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然体验的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研究

2021-03-04 08:25刘挺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1年12期

刘挺

摘 要:城市生态公园是城市生态建设中的核心工程,也是现代都市中人与自然连接的纽带。迅速发展的城市生态公园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生态公园存在较重的人工痕迹,无法给人们带来良好的自然体验。对城市生态公园的研究和探讨已经成为相关学科关注的热门话题,而且一些学者将研究的范围从景观生态学拓展到环境行为心理学等领域。以广东省佛山市华侨城桂畔湖湿地公园为例,深入探讨怎样将自然体验理念融入景观设计,如何对自然生态进行保护和恢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杜绝人为的干扰和破坏,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关键词:自然体验;城市生态公园;桂畔湖湿地公园

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在悄然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潜移默化地转变着人们对自然生态的观念,人们更加渴望一个和谐、优美的生存环境。在每个城市中,公园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居民休憩、健身和娱乐的公共绿色生态园。城市生态公园的建设和改造,不仅要充分满足市民休闲、游览的需求,还要具备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功能。本文将以广东顺德华侨城湿地公园的建設和改造为例,探讨传统公园向现代生态公园转变的路径,如何使人类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协调共生,打造自然生态科普教育和休闲体验一体化的新型城市生态公园。

一、基于自然体验的城市生态公园的特点

自然体验也可以称为“自然教育”或“自然鉴赏”,提倡带领人们到自然的环境中,借助自然游戏(观察落叶的纹路、抚摸粗糙的树皮、聆听虫儿的声音等)、歌唱、戏剧等方式,提高参与者欣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和能力。基于自然体验的城市生态公园具有生态性、景观性等特点。

(一)生态性

1.生态廊道

根据城市生态廊道的格局,让生态公园与之衔接,并对生态区域功能进行划分。设计者可以根据不同的生物栖息地,利用景观连接度分析生物群落间的内在联系,明确生物群落间的作用。针对景观空间的格局,设计者可以通过对廊道数量的增减,进行多样性生物的保护,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提升。

2.生态场景

第一,以满足自然体验需求为前提,根据与自然相关联的活动内容,科学地设计可以融合自然环境的空间;第二,为了满足大多数自然体验者的需求,必须对活动场地容量、游客数量进行精准预算;第三,空间场景应该遵循就近思维,对道路交通系统进行科学组织,合理规划空间布局,正确引导与疏散游人;第四,空间场景要具有独特性,以吸引更多的体验者和游览者。

3.生态感知

感知体验是人潜意识接受美、享受美的过程。游客在自然环境中听着流水、鸟鸣的美妙声音,闻着醉人的花香,欣赏着柳绿桃红,感知大自然的美,让自然体验从浅层次转向深层次。设计师在设计城市生态公园时,需要使人们与自然互动,充分感受到自然之美。

(二)景观性

1.文化

景观设计会受到地域文化、自然资源、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景观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要和周围的环境相融合,地域文化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地域文化是该区域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融合体,承载着特定区域的传统、民俗、文明标识、生活习惯等文明符号。这些都是设计者的设计素材,为空间场景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元素。从物料的铺装到空间场地的布置,恰到好处地将地域文化和自然环境有机融合。

2.园林与建筑

第一,建筑要与场地相融合。在设计公园景观时,作为焦点的建筑物会影响场地环境的风格。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建筑物所处的地域文化特点、附近的空间环境、公园的功能定位,使建筑物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使建筑物的颜色和建筑风格与城市生态公园的整体氛围相匹配,给体验者良好的视觉感受。第二,建筑尺度与比例要合理。在城市生态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建筑物的尺度要根据建筑的功能结构、场地环境特征以及人们的审美需求确定。只有建筑尺度和比例符合功能需要,保持审美的统一性并能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才可以让体验者的体验更完美。第三,保证建筑空间布局的流线性,城市生态公园内的建筑不仅要追求外观的美感,更要注重展览、问询、休憩、科普和餐饮等功能的发挥。建筑物内路径的设计要保证活动安全有序。

3.植物

可以采用多样化的种植方式如将乔灌草与其他植物相结合,让植物体验场所具有韵律和节奏。这种韵律和节奏体现在植物形态、植物色彩以及植物香味等方面。对植物景观进行巧妙设计,增加体验者接触自然的机会,让体验者充分感知植物之美,感受自然之美,获得良好的自然体验。在植物配置上,选择的植物应以乡土植物为主,在设计时要适当模拟本地自然生态中植物群落的特征,最大限度打造多样化植物生境。

