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防”联动打造永不眨眼的“平安哨”

2021-03-06 11:40韩苏杭孙吉娴
江苏安全生产 2021年2期
关键词:队伍应急微信

韩苏杭 孙吉娴

淮安市应急管理局坚持以“人防、技防、群防”三防联动思维系统谋划,全力构建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为提升全市“本质安全”水平提供有力保障,有效打造永不眨眼的“平安哨”。

狠抓队伍建设 夯实“人防”根基

坚持以上率下。为增强队伍凝聚力,淮安市应急管理局紧紧抓牢党组改党委的契机,制定出台《关于建立党委委员勇当先锋抓示范工作机制的意见》,明确八项重点工作由局党委委员亲自抓部署安排、协调推进和督导落实。主动提请市委将安全工作纳入市委常委勇当先锋抓示范工作范畴,在重大节日、敏感节点,由市委常委亲自带队赴挂钩基层一线督查检查安全生产工作,通过以上率下、示范引领,倒逼安全职责落到实处,形成“头雁效应”。

激发队伍活力。淮安市应急管理局坚持“准军事化”管理,狠抓队伍建设,始终坚持把政治学习摆在首位,把好干部队伍思想关。通过组建党员先锋队,打造党员示范岗,引导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实际,坚决担负起工作职责,深入化工企业、应急救援一线,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面对监管队伍力量薄弱的突出问题,该局以公开招考、遴选、“名校优生”招聘为契机,大力选拔优秀人才,先后有化工、安全生产、法律等20余名专业性人才充实到应急队伍。

完善督查考评。为实现机构改革以来部门新旧职能从“物理相加”到“化学反应”,该局专门制定印发《关于调整内设机构主要工作职责的通知》,对各内设机构的工作职责进行了重新优化调整,使各条线之间既职能明确,又有机衔接、相互协调。在此基础上,围绕“我抓了什么、做成了什么”,制定印发《“笑脸、蜗牛”处室(单位)评选暂行办法》,对各处室(单位)负责的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月考季评”,督促各处室(单位)按月跟踪梳理所承担重点工作的进展落实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加强督查问效。

重抓平台建设 提升“技防”水平

加快部署推进。为加快平台建设工作,专门成立信息化建设工作小组。通过多方研讨、反复论证,最终确定按照平战结合、服务政务、高效运转的原则,采用“市级统建、县(市、区)分级应用”的建设模式,开发整合涵盖监督管理、监测预警、指挥救援、决策支持和政务管理五大业务领域的应用系统,建成架构合理、整体统一、系统高效、上下联动的全市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目前,该平台已基本建成并在全省率先上线试运行。

强化运行推广。为确保平台有效运行,先后制定了平台运行管理细则和平台日报工作制度,明确平台运用责任处室(单位)职责,每日对市、县平台推广运用情况进行督查通报。目前,全市各县区、园区已全部接入使用监管平台,共接入市、县、乡镇单位443家,4100条数据,平台运用率和数据有效率不断提升。

注重信息应用。以信息化平台推广为契机,通过应急平台大数据处理运算,接入重大危险源企业42家,涉及88个重大危险源,1587个监测指标,252路监控视频,完成企业、园区及周边共16平方公里的三维倾斜摄影建模,加速推进全市高危行业自动化管理、机械化换人进度,实现安全生产监管的一网共治、自然灾害风险智能辨识研判和应急救援全流程数字化处置。2020年10月,在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期间,首次启用平台应急保障系统,建立活动区域三维模型及场馆内部平面图,实现多部门联动和信息交互,圆满完成展会的应急保障任务。

紧抓全民共治 构建“群防”格局

培育吹哨群体。为进一步提升应急文化普及效率和覆盖面,提升全民安全生产意识,以打造官方微信公众号“古楚平安哨”为突破口,先后通过开展“全市企业员工安全素质测试”“50强示范企业线上践诺满意度评比”“双节小长假、安全不放假”等活动,有效发挥了新媒体在提升安全意识、普及安全知识方面扩音器的功效,力求把安全意识“植入560万淮安人基因”。截止目前,“古楚平安哨”微信公众号拥有粉丝达68万。

打造吹哨尖兵。充分借鉴网格员队伍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在安全生产领域既培育专业精通的“深喉”,发挥“啄木鸟”作用,以专业的眼光去发现企业安全隐患;又发展最前端感知单元的“吹哨人”,鼓励企业职工和社会公众举报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将安全生产主动融入社会管理大防控体系,打造10万人规模的安全志愿者队伍。

拓宽吹哨渠道。进一步拓宽解民意、听民声的安全生产举报渠道,该局将“12350”举报电话纳入“12345”平台,并在“古楚平安哨”微信公众号搭设“吹哨有奖”平台,开通“微信+随手拍”“微信+吹哨有奖”功能,对举报各类安全隐患与事故的“吹哨人”予以奖励,形成良性互动模式,从而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安全生产监督。

猜你喜欢
队伍应急微信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微信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微信
微信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青藏高原筑“天路”