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信仰和传承精神的影像书写

2021-03-03 10:05赵家民赵星
牡丹 2021年24期
关键词:相思树军嫂丽丽

赵家民 赵星

影片《守望相思树》没有采用常规的宏大叙事策略,而是以小家的变化去“管中窥豹”地反映大国的发展进程,这使受众对影片的修辞策略先在地保有亲近感。以“使命”为动力,以“信仰”为目标,以“传承”为方向的精神摹写,交出了一份对和平年代的军人和军嫂形象的人性蓝本群像书写。

军旅题材电影在我国政治生活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起到了不可低估的“文化先行”的作用。1938年7月,抗战时期的武汉,一部《八百壮士》的上映点燃了无数青年的报国之志,放映现场即出现热血青年要求报名参军上前线杀敌的感人场景。新中国成立后,战争片更是成为电影百花园中一道竞相盛放的风景,无论作品的数量抑或艺术水准,能称为精品佳作的绝不在少数。近年来的军旅题材电影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战狼2》创造了56亿的国产片票房奇迹,《红海行动》成为2018年春节档票房冠军,引起广泛关注。在不同的历史节点观赏这些电影已成为社会追崇英雄、人们展望愿景的重要仪式,这些仪式化活动在建构共和国共同历史记忆和情感记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意识形态功用。

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前的军旅战争片更多将视角锁定为对昔年战争场景的宏大壮阔的还原复现以及对身陷战火硝烟的个体生命的命运书写,则其后近半个世纪的军旅战争片聚焦的是战争或和平年代那些曾经闪闪发光的军营“个性人物”的性格写真和描摹。战争场景的多与少,正义与否的价值评判均渐次消隐,成为人物显现的时代和环境底色,在其中熠熠生辉的是千姿百态的人性蓝本。

2020年11月20日,全国同步上映的《守望相思树》成为国产院线的一抹绿色风景。这部以内蒙古三角山哨所李相恩、郭凤荣夫妻真人事迹为原型的军旅片,以流畅的镜头语言和娓娓诉说的叙事节奏,为观众讲述了一个扎根哈拉哈河前沿哨所、献身边防事业的军人/军嫂身上的动人故事。难得的是,虽然叙事时间跨度长达37年,但影片并没有采用常规的宏大叙事策略,而是以小家的变化“管中窥豹”地反映大国的发展进程,使受众对影片的修辞策略保有亲近感。而两代军嫂的不同观念更是表现出时代特征对现实人物的强力塑型。对现实当中的人进行“人性”勾勒时,尺度的掌握极其考验导演的功力——多一分容易“假和空”,欠一分则陷入“平和淡”。如何讲好这个新时期的“军营”故事,为回荡于哈拉哈河两岸的真实事迹再添“影像文本”,导演以低成本小制作的投资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在作者看来,这就是影片以“使命”为动力、以“信仰”为目标、以“传承”为方向的对于人间情怀的至美吟诵——执念于这份人间大爱,作为军人的戍边卫国才有了底气,作为军嫂的默默付出和甘于隐忍才有了注脚。

