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桥下停车空间使用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
——以青岛市胶宁高架桥沧口路段为例

2021-03-05 05:36刘承灏韩沛
重庆建筑 2021年2期
关键词:高架桥步行空间

刘承灏,韩沛

(青岛理工大学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山东青岛 266033)

0 引言

在城市发展转型背景下,如何有效提高城市建成区的环境品质和设施绩效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问题。随着城市车辆逐年递增,高架桥缓解了城市交通问题,其桥下空间也成为城市重要的公共停车场所,但高架桥下停车也被认为是一种“消极的”“对环境不利的”方式。因此,为了兼顾高架桥下停车使用需求和高架桥下环境改善需求,对高架桥下停车空间使用评价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架桥下停车空间使用评价理论研究

1.1 高架桥下停车空间使用主体与活动需求

Friedman[1]将使用后评价定义为建成后环境如何满足人们需求的评价方法。在城市更新研究中,公共空间使用评价同样关注已建环境与使用主体活动需求之间的联系。在高架桥下停车空间使用评价研究中,使用评价主体包括停车司机、乘客、停车场管理者、步行者。评价主体活动包括桥下停车、桥下停留、桥下运营、桥下步行。因此高架桥下停车空间的使用评价可以归纳为6类:司机对桥下停车活动评价,即停车偏好评价;司机、乘客、管理者、步行者对桥下停留活动评价,包括桥下物质环境评价和桥下文化特色评价;管理者对桥下停车运营活动评价,包括停车选址评价、停车管理评价;司机、乘客、步行者、管理者对桥下步行活动评价,即桥下步行环境评价。

1.2 高架桥下停车空间使用评价的影响因素

在桥下停车偏好评价研究中,Beimborn[2]指出步行时间、停车费用、罚款成本和搜索时间是停车负效应的四个基本参数。Fiez[3]认为停车场位置、时间和政策是影响停车决策的主要因素。在桥下物质环境评价研究中,张晓斌[4]指出高架桥下空间安全性、空间类型、可达性、土地使用性质和适宜性最为重要。Biesecker[5]进一步总结高架桥下空间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通道、安全、照明、管理、与邻近社区的物理连接、视觉复杂性、自然、噪音和空气污染、结构的使用和场地的开放性。在桥下文化特色评价研究中,杨茜[6]基于于成都4座高架桥下文化设计研究,建立空间-氛围-行为的评价体系。万敏[7]基于高架桥下空间文化保护,总结出装饰、环境、空间关系、管理四个维度。在桥下停车管理评价研究中,张国斌[8]总结得出停车场运营受市场、政府、司机三方影响。在桥下停车选址评价研究中,黄杉等人[9]发现300m范围内主要服务用地性质和服务设施类型最为重要。在桥下穿行环境评价中,Lo[10]总结了高架桥下步行性测量影响因素,包括连续性、安全性、直接性、连接性等。

该研究通过层次分析法,以物质环境、文化特色、步行环境、停车偏好、停车管理、停车选址为评价准则,构建高架桥下停车空间综合使用评价。

2 研究对象

将胶宁高架桥沧口路段作为研究对象(图1、图2),该段西起堂邑路,东至聊城路,北临市场二路小区,西接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调研发现,青岛市胶宁高架桥桥下空间高度为3~9m,宽度为6~9m,桥墩间距为26~27m,主要用于停车。

图1 沧口路段鸟瞰图

图2 透视图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分为三部分:模型构建与检验、问卷发放与回收、结果评价与分析。

3.1 筛选评价因素

邀请10位专家对国内外文献中的评价因素进行筛选、整合。筛选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多样性原则;整合原则:一般性原则、共性原则。最终得到23个评价因素(图3)作为方案层评价指标。

3.2 构建评价模型

将停车空间使用评价作为评价目标层,结合上述6类准则层指标和23个方案层指标,构建高架桥下停车空间使用评价模型(图 3)。

图3 高架桥下停车空间使用评价模型

3.3 计算权重

邀请10位专家对各项指标进行打分,将同一层内的指标两两比较,打分规则使用Saaty[11]提出的1—9量表,其中1表示“同等重要”,3表示“稍微重要”,5表示“较强重要”,7表示“强烈重要”,9 表示“极端重要”,2、4、6、8 是处于重要程度之间的模糊值。然后建立矩阵A和判断矩阵A1,并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W和相对权重W′。

3.4 进行一致性检验

对高架桥下停车空间使用评价模型进行一次性检验,λmax是最大特征值,CR是一致性比率,CR是一致性指标,RI是随机一致性指标(表1),n是矩阵阶数。若CR<0.1,则通过一致性检验(表2)。

表1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标准值

表2 一致性分析结果

3.5 确定评价标准

邀请10位专家制定评价标准(表 3)。 为了便于直观反映评价结果,在评价模型中,将高架桥下停车空间的评价标准分为4个等级,其中4级赋值为25,3级赋值为50,2级赋值为75,1 级赋值为100。

