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之言长

2021-03-01 03:08维舟
中学生天地(C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王国维韵味境界

在中国的文学里边,词是跟中国过去的载道的传统脱离,而并不被它限制的一种文学形式。它突破了伦理道德、政治观念的限制,完全是唯美的艺术的歌词。可是,后来却发生了一种很奇妙的现象,就是后来词学家、词学评论家,他们就把道德伦理的价值标准,加在中国这个本来不受伦理道德限制的歌词上面去了。

清朝一个有名的词学家名叫张惠言,他说词这种文学形式,是可以表现“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张惠言《词选·序》),是可以表现那些有品德、有理想、有志意、有抱负的贤人君子他们内心之中最隐约最深曲的一种内心的怨悱,一种感动,一种追求而不得的怨悱的感情。他的这种说法是对还是不对呢?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边说“固哉皋文之为词也”。皋文是张惠言的字,他说张惠言讲词,真是太顽固了。像这些写词的词人,并没有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之情的用心,而张惠言要这样讲,是“深文罗织”,是自己画了一个框框,要把别人的作品都套在这个模式之中,这是错误的,这是顽固的,这是不应该的。

可是,另外一个奇妙的事情又发生了。王国维虽然批评张惠言用贤人君子的感情来讲爱情的小词是不对的,而王国维却也曾经举过很多五代和两宋词人的词,说这些词人所写的一些个词句,表现了“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三种境界”。像北宋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写的本是相思离别,可王国维却说这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

我想大家对王国维的说法应该是很熟悉的。王国维为什么从这些写爱情的词里边,看到了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三种境界呢?西方有一个思想文学潮流,叫作现象学。现象学所研究的是人的思想意识,当你接触到宇宙万物各种现象的时候的一种意识的意向性活动。比如说“昨夜西风凋碧树”,因为词人看到了外界景物,引起了他的意识的一种活动。主体的意识跟客体的现象相接触的时候,主体的意识就产生了一种活动,不管是他的思想、他的感情、他的联想。而这个活动不是盲目的,不是没有条理的,是带着一种意向性的——他要说什么,有一个明确的意向性。作者写作的时候,既然有一种主体的意识的活动,我们要研究、欣赏、批评一首诗歌,就要向回倒溯,探讨原来作者的思想意识是怎样活动的。可是,虽然尽量要追寻作者的原意,然而却没有一个人能做到完全撇弃了自我,用纯粹的客观来追寻作者的原意,因为我们每一个追寻的人都有我们的思想、 我们的教育的背景、社会文化的背景、时代的背景。每一个人的性格感情都是不同的,因此我们读一首诗歌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想法,就是所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于是,这些想为诗歌做阐释做说明的,为诗歌做品评和欣赏的人,他们并不能完全客观地掌握作者的原意,总是或多或少地把自己的种种社会文化思想感情个性的背景,加到那个作品之中去了。所以,这些阐释的人对诗歌所做的解释,不一定是原来的意思,而是一种衍生义,是把自己种种因素加上去的一种衍生的意思。

在中国的文学作品诗歌之中,词比诗更容易造成这种衍生义的结果。因为写诗的人,带着中国旧日的诗言志的传统观念来写作诗歌。他的意识活动,是一种显意识的活动。如果是讲或者读杜甫的诗歌,如《北征》的“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是哪一年的秋天,哪个月,哪一天,从哪里到哪里,说得很清楚,我们不能随便给它增添加减,它本身带着强大的感动的力量。所以诗一般说来,多半是显意识的,是作者本身带着意志观念的。诗者志之所之,是我内心的,我的心志,我的思想意念的活动,即是明显的显意识的活动。

