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特色产业集群助推梅州区域经济发展

2021-03-02 10:55谢国才
中国集体经济 2021年5期
关键词:梅州产业集群区域经济

谢国才

摘要:梅州市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方面有了长足发展,并形成一定经济规模,但普遍存在着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专业人才缺乏等困难和问题,严重束缚着产业集群的进一步扩张和提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来助推梅州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梅州;产业集群;区域经济

经济发展核心为产业集群的模式是从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这催生了区域经济一体发展浪潮,越来越多的地区将产业集群化这一方式当作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同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一、梅州市产业集群化今后发展前景以及当下问题

近年来,梅州市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方面有了长足发展,基本覆盖了五大传统产业,并且目前也具有不小的经济规模,同时在产业集群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也打造出了许多当地的特色产业以及当地范围内名牌产品,整个形成了由发展好的龙头企业带动其他企业的整体的产业循环,也建成了支撑县域经济的一大批各类产业基地。产业集群化从整体上对梅州的经济布局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更加合理的分配了当地的资源,同时产业集群导致工厂人手不足,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岗位,也带动了如物流、商业等等其他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但虽然如此,目前还是存在企业规模较小、技术含量低等等问题导致梅州竞争水平不足,并没有完全发挥出产业集群的优势。在这里我也总结了几点:

(一)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足

要快速推进产业集群,必须先培养出一批规模、实力兼具的企业。但就目前来讲,梅州大多数的企业还是因为底蕴不足,规模偏小同时起点较低,并且有一些耗能高以及高污染的企业需要进行产业升级,不能短时间成为龙头企业。梅州目前企业技术含量较低,一般都出产粗加工产品,缺乏自主品牌,同时企业多资源型而缺乏技术水平高的高科技产品。因此这些种种都导致了在梅州继续推进产业集群时缺乏真正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不能真正的引导梅州下一步的产业发展。这样一来梅州当前的龙头企业对内影响力不足而对外又没有竞争力,并不足够带动当地产业迈向更高的层次。

(二)缺乏企业家,经营者素质偏低

不可否认,梅州并不缺乏创业者,可优秀的企业家还较少,他们普遍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和走向并没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和规划,也没有意识到企业员工素质的培训的重要性,部分民营小企业的经营者依然存在着保守的思想,將知足常乐当作人生信条,并不具备大企业家应该具有的敢打敢拼的精神。

(三)当地资金状况较差

目前梅州市基本都是从农村以及小城镇中开始兴起产业集群,企业绝大多都是民营企业且规模不大。这些企业资产规模较小、抵抗经济风险的能力也比较差,因此金融机构在对这些企业申请贷款方面都会十分慎重的放贷,贷款条件苛刻,贷款额度控制严格,审批程序繁琐,因此当地企业要通过金融机构来进行融资的可能性十分有限。所以大多数企业只能向高风险的民间高利贷借贷来获取资金,给企业的发展埋下隐患。

(四)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由于集群产业普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因此在技术方面缺乏创新。因此很多企业都是短短的一段时间飞速发展后便走向衰落甚至破产。许多企业都缺乏核心技术、缺乏核心竞争力,设备虽然好但管理能力不足,产品不能带给人们消费欲望。尤其是现在处于信息时代,模仿便成为了许多企业的生存方式,缺少自主创新的动力。

(五)同行业中的企业间竞争大于合作

梅州市产业集群化虽然初具成效,但总的来开并没有收到好的效果,仅仅只是地理方面的聚集,并没有在市场以及产业方面建立良好的密切的联系。大多数的企业与同一集群内的其他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大于合作关系,仍旧处于各个企业单打独斗的情况,并没有发挥出集群的真正优势、更没有达到集群的真正目的。

二、深入剖析梅州市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受阻的原因

除了梅州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对“粤港澳”大湾区、海峡经济区等区域来说都是边缘地带,对于投资者来讲,并没有特别吸引他们的特点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如下所述:

(一)地方政府引导不到位,产业集群特色不突出

目前梅州的产业集群除个别传统产业外,其余大部分都是由于市场自身的推动作用形成的,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发展道路,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但很多地方政府的发展策略都将“筑巢引凤”作为目的,即通过一系列的土地经营或者优惠政策来招商引资,这种做法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并没有考虑到本地特点,在发展企业集群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计划不周、行动效率较低等。另外,某些地方政府着力于开创本地产业,不惜采取种种拔苗助长的措施,却忽视了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规律,并没有考虑到市场发展的规律,仅仅是片面培养本地特色经济。比如产业定位不确切,在高科技、高新产业集群方面倾向过大,忽视传统产业,以及对梅州区域内的产业集群整体关注度较低、重视程度不够等。

