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医德教育改革

2021-03-06 09:32丹,张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17期
关键词:医风医德医学生

李 丹,张 忠

(沈阳医学院基础医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医德是医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通常用来指医务人员对待患者的态度[1]。白岩松曾在《医学与医德》的演讲中提到“教师教书容易而育人难,医生治疗身体病痛容易而做精神抚慰难,‘德’字就在这育人和精神抚慰之中诞生了”。疫情期间,无数医护人员用他们的行动定义了什么叫作“医者仁心”。作为当代医学生,要传承的不仅仅是精湛的医术,更是其背后的品德和精神。因此,加强医德教育,培养医学生的医德品质,是医学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落脚点。

1 医德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1.1 医德教育被忽视

医德即“医魂”,医德教育本应是医学教育的灵魂,但大多数医学院校把培养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精湛的医学技能作为教育的核心,从而忽略了医德教育,淡化了对医德医风的培养。学校将85%以上的课时分配给专业课,而品德修养类课程占比不足1%,甚至医德教育课程常以选修课形式呈现。在专业课教学中,由于灌输的医学理论知识信息量庞大,内容繁重,大多数教师在“赶课程、赶任务”,没有时间引入医德培养内容。这些因素直接导致学生对医德认知的不足。就医学生而言,他们仅仅把医德课程当作一门不需要考试的医学思想政治课,内心并没有体会到医德修养的重要性。当医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由于医德意识薄弱,加之利益驱使,就可能无法约束自己的行为而误入歧途。

1.2 医德理论教育脱离临床实践

校园医德教育主要通过课堂的理论讲授实现,缺乏临床实践,从而导致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传统医德理论课程以医德规范口号化、说教为主,形式单一,空洞乏味,缺乏实践性和实效性。脱离临床实践的医德教育,没有真正的情境化体验,无法使医德意识入脑入心,更无法内化成学生自身的医德行为和习惯,难以发挥约束和导向作用。

2 医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2.1 有助于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

医学人才不仅要具有精湛的医术,还要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纵观古今,古有不为高官厚禄、只为黎民百姓舍药治病的药王孙思邈,今有冲锋在前线、舍身忘我抗击疫情的最美逆行者。医学生作为医疗行业的后备军,不仅要继承“仁术”,更要传承和发扬其背后的“仁心”,而医德教育正是培养“仁心”的基本途径。加强医德教育,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待患者有爱心,对待工作有精益求精的进取心,面对是非对错有良心,才能担负得起“救死扶伤”的使命和责任,成为一名受人尊敬和信赖的合格医务人员。

2.2 有助于建设健康中国

医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人学,要回归到人本身,医生“看病”看的不仅是病,更是一个有思想、有生活体验的人,因此医德往往就体现在医生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中。现阶段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某些医生出现了道德滑坡现象,对于患者的思想感受毫不关心,只把患者看作消费主体,滥用检查,乱开处方,诱导医疗消费,进一步激化了医患矛盾。因此,加强医德教育,纠正医界不正之风,让学生认清医患平等关系,学会体恤患者,把患者当成自己的家人,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不但治病还要治心,帮助患者早日走出病魔的困扰。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优化公共健康服务体系;才能解决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提供更坚实的医疗健康保障,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因此,医学院校医德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3 我院医德教育改革

3.1 完善医德教育体系,丰富医德教育资源

3.1.1 医德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同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引导医学生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群众健康权益作为自己的职责。为了让医德教育真正入脑入心,我院一改传统单一的教学理念,将医德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相融合,以“德中有医,育德于医”为宗旨,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建立一套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针对思政课实效性差、课堂“低头族”多等现象,教师在思政课中注入医德元素,将鲜活的医学案例、疫情期间的英雄事迹引入课堂,开展情境教学,增加思政实践课时,使思政课程活起来,增强医德教育的针对性。与此同时,针对医学专业课教师传统大水漫灌式授课方式,我院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医德思政教育。例如,对于医学生理学“骨骼肌——神经肌接头的结构”这部分内容,教师以身患“渐冻症”但仍坚守在抗疫一线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为例,用“渐冻症”这种疾病解释并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又利用身边楷模的事迹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医德觉悟。同时,通过增加专业课程的临床见习、实训课时,组织社区义诊志愿者活动、服务活动等,发挥医学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使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除此之外,我院开设了医学伦理学等医德相关课程,把医德教育纳入医学教育体系,提高了对医德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医学伦理学课堂上,摒弃“走马观花”式教育,教师设置了临床案例模拟活动,通过分享临床上大量的医德案例,让学生讨论并找到正确的解决方式,引起情感和思想上的共鸣,真正入脑入心。通过医德理论课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医德的同时,将医德知识内化成医德行为。

