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医疗对就医方式的影响及流程优化探索

2021-03-06 02:18牛强易帅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虚拟现实远程病情

牛强, 易帅

自20世纪90年代人类进入数字化技术时代开始,围绕虚拟医疗的技术和应用研究不断发展更迭;至今,虚拟医疗已经衍生出远程会诊、“互联网+医疗”、VR医疗等多种服务形式,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使用虚拟医疗。应用虚拟医疗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可以极大地便利患者就医,减少患者出行,提升就医体验;推广虚拟医疗应用,更能提升医疗机构的服务范围和服务效率,使得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患者都能远程获取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但当前的虚拟医疗并未完全发挥其价值,而仅被当作一种提升医疗服务效果的技术手段,在管理模式和有效引导等方面与相关技术发展脱节,所以亟需进行研究和实践,以弥补虚拟医疗在管理应用上的空缺。本文从虚拟医疗对患者就医方式的影响这一角度出发,研究虚拟医疗应用背景下人们就医方式的转变,探索虚拟医疗对患者就医影响的机制,研判虚拟医疗应用和发展的方向。从而使得虚拟医疗能在服务提质、就医引导、资源分配等方面充分发挥其价值,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医疗资源不足、空间分布不均等问题,成为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下重要的一环。

1 虚拟医疗概述

1.1 概念解析

虚拟医疗的概念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末期,当时虚拟医疗被管理者定义为“基于数字化基础、不完全依赖实体医疗机构、更加人性化服务的医疗”[1]。此后,虚拟医疗的概念内涵、服务形态和服务能力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不断发生改变。

虚拟医疗服务最初以电话咨询病情的形式传输,由于其服务远程传递的特点又多被称为远程医疗。随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虚拟医疗服务开始借助照片、录像、实时视频通话等多媒体方式传输,医生通过病人提供的文字描述和影像资料判断病情,为病人提供异地会诊、电子病历、影像系统、心电系统、ICU监护系统等实时调阅、医嘱输入处理等多种医疗服务[2-4]。之后,随着虚拟医疗相关应用的发展成熟,虚拟医疗开始借助互联网、手机APP等平台传递服务,因此又被称为互联网医疗[5],这也是目前流传最广的虚拟医疗服务形式。近年来,虚拟仿真技术的出现与应用使得虚拟医疗概念内涵再度扩展,沉浸式、交互式的虚拟医疗服务开始出现,并有望推广应用。因此,结合当今信息技术发展,本文将虚拟医疗定义为:通过医疗检测和虚拟仿真等技术构建携带病理信息的虚拟病人,再对虚拟病人提供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虚拟医疗服务,并通过远程医疗的技术手段反馈至实体患者身上的医疗服务方式。

1.2 应用现状

虚拟医疗目前处于多种信息技术应用与市场开拓阶段,发展之初凭借多媒体通信技术传递咨询、诊断、看护等信息服务,自2011年首个互联网医疗手机应用APP“好大夫”出现后,互联网医疗平台就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互联网医疗用户激增。此后,2016年再度兴起的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则为虚拟医疗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体验技术[6],应用于医疗领域可以提升远程医疗的沉浸感和真实感,甚至能为医患双方提供与实体医疗完全一致的体验,但是当前4G网络的传输能力难以实现虚拟现实多媒体数据的实时传输,因此虚拟现实技术目前仅用于手术模拟、医疗培训、康复治疗和心理治疗等领域[7]。随着技术进步,2019年我国部署的5G网络可以提供峰值高达20 Gbit/s的数据下行速度以及10 Gbit/s的数据上行速度,这标志着“全连接时代”的到来,能够解决虚拟医疗服务实时传输的问题[8]。

除虚拟现实技术之外,远程控制技术也是当前常用的虚拟医疗技术,例如Mast[9]等介绍的远程指导护理系统(ditis)可以为癌症等慢性疾病患者提供家庭护理,对于一些精度较低的简单手术,医生也可通过智能机器人或机械臂在远端完成[10]。此外,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技术也是虚拟医疗深度应用所需的核心技术之一,借助增强现实手术导航图像,医生能够获得“透视”能力,实时获取手术工具和病灶的位姿和图像信息[11]。虚拟医疗服务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远程医疗、互联网医疗等虚拟医疗方式逐渐为患者所接受,这标志着虚拟医疗度过了技术储备、推广应用这一萌芽时期,迎来了快速发展、广泛应用的发展时期。

