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微课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2021-03-03 05:02常梅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信息技术

常梅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渗透,心理微课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被广泛开发和使用,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载体。界定了心理微课的概念,梳理和总结了心理微课的类型。从实践和研究的视角,探讨了如何设计与评价积极心理导向的心理微课,并分析了心理微课在当下应用中的优势、不足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心理微课;中小学;心理健康;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03-0037-03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渗透,微课在中小学各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线上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加上全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度关注,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载体,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简称心理微课)获得了雨后春笋般的快速发展。在不同的理解和定义下, 全国各地一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勇于实践,不断思考和尝试,有的地方还举办了心理微课评比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心理微课资源,也积累了一定的实践和研究经验。

那么什么是心理微课呢?如何科学地设计和运用这种新媒体运载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呢?

一、心理微课的概念

与“课”相对应的“微课”,最早是从“翻转课堂”中涌现出来的新概念。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中,微课程的界定还不够明晰,在基础教育领域、高等教育研究领域、e-Learning业界的定义和理解都各有不同。

黎加厚[1]提出,微课是时间在十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授课的“微视频”称为“微课程”,即微课。吴增强[2]认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又称心理辅导活动课,是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团体心理辅导及其相关的理论与技术为指导,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各种辅导活动,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激发潜能,增强社会适应,帮助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各种心理问题,维护心理健康,达到塑造和完善学生人格的体验式课程。

我结合微课和心理健康教育课各自的定义和特点,认为中小学心理微课是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辅助下,依据中小学生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术,以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激发潜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内容聚焦某一个心理现象或主题展开,时间在十分钟以内的供学习对象自主学习的微小课程。

二、心理微课的类型

心理健康教育课在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遵循一定的心理学理论基础,主要是团体动力学和发展心理学[3]。心理微课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一种变式和补充,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应该遵循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依据,保障科学性和规范性。

从现有发表文献中我们发现(截至2020年8月),把微课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讨的案例中,一线心理教师开发的心理微课分为两大设计取向。一类是问题解决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微课,即针对一个问题进行描述、分析和解决。以问题为主线,围绕问题,依据心理学理论进行分析,提出并演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的微课,就是问题解决导向的心理微课[4]。另一类是积极心理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微课,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学生积极情感体验的创设,帮助学生自我探索,从而产生自我成长的积极力量[5]。

相较于问题解决导向心理微课,积极心理导向心理微课的设计理念更加符合当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也更加适应新时代所倡导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潮流。根據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这和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二者均强调积极心理品质和积极情绪体验,对中小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获取幸福生活的重要意义。而心理微课作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载体,也需要以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激发潜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实现心理育人功能。

三、积极心理导向心理微课的设计

心理微课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理论依据和辅导目标应该是一致的,但两者在时长、辅导方式和承载功能等方面具有一定差异,所以在设计积极心理导向的心理微课时,可以参考以下三步开展。

1.第一步:确立辅导目标

积极心理导向心理微课辅导目标的制定和选取依据有三个来源:一是从中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收集辅导对象当下的心理需求,以及辅导对象所属的年龄阶段所具备的身心发展特点;二是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提出的各学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三是结合积极心理学关注和研究的内容,如,积极情绪和情感、积极的人际关系、积极的成长和应对,等等。需要注意的是,考虑到微课的时长和容量有限,辅导目标和主题的确立也需要体现小而精的特点。

2.第二步:建构辅导内容

作为积极心理导向的心理微课,内容的呈现过程,就是一次满足学生积极成长需要的体验过程[6]。因此,无论是素材选择还是策略实施,都注重从学生的心理感受出发,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的心理自助氛围,促进学生收获积极的心理资本,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环节建构。

首先,建立关系,暖身准备。心理微课的执教老师先通过简短的问候和介绍,和学习对象建立初步的学习关系,然后创设情境,唤醒体验,由某一生活现象或事件带给个体的心理感受出发,导入微课主题,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

