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泉河中游流域生态现状及修复思路

2021-03-01 16:10邵长乐
河北水利 2021年1期
关键词:林草灌水灌溉

□邵长乐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也提出了“加大美丽西部建设力度,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具体要求,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坚定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建设要求,进一步加大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实施力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稳步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和湿地保护修复,展现大美西部新面貌。

1.生态现状

狮泉河又称森格藏布,是我国西南地区一条重要河流,也是西藏阿里地区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依据河流自然条件、水文特性及河谷形态,狮泉河可划分为上、中、下游3段,其中狮泉河中游河段多为宽阔的“U”型河谷,谷内地势平坦,以湿地、草地、石滩地为主,区域海拔4250m~4400m,地处半荒漠和荒漠地带,属于高原亚寒带干旱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较低,高海拔和低降雨导致当地生态环境相对较脆弱。

长期以来在严酷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冲刷下,当地生态系统环境承载能力逐渐降低,全球气候变暖更是让土地沙漠化、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退化问题日益突出,加之人类活动的频繁增加,让本来脆弱的生态系统雪上加霜。诸多自然、人为等因素持续作用导致狮泉河流域中游原本茂密的植被面积不断缩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近几年当地政府开始重视生态整治和保护,相继实施了包括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林草灌溉等一系列生态恢复治理工程,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但由于自然环境、土壤气候等原因,遗留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2.修复思路

狮泉河中游生态修复应在调查分析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以水资源开发利用、相关工程建设为基础,研究分析具体的治理措施和工程方法。通过发展林草种植,完善灌溉基础设施,提高绿植覆盖面积,是实现生态修复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2.1 林草种类

为确保造林成效,树种选择中应充分考虑项目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狮泉河中游区域气候属高原亚寒带季风干旱气候,河道两岸土壤多为砂砾质土,通透性好,但抗旱能力弱,易漏水漏肥,土壤贫瘠,酸碱性呈中性。周边已建灌区林地多种植秀丽水柏枝、班公柳等,草场多种植高原芥、沙生针茅等,均属于乡土植物,较为适宜当地的高原亚寒带干旱的气候条件,具有耐贫瘠性强、根系发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高等特点,并已获得成功栽植经验。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狮泉河中游流域生态修复造林种草首选耐寒耐旱、防风固沙的乡土树种、草种,造林树种可选择班公柳、秀丽水柏枝和江孜沙棘等,植草草种可选择披碱草、高原芥、沙生针茅和紫花针茅等。

2.2 灌溉制度

在充分考虑各区域水资源、土壤、气象、农业种植结构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当地现有灌水方式和相关试验数据,合理确定林草灌溉制度。见表1。

图1生态修复林草种植灌水率图

表1 林草种植灌溉制度表

计算林草各次灌溉的灌水率,并根据不同灌溉模式、每次灌水的延续时间,绘制灌水率过程线,修正形成年度初步灌水率图。见图1。

2.3 水源分析

狮泉河水量较充沛,林草灌溉水源可取自狮泉河。根据狮泉河相关水文站的监测数据,合理分析计算河道水资源量及设计径流年内分配,再确定包括水库发电、城镇供水、灌溉用水、生态环境需水等在内的所有用水需求,分析计算出林草灌溉可用水量,进行水土平衡分析,合理确定林草种植规模。

根据项目区周边地形以及与河道水位的相对高程关系,河道取水可分为自流灌溉取水工程和提水灌溉取水工程。其中自流灌溉取水工程可采用闸坝结合式取水的布置型式,在河道主槽内新建低坝式溢流堰,两侧布置进水闸及冲砂闸;提水灌溉取水工程可采用泵站型式,应根据项目区总体布置及地形地貌合理确定泵站位置及规模。

3.取得结论

通过林草种植及灌溉工程的实施,可使当地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和改善,提高草甸森林覆盖率,保护生态功能区,较好的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但林草灌溉规模的确定应按照“以水定量、水土平衡”的原则,严格遵循当地水资源“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和相关要求,才能保证工程的可行性。□

猜你喜欢
林草灌水灌溉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番茄灌水掌握技巧
冬季棚菜灌水四关键
着力做好林草生态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