一、使命情怀:和平年代的责任担当

将近现代的中国社会发展史视为一部波澜壮阔的战争史并不为过,经历了动乱和灾难的人民对于和平岁月及幸福生活尤为珍惜。然而,岁月的静好是以负重前行的人的离殇为代价的——和平年代里,军人戍边卫国,战争的阴影相较于世界急剧震荡的意识形态交锋的年代减弱许多,军人的指称更多地表征为一种“职业”,这使得人们在很多情况下模糊了其意义能指。正如影片开始,身为企业老总的夏小雨在去边防哨所看望未婚夫连长范晓罗时,与其交谈的内容是“你何时转业”这样老生常谈的话题。这个话题的隐形表述为:离开这个职业,我们才有继续下去(意指走入婚姻殿堂)的可能。而“转业”又成为其口中“你是否爱我”的因果逻辑关键节点。这个极具私人和女性意味的“判断”,使得他们的见面以吵架的方式完成,进而不欢而散,负气回城。在夏小雨眼中,军队的连长不过是“此时”范晓罗的职业,这个职业也许和车间的工人并无二致。完成了这个“职业任期”,范就可以安全回城,也即可以和她“有情人终成眷属”。不能不说,夏小雨的这个行为判断代表了当下众多“军属”(或“准军属”)的心声。然而,她们恰恰忽略的是,作为新时期的军人,尽管距离乌云压顶的战争恐怖和威胁稍远,但“守土有责”的使命和责任担当并不比战争年代少,反而会因其职业的“神圣性”更加激发出他们内心的血性。从这个意义来看,“范晓罗们”的选择是当下众多职业军人的内心写照。他们所代表的,是大国的军人职责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应诺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引领使命、激励使命、体悟使命”的历史情怀,让生命之花在使命情怀的滋养下更加绚烂多彩。使命情怀让他们在物质化的社会里安于一隅,既忠于自己的内心亦不负时代的重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使命情怀铸就了以张忠良和范晓罗为代表的两代军人的热血军魂。影片没有用过多的镜头语言反复渲染,而是以此为生发点,反衬出两代军嫂不同的境界和价值准则。这也为之后的情节推进埋下了伏笔:夏小雨如何处理与未婚夫的关系以及诺丽丽怎样“现身说法”。

使命担当在军旅电影中的呈现并不鲜见。《高山下的花环》(1984)、《战争让女人走开》(1987)、《集结号》(2007)等剧均以相当的篇幅,塑造了这样一群“热血忠魂”。

在《高山下的花环》中,连长梁三喜、排长靳开来即是典型。梁三喜因为妻子即将分娩而获准回家探亲,后又因部队即将开赴前线而推迟归期,直至最后为了掩护赵蒙生而壮烈牺牲。片中将梁三喜、靳开来等一干典型与试图“曲线调动”的赵蒙生(为了复员调动至作战部队,后又在部队开赴战场时接到调离通知)作了鲜明对比,讴歌了梁和靳等一批军人英勇忠诚的使命意识。可贵的是,赵蒙生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灵魂发生了蜕变,意识得到升华,终于转变为一名真正的军人。

《集结号》中的连长谷子地和指导员王金存,同样表达出对军人使命崇高的敬意。尤其是王金存,由一名普通师范生成长为英勇果敢的指挥员,其背后所挺立的使命意识无疑是其思想灵魂发生巨变的根源。当然,客观地说,战争年代军人的戍边卫国对于使命和职责担当体现得更加明显,和平时期则会被弱化一些。这也要求影视剧在表现和平年代的军人“守土有责”的使命时更加凸显奉献情怀和忠诚担当。

二、信仰情怀:艰难岁月中的温情守候

如果说《守望相思树》对于张忠良、范小羅和巴图等一干军人的描摹是疏朗的写意画像,那么对于诺丽丽则是浓墨重彩的具象写实。作为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军嫂形象,她的人物设定带有更多的时代烙印。这一点在1987年上映的《战争让女人走开》中有更加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影片将故事背景设定为战争间隙的春节前,家属(多为军嫂)来营中和丈夫团聚过节。就在大家准备热闹过节时,部队即将开拔前线的消息突然传来,要求军嫂们在初一上午九点前离开军营。片中塑造的军嫂形象,如营长许雷妻子蓝于芝、团参谋长妻子廖永惠、连长焦永太妻子凤英,一众军嫂脾气、秉性各不相同,但相同的身份和对丈夫事业的支持让她们忘掉了不解、隐忍了儿女私情,在参谋长妻子的带头下,都默默离开。这部片子以军嫂为重点表现对象,表达的是对这些伟大女性的讴歌和赞美,正是她们用自己忠贞的信仰守护了艰难岁月中的家庭,为小家和大国带去一抹温情的亮色。与《战争让女人走开》不同的是,《守望相思树》中塑造的是两代军嫂形象,因此一代军嫂诺丽丽的形象不仅承载着她的人设,在剧中还要担负起为二代军嫂夏小雨打开“心结”的作用。出于对党的热爱和对军人的崇敬,诺丽丽在和张忠良组成家庭后又无怨无悔地承担起养儿育女、照顾老人的重负。这样的人设虽然符合人物性格和时代背景,但由于缺乏创新,一度使其银幕形象呈现为“扁平化”的性格特征,无法和观众达成“共情”契约。导演显然意识到了这点,在对诺丽丽的性格进行着意刻画时,赋予了其“信仰坚定”的优良品质,并将“相思树”这一物象巧妙植入到对人物性格和形象的衬托之中,使这一极难勾画的人物有了灵动和令人信服的面貌。