词之所以微妙是什么缘故呢?刚才我说了,每一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思想文化教养性格的种种不同的背景的,不管你是欣赏诗歌,还是创作诗歌,都无法避免。无论是解说,无论是创作,都带着自己的背景在其中了。词在初起的时候,本来就是那些个诗人文士写给美丽的歌女去歌唱的歌词,没有想把自己的思想怀抱理想志意都写到词里边去。可是,就在这些个诗人文士,当他用游戏笔墨为了娱宾遣兴给歌女写歌词的时候,无法避免地把自己的性格思想,在不知不觉之中,隐意识地自己完全都不知道地流露表现在爱情的歌词中去了。有一句俗话说,观人于揖让,不若观人于游戏。我们要观察一个人,看他揖让进退,他在一个公开的场合,表现得彬彬有礼,可是游戏之中,因为他不用端着架子,不用装腔作态了,所以,不知不觉反而把他更真的自我表现出来了。词就是这样,本来没有要写自己理想志意的用心,只是给美丽的歌女,写一些漂亮的爱情的歌词,可是他不知不觉地就把他最深隐的本质,这不是拿腔作态说出来的什么伦理道德,而是他真正的感情人格最基本的本质,无意之中,不注意之间流露表现出来了。

图/视觉中国

词既有这样一种微妙的作用,因此,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就为词的性质下了这样几句定义,他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他说词这种文学体式是“要眇宜修”。“要眇宜修”出于《楚辞·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是写湘水上的一个神灵具有一种“要眇宜修”的美。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呢?王逸的注解《楚辞章句》说“要眇”是“好貌”,是一种美好的样子。又说:“修,饰也。”修,是说这种美是带着修饰性的一种很精巧的美。洪兴祖的《楚辞补注》说“要眇宜修”是形容娥皇的“容德之美”。关于湘君究竟是什么样的神仙,有各种不同的说法。简单地说,洪兴祖以为写的是娥皇。我们知道,娥皇、女英是舜的两个妻子。舜死了,娥皇、女英的泪滴洒在竹子上,成为斑竹。后来她们死了,成为湘水之神。这究竟是不是可靠,《楚辞》的湘君是不是娥皇,我们今天来不及考证。至少洪兴祖认为,“要眇宜修”所写的美好,是一种女子的美丽,而且是从内在到外在的容德之美。《楚辞·远游》上还有“神要眇以淫放”一句,洪兴祖注解说“要眇”是“精微貌”。把两处“要眇”出现的注解结合起来看,我们知道“要眇宜修”的美,是写一种女性的美,是最精致的最细腻的最纤细幽微的,而且是带有修饰性的非常精巧的一种美。王国维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就是说词有这样的一种美。

那么,词为什么有这种美呢?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个是形式上的原因,一个是内容上的原因。形式上是什么原因呢?大家当然都知道,古今中外的诗歌,一般说起来是一种美文,所以一般总是应该有一种节奏韵律的感觉。我们中国的诗,我们说古近体诗,当然有一种平仄的格律,西方也有各种押韵的形式。虽然有人写一种散文化的诗,不要这种死板的韵律,但也要有一种自然的韵律的美。总之,诗歌是美文,要有韵律美。

词给人的回味,词的韵味悠长。这就回到我们前面所说的,诗是显意识的活动,说出来可以很感动人,可是我们不能够自由发挥联想。词呢?写爱情的小词,表现了人的心理感情的一种本质,可以引起人丰富的联想,所以说“词之言长”。

(节选自《唐宋词十七讲》,有删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阅读讨论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根据文本,结合你对诗词的阅读感受,你认为诗、词在表现形式上有何不同?

参与讨论:安吉县高级中学顾文年

安吉县高级中学206 班卢宇哲/孙可为

208 班施奕行/高一蔓

●卢宇哲

“诗之境阔”意在说明诗的境界开阔。从诗的来源上说,诗往往是诗人以较为正式的态度去写作的,因而能在如此凝练的形式中,将内心的本质或所思所想表达出来。这使得后来者在解读上要经过长时间的理解与思索,才能或多或少地探寻到诗人的内心。

而“词之言长”意在说明词的表意有韵味。正所谓“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词较诗而言,所表达的内容更自由,同时又有一种细腻的精致的韵味的美,更易让人接触其韵味。