1.3 发展前景

基于上述对虚拟医疗发展历程和应用方式的分析,可以看出虚拟医疗未来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全息远程诊断、专属远程监护、高效远程救助三大方向。

1.3.1 构建高仿真医疗环境,实现异地全真会诊虚拟现实技术能全方位地捕捉患者信息,并将患者生理信息、病理部位切片以三维可视影像的形式呈现[12],达到接近面对面诊断的效果,再以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诊断效果有望超越现行方式;与此同时,虚拟现实技术也能为患者创造与实体医院一样的医疗场景,带来沉浸感极强的医疗体验。

1.3.2 构建增强现实病房,实时传输患者病理信息增强现实技术可模拟现实病房环境,在患者家中布置适宜个体病症的专属病房空间,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医护人员可以远程监控患者的情况和获取患者生理信息,异地提供体验感极佳的监护服务。

1.3.3 借助远程控制技术,执行高精度医疗救助首先通过扫描构建全息虚拟患者,医生对虚拟患者进行手术操作并传输给传感器,再传递给患者所在器械的智能机器人或机械臂执行,机械臂甚至可以完成医生难以执行的高难、高精度操作[13]。

2 虚拟医疗对就医方式的影响

虚拟医疗对就医方式的影响主要源于虚拟医疗的时空压缩效应:虚拟患者携带了患者的实时病理信息,并且可以通过互联网接入任何一家医疗机构就医,等效于压缩了患者与医疗机构间的空间距离;同时虚拟医疗的服务方式可以节约大量的排队、挂号时间,极大地压缩就医的时长。进而,虚拟医疗将会对就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患者获取医疗服务的来源、方式和流程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2.1 检验、诊断、治疗分离——就医活动的高效化

虚拟医疗对实体医疗的影响不是电商对实体商业的完全取代,而是对就医流程部分服务的取代,这也就实现了检验、诊断和治疗服务的分离。诊断服务通过远程诊断的方式虚拟化,常规化验、药物治疗等服务通过家庭、社区医疗服务的方式虚拟化,住院、复健等服务通过远程监护的方式虚拟化。这些医疗服务的虚拟化和异地提供使得患者在就医时有更多的医疗场所和就医方案可供选择,就医因此变得更加科学、灵活、高效。

检验、诊断、治疗分离会对就医活动产生三类重要影响:①检验、诊断、治疗的分离使得不同类型的患者可以依据病情灵活安排就医,减少不必要的出行,提升就医活动的效率。病情较轻的患者足不出户即可通过虚拟医疗确诊并订购药物,病情较重的患者则可以在家中或社区医院等就近的医疗场所获取远程会诊、血样送检、药品物流、远程看护等服务,节省大量出行。②诊断流程的虚拟化和分离可以使智慧医疗提供的就医引导服务更加智慧化。诊断流程分离后,患者可以先通过远程诊断的方式确定病情,结合智慧医疗就医引导规划就医流程,并在治疗过程中通过远程复诊修正流程,使得就医引导服务更加智慧化和个性化,从而进一步提升就医效率。③检验、诊断、治疗的分离使得患者在就医时不必蜂拥至大医院就医,而是按需就近地、灵活地选择多个场所完成就医,此时结合智慧城市的设施管理手段,合理分流患者、平衡区域医疗设施负载,这样既能提升区域整体医疗设施效率,又能充分尊重患者的就医需求和就医意愿,以实现人性化的管理。

2.2 平台服务——就医流程的智慧化

虚拟医疗服务平台的产生是虚拟医疗广泛应用后的客观需求和必然趋势。随着虚拟医疗应用广度和深度的提升,私营供应商的权限和服务能力将越来越无法满足患者、医疗机构、医生团体等群体的需求,也无法支持远程手术、远程看护等虚拟医疗深度应用的实现。此时就需要建立多功能的、智慧的医疗平台,统一管理巨量的线上医疗信息和交互,使得区域线上线下医疗机构能高效且规范地运作,进而实现患者的智慧就医。