其次,探索自我,探寻资源。执教老师采用自身擅长的辅导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和接纳情绪、情感体验背后所反映的心理需求,启发学生发现自身和周围可以支持的力量,分享一些获取的方法和途径,培养积极的心理资本。

最后,简要的回顾与展望。为了达到最佳的辅导效果,辅导策略可以是综合的、多元的,根据不同的主题和对象选择适宜的方式,认知、叙事、表达性艺术辅导等,都可以融入其中。

3.第三步:优化呈现效果

为了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引起他们的兴趣,心理微课设计的过程中,会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地使用多媒体的各类视听功能,丰富课程的表现方式[7]。在这个优化课程内容呈现的过程中,需要避免刻意追求信息技术的运用技巧,而忽略心理微课内容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过于复杂和花哨的视听模式,反而会干扰学习者对重要信息的抓取。因此,在保障课程具备一定视听流畅度的前提下,我更提倡内容大于形式,在技术和内容的取舍中,不让多媒体的作用喧宾夺主。

四、积极心理导向心理微课的课件评价标准

为了提高心理微课的质量,保障心理微课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用中的良性发展,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基于心理微课的信息技术特点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属性,对于课程评价标准的制定,也需要兼顾两个方面的因素。对积极心理导向心理微课的课件进行评价(表1),要综合考虑四个评价项目——目标、内容、方法、效果,和六项评价指标——科学性、积极教育性、规范性、体验性、创新性和技术性指标。

五、心理微课的优势和不足

我在心理微课的开发实践中发现,心理微课的内容和“短、平、快”的应用特点,决定了心理微课有以下四种优势。

(一)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创新补充

与心理辅导活动课、心理社团活动、心理拓展课等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相比,心理微课借助互联网的传播平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更加灵活、便捷、快速和广泛。

(二)使心理健康知识的泛在学习成为可能

心理微课内容少,时长短,又可以借助互联网传播,学习者能够有效利用自由选择的或者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8]。学习对象除了学生,还可以扩展到其他学科教师和家长,满足了更多人群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

(三)可提升学生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

心理微课的传播方式,比较符合互联网时代下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因其学习的便捷性及表现方式的趣味性,更受青少年喜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部分人群对维护心理健康的误解和偏见,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

(四)开拓了心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领域

心理教师在开发和设计心理微课的过程中,深化了对心理学理论的理解,更加巧妙地与实践结合,并跟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挑战和思考中,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

在一定范畴内,心理微课虽然具备明显的优势,但也有几个方面的不足:(1)缺乏互动性,单向的课程呈现方式,使得老师无法观察到学生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变化,学生无法与老师和同伴及时交流反馈;(2)更适合知识性和普适性的心理辅导内容,很难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心理需求;(3)体驗性不足,对心理辅导技术的运用有限制;(4)对心理老师的信息化技术要求较高,备课的时间成本较高,为了追求视听的吸引力,心理老师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在视频内容的加工设计上。

六、心理微课展望

随着心理微课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广泛使用,对于心理微课的完善可以从加强对信息技术培训和教研活动的学习交流着手,对课程评价体系的创建,也需要从开发者的视角更多地转移到学习者的视角。此外,根据现代人碎片化的学习习惯,心理微课的学习对象可以从中小学生扩展到教师和家长,心理微课的应用场景和学习资源可以从校园拓展到家庭和社会,创设家、校、社系统心育氛围。

参考文献

[1] 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9-12.

[2]吴增强.学校心理辅导实用规划[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3]蒋薇美.怎样上好心理课[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6.

[4]唐军,李金钊.中小学微课程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3(9):55-57.

[5]潘晓敏.微课应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20):26-28.

[6]李锦萍.浅谈微课在高中心理课中的有效应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4):18-19.

[7]石二春.积极心理学导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微课开发与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8):119-121.

[8]张俊杰.基于信息技术的心育创新探索——基于浙江省首届中小学心理微课设计大赛作品评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21):24-25,30.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学院,上海,201808)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

猜你喜欢
中小学心理健康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