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为例分析区域主体功能定位下的新农村产业发展

2021-03-02 01:12丁川
种子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定位发展

丁川

摘    要:随着新时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我国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然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很多农村存在的区域产业布局分散、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制约着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进程。对此,以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为例,对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产业发展进行了分析,提出采取区域主体功能定位措施,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三都县;主体功能;定位;农村产业;发展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1-0123-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F320       文献标志码: A

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是指导我国“三农”工作的重要战略措施,围绕乡村振兴的重点内容,促进农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未来新农村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当前我国“三农”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

从全球的整体发展趋势来看,当前农业发展正面临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性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后疫情防控时期对经济社会发展及正常运行体系的冲击将持续存在,农业产业面临的发展外部环境相对会更加复杂。

然而,现阶段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仍受到农村的区域产业布局分散、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对区域主体功能定位下深化新农村重点产业领域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采取区域主体功能定位的措施,确定农村的产业发展方向,提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是进一步落实新农村建设与农业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   区域主体功能定位与新农村建设

主体功能这一概念,最早在我国“十一五”国土空间开发利用规划中被提出,是基于区域产业整体布局、资源优势配置、城镇化发展提出的一项重要指示,强调通过利用区位比较优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主体功能概念的提出,为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区域产业布局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2-3]。

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通过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充分考虑适合当地资源环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城镇化建设、旅游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明确符合当地区域发展的重点产业布局,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与农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三都县新农村产业发展实践

2.1   三都县农业产业概况

三都水族自治县隶属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深厚,是水族集聚区,也是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全国60%以上的水族人口居住在三都县,其既具有唯一性又具有民族特色代表性。

2016年,三都县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农村产业革命转型升级,是在集聚民族特色的区域主体功能定位下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实践。从三都县的三大产业结构调整数据来看,三产比重由“十二五”末期的27.71∶15.29∶57,调整为2019年的32.83∶10.97∶56.20,第一产业比重增加值明显提高,走出了一条生态绿色发展之路,在不断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跨越式发展城乡统筹的基础上,为该县的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

2.2   三都县农业区域主体功能定位

在深入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域战略方面,三都县坚持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带动双轮驱动,在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基础上,推进农业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空间的协调发展,围绕产业革命“八要素”,以“庭院经济” “林下经济”为补充,依托“村社合一”,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产业布局方面,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农林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逐步形成以蔬菜、精品水果两大产业为主导,食用菌、茶叶、中药材、生态畜禽等产业同步发展的“2+N”山地特色产业发展模式。以民族特色文化为核心,加快构建乡村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三都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绿色发展[5-6]。

2.3   三都新农村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通过多年产业发展与积累,三都县已经集聚了一批较为成熟的农业产业,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及成效。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业产业的发展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2.3.1   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围绕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三都县以坝区结构调整为突破、山区庭院经济发展为补充,加快完善一体化全产业链模式,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迈进。统筹做好“坝区”和“山区”两篇文章,按照“2+N”产业发展思路,通过构建利益共同体,大力发展适合三都地区种植的特色蔬菜和瓜果,实现全县农业产业从单一、人工、低效向集约化、机械化、高效化的转变,形成了“坝区粮菜畜菌、山区林果茶药”的、具有山地特色优势的农业产业发展体系。

2.3.2   积极打造区域特色农业产业集聚

一方面,三都县立足现资源优势,加大茶叶、精品水果、特色蔬菜、香猪、柳源香鸡、食用菌、中药材等主要农业产业的精深加工发展布局,因地制宜实施“果园+” “茶园+” “药园+”的立体农业新业态,以周覃工业园区、中和扶贫产业园为中心,以农产品深加工基地为依托,开发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三都县坚持“以规模拓市场、用品牌闯市场、以品质占市场”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理念,将乡村生产逐步融入区域性产业链和生产网络,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的深加工,引导乡村产业向着集聚、集约、高效的模式发展。

2.3.3   扎实推进民族特色文化旅游产业

三都县以乡村旅游为核心、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抓手,主动把握城乡发展格局发生重要變化的机遇,在深入挖掘三都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品的基础上,融入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等实体产业,“以文促旅、以旅兴文”,实现旅游与文化的有机融合。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充分发挥极具优势的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新机制和产业发展新格局,开创了我国西南多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文旅融合的创新和典范。

2.3.4   重点突出生态优先发展原则

依托三都县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贵州省重点林区县的品牌优势,突出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使其與产业发展同步推进,全面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快制定禁止和限制发展产业目录,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开发强度,严格准入管理和底线约束。同时,积极发展循环型农业和服务业,完善循环经济体系,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技术,推广节肥、节药、节水和清洁生产技术,实现了新时代农业产业的技术升级。

3   采取区域主体功能定位措施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及建议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立足农业发展阶段、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等情况,精准定位区域主体功能,是应用现代农业引领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增收,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布局,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以现代农业产业为核心的区域特色生产、加工、服务配套体系,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3.1   围绕主体功能定位,实现特色化、差异化产业布局

立足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特征,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通过资源整合促进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创新传统农业产业生产方式,催生新产业模式、新服务业态,形成农业为基础,工业、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布局,加快全产业链构建,能够有效推动农业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

3.2   围绕主体功能空间布局,实现产业集约和高效发展

统筹推进现代农业与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协同发展,加快优化乡村产业空间布局,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建立生产、经营、流通体系,提升生产空间集约利用效率,围绕现有的空间资源,布局区域传统粮食产业发展区域,以及特色新型农业产业发展区域,进一步推动特色农产品的产销一体化产业链。

3.3   加强主体功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融合

坚持城乡规划一体化,推进乡村规划精准全覆盖,有效管控国土资源,引导城乡空间互补融合,统筹协调城乡规划建设,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公共设施建设,建设一批精品工程,营造独具特色的城市风貌;提升乡镇承载能力,强化综合服务功能,引导农业转移人口适度向乡镇集中。

3.4   主体功能定位绿色发展与生态保护同步推进

在明确主体功能产业定位前,要充分考虑当地生态保护的红线和区域底线,根据自然生态资源分布划分重点生态功能区,在重要水源涵养区、自然湿地保护区,制定绿色可持续发展产业名录,鼓励农业产业向有利于提升生态功能的方向转变,发展生态绿色产业,形成保护与发展互促互进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 1 ] 蒋亮,罗静,张春燕,等.基于主体功能定位的湖北省县域乡村性空间分异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8):58-66.

[ 2 ] 张贝尔,孙京禄,陆贝贝,等.安徽省重点开发区域主体功能区建设对策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中),2019(5):30-31.

[ 3 ] 吴海峰.关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区域布局构想[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6):151-155.

[ 4 ] 陈栋生,罗序斌.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中部地区科学崛起的新引擎[J].江西社会科学,2011,31(1):193-197.

[ 5 ] 吴海峰.区域主体功能定位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以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例[J].经济研究参考,2007(63):22-28,39.

[ 6 ] 徐瑞晗,王丰.按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广西城镇化过程中的乡村劳务输出问题[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4):104-106.

猜你喜欢
定位发展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难与易
巧用“余数定位”,突破周期函数的计算问题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
理想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