虚拟医疗平台需要综合虚拟医疗、智慧医疗和智慧城市平台的功能,它不仅能够全程跟踪病人就医,使远端的医生能依据实时采集的病理信息进行诊断、远程指导患者或家属进行急救、根据病情变化更新就医方案、远程操作器械为患者进行手术等,更能根据医疗设施信息、医疗设置负载情况、医生评价、就医路线拥堵状况等区域医疗大数据为患者匹配适宜的医疗机构和医生,并根据患者就医方案的变化实时更新导航[14]。

2.3 目标转换——医疗服务的日常化

患者就医目标由一次性的病症治疗转换为日常化的医疗保健需求,是虚拟医疗深度应用的前景。随着虚拟医疗相关技术和器械的发展和完善,检测仪、护理仪、康复设备、医疗舱等家用虚拟医疗器械将逐渐普及,虚拟患者病理信息更新的周期将会大大缩减[15],从而使得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逐渐趋近日常化;同时,虚拟医疗平台服务可以大幅度降低就医的时间和经济成本[16],也可以登录康复保健、食品保健、中医保健等医疗保健服务,从而推动医疗服务的供给趋向日常化。

首先,医疗服务的日常化有助于康复治疗的社区化和家庭化:很多患者在进行治疗或手术后需要在康复科进行长期的康复治疗,而实现医疗服务日常化后,医生可以通过患者家中的虚拟医疗器械实时监控患者的康复状态;其次,医疗服务的日常化有助于慢性疾病的治疗:通过日常体检,家用医疗器械可以捕捉患者每日的病理信息变化,此时医生就可以通过虚拟医疗平台监控病情并进行应对。最后,医疗服务的日常化有助于推动医疗保健行业的发展:人们长期的生理数据变化可以反映其医疗保健需求,便于虚拟医疗平台为人们推荐他们需求的医疗保健服务。

3 就医流程优化

虚拟医疗能极大地便利医疗服务的获取,增强就医选择的科学性,转变人们的就医观念,进而极大地改变不同类型患者的就医流程,成为实体医疗服务的有力补充。基于此,本文充分利用虚拟医疗远程、高效、智慧等特点,结合实体医疗,提出了优化后的就医流程。见图1。

如图1所示,虚拟医疗当前可通过虚拟医疗平台的方式介入就医流程中的诊断、手续、随访等步骤,并能实现一定程度的辅助治疗过程。应用虚拟医疗的就医方式与传统就医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诊断部分可以通过虚拟医疗平台在家中进行,患者通过移动设备向门诊医生咨询诊断来初步判断病情,并根据病情前往社区卫生中心进行常规化验,再远程传递常规化验结果给门诊医生确诊病情。确诊病情后,虚拟医疗平台就可针对病情对患者进行就医导航: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通过平台开具处方药或是预约医护上门,在家中康复;病情较重的患者需要通过平台转至社区医院进行治疗,慢性疾病患者则可通过定期复查并实时变更就医导航中的医疗方法,直至康复;重症患者则应当通过平台直接转至综合医院专科作进一步诊断并治疗,直至康复。在就医过程中,虚拟医疗平台可以办理挂号、划价、转诊、出入院等多种手续;在患者康复后,虚拟医疗平台也能协助远程完成随访工作。可以看出,在应用虚拟医疗后,患者的就医更加智慧和高效,同时远程服务也能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图1 应用虚拟医疗的就医流程构想

4 小结

在经历了信息技术革命和虚拟现实技术复兴之后,虚拟医疗已经成功度过了技术储备和应用推广阶段,随着5G网络的发展,突破虚拟医疗数据传输的技术瓶颈,沉浸式、多功能、高精度的虚拟医疗应用数量将会呈井喷式增长。虚拟医疗应用将会彻底改变患者的就医习惯,患者将不再蜂拥至大医院排队就诊,而是根据远程会诊结果合理安排就医流程,通过远程治疗、远程看护等服务减少出行,提升就医效率和就医效果。而虚拟医疗应用的推广引发的患者就医方式改变也对医疗体系的变革提出了要求,合理利用虚拟医疗应用优势,可以扩大医疗服务的辐射和作用范围,实现医疗服务在虚拟技术时代的飞跃。

猜你喜欢
虚拟现实远程病情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远程诈骗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REALITY BITES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不寐的病情观察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