3.1.2 组织医德医风教育活动 为持续深入开展医德医风教育,不断加强立德树人工作,我院每年设立医德医风教育活动月,集中开展以医德医风教育为主题的学生活动。其中,包括《医德大讲堂》《校友开讲啦》系列讲座、医德医风舞台剧大赛、医德辩论赛、医德短视频大赛、医德医风论文大赛等。活动中,医生前辈的经历分享、学生对医德资源的搜集与交流,加深了他们对医德医风重要性的认识,激励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将医德厚植心中,加强专业学习,未来以高尚的医德医风和专业的医疗技术去救死扶伤。

3.2 医德理论教育与临床实践一体化

3.2.1 医德理论应用于临床 建立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医德教育体系[2]。医院的“医”和医学院校的“教”只有紧密结合,才能实现“医教协同”。医德意识是长期在工作生活中自然流露的情感和品质,因此要想内化成个人的习惯和行为,就必须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我院学生在完成理论课学习后,将在临床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践教育。临床实践不仅是医学生精进医术的关键时期,更是医德养成的重要渠道。医学生从进入临床实习的那一刻起,就真正意义上面临医术和医德的双重考验。他们每天会学习完成查房、问诊、开医嘱、新收、查体、开检查、写病历、办入院等一系列工作,这些都免不了与患者接触,如何与患者沟通交流、如何处理好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各类矛盾冲突,这些都考验着医学生的医德观。同时,这也是医学生用理论解决临床实践问题、形成高尚医德医风的最有效渠道。医学生只有在临床实践中亲自解决遇到的具体问题,才能树立高尚的医德。3.2.2带教教师的言传身教 实习过程中,带教教师对医学生的医德培养和医术精进起到直接指引作用。带教教师往往医术精湛且医德高尚,他们的品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实习生,好的带教教师会成为学生效仿和崇拜的对象,这样的模范作用可以约束规范学生的行为,发挥正向激励作用。带教教师在教学生查房、问诊、开医嘱、写病历的过程中除了传授医术和医学知识外,他们对待患者的态度、与患者的沟通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感染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医德医风。这样的言传身教使医者的责任感、使命感得以传承。

3.3 加强校园医德文化建设

加强以医德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为医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强他们的医德体验。一方面,优化校园实体文化环境。在校园入口、广场处设立孙思邈、白求恩和南丁格尔等名医雕像;图书馆购置医德相关的书籍供学生阅读,创办医德校刊;在教学楼走廊、教室等各处悬挂古今中外医学名家的画像,介绍其英雄事迹;设置医德文化宣传橱窗,张贴医学生誓词、医德名言警句,营造浓郁的医德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利用校园广播、网络媒体宣传医德精神。开通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疫情期间的感人事迹;在微博、论坛上就医患冲突等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呼吁学生留言发表自己的观点,以此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4 医德教育改革初见成效

4.1 校园中的医德意识

医德教育改革后,学生的医德水平整体有所提高。医德的形成和医学理论知识的学习相互促进,大多数医学生意识到作为一名医生身上肩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理论课堂上,出勤率提高了,“低头族”减少了,学生不想错过任何一个知识点和医学细节,以防今后临床上造成疏忽;实验课堂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强了,更注重动手能力的锻炼,伦理道德感增强,敬畏每一个生命。校园爱心献血车处排队献血的队伍更长了,参与社区义诊的团队越来越壮大了,微信和微博平台上医患伦理讨论区积极的声音更多了,宣传橱窗里写满了他们的责任和梦想。

4.2 临床中的医德风采

临床实践中,实习生展现了医德风采。问诊过程中,实习生体贴、理解和关怀患者,懂得尊重患者的隐私。诊治过程中,他们能体会患者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给予安慰并耐心疏导;治疗操作过程中,实习生会尽量轻柔,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一有空闲就会多加练习,为的是下一次做得更好。医学生纪律性增强,更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深入临床后,医学生更能理解自己身上的那份责任和使命,更深刻地体会到救死扶伤的意义,明白了医学生誓词中“健康所系,性命所托。我志愿献身医学……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的真正内涵。

医德之所以传承至今,经久不衰,离不开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医德可小,小到工作中的每个细节都能流露;医德也大,大到可以保家卫国。我们永远铭记新冠疫情期间那346支救援医疗队,那4.26万名医护人员除夕夜奔赴前线的场景,他们是中国英雄、时代楷模,更是每一个医学院校学生学习的榜样。加强医学院校医德教育,是传承社会精神文明的必然选择。

猜你喜欢
医风医德医学生
通过医德医风智慧考评体系建设正向激励医务人员行为导向
县级医院医德医风档案管理工作研究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浅谈促进现代藏医药发展的医德医风问题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论医德考评中的自律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