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耳穴埋豆治疗眩晕的临床有效性

2021-03-05 10:06官沛林天杨柏梁栋樑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期
关键词:天麻动脉血白术

官沛,林天,杨柏,梁栋樑

(雷州市中医医院,广东 雷州 524200)

0 引言

眩晕是一种运动性幻觉,引发该疾病的主要原因为平衡功能失调和机体空间定向,从西医角度来说,可称为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视物旋转、头晕目眩、眼前发黑、恶心、呕吐,很多患者还伴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现阶段,给予眩晕西医治疗,无法获取理想的治疗效果[1]。从中医角度来说,引发眩晕的主要原因为清窍失养、痰浊上扰、体虚多病、饮食内伤,主要临床治疗方式为健脾利湿、化痰熄风药物。眩晕治疗中,半夏白术天麻汤属于经典方剂,但有研究结果显示,联合应用中医特色治疗,可获取显著的治疗效果[2]。本次我院为了探讨眩晕采取耳穴埋豆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74 例研究对象均是2018 年11 月至2019 年11 月来我院就诊的眩晕患者,经电脑随机将其分为各37 的两组,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患者经诊断符合眩晕症状,排除与严重肝肾损害合并、擅自使用影响治疗效果的药物、伴有严重精神病患者。观察组中,男性、女性患者各20、17 例,年龄区间43-78 岁,均值(60.52±2.19)岁,病程区间1 个月-4年,均值(2.16±0.43)年;对照组中,男性、女性患者各21、16例,年龄区间44-79 岁,均值(62.51±2.45)岁,病程区间2 个月-4 年,均值(2.47±0.51)年。以上两组患者的研究资料经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①对照组采取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若患者伴有恶心、呕吐、眩晕症状,应给予甘草、水蛭各6 克,石菖蒲、泽泻、川芎、葛根、丹参、陈皮、茯苓、白术各15 克,法半夏16 克,天麻20 克中药成分。若患者伴有严重恶心呕吐症状,应添加代赭石、加生姜、竹茹各15 克,若患者伴有昏蒙或头重如裹症状,应添加郁金12 克,若患者伴有颈部不适,应添加赤药12克,应用以上药物行1 小时浸泡,武火煎沸,文火煮30 分钟,取汁及二煎取汁均为200mL,2 煎混合,1 天1 剂,分别于早晚各温服1 次。②观察组采取耳穴埋豆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后者治疗形式同对照组,耳穴埋豆主要用小片胶布及王不留行籽1 粒在耳廓相应的穴位上进行固定,通过疏通经络、经络传导,对脏腑气血进行调整,实现有效治疗。耳穴所选穴位包括神门、皮质下、皮质下、枕及额,各穴位埋豆留置过程中,需叮嘱患者用手行按压刺激,增强治疗效果,1 次1-2分钟,1 天2-3 次,若患者感到局部胀痛、麻、热或感觉循环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一般2-3 天行1 次更换,1 个疗程为3 次,共行10 天治疗。注意对患者耳部皮肤是否发生破溃、过敏及炎症等症状进行观察,伴有炎症、冻伤群体禁用。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血清中血栓素B2 与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进行测定[3]。②评估74 例患者治疗效果,经实验室检查,维持正常的症状、体征为显效;经实验室检查,明显改善症状、体征,但未治愈为有效;经实验室检查,均未改变症状、体征为无效[4]。③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与左右侧椎动脉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比较治疗前后74 例患者血栓素B2 与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

经研究,治疗前,组间血栓素B2 与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血栓素B2 与血小板活化因子降低情况更明显,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比较74 例患者临床效果

经研究,观察组比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明显P<0.05,见表2。

2.3 比较治疗前后74 例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情况

经研究,治疗前,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情况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组间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情况比较,观察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3。

3 讨论

眩晕症状常见于临床中,主要发病群体为老年人。从中医学角度来说,引发眩晕的主要原因为痰、虚、瘀、风、火,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为痰,因此,可称为“无痰不作眩”,治疗目标为健脾和胃、化湿祛痰,药方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其中君药为天麻和半夏,主要功效为平肝熄风、燥湿化痰,陈皮、白术的主要功效为燥湿化痰,泽泻、茯苓的主要功效为健脾利湿,石菖蒲的主要功效为芳香开窍,葛根主要用于治疗强痛,功效为生津舒筋,水蛭、丹参、川芎的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通络,甘草为使药,调和以上中药成分,可实现化痰息风的功效。耳廓汇集全身筋络,通过筋络与体内的各个脏器连接。人体五脏六腑均可于耳廓上找到针对性位置,刺激穴位,有效预防疾病[5-6]。本次试验研究显示,观察组经治疗比对照组血栓素B2 与血小板活化因子降低情况更明显,治疗有效率更高,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更优P<0.05。可见,联合应用耳穴埋豆与半夏白术天麻汤,可实现显著的临床效果,提升治疗有效率,协同性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将去湿化痰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确保治疗安全性,起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表1 比较治疗前后74 例患者血栓素B2 与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 ±s)

表1 比较治疗前后74 例患者血栓素B2 与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 ±s)

分组 例数 血栓素B2(pg·mL-1) 血小板活化因子(pg·mL-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7 158.58±8.36 123.24±7.30 210.23±9.62 152.89±8.15对照组 37 159.39±8.41 145.20±8.52 211.57±9.15 177.50±8.96 t-0.415 11.905 0.613 12.359 P-0.679 0.000 0.541 0.000

表2 比较74 例患者临床效果[n(%)]

表3 比较治疗前后74 例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情况( ±s)

表3 比较治疗前后74 例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情况( ±s)

分组 例数 左侧椎动脉 右侧椎动脉 基底动脉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7 32.54±3.18 46.89±5.34 32.56±3.25 45.98±4.37 41.69±3.65 56.96±4.43对照组 37 32.15±3.20 40.31±4.13 32.08±3.79 40.08±4.36 41.72±3.53 51.20±3.64 t - 0.525 5.928 0.584 5.725 0.035 6.110 P-0.600 0.000 0.560 0.000 0.971 0.000

综上所述,眩晕采取耳穴埋豆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可保证治疗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值得临床实践。

猜你喜欢
天麻动脉血白术
白术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勘误声明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NIPPV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慢阻肺合并慢性呼衰患者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术须根中白术内酯Ⅰ、Ⅱ、Ⅲ含量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为什么要抽动脉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