(二)规划与分工效率较低,产业链条短

产业集群的目的就是提高企业之间的联系,使企业协同作战,从而实现对资源的高效率用,提高集群整体的竞争力和发展前景。梅州的产业集群缺乏合理的分工、产业结构趋同。产业链缺乏从整体上的设计考虑,企业之间只是地理上的聚集到一起,并没有实现企业集群的根本目的,在关联、协同方面做得都不够。甚至相似企业聚集到一起,造成了企业专业化不明显,产品关联度低,在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起高效的产业链条。另外,各地在进行经济发展规划的出发点大多都是竞争,很少有考虑到协调合作,这就导致了企业之间的联系程度较低,集群的效应也就几乎没有,产业整合目标过于分散。

(三)人力资源严重不足

梅州市产业集群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就是高素质人才缺乏,有的经营管理人员文化程度低,对于符合现代的管理方式了解不多,有的思想观念更新慢,企业的创新意识和竞争能力差,仅仅通过成本提高自身企业的竞争力,很多情况下都演变成了价格战,导致企业人员的工资水平较低,难于吸引和留住人才,形成恶性循环。

(四)服务体系不健全,影响了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

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对于企业发展来讲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梅州市为了优化产业集群的结构加强对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通过平台促进产业集群产品的创新性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从而提升产业集群整体的竞争力。但是,这并不是一项容易的工作,因为梅州市产业集群起点较低,在公共产品方面的供给并不是很充足,再加上产业之家的联系和协作性较低,产业集群的持续性发展水平难于提升。

三、以特色产业集群提升梅州市区域经济发展

近年来,梅州市的产业集群发展迅猛,主要以五大传统和优势产业为基础。所以应该围绕这些产业,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政府提供一定的政策扶持,比如在税收、用地等方面提供支持,提高产业集群之间的协作性,从整体上使得产业集群上升一个台阶。

(一)产业集群的特色产品是提高竞争力的现实选择

对于中小型的产业集群来讲,特色是发展的基础,地区产业集群同样也是如此,从浙江省的小型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就可以总结出这一规律。在产业集群建设之初,政府就应该进行正确地引导,并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来保证平稳持续性的发展。对于特色应该明显突出,提高产品的本地特点,充分利用自身独有的地理或者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从布局上提高产品的专业化特点,从而起到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

(二)倾向重点企业并加强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性

产业集群是一个生态系统,在大型企业与小型企业之间应该相互补充,提高协作性,在竞争中促进整体的发展。所以,一方面应该发展相应的龙头重点企业,并以此对中心对研发以及质检中心加强建设,从而提高产业集群的整体市场竞争力。这些发展仅仅通过企业自身是难以实现的,所以政府应该提供相应的政策或者方向支持。另一方面就是产业集群内部的协作性,在分工商应该明确产品的生产过程的责任主体,使得大小型企业达到匹配,在此基础上还应该适当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终端产品的创新性和竞争性,从整体上促进产业集群的优化和升级,在提高竞争力的同时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三)提高人才利用率,培养优秀的企业家

对人才引进机制进行改进,通过各种合作方式对人才进行引进,比如高級工程师以及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等,同时应该在产业集群内部形成自己的人才培养策略,对企业家以及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重视程度。政府在这方面也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持,比如顶起举办相关的论坛,通过交流的形式提高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交流,提高协作性,同时加强产业集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提高企业家的整体素质提供一个合适的平台。

(四)以正确的合作方式提高区域经济的品牌特点

对于企业而言,品牌是一种无形的资产,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市场占有率,还有有效提高产品以及企业的声誉。而信用网络又是产业集群之间的合作基础,所以应该在产业集群内部培养一定的社会文化和属于自身的产品价值理念,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发展氛围,这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企业的品牌文化,也对企业之间的协作有积极的作用。

(五)依靠工业园区发展产业集群孵化器

政府应该在产业集群从建设到发展的过程中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化境。所以,一方面要实现硬环境的完善,对于那些可以影响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设施一定要建设完善,并形成完整的支撑产业集群发展的平台和体系。另一方面软环境的完善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金融、技术、法律等方面的社会化的服务体系的建设,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黄海平,龚新蜀,黄宝连.基于专业化分工的农业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研究——以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0,31(04):64-69+111.

(作者单位:嘉应学院梅州师范分院)

猜你喜欢
梅州产业集群区域经济
“梅州红十景”公布 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寸寸山河寸寸金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常态下蚌埠市玻璃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饮品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