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肉食恐龙的踪影

2021-03-03 07:43欧阳辉
科学Fans 2021年2期
关键词:肉食永川化石

欧阳辉

展品档案

名称:上游永川龙

发现时间:1976年

发现地点:中国重庆永川上游水库

大致年代:侏罗纪晚期,距今约1.5亿年前

简介:化石头骨保存精美,为亚洲最完整的大型肉食龙化石之一

显赫的恐龙家族:肉食恐龙

肉食恐龙是恐龙家族中较显赫的一支,大约出现在距今2.3亿年前的三叠纪中期,至6600万年白垩纪末期,支配地球长达1.64亿年,是生存时间最长的恐龙类群。肉食恐龙属种虽多,但外形大体近似,口中长满锋利的牙齿,脚上生有尖锐的爪子;前肢灵活,适合抓捕,后肢强健,利于奔跑。这样的身体结构,活脱就是一个杀戮的“机器”!它是当时世界的霸主,高踞食物鏈的顶端,各种素食恐龙以及同时代的其他动物,都可能成为它的捕食对象。今天,当我们在博物馆中猛然看见肉食龙霸气的头骨时,对这些狰狞的掠食者难免心生畏惧。

在动物界中,肉食动物的数量和种类比素食动物要少得多,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肉食动物的食物供给,维系生态平衡。恐龙世界也一样。由于肉食恐龙数量较少,保存为化石的机会也就更少,乃至肉食性恐龙,尤其是大型肉食龙的化石格外稀罕、珍贵。

最早有科学记载的肉食恐龙化石发现于欧洲,它是1822年由英国著名地质学家巴克兰命名的“巨齿龙”,也是世界上最早被进行科学命名的恐龙物种。之后,在北美、东非、南美、中亚等地陆续发现了更多和保存更好的肉食龙化石。那么,在中国这类恐龙发现情况又如何呢?

英国地质学家巴克兰最早描述和命名的“巨齿龙”

1915年,一个叫劳德伯克的美国人在四川荣县找到了一枚肉食龙残存的牙齿和半截大腿骨,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随后,我国科学家在云南禄丰、四川广元等地相继发现了肉食龙的零星牙齿和破碎骨骼,但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的确还没发现过像样的肉食龙化石。于是,追寻肉食恐龙的踪影,成了新中国第一批恐龙研究者的一大心愿。

巨型永川龙的遗憾

1972年春,一大批工厂迁建于祖国的大西南,当施工人员在修建公路时,在路边的断崖上无意间发现了一块奇怪的石头,经专家查实,这正是大家梦寐以求的肉食龙化石。

首先被发现的是几节尾椎,顺着梳理,还有更多的脊椎骨深埋于岩层之中,七八名石匠忙乎了好几天,也未能把压在恐龙骨架上的 “盖山石”(土石方的表层)卸掉。发掘工作继续深入,赶来看“稀奇”的村民越来越多,把发掘工地围得水泄不通,面对现场压力,有石匠建议用爆破的方法揭去“盖山”,谁知炸药不长眼,爆破一瞬间就掀掉了“盖山石”,但恐龙化石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首先被发现的是几节尾椎,顺着梳理,还有更多的脊椎骨深埋于岩层之中,七八名石匠忙乎了好几天,也未能把压在恐龙骨架上的 “盖山石”(土石方的表层)卸掉。发掘工作继续深入,赶来看“稀奇”的村民越来越多,把发掘工地围得水泄不通,面对现场压力,有石匠建议用爆破的方法揭去“盖山”,谁知炸药不长眼,爆破一瞬间就掀掉了“盖山石”,但恐龙化石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工作人员将散落四处的石块全部收齐运回博物馆整理,花了好几年工夫,才勉强凑合成一副长约10米的骨架。看上去虽然壮观,但毕竟存在大量的粘接和拼合,其科学价值大打折扣,直到十年之后,这具恐龙才有了自己的名字 “巨型永川龙”。巨型永川龙化石的研究、命名,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了另一次恐龙重大发现,这次发现虽然晚了四年多,但取得的成绩却令重庆恐龙研究大放光芒!

LINK

怎样发掘化石?

