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羊的防疫方法探讨

2021-03-05 09:56张学永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1年3期
关键词:种羊定期养殖场

张学永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山东 济南 250200)

羊肉因其丰富的营养、鲜美的味道而被广受消费者喜爱,羊肉在我国居民消费的肉类所占比例也是不断攀升,所以,想要满足我国居民对羊肉及其制品数量与品质的提升,必须提升对种羊羊群的检测质量,且探究对种羊的防疫方法,保障养羊业的健康发展。

1 种羊常患疾病的

1.1 感染方式

种羊的常患疾病主要分为两种:由寄生虫引发的疾病和传染病。寄生虫病:此类疾病是在种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大多是由于羊在吃草的过程中将虫卵吃进嘴中或消化系统中,虫卵经过温室发展成为寄生虫的现象,此类治病源寄生在种羊的体内,靠吸收种羊体内的营养进行生长,会使种羊身体迅速消瘦、生长停滞,严重时还会造成种羊的死亡,所以,定期对种羊体内进行驱虫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传染病,此类疾病相对前者,对种羊的危害更大,死亡率更高。传染病的暴发往往伴随着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致病率高等特点,对种羊的传染病种类也有很多,如细菌病、病毒病等,其传染的途径主要有一个或几个致病母体的传染,如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则会造成羊群的大规模感染,危害整个羊群的健康。

1.2 发病表现

可分外科疾病和内科疾病,外科疾病发病是较为直观,也容易得到及时发现和治疗,但内科疾病常不易察觉,存在突然暴发的现象,防控难度较大,因此,开展对种羊质量检测工作和定期消毒,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免疫,减少种羊的患病率。

2 种羊的防疫方法

2.1 养殖环境防疫

在养殖过程中,种羊的患病几率与养殖场的内外环境有这密切关系。目前我国部分养殖场还存在脏乱差的现象,如养殖区与粪便区相距较近,使粪便滋生的细菌危害羊群健康。在养殖过程中,应当对养殖场做到勤通风、勤消毒、勤打扫,从源头上消灭致病原体,确保种羊生活在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之中。此外,应该严格地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采取科学的环境管理策略,通过建立一个安全无污染的环境保障种羊的生长过程。

2.2 定期消毒

消毒工作能够有效杀死养殖场内的病原体,降低种羊的染病率。消毒工作不仅是对养殖场内进行溶液喷洒式的化学消毒,还应重视物理消毒方式,如安装紫外灯、灭蚊灯、安装粘鼠板和灭蝇板、除草等工作。在做好外部消毒措施的同时,也应当注意种羊内部的消毒措施,如定期给种羊喂食驱虫剂等,在使用驱虫剂时,要严格把控驱虫剂的用量问题和驱虫剂的生产厂家质量问题,保障驱虫剂的使用量及有效性。

3 提高养殖人员的防范意识

目前在我国各大养殖场内仍然存在养殖人员的防控意识淡薄、防控措施不到位等问题,使养殖场内存在发生疫病的安全隐患。为了确保我国的种羊防疫制度与程序落实到每一个养殖场内,对养殖场内的员工,应当定期进行疾病防疫工作的培训,提升养殖人员的自身知识储备能力。大型养殖场还应该聘请相关专业人员定期进行防疫安全培训,且实行上岗考核制度,确保养殖场内的工作人员有能力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4 加强疫情检测工作

加强对养殖场内疫病的检测工作,尽早发现养殖场内出现的问题,做到早隔离、早治疗。此外,养殖人员还应定期对种羊的各类病疫抗体进行检测,一旦发现抗体不足,则应及时注射疫苗,确保种羊体内存在足够应对各种病原体的抗体。最后,若在其他养殖场内暴发区域性的疫病,则应及时切断与外界养殖场的联系,加大消毒力度,严格控制进出人员和车辆,尤其是对种羊的保护工作,更应当将其视为工作上的重中之重。

5 加强隔离防疫工作

在对种羊进行检测过程中,一旦发现种羊存在某种疫病,应当及时将其与其他种羊隔离,并对其养殖的圈栏进行严格消毒。在隔离后,还要对其同圈养殖的种羊观察,及时发现潜在疫病。在通过治疗后健康的种羊,同样要进行一段时间内的隔离观察工作,确保其不会再次发病。

6 结 语

随着我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业所占收入在整个农业收入中的比重日益提升,种羊的养殖规模也在不断上升。有效地防疫措施不仅能够避免疫病的暴发,还能够提升种羊的自身免疫能力,改善种羊的质量。尽管目前在种羊的防疫上还存在某些不足,但是可以依据目前的防疫基础不断改进和创新,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种羊定期养殖场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种羊示范场
“放牧+补饲”春季种羊饲养有诀窍
种羊繁殖配种技术
种羊的兽医防疫方法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为什么鳄鱼要定期换牙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