正是有着这样的大局观和整体性考虑,才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意志,回答了“怎么做”的问题,确保实践的持续性稳定性,突显其大义凛然的风貌特质。

(一)建党之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革命中“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华民族衰败凋零时,生逢“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6]的现实境遇。在中国共产党横空出世的前夕,国内军阀混战,派系林立,武装的反革命势力遏制着一个又一个的救国方案,是一个为有牺牲多壮志的时代。李大钊曾写下“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10]的誓言,高呼为了发展生命有时必须牺牲生命。15篇“七一”纪念文本对于中国共产党的牺牲精神和斗争意志也进行了高度凝练地表达。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十周年的大会上,刘少奇认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应该首先归功于无数烈士的英勇牺牲,并提议在场同志起立默哀三分钟。仅在筹备建党的过程中,不少党员和建党事宜就备受敌人监视,在一大的筹备期间,毛泽东、何叔衡所在的长沙共产党组织受到湖南军阀赵恒惕的敌视和管控,《通俗报》被迫停刊,何叔衡被免去馆长职务,湖南的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也处于军队的监视之中。在那万马齐喑的时代,各地共产党组织的代表面临的政治环境十分险恶,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背后是各地共产党员冒着危险共同斗争的秘密筹划。由此来看,严峻的诞生环境一开始就赋予了中国共产党必须敢于斗争的品格风貌,中国共产党在第一个纲领中也就把社会革命确立为根本政治目的。自孙中山引领辛亥革命以来,变革社会的呼声从未停止,却都不彻底,没有看清革命的对象究竟是谁,以革命性不彻底的阶级领导不彻底的革命,必然无法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为中国的社会革命注入了新鲜血液,具有最强的革命意志,有着为劳苦大众谋取解放的志气和骨气。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大会上,胡锦涛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15],这就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置于大历史观的视域下。它既是中国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向俄国十月革命学习后不断斗争的成果。

(二)强党之本:中国共产党在自我革命中“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中国共产党不仅在社会革命中付出了巨大牺牲,而且在自我革命中勇于斗争,敢于壮士断腕,有着区别与其他政党的意志风貌。周恩来曾在《十六周年的中国共产党》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没有一天不是在思想斗争中过生活的”[16],在同错误思想的斗争中揭发错误、纠正错误,并从中站起来。毛泽东在1943年7月1日的纪念文章标题即为《英勇斗争的二十二周年》,刘少奇在1943年7月4日的纪念文章标题确定为《清算党内的孟什维主义思想》,都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的斗争意志和精神风貌。胡耀邦也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视为“党内正确纠正错误、光明面战胜阴暗面的历史”[17],认为党是在自我克服错误中获得更加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中国共产党不因各种破坏而断送,也不因各种挫折而沉沦,靠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我改造武器清除自身灰尘,永葆革命青春。不仅如此,对于严重挑战党纪党规的行为,中国共产党也从不容忍,坚决“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13]。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曾公审枪决了立有战功的副连长赵桂良,原因就在于违背纪律,私自从商号中去拿物品。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刘青山、张子善都是经历过革命生与死的考验,却没有抵挡住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堕落为人民的公敌,最终被绳之以法。管党、治党是“七一”纪念文本赓续自我革命品格的现实表现,自我净化的过程中必然要有思想斗争,反腐拒腐的革命意志。自我革命就是蕴含着“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思维。在这个矛盾运动过程中清除毒素必须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才能让“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6]的坚定意志富有底气。

四、價值“导向仪”:“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突显情感维度的要求特质

李大钊曾高呼“庶民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也把革命的胜利归功于人民的胜利。在15篇“七一”纪念文本中,“忠诚”出现6次,“人民”出现1063次。对党的忠诚与对人民立场的坚守是不可分割的,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理性情感能够催化和强化自身领导能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就是从情感维度回答了“为谁做”的问题,标明了前进的价值取向,突显其恪守党性与人民性的要求特质。

(一)建党之根:中国共产党在红船启航时许诺“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波澜壮阔的建党历程,在一艘南湖红船上宣告结束,并凝聚出伟大建党精神的党性与人民性的要素,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根据中共一大代表对红船时的会议场景回顾,大会“决定接受党员要特别谨慎,严格审查”[18],以确保可靠忠诚的同志加入党的组织。一大会议结束时,代表们高呼着“共产党万岁、第三国际万岁、共产主义——人类的解放者万岁!”[18]后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凝练的红船精神中也包含着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这些都契合着伟大建党精神中“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价值导向和情感意蕴。红船启航凝聚的形象符号在15篇“七一”纪念文本中多次回响,中国共产党以“航船”自喻,乘风破浪,砥砺前行。胡耀邦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的大会中勉励全党同志“一定不要辜负人民的期望”[17],在新时期“驾驶中国革命这条航船”[17]。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的大会中指出遵义会议“拨正了革命的航船”[1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大会中指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15]。南湖红船已经融入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血脉,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叩问初心,汲取力量的先进性之源。共产党人“在南湖红船上完成缔造中国共产党的使命”[19],“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也成为了建党之根,以舟和水的关系鞭策中国共产党人不能忘记在“母亲船”中许下的建党诺言。

(二)强党之道:中国共产党在情感表达中饱含“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情感作为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善于运用情感将能发挥巨大的能动作用。中国共产党的情感表达则“蕴含情感发生发展的面相”[20],集中表现在党与人民的情感交融中。党性与人民性是一致的,对党的忠诚度集中表现为对人民的责任度。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情感表达伴随着对人民主体地位认识的不断深化而产生和发展,并对中国共产党的各项事业产生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尊重与关爱是基于其性质与宗旨的理性情感表达。人民是最好的裁判官,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人曾经吃过没有群众支持的苦头,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当地群众由于被国民党长期打击报复,对解放军顾虑重重,害怕解放军撤出大别山后被反动派清算。对此,邓小平向群众喊出了“与鄂豫皖人民共存亡”[21]的口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同战士和老百姓踏冰卧雪,严肃军风纪律。因此,中国人民不是命里注定要跟着中国共产党走的。建党至今,中国共产党也没有忘记革命老区的人民,没有忘记他们的历史贡献。15篇“七一”纪念文本具有情理兼备的话语叙事,表达着对人民的尊重之情,从“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14]到“伟大、光荣、英雄的中国人民万岁”[6],从“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13]到“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6]。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崇高敬意始终如一,将党的胜利归结为人民的胜利,注重同人民的情感交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增加了对消防救援指战员致以崇高敬意。这在15篇“七一”文本中尚属首次,其背后是消防救援队伍在凉山火灾的牺牲、河南暴雨抢险的现实付出。无论是邓小平称自己为“中国人民的儿子”,还是习近平总书记回忆知青岁月自称“黄土地的儿子”,都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强党之道的形象表达。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刘少奇.刘少奇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51-07-01(02).

[4]蔡和森文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5]陈独秀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2).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二十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8]刘少奇.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61-07-01(02).

[9]王沪宁.在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10-28(03).

[10]李大钊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1]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會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1-07-02(01).

[1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6-07-01(01).

[1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02).

[14]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1-07-02(01).

[15]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02).

[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四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17]胡耀邦.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81-07-02(01).

[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19]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N].人民日报,2017-12-01(02).

[20]陈金龙.中共建党纪念活动的情感意蕴[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

[21]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七一特质中国共产党
长寿的人具有的特质
广东各地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
善恶人格的特质差序*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好校长应该具备的三大特质——兼谈校长培训的几点思考
你看见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