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画派对水彩画技法的借鉴和吸收

2021-03-03 00:32王菲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水彩画

王菲

摘 要:西方水彩画与中国画具有相似性,随着中外通商贸易的发展,其作为一种新的绘画类别在我国逐渐兴盛,对近代中国画及画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岭南画派主张“折衷东西方”,吸取西方水彩画特点,对西方绘画理论、原则和西洋水彩画的技法等进行借鉴吸收,对当时中国画的革新以至后来中国画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岭南画派;水彩画;撞水撞粉;通草画

一、岭南画派产生的时代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巨大的民族危机,有志之士对近代中华民族的求生之路不断地进行思考和探索。与此同时,广东地区由于受到一系列政治运动的影响,革命气氛空前活跃,使得岭南画家们萌发了革新中国画的想法。

相较于西方绘画注重写生、塑造真实和富有冲击力的画面效果,此时的中国画坛则陈陈相因、固步自封,仍沉浸在清初“四王”所遗留的重法度、轻写生之中。广东是联系中外的重要的通商口岸,与国外通商的传统使它受到了西洋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当地文化带有较为明显的开放性,这让它顺理成章地成为最早接受西方文化及水彩画艺术的地区。不仅如此,这还使其能以一种较为包容、平和的态度来对待外来文化,吸取其中的精华,并将这种外来文化与自身传统文化融会贯通,产生一种新的体验。

二、岭南画派吸收借鉴水彩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中国接受西方文化影响的重要时期是20世纪上半叶,这恰恰是岭南最为开放的时期。在经过一系列的变法运动后,中国开始逐步接受西方文明,西方的艺术理论和技法也进一步在中国大地传播,水彩画在中国的影响也愈加明显。

(一)海外留学生的影响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大办西学,莘莘学子远赴发达国家寻求救国之法。他们学习研究西方的技术和文化,艺术领域自然也不例外。岭南画派的许多代表画家都曾在日本留学,如创始人高剑父、陈树人等,他们都曾经与日本水彩画有过广泛接触,对传统日本画吸收借鉴西方水彩画等技法的革新方法颇为赞赏。

(二)“新日本画”的启示

自唐代以来,日本的文化艺术就与中国文明的发展紧密联系。日本的国内画坛直到明治维新前还深受中国绘画的影响。而明治维新后,日本就主动进行了西方先进的艺术观念的学习,将水彩画的语言和技法与传统绘画进行糅合,使传统日本画成功转型为“新日本画”。这种“新日本画”既保留着日本绘画的传统精神,又同时具有着西方艺术的现代感。由于日本画坛的经历与当时中国画坛上的困境有相像之处,因此,对中国那些致力于探索革新之路的画家来说具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新日本画”的出现毫无疑问为他们提供了前人经验,让他们看到了中国画改革成功的可能。

(三)水彩画与中国画的相似性

鸦片战争后,“西画东渐”一直在近代中国画坛占据重要位置,其主要形式体现为对油画和西方艺术精神的引进。尽管油画才是西方绘画代表的重要画种,但由于与中国传统绘画各个方面的巨大差异,使其难以融入中国画坛。另外,文人画自古以来就一直在中国画坛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发展到明清时期已经登上了巅峰,想要推翻自宋元以來就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士大夫精神及文人水墨的传统观念转而去接受与之差异极大的西方油画,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实在是有些困难。而在这个时期,水彩画作为连接中西方绘画的桥梁,充分发挥了其与传统中国画在材料、用笔及表现方法等方面共通性的优势,被中国画坛所广泛接受。

(四)社会审美趣味的变化

中国近代发生的重要变革影响了社会的各个方面,这也必然要求中国画适应新的社会审美需要。除了本地群体外,画家需要迎合的人群还有来华的外国商人和商团。中国一些职业画家们运用西方绘画的方法、构图以及色彩,将中国的景色放入画中,形成以中国风景与人物为内容的西洋画,专门销售给来广的外国商人,并将其逐渐作为生计的主要来源。另外,西方油画在传入中国时就因其明亮的色彩和逼真的造型而受人们喜爱,但是囿于中国传统水墨观念无法明确表示。水彩作为传入中国的另一西方绘画形式,无论在光影、色彩还是造型等方面都与油画有密切联系,因此很快传播开来。

三、岭南画派与水彩画艺术风格之间的联系

(一)岭南画派的艺术风格取向

岭南画派在艺术上主张“折衷东西方”,因此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吸收西洋画技法,强调时代精神的表现。画家作品中鲜艳亮丽的颜色、有序的明暗交替以及考究的构图共存,与西画风格十分相似,且题材风格颇为广泛,因此对各个层面的人都具有吸引力。岭南画派第二代传人方人定以其个人体会提出了24个字来概括岭南画派的艺术风格,即“兼工带写、色墨并重、重视写生、吸收外来、题材广泛、形神兼备”。

(二)岭南画派画法与水彩画的联系

18世纪,受西方画家来广作画的影响,一些绘画工作者掌握了西方绘画技法,将中国的风土人情用水彩等西方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形成外销画销往欧洲各地。因此,位于广州地区的画家们都曾或多或少地受过西方水彩绘画的影响。岭南画家群体作为中西方绘画元素的融合者,既具有良好的传统中国画的基础,又将具有西方绘画特色的构图、色彩以及明暗关系等要素引入自己的创作中,给当时陈腐的中国画坛注入了新的活力。