二、华侨城桂畔湖湿地公园设计

(一)华侨城桂畔湖湿地公园区位概况

华侨城桂畔湖湿地公园位于佛山市顺德新城区西北部太平山麓,碧桂路转南国东路可直达该区域。区行政中心距离该区域大约3公里。所在区域用地包括未来规划用地和商业用地等。其中未来规划用地主要由华侨城欢乐海岸、华侨城度假公寓、华侨城欢乐谷、华侨城湿地公园等部分构成,其中欢乐谷已经建设完成。湿地城市人流量较大,喧闹的城区与公园的静谧形成很大的反差;湿地内部部分水体被植物覆盖,部分湿地被河道挖出的淤泥填埋,林木郁闭度较高,无法进入;内部交通不畅,功能不全,资源利用率较低,无法给人们带来良好的自然体验。图1是华侨城桂畔湖湿地公园区位图。

(二)桂畔湖湿地公园改造措施

1.湿地改造

公园总面积约115万平方米,陆地面积约34.3万平方米,水体总面积约80.7万平方米,自然湿地面积大。由于历史原因,湿地被大量的湖底淤泥所覆盖,使生态环境被破坏。设计师首先解决了淤泥迁运的问题。由于湖底淤泥污染程度较低,将其作为肥料迁运出公园,然后对原有湿地的水体、驳岸、植物进行了恢复,形成了稳定的生态系统。

2.湿地公园建设

深圳华侨城桂畔湖湿地公园的设计宗旨是在有效保护现有自然林地、沼泽以及水生植物的同时,可以为游客带来良好的自然体验。在保护现有动植物栖息地的同时,种植林木,构建新的生态栖息区域。沿着湖边设置小径、栈桥、观鸟塔,为游客走进湿地、近距离观赏野生动物提供可达性。同时内湖将南北两侧和欢乐海岸有机连接,水上出租车和游船形成水上交通体系。湿地公园的游客迎接站就是乘船码头和欢乐干线车站。

3.林相建設

区域内有着丰富的植物,各种植物点缀公园。尤其是秋季,秋色叶树把城市公园装饰得别有洞天,给游客带来别样的自然体验。水杉树适宜在滨水区生长,并且形态优美,为桂畔湖湿地公园增添了很多魅力。湿地公园内的大部分树种为乡土树种,都可以保留,然后按照自然体验设计的标准选择色叶树、观果树等搭配种植,这样既可以让植被种类更丰富,还可以丰富游客的五感体验,同时让公园的绿地空间更具特色。

4.水岸建设

华侨城桂畔湖湿地公园的水域之前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改造设计的过程中,可利用改变水循环系统,降低地面不透水铺装的用量,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设计者要利用地形、植被等诸多元素突出公园的动和静,让水岸景致更加多样化,给游客带来多元化的自然体验。可以设计种植多种多样的水生植物,展现自然优美的生态水岸,以实现构建景观与净化水质的双重目标。对于水陆过渡带的景观改造,可利用梯级设计模式,将更多水生植物种植在远离岸边的地方,在常水位的位置增建栈道和蓄水池,以适应不同水位的变化。

三、结语

在设计城市生态公园时,一定要基于自然体验,自然体验深层次的作用和意义远远超出休闲娱乐的范畴。为了实现城市生态公园发展目标,本文从综合景观、园林设计要点等诸多方面,以广东华侨城桂畔湖湿地公园改造工程为例,展开实地调研、场地分析等研究活动,力求打造一个集自然、人文、休闲娱乐、体育健身于一体的城市生态画廊,带动区域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昊鹏,田禹,任宏.构建城市生态休闲新高地:以青岛浮山生态公园景观设计为例[J].城市住宅,2018(9):41-45.

[2]张慧会,陈周翔,方杰东.生态浮床的改进设计及其审美体现[J].大众文艺,2019(17):109-110.

[3]张文杰.“近自然”城市公园改造分析:以新乡市卫河公园改造为例[J].福建林业经济,2009(1):223-226.

作者单位:

深圳沃森景观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