美国思想家威廉·埃勒里·钱宁说:信仰是用期待的形式表达的爱。波兰作家显克微支在其小说《你往何处去》中说:信仰可以移山。泰戈尔更是讴歌:信仰是个鸟儿,黎明还是黝黑时,就触着曙光而讴歌了。这些伟大的思想家和艺术家笔端的信仰不仅可以移山倒海,更是足以让渺小平凡的人性散发出“神性”的光辉。如果说诺丽丽的信仰情怀始于其“生在新中国,长于红旗下”的身份使然,那么在丈夫牺牲后,她没有接受国家的抚恤金,还在其失踪的地方种下樟子松,这何尝不是“用期待的形式表达的”刻骨铭心的爱呢?它更是崇高的信仰情怀在生活中的自觉践行。影片没有刻意去拔高军嫂的内心境界,与其说她不相信丈夫的牺牲是“自我安慰”,毋宁说这是她对人间至爱的个性理解。“相思树”在影片中不仅是忠贞爱情的见证,更成为一种物象媒介,它拨动了夏小雨的心弦:“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棵相思树,你的那棵呢?”两代军嫂以书信的方式完成的“心灵之约”,表面上是诺丽丽打开了夏小雨的情感闸门,实际上是帮助她建立起缺失已久的信仰图腾。叙事至此,开篇抛出的矛盾得到了较为圆满的解决,导演的叙事匠心也水到渠成。

三、传承情怀:新时期的军魂再续

《守望相思树》以近40年的时间跨度完成对两代军人的形象塑造,导演无意在历史演进中的“面”上做文章,而是放弃宏大叙事的表述策略,倾注更多的精力于细微的“点”来铺陈叙事。这便形成影片后三分之一用相当的篇幅来接续“使命”和“信仰”在新时期军人身上的再塑:那便是传承情怀。

无疑张忠良和诺丽丽的儿子张心是此节叙事的重心,他既是两人生命的延续,亦为烈士精神的承继者。为了让孩子的成长能够顺利到达剧情所设定的目标,导演安排了两个叙事段落来完成塑形任务:一是练习骑马,二是写作文。骑马段落是男孩身上坚毅勇敢的精神品质的体现,亦能展示草原文化的精髓;写作文事件则构成对父亲思想和情感的依恋,同样也暗示孩子的成长和生命体验中对“父亲”这一缺席角色的认可。尽管两个叙事场景从细节策略的角度看不甚高明,甚至老套,但其最终达成的目标则有目共睹:受众接受了其思想转变的设定,为新时期军人的传承情怀作了

有益的铺垫。

少年时期意志品质的历练,是张心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既是母亲含辛茹苦、精心抚育的结果,也构成对传承烈士精神的叙事“奠基”。这一设定使“传承”的精魂有了承载和依托,也使张心这一传承主体的形象塑造更加令人信服。新时期的军魂,在两代人之间完成了再续,一份和平時期对军队和军人职业的挚爱同样让“使命”和“信仰”情怀焕发出新的光彩。

应该说,无论是使命还是信仰,在人类社会中生生不息的源动力都来自文明的传承和精神的延续。《守望相思树》作为新时期的军旅电影,以“小家”的命运来透视“大国”的变迁,它所秉持的精神旨归,所彰显的军人情怀,所充溢的人间真情,都足以让人们在世情淡薄的当下入脑、入心、感怀。

(内蒙古艺术学院)

通信作者:赵星,邮箱:565635810@qq.com

作者简介:赵家民(1998-),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本科,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

猜你喜欢
相思树军嫂丽丽
快点 快点
心中的相思树
歌中军嫂分外美
画一画
I love my family
赖丽丽
军嫂和她的甜蜜事业
情系国防 争当好军嫂
马来西亚婆罗洲马占相思树蜂蜜化学成分研究
我好像答应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