●孙可为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这句话从字面意思上看是说诗的境界宽阔、词的意韵深长。“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盛行的时代是中国国力最强的大唐,国家富足,百姓安居乐业,这也是诗之所以具有宏大的气势的原因之一。而词与诗有所不同。在宋朝,辽、西夏等少数民族势力盘踞于北方,两宋王朝国力渐渐衰微,这也决定了词的韵味悠长。“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的《声声慢》便是其中的代表,给人以无限之回味。虽然也有辛弃疾、苏轼这类豪放派,但他们的豪放,更多的是对国家状况的愤慨,和唐诗那种如浩瀚宇宙般的宽阔有所不同。

●施奕行

“诗之境阔”指的是诗的境界辽阔。诗是显意识的创作行为,诗人以诗容纳自己对家国天下的思考,表现自己的心志,所以境界辽阔。“词之言长”指的是词的语意绵长,一是语言特点(语言形式)是富有韵味的,二是对读者的影响是深远的,可以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

●高一蔓

从内容上来说,诗的内容多偏向于人生志向,无论叙事或写景,展现事物风貌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具有广度,境界自然辽阔。词则从生活或情感细节着手,表达男欢女爱的委婉情致,文气洒脱俊逸,自由舒展,抒情达意更加绵长,故称“言长”。

从形式上来说,诗侧重于以严整的形式助推语言气势,从而使诗中情感有喷薄欲出、震撼人心之效果,其境辽阔。相比于诗,词更偏向于将含蓄的情感寄托于参差错落之句,仿佛“欲说还休”,不仅有缥缈矜持之美,而且会被不同读者“借题发挥”,故其“言长”。

图/视觉中国

顾文年 老师

解答此题要明确“境阔”“言长”概念的含义,这是我们阅读这类学术性的演讲稿、论述文作品首先要克服的阅读障碍。“境阔”“言长”即“境界开阔”“韵味深长”,这是就诗、词的艺术表现而言,体现出两种文体的特色。

其次还需要注意选择好比较点,从形式与内容角度分析诗词“境”“言”产生差异的原因。

结合文本不难看出,在表现内容上,诗言志,熔铸作者对家国天下的思考,这种显性意识不易引发读者的联想;而词言情,娱乐遣兴,重在表达情意,这种隐性意识流露出词人最本质的情感,更易激发读者想象。

从语言效果上看,诗的语言相对简约,表意明确清晰;词以修饰性词语表现精微之美,意味更加悠长深远。从文体形式上看,诗注重平仄格律,无论五言还是七言,端庄严肃;词相对宽松,句式不一,形式活泼,表现情感更加灵活、自由。

卢宇哲同学能够准确理解“境阔”“言长”的含义,但在解说“诗之境阔”时分析缺乏合理性,读者理解诗歌需要较漫长的时间,无法成为诗歌境界开阔的原因。并且从叶嘉莹的文本看,诗是比词更容易被读者理解的。卢同学答题的针对性还需要提高,要明确问题指向,合乎逻辑地进行论证。

孙可为同学从诗、词诞生的时代气象角度分析,角度新颖,虽未必公允,也体现出自己阅读视野的开阔。不过分析不应过度脱离材料,还须扣合文本作答。

施奕行同学答题较为规范,概括能力较为突出,层次感明显,解析还可适当结合文本。

高一蔓同学能够从内容与形式角度分析,定位准确,思路清晰,解析角度还可以多提炼一些,使层次更加丰富。

整体上看,同学们对概念理解基本准确,也具备一定的概括能力,只是概括角度还较狭窄,需要多提炼归纳角度,提升思维的广度,如此,答案的层级会更趋合理。

猜你喜欢
王国维韵味境界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大煮干丝,丝丝缕缕韵味长
品“境界”
张雪明《王国维·集宋贤句》
王国维??《人间词话》??李敬伟书
王国维“古雅”话语的阐释
慎独的境界
秋之韵味
秋的韵味
《王国维未刊来往书信集》辑注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