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笔耕不辍

2021-03-04 16:44河北省石家庄市机场路小学尤向君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延安科普科学

河北省石家庄市机场路小学 尤向君

自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在全球肆虐以来,全世界人民已经与病毒抗争了两年的时间。这期间,一些科普作家用不同的创作方式,为公众讲述病菌与防控的知识。这不禁让人想起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科普作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人类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残疾人——高士其,他传奇的人生与病菌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高士其,原名高仕錤,1905 年生于福州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从小就聪明,4岁就能读书写字、背唐诗,13 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即清华大学前身)。在校期间,他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1925 年,20 岁的高士其从清华毕业后赴美深造,插班考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化学系三年级,并在一年后以全优的成绩毕业。正当他准备在化学领域继续攀登时,祖国传来瘟疫蔓延的消息,就连他的姐姐也被流行性病毒夺去了生命,于是他毅然转学到芝加哥大学攻读细菌学。1927 年,高士其进入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攻读医学博士学位,并抽出一部分时间担任细菌实验室助理。

刻苦学习、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高士其常常令老师和同学们感动,但命运并没有因此而怜悯他。1928 年的一天,他不小心弄破了实验室里装有脑炎病毒的瓶子,尽管做了及时处理,但无情的病毒还是钻进了他的体内。起初是眼睛不听使唤,后来耳朵也变得有点儿聋了,最后就连手脚也不大灵便了。因中枢神经遭到破坏,高士其变成了残疾人。大夫劝他立即回国休息,但他考虑到为祖国人民服务的本领还未学到,依旧坚持带病学习,并最终完成了全部课程。

1930 年夏天,高士其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归国后,他作为全国五个微生物学家之一,受聘于南京中央医院担任检查科主任。但在这里工作了不长时间,他就发现这所医院打的是“救死扶伤”的旗号,实际上却是腐败成风。他无法在这种地方继续工作,愤然辞职。

失业后,高士其遇到了美国留学时的挚友李公朴,并与他一起到达上海,租住在亭子间里。李公朴有意无意地给他讲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开导他现在国内政治形势复杂,不是搞科学研究的时候,不如像鲁迅那样,拿起笔来宣传革命思想。在那里,高士其还结识了许多进步人士,如陶行知、艾思奇、茅盾等,并由此开始了他的科普创作生涯。

1934 年,他在发表第一篇科普作品《细菌的衣食住行》时,将原名“高仕錤”改为“高士其”。朋友在报纸上看到后问他:“你为什么改了名字呢?”高士其爽朗地回答:“去掉人旁不做官,去掉金旁不要钱。”这一声明成为他终生恪守不渝的誓言。

从此,高士其找到了一种把自己留美学到的专业知识奉献给浴血奋战的中国大众的最好方式,同时他也成为抗战时期中国影响最大的科普作家。从1935 年春天到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他共发表了100 多篇科学小品和科学论文,先后出版了《我们的抗敌英雄》《细菌与人》《抗战与防疫》《菌儿自传》等科学小品集,还翻译出版了《细菌学发展史》等著作。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普及科学、启蒙思想的主题,而且也充满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呼吁。

随着高士其在社会上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当时,共产党领导的延安就像是一座革命的灯塔,吸引着千千万万的有志之士。高士其决心到延安去。他说:“我一定要到延安去,我一定能到延安去,就是爬也要爬到延安去!”

1937 年11 月25 日,历经3 个多 月的 跋涉后,高士其拖着半瘫痪的身子终于抵达延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和陈云等领导人先后探望了他,并称他为“延安第一个红色科学家”。他被安排在陕北公学担任教员,还经常到自然科学院讲课。在延安期间,他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写了许多热情介绍陕甘宁边区的文章,并于1939 年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延安的生活异常艰苦,缺乏医疗条件。高士其忍受着病痛,积极工作,热心团结和教育周围的爱国青年,启发和坚定他们的革命决心。他在全国人民争取民主、反对内战的浪潮中,写下了《我的原子也在爆炸》。他唱道:“我虽然不能起来,我虽然被损害人类健康的魔鬼囚禁在椅上,但是哟,魔鬼们禁止不住我们声浪的交响。”

1939 年4 月,高士其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接近于全身瘫痪。毛泽东提议他去香港治病。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先后于桂林、广州、上海、苏州、台北等地,过着动荡不定的生活。这时,他已经不能握笔写字,讲话也很困难,但仍以口述的方式进行创作,为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46 年,高士其写出了中国第一篇科学诗《天的进行曲》,将科学与诗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科学诗的创始人。

1949 年5 月,高士其回到了解放后的北平。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了文化部科学普及局顾问、中国科协顾问、中华全国科学普及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全国文联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务。在呼吁人们“向科学进军”的同时,他身体力行,从1949 年到1966 年,创作了60 多万字的科学小品和科普论文,写下了两千多行科学诗,撰写的科普著作有20多部。

1977 年,在“首都科学家与青年座谈会”上,他发表了《恢复和开展科协工作的四点建议》,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支持和批准,为新科协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同时,他发起成立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并创建了中国科普研究所。

1988 年12 月19 日,高士其因病医治无效逝世。1995 年,中国科协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高士其基金委员会”,并设立了“高士其科普奖”。1999 年12 月14 日,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一颗国际编号为3704 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高士其星”。

高士其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人们心中,他的事业也正由千百万人继承、发扬和光大。

猜你喜欢
延安科普科学
科普达人养成记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点击科学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科学大爆炸
科普漫画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科学拔牙
走进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