表3 高架桥下停车空间使用评价标准

步行连续性2 0 0 m内斑马线、天桥、地下通道4个以上步行系统安全性 优 良 中 差步行系统舒适度 让人想停留 通行顺畅 有一些障碍 通行困难3~4个 1~2个 均无无障碍设计盲道、自动扶梯、电梯、天桥中三种其中两种 其中一种 均无停车满意 非常愿意停车 愿意停车 非必要不停车 不愿停车停车安全性一个月内高架桥下发生事故0次1次 2~4次 大于4次停车耗时 小于1 0 m i n 1 0~3 0 m i n 3 0-6 0 m i n 超过6 0 m i n政府管制 优 良 中 差市场运作对高架桥下停车价格有积极作用公共参与参与过一次 没参加但了解 并不了解有一定作用 几乎没作用 消极作用多次参与过高架桥下停车招标会基础设施3 0 0 m范围内设施类型4种以上3~4种 2种 1种休憩设施3 0 0 m范围内设施类型4种以上3~4种 2种 1种娱乐设施3 0 0 m范围内设施类型4种以上3~4种 2种 1种本地文化利用度形成体系 利用但没形成体系外来文化利用度品牌运营形成体系利用但没形成体系基本没有利用 完全没有体现基本没有利用良优完全没有体现中差

3.6 问卷调查

对胶宁高架桥沧口路段桥下停车空间内的司机、乘客、停车管理者、桥下步行者展开问卷调查。共发出11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调查问卷93份。

3.7 评价结果的计算

把方案层指标分为n(n为正整数),将各项指标的权重Wi和相应的平均赋值代入以下公式得到评估总分值Z。0~25表示评价结果为差;25~50表示评价结果为中;50~75表示评价结果为良;75~100表示评价结果为优。

3.8 评价结果的分析方法

将评价结果与现场调研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在高架桥下停车环境与各类使用者活动需求的维度下进行总结,以此作为依据给出优化策略。

4 结果与讨论

4.1 评价结果

根据表4,发现在高架桥下停车空间使用评价影响因素中,停车偏好权重占比最大,其次是停车选址、物质环境、停车管理、步行环境、文化特色。得分为61.5567,整体状况为良。其中停车偏好各项指标表现优秀,停车选址、步行环境、物质环境多项指标部分表现良好,停车管理和文化特色各项指标亟待提高。总结发现:青岛市胶宁高架沧口路段桥下停车空间是以停车活动作为主导,停留活动物质需求、停车选址需求、桥下步行需求基本满足,但停留活动文化需求和停车管理需求被忽视。

4.2 挖掘停车空间文化软实力

胶宁高架桥沧口路段毗邻历史文化街区,在空间上却未能展现出市南区的文化内涵,在功能上局限于停车功能而忽视了周边居民精神文化需求。如何利用桥体结构、桥下空间,营造具有文化氛围的桥下场所,是提升高架桥下停车空间整体品质的关键。一方面,通过结合特色功能、文创活动,营造独特的空间体验;另一方面,通过与文化景观、文化产业配合,提升高架桥下停车空间的文化品质。

4.3 提升高架桥下空间可步行性

停车不等同于禁止步行。胶宁高架桥沧口路北临市场二路小区和即墨路小商品市场,尽管满足了场地步行连续性需求,但是步行安全性和舒适度评价偏低,综合可步行性较差。此外,北部存在较大高差,对残障人士的可步行性有较大影响。可将场地内侧设为步行区域,与道路相接一侧设为停车区域,实现人车分流,并在步行区域两端设置供人等待穿行的街角公园,在中间设置停留空间,同时增加无障碍设施,综合提升高架桥下空间可步行性。

4.4 打造多功能停车空间

高架桥下停车空间给居民提供了更多到桥下参与其他活动的机会,不同活动的空间需求不同,因此打造多功能停车空间是提升高架桥下空间活力的关键。桥下空间的活动受制于空间尺度与活动的需求,可依据桥下净空和活动场地大小,分为大中型活动场地,如体育活动、街头公园;微小型活动场,如餐饮店、画廊、商店、公共厕所。

4.5 鼓励公众参与高架桥下停车空间管理

鼓励政府、市场、周边居民、高校师生、志愿者、艺术家等多方利益团体对高架桥下停车空间的环境优化和管理维护进行合作。如何兼顾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建立一套满足多方利益诉求的参与机制是高架桥下停车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利益团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政府、市场;第二类:设计师、艺术家、社会志愿者;第三类:居民、游客等。考虑不同群体的需求,兼顾功能、经济与美观,实现共建共创共享,通过多方合作对桥下空间进行改造优化与管理维护。

表4 沧口路段桥下停车空间得分表

5 结语

通过对高架桥下停车空间使用评价因素进行分析、归纳、筛选和整合,得出物质环境、文化特色、停车偏好、停车管理、停车选址、步行环境六类准则和23项指标,为高架桥下停车空间使用评价提供理论基础。综合评价模型为高架桥下停车空间的改造优化提供了指导依据,有利于达成高架桥下停车使用和环境改善的双重需求。

图表来源:

图1:百度地图;

图2:作者自摄;

表1:来源于Saaty R W.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what it is and how it is used[J].Mathematical modelling,1987(3-5):161-176;

图3、表2—表4:作者自绘。

猜你喜欢
高架桥步行空间
步行回家
空间是什么?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创享空间
福州高架桥上的“红色飘带”
从步行到奔跑
拆除高速路
拆除高速路
印高架桥坍塌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