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力-电接触模型揭示关联机制

2021-02-28 10:40
润滑与密封 2021年5期
关键词:电阻界面体积

大量复杂工程结构系统中都存在界面接触问题,遇到的棘手问题是对接触特性难以有效表征,从而制约着对相关工程应用设计的有效指导。在超导电缆、飞行器热防护系统、飞行器制动系统和微机电系统等这些复杂结构系统中,界面接触是构件间力传递、导电、传热的桥梁。因此,弄清界面接触特性一直是科学界关注的问题。

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力学学科教授周又和、副教授他吴睿团队,建立了界面力-电接触理论模型,揭示出接触电阻、接触变形与作用压力的关联机制。

该研究成果是超导电缆股线间接触特性先期研究的突破,不仅为相关工程应用提供了新途径,而且也为后续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他们所建立的理论模型揭示出了两随机粗糙界面之间的力、电作用机制,预测的定量特征被实验证实有效。

论文建立的新理论模型提出了接触面之间的随机分布体积新概念,由表明粗糙度的直接实测结果来重构接触前的分布体积构型特征,然后通过建立压力作用下的变形机制和对接触体积进行降维处理,就得到了随作用压力变化的实时接触面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理论模型,获得了包含接触电阻、弹塑性变形及其接触面积随外压力的变化特征,预测的接触电阻随外压力变化的特征曲线被实验证实有效。由于没有预设限制条件,这一新方法的理论模型可望在极端环境、复杂载荷等情形的相关工程中得到应用。

猜你喜欢
电阻界面体积
多法并举测量固体体积
聚焦立体几何中的体积问题
电阻大小谁做主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巧测电阻
小体积带来超高便携性 Teufel Cinebar One
基于FANUC PICTURE的虚拟轴坐标显示界面开发方法研究
电阻焊
谁的体积大
电子显微打开材料界面世界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