1.撞水撞粉法

撞水撞粉法是清末“二居”创造的新技法。虽然没有史料记载居廉、居巢二兄弟与水彩画有直接的接触,但是根据居廉、居巢二兄弟的生平经历和交往等方面可以推断出,他们与当时具有明显西洋画特征的外销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居廉早年曾在广西地区活动,与当时具有西洋画特色的外销画接触甚广,而当时的外销画中,有许多都是水彩画。因此可以推测,居廉后来对撞水撞粉技法的创新和发展很有可能是受到了西方水彩画的影响。

居廉所创的撞水撞粉法与西方水彩画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二者的重中之重都在于对水的把握和运用。不论是撞水还是撞粉,运用这两种画法的前提都是要在画面未干之时进行,这与西方水彩画的湿画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比如,湿画法是在打湿的画面上进行水和颜色的调和,以此来把光线的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使画面通透、自然。撞水法则是借用水的介质,利用水流动的特性表现出所画物体的明暗,区分受光面和背光面,塑造出物体的体积感,表现色彩多层次的变化,这恰恰体现着水彩画的某些特色。高剑父作为居廉晚年的得意门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撞水撞粉的技法,其多数作品中都运用了撞水撞粉法。如其中期作品《南瓜花》,撞水撞粉就表现得十分明显。画家以没骨法大笔绘出叶子,又以撞水、撞粉的方法表现花瓣的起伏明暗,花瓣的筋脉也用笔被细细勾出,花、叶的形态刻画得十分动人。除此之外,高剑父在许多作品中也都运用了撞水撞粉法,如《双鸟紫薇》《霜后木瓜》等,足以体现出其对此法的重视。

2.吸取西方构图和色彩

岭南艺术家们敏锐地发现了西方绘画里中国绘画没有的焦点透视、光影、写实等特点,遂将其引入,使传统中国画成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国画”。高剑父在融合古今的过程中十分重视空间氛围的渲染,借用焦点透视和光影明暗等描绘方法,力求打破传统的三远构图法。在其山水小品《烟寺晚钟》中,画家就采用了焦点透视之法,只在画面最高处作寺门等景,而近处之景却占据画面的五分之四。

纵观西画作品,其都有一种色彩作为统一的基调,以此来营造整个画面的和谐感。身为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的陈树人早年也曾留学海外,广泛接触水彩画,并把西方色彩学法则融合在自己的绘画创作中。如陈树人的《玉渊图》,色彩和构图颇有特色,显然是受到了西方水彩画的影响。画家将绿色作为画面的基色,山石形体以流畅有力的线条勾勒,极少皴擦,赋色通透,几株远树苍翠欲滴,整个画面清秀淡雅,独具个人特色。除色彩外,构图也是陈树人颇为重视的绘画要素之一。他认为,构图乃绘画重要部分,属于形式美,因此在创作实践中注重均衡、对称、照应和调和、反衬的构图规律。

3.通草画

通草画是广州外销画种的一种绘画类型,也是岭南画家们早期进行中西结合的绘画形式之一,主要用于出口,所以国内传世作品较少,但是通草画作为岭南画家群体接触西方水彩绘画的形式之一,对岭南画家们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草画作于通草纸上,通草纸取材于一种叫做通脱木植物的茎髓,将其取出后用刀具片成薄厚一致的通草片,可代替水彩画纸进行创作。通草画的尺寸不大,主要描绘的是具有清末社会生活特色的人物和场景,由于采用西方绘画形式进行表现,深受外国人喜爱,是19世纪广州外销画的热销类型。

四、嶺南画派吸收借鉴水彩画的影响和启示

东西方文化在20世纪能够得到前所未有的交流和融合,岭南画家们功不可没。岭南画派折衷中西道路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从吸取西方水彩画元素后的中国画中能够明显地看到色彩地位的提升,色彩关系也渐渐明朗,一种或多种颜色的渲染和融合使得画面更加浑然天成。除此之外,岭南画家们也不再禁锢于传统的作画工具,例如高剑父在作画时有时会用排笔和棉花团进行渲染,有时也用竹签和木片来表现质感。这对后来的画家们十分具有启蒙意义。

岭南画派对水彩画技法的借鉴和吸收主要体现在色彩、构图、氛围的渲染等方面,减少了画面中的留白并设以淡色,削弱了传统中国画中线条的作用,大胆地进行彩墨渲染,达到了画面生动、色彩鲜明的效果。其对水彩画元素的引用为当时陈腐萧条的传统中国画坛注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内容和形式,使得传统中国画得到进一步的改革和创新,不仅为其他画家面对中国画的革新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也造就了许多优秀的时代画家。

参考文献:

[1]岭南画派研究[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2]张繁文.高剑父绘画艺术及其“折衷”思想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2010.

[3]王欢.水彩画与近代中国画革新[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4]蔡谨蔚.论居巢居廉撞水撞粉法[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

[5]孙琳.水彩画技法中“水”的表现与运用[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6]汪晓曙,李茂宁,赵鑫.20世纪岭南水彩画:缘起与传播[J].艺苑,2006(11):35-43.

[7]王晓春.图像证史:以十九世纪中国外销通草水彩画艺术为例[J].荣宝斋,2016(10):146-155.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水彩画
2020广西水彩画年度展作品选登
水彩画:《亭·桥》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19广西水彩画年度展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