化石发掘是一项十分严谨的工作。一旦发现化石,首先要保护好现场,立即向化石主管部门和专业机构报告,专家到现场确认化石后,须按科学步骤展开工作,一点都不能马虎。第一步,完全揭去上面覆盖的岩石,让化石尽可能完全暴露;第二步,对化石埋藏状态进行录像、拍照、绘图,同时对每块骨骼进行编号、测量、记录;第三步,在化石表面打上石膏保护,连同基座上的岩石一并截取;第四步,将截取的“石块”装入木箱,充填密实后启运。以这样的工作步骤,才能避免对化石造成损伤,并最大可能地收集有关化石埋藏的科学信息。

珍贵的“上游永川龙”

还是在重庆永川。新发现的化石地点在永川上游水库大坝外,与巨型永川龙产地相距约20公里。此处,一具完整的肉食恐龙在地下毫无惊扰地躺了上亿年。岩石风化形成薄薄的沙土,不知情的村民在土层中种起了南瓜,直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将泥土冲走,才暴露了化石的“蛛丝马迹”。

1976年6月10日上午,雨过天晴,当地一名村干部去检查庄稼地受灾情况,在那一片南瓜地里看见了一团闪亮的东西。弯腰一看,是一溜串像鱼鳞的石头,这名村干部心中泛起了嘀咕:莫非是“石鱼”,也就是鱼的化石。随即,他向上游水库指挥部报告,该指挥部又立即以加急电报报告给了四川省文物管理部门。

得到通知,重庆自然博物馆的专家匆匆赶赴现场。经仔细查看,初步判断不是“石鱼”,而是一列恐龙牙齿。恐龙的牙齿表面有一层与鱼鳞表面相似的釉质层,所以容易造成混淆。专家们小心翼翼地把围岩剔开,暴露的是一个完整的头骨,一排排牙齿竟然还 长在颌骨上,真是一个重大发现!

消息传回重庆,博物馆一下子又增派了七八个人。大家吸取了上次工作的教训,把发掘工作安排得十分周密,当地政府为维护工作秩序,还调来了一个连的民兵警戒,保证发掘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消息传到成都,峨眉电影制片厂派出摄制组,用镜头记录下化石出土的全过程:工作人员一边剔打,一边画图、测量、记录;化石骨骼接二连三地暴露,最终呈现的是一副近于完整的骨架,仰首翘尾,活灵活现!

一块块化石被小心地从岩石中取出,包裹、装箱,护送到北京,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重庆自然博物馆组建的科研小组进行修复、整理和研究。“中国恐龙研究之父”杨钟健先生已近80岁高龄,不顾体弱多病,多次来到修复车间查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得出了科学结论:这头恐龙体长约9米,头大,牙齿呈匕首状,两条后肢强健有力,趾端长有巨爪,它是一类生活在距今1.5亿年前侏罗纪晚期的新型肉食龙,被命名为“上游永川龙”!

这副举世罕见的标本不仅成为命名恐龙新属种的可靠依据,而且也为了解四川盆地侏罗纪恐龙动物群的面貌,以及古地理、古气候提供了宝贵资料。同时,也让“中国没有可靠肉食恐龙”的谬论不攻自破。

恐龙足印

没有终止的发现,从往昔看向未来

以上就是发生在重庆的寻找肉食恐龙踪迹的故事。当然,这个故事后来还有不断续写的新篇章,如:在重庆南岸铜元局发现了与永川恐龙相似的肉食恐龙化石、在重庆南岸弹子石发现了肉食恐龙的脚印、在重庆綦江又发现了数以百计的古动物脚印,其中也包含了肉食性恐龙的足迹。

綦江肉食性恐龙脚印只有几厘米长,显然不属于像永川龙这样的大型肉食龙。这表明了原来在肉食性恐龙家族中还有一个支系,个体只有几十厘米到一米长,一些学者认为,正是它们中的某些成员,在恐龙时代的晚期,演变成了天空中飞翔的鸟类。

从重庆大型肉食恐龙化石的发现到20世纪末在辽西发现大量长有羽毛的小型肉食恐龙,中国已经成为发现肉食恐龙化石最多的国家,受到全世界古生物学者的关注。

今天,当我们回顾那段历史,仍然耐人寻味。也许,有人会问:恐龙早已绝灭,离我们现实生活非常遥远,为何还有那么多人会对恐龙感兴趣呢?除了有一些恐龙体形巨大的原因之外,或许,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恐龙的盛衰经历对人类具有启示意义,研究恐龙的来龙去脉以及它们与环境的适应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认识和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啊,研究过去正是为了更好地关注当下、展望未来。

猜你喜欢
肉食永川化石
黄永川和他的“中华花艺”
肉食恐龙的食物
肉食人物
苗品记永川秀芽
苗品记永川秀芽
恐龙系列植食?肉食?
苗品记永川秀芽
肉食恐龙会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