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盏烧制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2021-03-04 13:04柯小云
天工 2021年1期
关键词:建盏技艺工艺

文 柯小云

建盏的生产主要集中在福建闽北地区,这里在宋代被称“建州”,这便是“建盏”名字的由来。建盏与东南沿海的茶文化有着全方位的联系,是茶文化的载体,体现一种具有仪式感的文雅生活。

建窑的历史已有千余年,据文献记载及考古发现,建盏最早创烧于晚唐,宋代迎来发展的鼎盛时期,其低调、深沉而又变幻莫测的釉色是宋人审美的体现,上至皇帝、朝廷百官,下至民间茶肆,对建盏的喜爱跨越阶层,名动一时。以建盏为代表,黑釉茶盏成为宋代茶器艺术的一大特征,建盏艺术从此成熟。不幸的是,这一民间艺术在元代的动荡中失传,形成了500 余年的历史断层,直到20世纪70 年代前后,才逐渐根据考古发掘与文献记载恢复研究与生产,形成现代建盏工艺。

一、建盏的传承

首先,应明确概念,建盏的传承,传承的是50 年前复原的建盏工艺,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盏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艺术。传统的建盏制作技艺复杂而且严格,要经历前后13道工序,环环相扣。主要流程有选矿、粉矿、洗淘、配料、腐泥、练泥、揉泥、拉坯、修坯、素烧、上釉、 装窑、焙烧等,烧制难度非常高,疏忽就会导致成品率的降低。在建窑遗址,报废的瓷片堆成山丘,即使是技艺娴熟的匠人也会烧出很多次品。复杂的流程奠定了建盏美的基础,也是呈现建盏之美的先决条件。

独特的工艺成就了建盏之美,主要体现在窑变形成的随机斑纹,巧夺天工。建盏的斑纹主要有曜变、兔毫、鹧鸪或油滴几大类,这些都是传承建盏工艺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所谓曜变,是指釉面出现灰色或者黑色,周边围绕银蓝色晕环的斑点,其中以“曜变天目”最为著名。在光线的照射下,曜变天目可以发出梦幻般的光芒。“兔毫”是指建盏中一种均匀细密、形如兔毛的自然结晶釉纹,历来为藏家所喜爱。宋徽宗有“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的言论,称赞建窑兔毫盏之美。兔毫釉也是1981 年才成功恢复的古老工艺,失传千年的技艺在探索与求证中得以传承。

鹧鸪和油滴属于同一种类别,斑纹呈现卵状,形状规则,边界清晰;盏内外斑点分布均匀且饱满,三维立体效果非常好,光泽鲜亮,有很强的金属感、镜面效果,斑纹色彩呈现银色或蓝光色,带有幻彩效果。

上述属性是传统建盏制作必备的要素。作为从业者,我们应在系统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解与把握,自成体系,将这份失而复得的珍贵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二、建盏的创新

从宋代到20 世纪70 年代,再到如今,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建盏制作技艺不断迎来新的机遇,也总会面临诸多挑战,求新、求变是这门传统艺术发展的总体思路,唯有创新才能为建盏带来新的生机。

(一)技术创新

建盏的创新首先体现在技术层面。传统的建盏烧制使用的是柴火窑,在烧制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较难把握。柴窑烧制效率很低,通常一个月只能烧两窑,一次烧窑需要不间断烧足3 个昼夜,之后再用3 个昼夜自然降温,才能开窑取盏;柴烧所用的原料以松木为主,一次烧窑所用木柴以吨累计,不但消耗自然资源,还会造成环境污染,这种条件下,建盏的综合成品率只有30%左右,技术一度是制约建盏发展的一大瓶颈。

如今,随着技术的进步,已形成传统柴烧与环保电烧共存的局面。目前,建阳的柴烧龙窑基本都安装了过滤净化系统,更多窑主选择使用柴电混合窑和电窑,不仅烧造过程更加环保,而且提高了效率,电窑一天就可以烧造一窑建盏,成品率达60%以上。电烧工艺的普及带来了许多优越条件,更有利于制作过程中对温度的测量、控制,为建盏的发展打开了新局面,也为设计师水平的发挥提供了更好的保障。与柴窑相比,电窑烧制的建盏,不仅解决了环保问题,成品曜变和出彩效果明显,如极光、彩金、菊花、油滴、蓝麒麟等,花纹有金属光泽,具有现代美学特色,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因此,我们应当积极接受、运用新技术,更新制作流程,让传统建盏技艺实现“现代化”。

遇林亭窑描银盏1

遇林亭窑描银盏2

木叶建盏

(二)设计创新

作为传统工艺美术,建盏要想焕发新生机,就必须符合当代人的生活理想,反映当代人的审美情趣,这需要在设计上寻求新突破。总体而言,既要系统性地继承、学习传统技艺,又要“脑洞大开”,赋予作品清新的时代气息,建盏不应该只是一种古老文化的体现,更应该在现代的社会结构中激发更多的创造性,用文化创新转换角色,大胆地融入当代设计元素及艺术情调,体现时代精神,创作更加精美、更符合现代审美的新作品,以满足市场新需要。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现代的审美理念,对传统建盏制作技艺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赋予建盏更丰富的表现形式。例如,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在尊重传统原理的基础上,创新出“木叶建盏”这一新设计,将树叶放在建盏胎釉上烧制,通过天然落灰,就可以在成品中留下叶子的痕迹,图案与杯盏整体风格具有很好的融合性,让传统建盏具有了现代美感。

建盏是一种茶具,属于日用品,因此,在创新的过程中,应时时关注实用性,将其作为一切设计的落脚点。所谓实用即是美,建盏设计创新切忌“华而不实”。在创新过程中,还要着重体现建盏的收藏价值,为作品带来更多的“高级感”,提升设计档次,这类作品可以着重体现个性化设计,走高端化、定制化道路,与大众化市场区别开,赋予建盏作品更高的艺术价值,让产品走向高端。

优秀的建盏设计要求形神兼备,作为设计者,我们不仅要追求建盏形态方面的美观,更重要的是通过设计表现建盏的“神”。如今的建盏市场模仿成风,设计很容易泛滥,让建盏沦为“地摊货”。真正的手艺人不以模仿为立身之道,而追求内在的神韵。“工匠精神”是建盏传承、创新中必须坚守的原则,我们不能仅仅为了迎合市场、实现眼前利益而制作建盏,而应烧制出心中所想;不能脱离建盏烧制技艺本身,而应坚持传统原则,追求更高层次。具体而言,建盏烧制的铁胎不能改、天然矿物质釉不能改、烧制技艺也不能改,这样才能保证工艺质量,这是建盏传承中必须坚守的底线。

建盏创新是一个宏大的话题,除了上述方面以外,建盏产业还应在品牌经营、销售模式等方面探索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做到利益共享,责任共担,规范市场秩序和经营环境。另外,还要完善管理机制,融合科技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建立防伪溯源系统等,让设计师“心血”不白费,才能创造活力,实现建盏市场的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建盏技艺工艺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某压力容器模拟锻件制造工艺
浅谈建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小方坯连铸无塞杆保护浇注工艺实践
建盏之初探
从文化内涵解读建盏之美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5-氯-1-茚酮合成工艺改进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