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与禅:人生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2021-02-28 06:03
中外文摘 2021年4期
关键词:不争蝉声宿命

七月末的一夜,独坐窗边。窗外,蝉声不绝。

知了,知了。层层叠叠、疏疏紧紧,一波未去,一波又起,悠悠而来,涓涓而去。群蝉齐鸣,是夏日独有的风景。

或许是让夜与寂寞染冷了思绪,在群蝉盛大的鸣奏下,我只想到一只蝉漫长而短暂的一生。听闻蝉的幼虫,要在土中蛰伏三年、五年,有的甚至近二十年,才可能蜕皮羽化,长作成虫。长成后,蝉的生命便只剩下了几十天。而在这短短的数十天里,它来得及完成的,只有鸣叫、交配和死亡。

蝉的一生,意义何在? 但凡生物,从出生的一刻起,就开始面临死亡,这无可争议。然而,倘若成熟的同时是死亡的逼仄,那么何苦成熟,又何必降生?从最初就不曾存在,或许才是最好的结局。

就这样,思维落入虚无的螺旋,止于悲哀而无奈的结论。窗外蝉声阵阵,仿佛麻木与空洞的叠响。

蝉啊,你为何要存在呢?我沉心推想,却逐渐意识到,世间万物其实都没有必须存在的理由。你我离去,地球依然转动;地球消亡,宇宙依然运作。如此推算,宇宙都可以不必存在了。然而,这一连串的空想终究要止步于现实:它们都在。地球在转动,你我仍碌碌,窗外的蝉依然因循着宿命的步履。

至此,思维迸发出求生欲,仿佛触底反弹:既然存在,就一定有意义。或者,一定要有意义。最为肮脏、丑恶的东西,也可以有警世之用。那么,蝉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我望向窗外——树影荫翳,灯火阑珊。至少,若没有蝉,夏日将是闷热的死寂。渐渐地,咏蝉之意起了,想起古人写蝉的诗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与生俱来的外表、习性,能够引起人的文思,也是一种意义吧。再往下想,思维放松、随意起来,便想到一个最接地气的意义:吃。人有以蝉为肴、以蝉入药者,自然界中的捕蝉者之多更是无需多言。作为食物链的一环发挥功用,说来残忍了些,却也是它存在的意义所在。

如此,已经找到了三个意义。头脑中仍不停叨念蝉的名字,几巡下来,忽然浮现出一个同音的字:禅。其实,蝉何尝不是禅的代言呢?在佛家看来,人生的本质是“苦”,而“苦”则源于一个“取”字。人的一生中,执念和欲望如影随形,所以人永远处于痛苦之中。六祖惠能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或许就是修禅的至高境界。其实,这世上生灵无数,哪些能够真正做到不争不抢、无欲无求?若欲望是原罪,那么人与兽都不是无辜的。相较之下,蝉的境界就高一些。自降生之日起,它便默默地守在地下,安静地从土壤中汲取养分,一守经年,与世无争。快长成时,出土,上树,蜕皮,破蛹,依然是不争不抢。待到寻得安身之所,便是心无旁骛,振翅长鸣。时间久了便歇,歇好再鸣,日复一日,交配之后更无任务,于是沉静地等待生命燃尽最后一丝余焰。蝉的一生,如此想来,竟这般恬淡、安宁,我不禁多了几分钦佩。蝉的存在,也许并非造物者任意为之,反而是寄寓了许多深意的。

行文至此,想来不免招致一些非议。蝉与禅境的联想,有一厢情愿之嫌。一只蝉生来就独自面对世界,没有先辈的经验,没有哲学的引导,它只是按照本能,木然地走完了一生。换言之,它来不及察知和反抗,就顺从了宿命。它的高洁与超然,并非自己的选择。因此,它不值得如此抬高和歌颂。

然而,子非蝉,安知蝉之虑?言归正传。严格地讲,“蝉之禅”或许真的不算什么。与蝉相比,人拥有更加强壮的身体,更为深刻的思想,注定承受更多的苦难。以“蝉之禅”来要求人,是不切实际的;人,亦不必向蝉看齐。只是,人应当从蝉身上看到一些东西,看到自己。有尊严地与苦难共存,或许就是人生的意义。

时光飞逝,转眼已是八月下旬,窗外的蝉声从浩浩齐鸣化成了浅唱低吟。不知今夏最后的知了会在何时落下,来年的第一声蝉鸣又将于何处生发。

猜你喜欢
不争蝉声宿命
蝉声阵阵 毛猴驾到
蝉声
艾草
蝉鸣
宿命
摩拜的宿命
不争的函谷古道
蝉声这道菜
那一箭,沉寂了宿命的跫音
星河流转,宿命难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